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1揭晓】宝鸡市西府老街“发现西府之美”海内外征联大赛揭晓榜
一、大赛基本情况由宝鸡市西府老街文化旅游景区、宝鸡市楹联学会、宝鸡市金台区文联和宝鸡市金台区楹联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举办的宝鸡市西府老街“发现西府之美”海内外征联大赛,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楹联作者,大家用优美文笔,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对联来描述西府之美,挖掘西府老街的乡土民俗和历史文化。从2016年12月26日开始,到2017年2月5日截稿,历时一月多,共收到联作8000多副,
这次大赛既是宝鸡一次文化盛事,也是面向海内外宣传西府老街乃至宝鸡市情市貌、旅游文化的一次重大活动。征联启事在国内最大的两个楹联网站——联都网和中华国粹网上重点刊登,在《中华楹联报》和《楹联艺术家》等报刊,在陈仓联苑、中华楹联等多个微信平台以及数十个楹联、诗词专业QQ群发布,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网上点击量达7000多人次。广大作者纷纷来稿,参赛作者近900人,作者遍及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广东等29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新加坡(2人)、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从来稿作者年龄、性别来看,既有年近九旬的老人(年龄最大的90岁),又有十多岁的青少年(最小的年仅10岁),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3人,女性作者也为数不少。从职业来看,有普通工人、农民、商人、党政干部、部队军官、公司高层和大学教授、教师、学生,以及作家、科研工作者和专职楹联作家等。通过征联活动,海内外的诗朋联友对西府老街、宝鸡市情市貌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必将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宣传效应。
这次征稿的还有四个显著特点:首先,由于景点众多,加之奖项设置合理,所以,参赛者积极性很高,而且对作品慎之又慎,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来稿最多的作者投稿60多副,有的作者多次电话询问有关情况,甚至截稿后,还有作者打电话来要求投稿。其次,电子邮件稿给大赛收稿和初评工作带来了快捷、便利。第三,作者覆盖面广,几乎遍及全国各省。第四,参赛作品质量较高。活跃在全国联坛的高手基本上都惠赐了佳作,因此,作品整体质量较高。
稿件收集是征联前期的关键工作,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收稿不仅仅是一收了之,还包含着与参赛作者的互动交流、统计作者基本情况、按作者要求修改、替换参赛作品、剔除抄袭、化名者作品等工作,看似平常,实则非常重要,是关键环节,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完成。这次征联时间紧、景点多、收稿工作比较集中,为了做好收稿工作,我们安排2名业务能力强、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同志下载、整理稿件,历时先后1个多月时间,春节期间也未休息,大年初一零点以后还在收稿,共整理作者名单16批,定期在网络和相关楹联QQ群对外公布,其中2月5日一天就公布了四次,督促作者尽快参赛投稿,同时告知让参赛作者稿件收到,让稿件未送达邮箱的作者及时补救,尽量做到不遗漏每一位作者的稿件。楹联学会的做法,得到了广大参赛作者好评,也极大调动了作者的参赛热情,为赛事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评联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征联活动的成败。我们通过数十次举办全国性大型征联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评审经验,确保了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次征联,我们从评委库中选取经验丰富、参与过多次全国征联的评委担任初评、复评、终评评委,坚持不以人情评等次,唯凭质量论高低的原则。全部作品匿名评审,入选作品稍宽,获奖作品稍严;等级奖从严,优秀奖适当放宽。坚持分别评审和集中评审的原则。分别评审由各评委独自挑选,互不沟通;集中评审采取评委集体评定,充分体现民主决策,赞成或否定必需说明理由,最后形成共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副参赛作品,确保获奖作品的质量,尽量避免遗珠之憾。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采取边收集整理、隐去姓名,边初评的办法,初评主要是淘汰明显有硬伤、立意太差的作品,经过初评,约3000副对联进入复评,复评由5名评委独立挑选,凡有一名评委选中的均进入终评,经汇总,约900副作品提交终评,终评由8名评委集中以会议形式评选,经过多次集体评审,评选出78副获奖入围作品,在网上公示后,综合考虑联友的意见、建议,最终确定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60名。
二、获奖作品点评
