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发布 发表于 2015-11-23 10:17:16

【换标有风险,变脸须谨慎】企业Logo换新的失败案例

由于品牌策略的调整,或是社会大众审美发生了变化,企业更改商标Logo的情况很常见。然而,企业更改Logo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更改的Logo能够俘获人心,那么新标志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帮助企业获得更广泛的消费人群;如果消费者对Logo的更改不买账,更新Logo的做法反而会给企业带 来负面影响。下面分享几个失败的换标案例:
GAP——史上最短命的新LOGO,仅用了11天
GAP是美国最大的服装公司之一,创建于1969年,它是拥有五个品牌(GAP、Banana Republic、Old Navy、Piperlime、Athleta )、3200多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超过130亿美元、员工16.5万人的跨国公司。http://www.vilogo.com/wp-content/uploads/2015010411371779.png2010年10月,GAP要更换一个更具现代感的Logo,以替代1969年创建旧的Logo。新Logo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公司名称,使用一个无衬线字体,并把“P”放在一个蓝色盒子上面。Gap的理念是创造一个有更年轻的企业形象,而且可以用于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宣传活动。然而,结果却完全出乎意料,这个毫无征兆的决策在接下去的时间里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公关灾难。作为一个深入美国人心的休闲服饰品牌,社交网络上充斥着对Gap新商标的吐槽。许多忠实的客户表示通过Facebook表达对新Logo的不满。之后,事情发生了扭转。10月11日,Gap最终决定撤回新标,继续沿用之前那个经典LOGO。这整个情况可能是因为GAP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对曾经风靡世界,被印在T恤,购物袋上的旧标志的喜爱。通过这个糟糕的再设计案例,我们知道了,修改标志时,你不仅要紧跟潮流趋势,而且必须考虑变化对客户可能造成的影响。有时,惊天的改变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在这次的公关灾难过后,Gap更换了品牌市场宣传的负责人,同时任命了公司历史上首位首席营销官。万幸的是,这样一出的换LOGO风波似乎没有给前者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
万事达卡——渲染过度,适得其反
万事达卡(MasterCard)是全球领先的支付公司,成立于1966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由于万事达卡的普及程度非常高,所以它有一个非常著 名的品牌Logo,Logo两部分组成:首先是背景,红色和橙色的圆圈,在中间合并。其次是公司名称,万事达卡的英文。非常醒目且简洁。2006年12月,该公司推出了新的Logo。它仍然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但颜色有渐变,在图像的中心有一个像气泡一样的图形。此外,品牌名称部分,除了保留原先“万事达卡”外,同时使用了“全球”的英文这个词,来向公众表达他们打算扩展新的市场。http://www.vilogo.com/wp-content/uploads/53854d617dcfc1c3c2ccc.jpg新 的Logo在设计上更加具有现代感,然而实际测试使用的情况显示,新的Logo并没有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目的,这和新Logo使用太多颜色而使整个商标反 而显得有所褪色直接相关。最终,万事达卡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决定不使用这个新Logo,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从简单明了的标志变成更复杂的标识也许不是一个好选择,很容易失足的。
李宁——既没讨好90后,又被80后抛弃2010 年,李宁露出了它历时一个月完成的品牌重塑计划。虽然沿用了多年的“ LOGO 像耐克,口号像阿迪”一度饱受非议,但它的新 Logo 也没怎么讨到消费者喜欢。http://www.vilogo.com/wp-content/uploads/2015010411362042.png撇开设计的因素,李宁将原本的中文口号“一切皆有 可能”换成了 “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之后,它频繁的在各大媒体上播出以“90 后”为主题的广告,可惜的是 90 后并没有为此买单,而它原本一些忠诚的 80 后顾客也因此转向其它品牌。
无论是GAP、万事达卡,还是李宁,我们从其更新Logo失败的事实发现,一个品牌在设计或更新自己的商标Logo时,并不能仅仅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考虑,而是要综合品牌历史、消费者需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码头发布 发表于 2015-11-24 13:22:27

史上最短命的新LOGO,仅用了11天: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换标有风险,变脸须谨慎】企业Logo换新的失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