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宝应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作者:何开文记得去年底在南京生活期间,一天的下午,我正在临帖写字,突然接到来自宝应县作协副主席、文友范敬贵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好久没有看到你了,很是想你的。听到这句温暖的问候语,我心里顿时感觉到一股暖流在涌动。
于是,我便写出一篇随笔,题目是《友是故乡的亲》,其中有一部分文字是这样写的:每次在南京待的时间长了,我就有一种感觉,就有一种想“逃离”南京的冲动。这是因为我常年工作在宝应,文友、亲友和学友绝大多数是在宝应。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异地他乡的时候,有一种感情叫家乡情。离家的时候,家乡是一个让人倍感亲切的词语。”一句话,在南京尽管也有很要好的文友,但我的生活圈子是在宝应,那种思念家乡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本文开头之所以选用这部分文字,是想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宝应的一种情结,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情。在我与文友交流中,在我参加文学笔会时,在我所写的文稿中,都会介绍自己的家乡宝应。介绍宝应,介绍什么?为此,我写出了《宝应名片》一文,如其中第一部分的文字:
宝应历史悠久,帝王亲赐县名。
宝应位于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穿境而过。将江苏省地图对折,旋转九十度再对折,两条对折线的交叉点就是宝应县的所在位置,即江苏的中心部位,因而称为“苏中之中”。隶属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与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毗邻。
宝应是五帝之一尧的出生地。自秦朝起境内首置东阳县,后历经更迭,曾设为射阳、平安县,到了隋代初期统一为安宜县。
唐上元三年/762年,河南尼姑真如在宝应梦获八宝献与皇上。不久平定安史之乱,代宗视为祥瑞,遂改年号为宝应,将献宝之地的安宜改名为宝应,意为得宝之应。并在县南街内设八宝亭,在八宝亭旁开挖得宝河,以示纪念。
2016年9月的一天,我参加了“宝应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征集”座谈会,征求与会者的意见。会上,我随即写出了酝酿已久的宣传口号:“宝地宝应/生态生金”、“宝应,一代帝王亲赐的县名”和“宝应,在那荷花飘香的地方”。会后,我对以上三条宣传口号作了创意说明:
宝地宝应:宝应境内因获“八宝”献于唐肃宗(李亨),不久平息了“安史之乱”。唐代宗(李豫)继位后,视为定国之宝,遂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赐安宜县名为“宝应”,意为“得宝之应”。
生态生金:宝应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中国荷藕之乡。“宝地宝应”中的第一、第三个字均为“宝”;“生态生金”中的第一、第三个字均为“生”。
宝应,一代帝王亲赐的县名——宝应境内因获“八宝”献于唐肃宗(李亨),不久平息了“安史之乱”。唐代宗(李豫)继位后,视为定国之宝,遂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赐安宜县名为“宝应”,意为“得宝之应”。
宝应,在那荷花飘香的地方——宝应是国家农业部于1998年首家获批的“中国荷藕之乡”,在境内有名扬海内外的万亩“荷园”,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数万人。
9月22日,我从“今日宝应网”上看到了征集启事,就又创作了一条宣传口号:“宝应:中国荷藕乡/柳堡故事地”。 “宝应:中国荷藕乡/柳堡故事地”,按照“宝应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文字原则上在10字以内,最好能含有宝应二字”的征集要求,字数显然是超出了两个字,但我感觉还是将宝应的两大特色涵盖进去了,同样起到了宣传宝应的效果:
中国荷藕乡:宝应是国家农业部于1998年首家获批的“中国荷藕之乡”。
柳堡故事地:宝应是电影《柳堡的故事》发生地和拍摄地,主题曲《九九艳阳天》唱响了大江南北,影响海内外。
9月23日,我对四条宣传口号的创意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但限于征集要求,每人只能投三条作品,在究竟选“宝应:中国荷藕乡/柳堡故事地”,还是选“宝应,在那荷花飘香的地方”,曾经严重地纠集过。最终未有将“宝应,在那荷花飘香的地方”列入投稿内容,是因为“宝应:中国荷藕乡/柳堡故事地”,说明了两层意思:一是推介了宝应是中国荷藕之乡;二是推介了宝应是电影《柳堡的故事》发生地和拍摄地。
12月11 日,我又从“今日宝应网”上看到了“宝应公示旅游形象宣传口号万元大奖得主啦!“的信息:
一等奖:宝应,一个让您藕断丝连的地方。
二等奖:宝应,为“荷“偏偏喜欢你、宝应·在那荷花盛开的地方。
三等奖:荷风荷韵,宝地宝应;天下荷塘月,三分在宝应;御赐宝应,荷香天下;荷颜悦色,自在宝应;天赋宝应美,地赐荷花香。
由此得知,我参赛的宣传口号三条作品均没有入选。
无独有偶,12月10日,我在南京参加“天降花雨·美在雨花”诗文大赛颁奖典礼时(我是散文随笔作品二等奖),主办单位事先要我在会上作一个获奖感言。当时我就想,在南京颁奖典礼上发言,是宣传宝应的一个很好时机。于是,我就在讲话稿中加入了如下宣传宝应的内容:
宝地宝应/生态生金。
宝应:中国荷藕乡/柳堡故事地。
我的家乡宝应县,历史悠久,帝王亲赐县名,位于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穿境而过,隶属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与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毗邻;宝应人杰地灵,文化名人辈出,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明朝与唐伯虎齐名的画家陶成,清代扬州学派核心人物的经学大师刘宝楠,携徽班进京的京剧鼻祖高朗亭等历史名人,均出自于宝应这片沃土;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曾在宝应为知县幕宾,《聊斋志异》中有30多篇作品均涉及宝应,周恩来少年时期曾来宝应读书;宝应是中国荷藕之乡、中国微型小说之乡,还是电影《柳堡的故事》发生地和拍摄地。在此,我真诚地邀请各位作家、诗人到宝应采风、做客,写作宝应,宣传宝应。
在祝贺入选作品的同时,我就在想,自己的宣传口号创意作品虽是“榜上无名”,但宣传宝应、推介宝应,提高宝应在外界的知名度,并不是以入选未入选来衡量的,而是应在我们每一个宝应人的心中,始终有宣传宝应的意识,处处有宣传宝应的内容。同时,我认为,主办单位通过本次“宝应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征集”活动,较好地达到了宣传宝应旅游资源的目的。
呵,祝贺获奖作者!祝福宝应美好未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