从我们学会成立至今,举办了多次征联活动,得到广大联友的热情支持和充分肯定。借此机会,我想就作品以外的话题多说几句。我们选用评委的条件是:经常参加全国征联大赛且取得一定成绩的作者,能站在全国联坛的高度来审视参赛作品,而且能够摸准全国联坛的创作脉博。为改善评委结构,我们也邀请外地联坛名家参评。近年来,先后邀请刘志刚、武文宝、解维汉、张维社、赵天成、张斌礼、万斌、王龙强等外地联家参与评审工作,每次征联主办方也都会派员参与集中评审。每次评审结果,都是评委会集中评审、共同决定的。在评审会上,不搞一言堂,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原则。凡外地联家来宝参加集中评审,基本以外地联家意见为主。评选上的作品,自有其独到之处。未入选的作品,不能说不好,只能说是角度有所偏差。评委所把握的角度,可能是距离主办方意图最接近的。本次征联,总体质量较高,感觉长联水平较好,短联在作品意境、切题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不管长短,都看作品质量,不搞景点平衡。在征联字数及内容上,启事中间已说清楚了。关于征联内容,有些景点就连主办方有时也说不清需要什么,我们评委也是在评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分析,心中才逐步明朗并取得共识的。有的作者从不同角度(包括字数长短)多写几副,获奖的几率就大一些,所以有人说征联获奖是才气加运气,不无道理。也许,会有个别好作品会被埋没,但是,我们坚信,好的作品不会总被埋没,真正有才华的作者,是不会被埋没的。
参赛作者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都怀有“孩子总是自家的好”的心理,我也常常怀有这种心理,但是我参赛从不晒自己的作品,也很少责问过评委,这是游戏规则。因为评委选中的作品,自有其理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说出来。要不一切交给评委,要不干脆不参赛,这是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在作品公示期间,只要是善意的意见,我们都会采纳。这次获奖作品公示时,有一位作者通过公布的电子邮箱,多次给我们提出意见,对此我们表示欢迎和感谢。出众的作品,一是审题准确,比如本次征联中,茶酥是酥不是茶。千里驹是茶不是马,和马基本没关系。如果混淆了,作品肯定落选。二是用语新。用语新不是用生造词和生避字,而是用常见的词,写出新意。例如:“春风、杨柳、神州、舜尧”这些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词语,毛主席却写也了新意:“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三是立意新。立意新关键就是要做到虚实结合,写的灵动一点,给读者留有思考空间,引人共鸣。比如,写牌楼联语中不能写“木制牌楼、西府牌楼”之类的词句,写臊子面、豆花泡馍,就不能直接把扶风、凤翔整体嵌进去,要抓住特色,写生动,才会有意境、有内涵。写的太实,作品意境难以上去。还是让我们随着奖作品,走进老街,共同品味个中滋味,发现西府之美。
党崇雅府邸
故居非富室,月旦怎评,三朝恩泽人归隐;
乱世总穷途,江山可鉴,万古心霜鹃失啼。
点评:写府邸,府不离人,人不离府,当是大手笔、高境界。启笔一句,即紧扣主题。居之陋、人之廉,朝之恩、人之隐,史笔怎评?答案自在人心。党崇雅历经三朝,颇具争议,贬其变节失义者有之,赞其适时顺势者有之。作者对这些避而不论,归结于乱世,可谓高明。朝代更替,是对人性最大之摧残。一已之力,尚难自保,又能如何?结句是亮点,也是高潮。千秋岁月,万古心霜。作为一个文人心底不可抹去的隐痛,谁人能知?那个能解?唯江山可鉴,日月可察。此句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同工异曲,触人心灵深处,引人沉思,令人动容。
古戏楼
自周秦以降,大道存真,礼风乐韵传千载;
藉乡土而兴,梨园萃秀,社鼓村箫醉万家。
点评:周秦礼乐,乡土社村,前后照应,联脉通畅。周秦故地,大道传承,既是哲人圣贤之道,又是凡人生命轨迹。社鼓村箫写的是歌舞升平,但又高出其许多。以平常语,出高境界,足显作者功力。
木版年画
镂月裁云施圣手;
登堂入室布春光。
点评:短联难作,求得上乘尤为不易。上联以极尽夸张之能事,褒扬雕刻艺术之精湛。木板之上雕刻月亮,裁剪云彩,手艺之精巧,若非神技圣手,谁人可为?。登堂入室出自《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下联为双关之语,既言雕刻艺术从浅到深,以臻化境,又言年画之作用,或贴于门上、或贴于厅堂,为居室平添春光。细细品味,似乎兼有雕刻者传承弘扬绝技之意。短短七言联,内涵之丰富,令人称奇!
二等奖
袁家老宅
俭而养德,勤以有功,易址长留诗礼训;
雨亦叩窗,风犹入耳,至今坦对往来人。
点评:上联实写,下联虚写。虚实结合,拿捏准确。用笔轻巧,灵羊挂角,意境超脱。易址、至今对仗工稳,足见作者之用心。一个“坦”字,老宅主人人品修为,跃然纸上。
凤翔泥塑
谁藉春泥添虎翼;
我凭梦笔点龙睛。
点评:泥塑先造型,后描画,两项技艺,均需功力。作者深谙此道,紧贴主题,春泥、梦笔虽是常用词语,但在此处却毫无落入俗套之感,用的恰到好处。此联好似专为今年借央视而走红的凤翔泥塑凤尾鸡定制而作。
木牌楼
一街荟千古人文,有周之风,秦之韵;
十里呈无边景象,看游者乐,商者熙。
点评:周风秦韵,千古人文,商旺游众,无边景象。切题切景,含古含今,匠心独运,可圈可点。
党崇雅府邸
权历三朝,留迹千秋,堂上生辉光故第;
官居一品,为民几许?门前立步问清风。
点评:上联由人及物,紧扣府邸。亮点在下联,为民几许?一问即扣人心弦。驻足沉思,扪心自问,几人能做到,党相之仪型,顿生眼前。
手工挂面坊
长拉玉面千丝线;
直挂龙须一架春。
点评:此流水对通畅自然,浑然天成。一“拉”一“挂”,刻画真切,形象生动。短短七言,极尽比喻夸张之能事,写技艺之精湛、场面之宏大,尤其是一个“春”字,意蕴丰富,令人生出无限遐想。
古戏楼
凝神听戏,戏有源头,渭水千声清似凤;
警世醒人,人皆角色,秦腔一嗓响如雷。
点评:秦腔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系梆子戏之鼻祖。源头之说,评价精准。细细探究,何戏无源头、何事无源头,且向秦山渭水寻,西府人文之厚重不言而喻。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世上人是戏中人,角色如我,我亦角色,人生不过一场戏。最后一声雷,与句首“警世醒人”相呼应,把秦人之刚烈、秦声之高亢和盘托出。
三等奖作品中亦亮点多多,或蕴含哲理,或用语新奇,或对仗巧妙,或紧抓特色,等等,都是经过评委反复挑选、讨论决定的,有其长处,也有不足,在参赛作品中是相对比较出众的。优秀奖作品就从某个角度或某点来说,自有可取之处,由于数量多,不再一一陈述。
最后,衷心感谢所有参赛作者以及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宝鸡楹联事业诗朋联友!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将鞭策和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评委会(蒙卫军执笔)
2017年2月28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