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发布 发表于 2016-4-25 14:27:37

玉兰花开 樟林竞秀——西南大学文化与标识的凝炼

西南大学合并组建后,为传承学校百年办学历史, 促进深度融合,增进广大师生对新成立的西南大学的认同感、归属感,建设全体西南大学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学校在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同时,结合教育思想大讨论,把确立、凝炼、完善、健全学校精神文化标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经过广泛征集、反复酝酿、讨论,凝聚全校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智慧,确定了校徽、校训、大学精神、校歌及校旗等,年轻而古老的西南大学文化形象系统日渐完善。http://upload.univs.cn/2016/0418/1460959388495.jpg校徽的征集与确定校徽,是一所学校的象征与标志,是一所学校最为直观的文化符号。随着西南大学的成立,原西南师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的校徽也就自然停用。新的西南大学急需一个形象符号或者识别码,也需要这样一个增进广大师生员工归属感、认同感的最明显载体。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广泛征集、讨论,最终审定,学校以工商注册的法律形式将校徽确定下来。2005年10月31日,学校正式发布有奖征集启事,面向全校师生、校友及海内外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校徽设计方案,校徽设计要求寓意深刻,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反映时代精神,在设计上要求新颖独特、品位高雅,图案简洁凝练、美观大方,便于制作。征集活动直到2006年2月28日截稿,历时4个月,共收到470余份作品。其中,校内作品97份,大部分为学生作品;校外作品375份,包括专业设计机构作品90份,社会个人作品195份,校外学生作品90份。截稿后,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对来稿进行了评审,经多次讨论筛选,最终确定了前三甲入围作品,再次通过校园网和专门展板公示,交由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及校友投票“海选”,再次经校长办公会议审定,采纳了入围作品中本校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师李果的设计方案。因是有奖征集活动,评审专家组对入围作品进行了评奖,最终采纳者获一等奖,获得奖励1万元。第二、第三名各获奖励3000元。方案确定以后,李果根据学校意见又先后经过8次修改完善。2006年12月12日,校徽在工商部门成功注册,学校正式发布。西南大学校徽整体呈圆形,白底蓝字。主体图案为西、南、大、学四个字的小篆体组成一口象形大钟。钟的下面是阿拉伯数字“1906”,代表西南大学最早的办学源头――1906年创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圆环低端文字是西南大学英文。钟型校徽的内涵是:钟通常放置于高处,且声音洪亮,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且能传千里之遥。钟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很高,有“黄钟大吕”之说,寓意西南大学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也暗喻西南大学办学精神之源远流长。http://upload.univs.cn/2016/0418/1460959440720.jpg校训、大学精神的凝练校训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了学校的文化人格和价值追求,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合并之前,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都各自有自己的校训。西南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团结、树人、唯实、求精”,西南农业大学的校训是“厚德、博爱、求实、创新”。在征集校徽设计方案的同时,学校启动了校训的凝炼工作。基于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过程中,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凝炼,所以,学校在凝炼校训的同时,创新性地同步开始了大学精神的凝炼工作。单独凝炼学校的大学精神,这在重庆乃至全国高校并不多见。校训和大学精神同样采取向广大师生征集方式。从2005年10月底至2006年9月初,历时近一年,学校师生踊跃参与,通过写作、集句等形式,提出了数十个各具特色的参考文本。年底,学校通过校园网和展板等形式进行了部分展示。学校大学精神有“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厚德养学、和而不同,契而不舍、兼济天下”、“厚德养学,恒有精彩。”、“厚德养学、惠普大众”等,校训有“和而不同,契而不舍”、“直方大、学思行”、“至真至善、唯实唯新”、“含弘光大,继往开来”、“法自然、公天下、究天人、致中和”、“敬天法地、惠普大众”、“厚德、博学、笃行”、“学高身正、行笃思远”、“和谐、奋进、专精、博雅”、“允德允能、载生载育”、“维博维雅,以敬以诚”、“崇德、唯实、革故、创新”等。其中,在学校校史馆工作的雷激研究员、何崇文教授在查阅历史档案时,发现了川东师范学校老校长甘绩镛所题写的“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八字,作为学校校训备选方案提出。