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发表于 2016-6-29 14:06:28

扬帆之旅“我眼中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选登(六)

本帖最后由 码头发布 于 2016-6-29 14:08 编辑

【编者按】2016年5月15日,暨南大学中华文化大讲堂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考察之扬帆之旅之旅成功开展并圆满结束。考察结束后,我们继续举办了“我眼中的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征文大赛。接下来的「一带一路」专栏将会连续刊登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请各位堂粉持续关注!下面是李瑶同学的三等奖佳作,一起来看看她眼中的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是怎样的!

此次考察的主题是“扬帆之旅”,“扬帆”自然会与出海、码头、港口、舟船相关,这些事物代表着出海人扬帆的希望,意味着外来者到达的喜悦,也沉淀着许多送别的离愁与迎接的热忱,一听这名字就产生了无限向往。

文化之旅首站是南海神庙,刚开始听这名字,期望不大,还以为跟其他的寺庙没什么两样,但到了南海神庙后,虽然天公不作美,下着大雨,但雨中的神庙却另有一番朦胧美。即使下着雨,也仍然能看到很多信徒虔诚地烧香拜佛,可见,南海神庙在这些香客中具有不可撼动的信仰力量。神庙解说员撑着雨伞详细地为我们介绍神庙的历史、建筑构造及每一处古迹的建造缘由。从讲解中,我们可看到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源头的身影,南海神庙以前是重要的码头,是人们扬帆起航的开端,人们出海时,都要在此烧香祭祀,祈求上天保佑,海不扬波,平安回来。南海神庙寄托了家人的牵挂和出海人的希望,看着码头的斑驳古迹,脑海中涌现出一个年轻夫人日夜流连码头,翘首盼望丈夫回来的情景。

一直以来都很浅薄地认为中国古代的通商口岸很多,经此次的游览才知,广州独占“一口通商”的霸主地位居然长达八十多年,黄埔古港作为粤海第一关留下了很多文化古迹。从古人字画的描述和古人留下的生活起居用品,当时的广州已率先深受西方的影响。当然,从“歌伦堡号”船舱的货物运载情况来看,中国运去的丝绸、茶叶等商品也勾起了西方人对神秘东方古国的无限遐想。走在湿嗒嗒的石板上,想起那时广州十里洋场的洋人和广州人同在这石板流连的场景,原来近现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在这里已悄然展开了。

指尖划过古城墙,眺望着滔滔江水。烟雨古港,千年商都,说不尽的离愁别绪,道不尽的海上交流。

李瑶(华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国)

方李瑾老师点评:聚焦“怀古”而非建筑本身记录游行的所观所感,从今溯古,怀古的同时并没有伤今,而是见出其对南海海上文化的认同。

http://mp.weixin.qq.com/s?src=3×tamp=1467180335&ver=1&signature=goM68KGiljoPXAaG5Tp2DXZbsjPLehisREVVOHr6CGexBweMq7sAYPUPSeHnTHxJ47q0or*GgqE0d8F7gRInUt94vXwea97zyaWTYGYdHvMH6*esTCgHLk8*URVjMKCU4p99fos4WzKWI7v2mkBmn5m4MBT57Tnh1ZslmCVI0x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扬帆之旅“我眼中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征文大赛优秀作品选登(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