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青年散文奖揭晓
本帖最后由 码头发布 于 2018-1-22 09:54 编辑2017年初,第三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在西安启动,同年7月,大赛组织了近四十名青年散文家重走丝绸之路。经过一年时间的征稿及评选,昨天下午,禧福祥西凤酒·丝绸之路杯第三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在西安体育学院揭晓。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文化学者、丝绸之路文化大使肖云儒,鲁迅文学奖得主、《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穆涛,陕西禧福祥集团董事长王延安等参加了颁奖礼。
西安体育学院学生在颁奖典礼上表演节目 记者 尚洪涛 摄
大赛接地气
催生优秀青年散文作家
第三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陕西禧福祥集团主办,这也是两家单位继第一届和第二届青年散文大赛后又一次“强强联合”。
第三届大赛共收到青年散文作者来稿两万多篇,参赛者足迹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西安晚报》择优刊发100多篇,这些散文作品质量普遍高,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基本上代表了当前华文青年散文创作的整体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大赛主办方一直坚持文学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生活的传统,每一届比赛都会组织接地气的采风活动,第一届和第二届分赴陕北梁家河、山西武乡、铜川照金、宝鸡凤翔等地进行采风。而为了让更多青年作家深入了解丝绸之路,了解丝路文化,为“一带一路”倡议献计献力,也为了紧扣青年散文大赛“丝绸之路杯”的主题,第三届青年散文大赛组织了规模盛大的采风活动,知名作家和青年散文家一行40人,乘坐大巴车从西安出发,历时16天到达霍尔果斯口岸,重走了丝绸之路国内段,行程5000公里。而第三届青年散文大赛的获奖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此次丝绸之路采风团的成员。
来稿两万余篇
多位作者来自丝绸之路采风团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颁奖礼上,主办方揭晓了获奖者,经过汪惠仁、红孩、肖云儒等作家的一致评选,最终有16位青年散文作家的作品获奖,其中江西作者钟秀华的《珠日河的风》,陕西作者王宏哲的《麦子在地里等着我》,陕西作者冯军权的《放下连枷的母亲》,陕西作者刘云的《以爱之名》,陕西作者白耀文的《清姜河》,陕西作者马婷的《少年背包客》,河北作者赵文静的《五斤玉米面》,陕西作者袁国燕的《和城墙一起微醺》,河北作者张金刚的《手编时光》,陕西作者黎峰的《韩城的南北》十部作品获得优秀奖。
广东作者谢素军的《归来兮,吴堡》,陕西作者祁云枝的《朱鹮蹁跹菜花黄》,陕西作者卢文娟的《一个人的疆场》获得了铜奖;陕西作者梁新会的《向东,向西》和陕西作者王洁的《丝路回想》获得了银奖;而甘肃作者张子艺的《锁阳城里的风铃草》获得了金奖。其中,金奖作者张子艺、银奖作者梁新会、铜奖作者卢文娟以及优秀奖作者刘云、马婷等都是丝绸之路采风团的成员,16天的采风活动也唤起了他们创作的激情,他们的获奖作品多是在此次采风活动结束后完成的,写采风的收获,更写对丝路的感触。
为丝路而歌
颁奖现场公布一大波福利
在昨日举行的颁奖礼上,主办方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就是邀请西安体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生朗诵银奖获奖作品,在他们富有深情的朗诵下,优美的文字化成声音,浸润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而金奖作品《锁阳城里的风铃草》则由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著名记者吴飏朗诵。巧合的是,获奖者张子艺也是甘肃的一位知名记者,她很动情地表示:“非常感谢各位评委的肯定和认可,我是一名记者,采访过很多的颁奖礼和发布会,但从没想过自己能站在这里。我在丝绸之路沿线长大,小时候我是不喜欢这里的,因为满眼看去都是大漠戈壁;后来我才知道,大漠戈壁看似荒芜的背后,其实有着深邃的故事,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历史的风云激荡。丝绸之路,是我们创作的起点,更是未来创作的原点,我将继续为丝绸之路书写!
