乡愁征文欣赏情牵瞿昙寺
“岳父沿着学校围墙转过来又转过去,不停地向里张望。我知道,他是在寻觅着那个身材高挑的背影,那条黑亮的大辫子,那美丽姣好的面容……年假请下来,我终于陪着年近八旬的老岳父踏上去青海追寻青春之路。岳父年轻时从无锡支边到青海省乐都县,少小离家老大归,这是一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汽车进入乐都县境后,峰回路转。裸露着的暗红或灰褐色山体延绵不断,此处群山尽显丹霞地貌,寸草不生,只有山涧有水有土的地方,才有丛丛树林、层层青稞。岳父对这片荒山野岭始终情满意溢,“近乡情更怯”的那种莫名兴奋与感动,飞扬在眼角眉梢。
很快,土黄色的瞿昙寺已在眼前,这座十分老旧的寺庙始建于1392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模仿北京故宫建制,素有“小故宫”之称。这里远离喧尘未遭兵燹,很多古迹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岳父说,当年他就在寺院旁的瞿昙中学执教,只需抬头便可仰视围墙里的雕梁飞檐。
寺院层层递进,带给我们一波波震憾。这里的一木一石、一窗一廊尽是明代遗迹,石砖地面饱受岁月洗礼已呈坑坑洼洼,长廊木柱历经风雨浸淫变得斑驳。越往里,建筑物越加雄伟。在这里,文物遗存举目皆是:钟楼悬挂的重达1吨有余的宣德青铜巨钟,钟声悠扬,自古便有“瞿昙钟响,巴燕马惊”之说;隆国殿里一只石雕卧象,背上托起木雕的叠云,叠云架起一面真鼓,石象回首顾盼,鼻卷莲花,这“象背云鼓”乃国家级珍贵文物;寺两侧厢廊400多平方米的佛教壁画,虽经五百余年沧桑,色彩依然鲜艳夺目,尤以其构思精巧、笔触细腻为甚,实为艺术臻品。
出得寺院,岳父便在东侧找到了当年的瞿昙中学。岳父驻足铁栅门前,引颈向里眺望,却已人去楼空、杂草丛生,难觅五十年前的踪迹。废弃的学校旁边有家“农家乐”,店小二告诉我们,由于生源不足,学校早已迁至乐都县城,他和他的父亲都毕业于这所中学,想来还有点怅然。小伙子一听是当年的校长来了,十分热情,沏上了酽酽的青海砖茶。
1959年,已是乐都中学校长的岳父奉命到南山地区的瞿昙山区组建中学,而新婚燕尔的妻子则在瞿昙小学当校长,两人在事业上比翼双飞,为高原山区的孩子们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在他们这辈人的辛勤耕耘下,闭塞的瞿昙山区竟成为当时的教育强区。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一起研究教学、切磋技艺;一起在瞿昙河边喁喁私语、憧憬明天;一起在花儿会上深情对歌、琴瑟和弦;一起冒着“风挚红旗翻不动”的严寒,在冰雪大山里艰难行进,只为劝说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只可惜岳母英年早逝,没能和岳父一直走下去,没能再回来看一眼梦中的瞿昙校园。
午后,我们找到了瞿昙小学,因为放假,大门紧锁。岳父沿着学校围墙转过来又转过去,又翻越到高处的路边,不停地向里张望。略有些凌乱的白发在高原的太阳下映闪着丝丝银光。
我知道,他是在寻觅着那个身材高挑的背影,那条黑亮的大辫子,那美丽姣好的面容……
“乡愁”多媒体散文征文大赛启事
乡愁,是一种带点甜味的离情别绪;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的这个地方”。乡愁是一碗水、是一杯酒;乡愁是海棠红、是梅花白。乡愁是贮满思念的心灵小屋,是汩汩流淌的思想河流……为记录和抒发“乡愁”这一人类特殊而神圣的情感,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以“乡愁”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散文征文,同时设置“乡愁”主题在线平台,向海内外展示。
一、征文形式 征集以“乡愁”为主题的原创散文(题目可另拟)。征文可为文字类散文,也可为多媒体式散文。文字类散文须在1500字以内。多媒体式散文可采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FLASH、H5等多种方式或其组合(可在PC端或移动端呈现),时长不超过5分钟。
二、参赛方式 本次活动为大型公益性征文,不收取报名费。请以电子文档方式向承办媒体扬子晚报或中国江苏网投稿,投稿邮箱为:文字投稿:2479502403@qq.com多媒体投稿:xc@jschina.com.cn投稿不拘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海内外华人、在中国工作和留学的海外友人亦均可报名参赛。参赛作品须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职业)、年龄、单位和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箱、电话等)。
三、举办时间 征文于7月20日至9月10日举行,9月10日24时投稿截止。
四、录用和发表 征集的作品,经承办媒体三审后录用、发布。扬子晚报繁星专版和中国江苏网首发,其它媒体将互动选发。首发媒体按规定发放录用稿酬。
五、评比和颁奖 参赛作品一经录用、发布即取得评奖资格。评委会由文学界、新闻界、教育界著名专家组成。文字和多媒体作品将分别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 6名,三等奖10名。奖品为国内著名书画家以乡愁为主题的书法作品。颁奖活动将于2015年中秋节前后在南京举行,同时以综合形式向社会展示征文活动成果,并在线进行视频或图文直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