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祠堂名称征集活动
自古以来,帝王有宗庙,百姓有祠堂。宗族和祠堂,可能是中国乡村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当年你的祖先筚路蓝缕开创基业,将一脉宗族、一个村庄的沧桑风雨全浓缩在祠堂里。它如一位看淡风云变幻的老者,默然静观尘世变化;同时又承担着传递传统、规范子孙,伦常教化的责任。
在不同的时期,祠堂的功用也有些许变化,这也反映出时代伦理及观念的变化:最初多为祭祀与集体议事,之后还担当着文化传播的角色;如今,一部分祠堂在逐渐走向废弃,一部分祠堂在后辈的修缮与重建中生机犹在,有些祠堂甚至还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在广东潮州,出现了为母亲和为师长立碑的祠堂。在浙江东阳,祠堂变身成为一所小学。
▲ 是祠堂亦是学校
然而,不管在历史变迁中祠堂的功用如何变化,它都是维系宗族老少共同生活的重要载体。在祠堂里,人们与先人“互动”,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和乡村的“大义”,祠堂在也潜移默化教导着它的子孙后代重建内心的生活秩序、获得精神的慰藉。只是离家多年的你,是否还能记得家乡祠堂的名字,以及它所承载的家族溯源、丰功伟德和先辈教训?
现在,古村之友特别推出《问路》艺术项目:春节回家看祠堂,向心系家乡的古村之友征集祠堂名称。祖先留下的这些祠堂名字,便是要让我们知晓,寻根之路究竟怎么走,而这也是《问路》艺术计划将一步步推进的事。
项目发起人
汤敏
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发起人,北京大学硕士。古村之友在全国30多个省和直辖市近1000个市县有数万名志愿者团队,以志愿者精神推进古村全面保护与活化。古村之友发起中国古村大会,组建中国第一支古村保护与发展公益基金会,成立第一条古村保护的救援通道与公益诉讼专项基金,成立第一支古村公益众筹支持平台。众志成城,为民留根。
张晓静
200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并取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陈洲
200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01-2007年留学法国,并取得艺术硕士学位,现为Hope美术坊负责人。
项目执行人
邢晓雯
暨南大学新闻学、英语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山大学首届公益慈善研修班(MPS)学员,曾就职于新快报、南方都市报公益周刊、南都深度周刊、中国财富等媒体,同时为《新公益》、NGOCN、博客天下、世界建筑导报撰稿人。长期关注文化保育领域,在新快报开设广州地名文化故事专栏,曾参与发起广州第一支文化保育民间组织恩宁路学术关注组,作为2011年深港城市双年展外围展“聆听恩宁”策展人之一,华南(顺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宣传顾问。2014年底参与发起古村之友全国志愿者行动网络,现任古村之友执行总监。
征集要求
1. 您需将祠堂名称(宗祠名、堂名、所在地),祠堂正面图片(宗祠名、堂名、正门楹联需入画) 通过征集通道提交上来(数量不限)。图片可参考下图:
▲萧江宗祠
2. 同时还需要提交您的一张生活照,知名当代艺术家陈洲、张晓静将为您创作一幅肖像漫画作为本次活动的回馈。创作完成,我们将把作品电子版发送至您的邮箱。(漫画创作由陈洲、张晓静工作室完成)
▲ 陈洲、张晓静工作室部分肖像漫画作品
注明:此次您提供的生活个人生活照将仅限于漫画创作;古村之友拥有在公益平台上展示这些肖像漫画的权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E4Mjk1NQ==&mid=402589896&idx=1&sn=a38facbd858e18a2aa3bbbb17d7ac8f8&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