昨日的颁奖现场,还公布了一大波和散文有关的福利:禧福祥西凤酒·丝绸之路杯第三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作品集《如歌岁月》和丝路采风特辑《长安风·丝路情》首发;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张更武现场宣布:应海内外广大参赛青年散文作家的强烈要求,决定从第四届开始,全国青年散文大赛更名为中国青年散文奖;陕西禧福祥集团董事长王延安透露,明年将发起并举办 “改革开放40年40本书”征集评选活动,征集1978年7月到2018年6月出版的书写改革开放的散文集,要求出版时作者在45岁以下;在颁奖结束时,陕西禧福祥集团工会主席王春雷宣布,禧福祥西凤酒·丝绸之路杯第四届中国青年散文奖正式启动。
记者张静 实习生胡旭静
以青春的名义 书写新时代丝路散文
第三届“禧福祥西凤酒·丝绸之路杯全国青年散文大赛”获奖作者感言
金奖得主
张子艺:将继续书写丝路新故事
昨日,来自甘肃的青年作家张子艺获得了第三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金奖。她受访时表示,将持续不断地为丝绸之路书写下去。
张子艺获奖的散文是《锁阳城里的风铃草》。谈及创作该文时,她告诉记者,锁阳城是丝路申遗的一个站点,汉朝的士兵在此地驻扎过,玄奘曾在这里讲过经,后来游牧民族占领了这里——这是一个丝路文化的横切面。四年前,张子艺遇到了一个丝路文物专家。当专家讲述到锁阳城风铃草在秋天被风吹动的瞬间,张子艺的身体突然不受控制地开始战栗,后来她在银川的西夏王陵、武威的西夏石碑前都有相同的战栗感。 于是,她就提笔写下了这篇《锁阳城里的风铃草》。没想到,不仅从两万多篇投稿中脱颖而出,居然还获得了金奖。这次意外获奖,是对自己的鼓励,今后将继续为丝路新时代的故事书写下去。
因为要来领奖,前天下午抵达西安后,张子艺特意在西安四处走了走。她说,虽然不是第一次来西安,但依旧感觉西安特别厚重。兵马俑博物馆里,依旧人流如织,水泄不通,处处感受到西安是一块文脉相传的土地。谈及获奖感受时,张子艺特别感谢晚报和禧福祥集团给全国的青年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文学的平台和机遇,她希望这个奖项能越办越好。
记者 孙欢
银奖得主
《向东,向西》作者梁新会
非常感谢西安晚报和禧福祥集团举办这样的青年散文大赛,使我们文学爱好者有缘相聚,使我有幸登上了闪耀的领奖台。今年夏天,我非常荣幸地成为禧福祥丝路采风团的一员,有幸在丝绸之路上行走了一圈。归来后,我挥笔写下了这篇散文。获奖后,我想说:一个人只有怀揣梦想,努力把握现在,才会不负今生。
《丝路回想》作者王洁
在丝绸之路的中国部分,陕西元素承载了巨大内涵和无穷张力。历史选择了西安,使它成为了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起点。生与斯、长于斯,正是这片极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壤,孕育和培养了我的写作天分和对文学所具有的浓厚兴趣,也使我的生命深深融入哺育自己的这片热土。这次获奖,让我受宠若惊,这个奖项是荣誉,也是任务,是对我莫大的鞭策与激励。
铜奖得主
《归来兮,吴堡》作者谢素军
我的族谱,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北方羌族,丝绸之路上流传着祖辈的故事。吴堡是我笔下的一个故事,更是我心里的一个象征,无论沧海桑田,她仿佛一直在守护她原初的面貌,她肯定是在等一个人,这个人,我希望是我。我还希望这种等待,可以持续更久,永远那么久,就像西安的历史,就像散文的灵魂,刹那芳华,喊出一句:归来兮,青年!