2007年4月28日至29日,校党委召开中心组集中学习会,动员部署筹备和开好第一次党代会,会议专门讨论了大学精神和校训等学校建设发展根本问题,对入围的几十种校训与大学精神的文本进行了充分讨论。2007年5月下旬,经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学校校训为“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大学精神为“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并予以释义,通过5月25日《西南大学报》及随后的校园网正式发布。校训释义“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是1928年川东师范学校校长的甘绩镛先生所题。川东师范学校源于学校最早的办学渊源川东师范学堂。“含弘光大”,语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谓“坤”者,明高僧智旭曰:“顺也,在天为阴,在地为柔,在人为仁,在性为寂,在修为止……顺则所行无逆……”所谓“含弘光大”,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光是无所不著,大是无所不被;“继往开来”,语出宋?朱熹《朱子全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即是“包含弘厚,光著盛大,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之意。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作为校训,除含义厚重,寓义深远外,还来源于百年老校的历史沉淀,可谓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那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可以编选出来,又容易变更的文字。对学校而言,要“包含弘厚,光著盛大,继承百年老校优良办学传统,开创西南大学的光辉未来”;对学校各级管理人员而言,要“高瞻远瞩,胸襟弘大,秉承百年办学理念,发扬优良传统,肩负发展学校重任,实现学校规划目标”;对教师而言,要“学高身正,为人师表,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对学生而言,要“自强不息,学无止境,诚信做人,承前创新”。http://upload.univs.cn/2016/0418/1460959697413.jpg大学精神释义“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八字大学精神为张诗亚教授提出,并与张学敏教授共同进行了释义。其内涵是:学校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百年耕耘,含弘光大;恰逢西部开发,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综合大学,以“西南”冠之,顺天应时,顺地应民。因此,学校乃取西南之独特资源构筑核心竞争力,以其所学、所研、所育反哺于西南,服务于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即是学校百年办学孕育的独特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彰显。“特立”源于《礼记?儒行》之“特立独行”语,喻君子之高洁品质。用为西南大学精神,“特立”二字应有两解:其一是以西南大学所处西南之天然优势、以西南之独特资源养我学术、育我英才,助我“挺立”于优秀大学之林;其二是西南大学学人素以先贤儒者修身治世、宁静致远,通贯天、地、人三才之品性而“挺立”于世。“学行”源自《荀子?儒效》“学至于行之而至矣”,扬雄《法言?学行》又曰“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可见,学习知识、教书育人若止于立言著述、传道授业,即属等而下之;其最高境界应为勤于践行,而后方可明辨是非,以所学为社会所用,如此,是为“圣人”。用为学校大学精神,“学”之一解应为继承传统、精于学术;二解应为继往开来、致力创新。“行”在此也有两解,一指躬行、推行;二曰德行、操行。因此“学行天下”一方面是指做学问、培养人才,使其所研究成果推行于天下,培养的人才服务于天下。另一方面,“学行天下”是指我校师生于百年中因受西南自然人文滋养而形成道学兼修、厚德养学之品质,化为兼善天下、普惠大众之行动。即是,学校由其成于西南之“特立”品质升华至大学精神之一般性和普适性,以其“化西南自然人文、育实践创新英才”所“特立”之成就,“富社会国计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特立西南,学行天下”既蕴涵了学校时空特征、独特资源之实际,也规定了学校的发展路向和价值追求。http://upload.univs.cn/2016/0418/1460959473245.jpg校歌的创作、修订与完善校歌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大学精神、办学特色和师生共同人格和精神追求的集中表达。相对于校徽、校训、大学精神等文化标识,西南大学的校歌的最终确定显得“滞后”,直到2012年才最终确定。合并组建之初,学校曾在原两校校歌基础上,公开征集校歌词曲,并在2009年初步形成,并谱曲试唱,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最终确定。2009年下半年,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与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目标相适应的文化品质,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西委【2009】74号)精神,学校校园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部)再次将推进校歌创作提上议事日程,着手创作校歌歌词。