《朱鹮蹁跹菜花黄》作者祁云枝
《西安晚报》副刊以其文学魅力,一直是从事写作者仰望的高地。我有幸获奖,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我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科普工作多年,笔墨一直关注生态环境,关注花草树木与动物,并以此为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用心感悟,真情表达,一直是我所追求的生活态度。我愿意继续在写作这条路上讴歌真善美,聆听生活,感悟生灵,直抒胸臆。
《一个人的疆场》作者卢文娟
这一次获奖我感到非常惊喜。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而我选择了文学这条路,我很欣慰、很知足。时常,我总是问自己的心,作为青年作家,我们凭什么不努力呢?当你转身,你会看到那么多双暖心的眼睛看着你,激励着你。我总是对自己说:“文学就是我的第二个孩子。”岁月蹉跎,初心不悔,未来的路上,我将和自己的“文学孩子”会更加努力。
优秀奖得主
《珠日河的风》作者钟秀华
感谢禧福祥西凤酒·丝绸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赛,将奖颁发给一位来自南方的写作者。听到获奖的消息,我颇感意外,同时又深感荣幸。打少年时起,我就从未停止过对世界的探索。每到一处,我常常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匹跋涉于丝绸之路上的骆驼,静默地行走着、书写着。我始终相信,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通畅。
《麦子在地里等着我》作者王宏哲
得知获奖,有些喜出望外。写作二十余年,在我生活的西安城获奖是首次。 多年前,我第一次向晚报投稿,至今还记得收到样报时的激动和欣喜。多年来,我对晚报副刊一直满怀敬意而又心生向往。获奖对于任何人来说,既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鼓励,而这鼓励,无疑让我心生温暖而又满怀希冀。
《清姜河》作者白耀文
十多年前,我在宝鸡求学。校园四围山环水绕的风景,让一个来自陕北的孩子眼界大开,沉醉其中。这就有了散文《清姜河》。文学是打开心灵的密钥。对一名基层写作者而言,发表、获奖都是美丽的意外。这无疑是幸福的时刻。让我们紧贴时代的心跳,郑重地写下每一个温暖的词语。感谢青年散文大赛组委会的老师们,祝福《西安晚报》。
《韩城的南北》作者黎峰
写散文,更像是在与自己聊天,从不用设防,也不用担心对方的无趣。连续几年参加西安晚报的青年散文征文,这次能够获奖,不由想起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话:“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它各自用上帝给它的声音。”感谢西安晚报,让大家听到了一只小狗并不动听的声音。
《手编时光》作者张金刚
我的散文《手编时光》有幸获奖,甚是激动。我是河北保定阜平文联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对生我养我的太行山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对乡土散文创作有着特别浓烈的热情。创作散文《手编时光》,我的体会是,唯有用文字触摸乡土,才能找回初心,固守初心。获奖,是前路的终点,更是来路的起点。我的散文创作,将永不停步,永远在路上……
《五斤玉米面》作者赵文静
《五斤玉米面》中的主人公,是我几年前去邮局取稿费时见到的。写这个稿子时,我想着那个人,想着她在邮局寄玉米面的细节,一笔一画写下的家乡的地址,饱含深情。这篇文章有幸获奖,是一种幸运,更是这个时代对这份感情的认知,对人间真情的厚爱。我想能够打动人的,不一定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相反,正是这些底层的真情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和城墙一起微醺》作者袁国燕
在西安的钟楼上班,在城墙根下生活,常常是晒着新时代的阳光,走在历史的隧道里,这让我无时不感到人在时光里的渺小,敬畏脚下这方土地的厚重。当沧桑的城墙遇上时代的酒香,我想,不需酣畅的尽欢,只需浅酌的微醺。感念脚下的厚土,感激今天的时代,感谢自己的幸运。
《少年背包客》作者马婷
偶然间获悉晚报举办“禧福祥西凤酒·丝绸之路杯第三届青年散文大赛”,遂有幸参与其中,沿古人足迹,探寻丝路文明,体会古道韵味,感触颇深,遂有了几篇文字。这次有幸获奖,源泉来自于这次大赛,来自于这西行路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怀一颗感恩之心,愿《西安晚报》越办越好,愿禧福祥西凤酒延续凤起凤飞凤翱翔之姿。
《以爱之名》作者刘云
感谢西安晚报和陕西禧福祥集团为全国的青年散文作者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并在圈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否获奖,我都是受益者,都要不可免俗但又发自内心地说,感谢西安晚报,感谢禧福祥集团!今后,我将带着身后期许的目光,用一颗赤子之心,努力写出有温度、有宽度、有厚度的文章。
《放下连枷的母亲》作者冯军权
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带着温度的。《放下连枷的母亲》是源于对故土的思念而作,浓浓的乡愁时刻萦绕在我的左右,每思及此,我都倍感温暖。有幸获奖,对我是莫大的惊喜和鼓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未来我将持续关注故乡的青山绿水、风土人情,让人们融入乡愁,感悟乡愁,通过寻找乡愁,找到本真的自我,让人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准备到哪里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