2011年初,校长办公会决定委托文学院曹廷华教授再次撰写校歌歌词,经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多人修改后,委托著名作曲家、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作曲刘青作曲,并由北京爱乐乐团演奏演唱并制作了演唱版和伴奏版,学校在此基础上拍摄了校歌MTV版,2012年4月27日在西南大学青春缙云网上首次正式发布。2012年5月4日,委托音乐学院师生在学校纪念建团90周年晚会上试唱,受到广大师生欢迎。2012年5月24日,学校召开合校以来首次宣传文化工作会议,校团委青春缙云合唱团演唱校歌列入会议议程,标志着校歌正式得以确定。当年学校毕业典礼上作为典礼议程最后环节,齐唱校歌;9月,新生开学,音乐学院志愿者在各个新生军训连队教唱校歌,并在全校范围内传唱。2014年五四前夕,国家教育部官方微博公布了最受欢迎的高校校歌前十名名单,西南大学校歌以其典雅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而入选,并名列第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http://upload.univs.cn/2016/0418/1460959494641.jpg校旗确定及VI形象识别系统的完善校旗和校徽一样,是一所学校最直观的象征与标志。标有校名、校徽、标准字、标准色等,校旗也同样蕴涵着学校的学术气质,彰显学校的文化理念,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展示学校的个性特色。在学校文化标识系统的健全、完善过程中,与校徽、校训等相比,校旗显得相对简单。西南大学成立之后,随即按国旗标准制作了校旗,各学院也相应制作了院旗,并开始在2015年秋季运动会中使用,但其色彩、规格不太规范。2010年,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报经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同意,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部)约请专业文化公司,开始设计编制《西南大学视觉识别系统》(VI系统),经过长达一年的反复讨论,2011年底,最后经校长办公会审定。其中,也对学校校旗的颜色、构图、大小及使用等进行了规范。《西南大学视觉识别系统》是由代表西南大学视觉形象的识别元素及其组合变化构成的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学校各单位的办公、会务、宣传、交流、环境建设等各项工作和各类活动。《西南大学视觉识别系统》分为基础、应用、色标样本系统三大部分。其中,基础部分规定了学校校徽、校名中英文标准字、标准色、辅助色、辅助图形及其使用规范;校徽与校名标准字的组合及其使用规范;校徽、校名与各机构、单位名称的标准组合及其使用规范。应用部分是视觉识别元素的标识载体,主要分为办公及会务系统、广告传播系统、旗帜系统、交通工具系统、校园文化产品系统、环境指示系统。色标系统规定了西南大学的标准色及辅助色及搭配应用规范。整个视觉识别系统基本涵盖了日常办公、会务公关、形象宣传、校园环境等领域。http://upload.univs.cn/2016/0418/1460959516827.jpghttp://upload.univs.cn/2016/0418/1460959535631.jpghttp://upload.univs.cn/2016/0418/1460959730908.jpghttp://upload.univs.cn/2016/0418/1460959744420.jpg校花、校树的海选与确定校花、校树是学校生态、人文特色的重要象征,也是学校形象的重要标志和“名片”,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作为2011年校园文化建设年系列活动之一,2011年春季学期伊始,学校发布评选评选启事,要求评选的校花、校树要为广大师生喜爱,具有较高的认同度,适宜在学校广泛种植;应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能够体现绿色、生态与环保理念,符合现代审美标准;形神兼顾、雅俗共赏,品种、形态、色彩、香韵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富有学校特色,内涵丰富,能表现和蕴含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传统和文化精神。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积极参与,踊跃提供备选方案。最后,校园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师生推荐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推出了“玉兰、茶花、桂花”作为校花的三种备选方案、“樟树、黄桷树、榕树”作为校树的三种备选方案,于2011年4月15日至5月15日,通过校园网樟树林论坛进行展示,请全校师生员工投票。最后,玉兰以10403票,樟树以10923票,高居榜首而当选校花、校树。2014年5月中旬,《西南大学章程》经过教育部审定颁布,其中,对校徽、校训、校歌、校庆日(4月18日)以及校花(玉兰花)、校树(樟树)等作了明文规定,标志着西南大学文化符号系统的完成。随着校徽、校训、大学精神及校歌的确定,校旗及视觉识别系统的完善,西南大学的精神文化系统和形象符号系统得以建立。http://upload.univs.cn/2016/0418/1460959787935.jpghttp://news.univs.cn/xytt/2016/0420/1132151.s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玉兰花开 樟林竞秀——西南大学文化与标识的凝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