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元 征集九龙村振兴发展运营公司名称 9,10
自今年起,被誉为中国"城市文脉的守护者″、中国“古镇保护之父"的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古建筑研究专家阮仪三及其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与延平区政府联合在巨口乡及我九龙村,开展以农村遗产保护与开发为中心的文化艺术季活动。为了扎实推进我村文化艺术季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把我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在村两委和理事会的支持下,拟筹备成立九龙振兴发展运营公司。现公开征集公司名称。名称被选中,并注册成功后,奖励人民币5000元征集时间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18年9月10日截止。
名称要求
1.公司名称为中文名(有对应的英文名称更佳),应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寓意美好;
2.名称应能准确传递九龙村的文化与内涵,体现公司的性质与宗旨,具有高度概括性;
3.名称应符合国家商标法及有关规定,具有唯一性、独特性;
4.须对名称的含义做简要的诠释。
参与方式
请将您的创意名称以如下格式,点击下方“写留言”告诉我们:
创作人:
公司名称:
名称含义:
注:一人可取多个名字
希望各位有诚意热心支持九龙村振兴发展,公司兴旺发达者,请贡献您的聪明才智,把您心目中最美好的名称发给我们吧!
九龙振兴发展运营公司筹备办公室
2018年8月20日
2018 新年 太阳分割线
1
公司性质与宗旨
公司坚持以公益为主、盈利为辅、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村两委委托公司的集体资源和村民部分固定资产(房屋),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市场运作和科学管理,扎实推进九龙村文化艺术季活动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云山雾绕的九龙村
2
九龙村简介
九龙村系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第二大行政村,也是老区分布村。九龙村旧属延平府南平县管辖,是延平府通往古田县的必经通道。九龙村地处福建闽北的最南端,她背靠巍峨挺拔的九龙山脉,南接古田县黄田镇,北邻乡政府所在地巨口村,东连团结水库、横坑村。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气侯宜人,交通便利,离高铁古田北站约20多公里,距古田至福州高速公路入口处约30多公里,是出入巨口乡的重要门户。
九龙古村落
九龙古村落
传统农业
物产丰富
九龙村现有人口326户,1420多人。耕地面积2600多亩,山林面积2000多亩,其中洋面田1000多亩。主要以种植生产水稻、烟叶、油茶、毛竹(笋干)和养殖蜂蜜等农副产品。
3
九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简介
九龙村一隅
九龙村被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选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古村落遗产保护与开发点。九龙村主要有三个特色:
一是古村落有800多年的历史,村中有一百多座保护相对完好的古厝,其中三座有400至700多年以上古建筑,曾出过举人和秀才,授挂过“文魁”和“武魁"牌匾,还有一口600多年的“龙泉三井",同时,九龙村还保留着一条数百年前的古驿道和打尖的古驿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特点。其依山而建层层叠叠,远处扫视蔚为壮观,故有小布搭拉宫的美誉。这些建筑主要为方楼,外围夯土筑墙,厝内木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精巧,是就地取材且循环利用生土、木材、鹅卵石等材料建成的一种节约、坚固、朴实、冬暖夏凉、老少宜居的民居,墙体装饰既有徽式建筑的特点,也有苏杭建筑的轻灵。由于这些建筑外墙均为黄士夯成,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褶褶生辉,又有“黄金厝”的昵称。
九龙黄金厝建筑群
黄金厝内部天井
黄金厝木结构建筑
二是矗立在村身后高耸入云、响誉巨口乡乃至延平区内外的是笔架山风景区。她既是九龙山脉最顶峰也是方圆数百里的最高峰,海拔970多米。登高远望,她背临川流不息的滔滔闽江,曾是福州至延平的交通大动脉。从左右印入眼帘的是延平与三明、古田、宁德接壤的高低起伏的山銮,是延平辖区与这些地方文化交流的纽带。笔架山数千年形成的草甸植被和森林植被,保护完好,不仅将九龙装点成山青水秀,山好、水好、空气好美丽的自然环境,而且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九龙人。特别是笔架山上天然形成和历史遗留下的仙人石磨、仙人挢、仙人井,仙人床及庙宇遗址,更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笔架山植被茂盛
笔架山风景区一角
三是依偎环绕在村前的是从水尾至水头延绵近10华里的千亩良田。春季万物复苏,农作物生长的时节,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风吹时如波滔涌动。秋天收成季节,千亩金黄色的稻浪,婉如舞动着一张宽大的金色彩带,飘拂在九龙的山间田野,美不胜收,如同一幅搬不走的油画,这就是九龙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衣食来源,是九龙最深遂的农耕文化。
九龙村鸟瞰图
晨曦中的九龙风光
此外,九龙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曾活跃着一个营红军伍队。为了保护群众生命和财全安全,在村制高点,筑攻事、建炮台,数次击退了国民党匪徒和土匪的攻击,有效地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留下了对敌战斗的遗迹和炮台遗址。抗日战争时期,叶飞将军曾带领抗日队伍,活跃在九龙笔架山根据地,这些遗址、根据地,如今不仅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4
九龙的美丽传说
1九龙山的由来
传说东海龙王九子觉得在东海闷的慌,想看看人间仙境,亨受人间美好生活。一日他们九人遨游出海,化妆成庶民,四处游荡,亨尽人间天伦。忽然他们到了筆架山顶上,发现山下不远处叫仙人献掌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瑶池,池边是用花岗岩青石板砌成的,池深一丈多,宽二、三丈。水流清澈透明。他们九人不约而同,赤裸裸的跳进池中嬉戏,玩乐,时而浪花翻滚,时而水柱擎天,嬉戏声,喧闹声正好被村里上山打猎的年轻人看见。
只见那年轻人身强力壮,背胯一口大刀,肩挂一张弓箭,腿上裹着严严实实,威风凛凛。他上前大声吆喝道:“你们是哪来的刁民,胆敢在此大声喧哗,把我的猎物吓跑了,你们再吵再闹,我就一箭射死你。”有一位长者模样的站起身说:“年青人,别趾高气昂,只要用你的箭能射穿池边的这块青石板,我们就不吵不闹,也不在此洗澡了。”猎人说:“你说话算数?”“算数。”“好。”猎人后退几步,摆开架势,拉满弓,嘴里默默念着,用尽全身气力,只听见呯的一声,箭头直指青石板,金光闪闪,石板断裂,冒出缕缕青烟,池水哗哗流出,说时迟那时快,那九人卷起衣物吓得向空中飞跑,直冲山顶,落在筆架山顶上。
从此这九位龙太子化作九座山峰,自西向东绵亘而下,因此这山而得名九龙山,山下的村庄也叫九龙村。
2笔架山上自然景点的传说
①石土笼出米
笔架山石土笼
筆架山上有一块巨石,上下两层,上层较大,下层较小,中间还有一个小口。人们称之石土笼(方言)。古代土笼是用竹编制的。也分上,下两层,中间各依次订制竹齿。上层凹下,中间有碗口粗的下谷洞,两层外围编一个篾糟,用泥巴糊密,盛粗米用。糟中间留一个拳头大的出米口,谷子从上层倒入,人工旋转,通过上下层竹齿转动,上层稻谷谷壳被剥开,糙米从出米口流出,用石臼冲米,去米外皮,冲成精米,方可食用。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山民上山劳作,发现石土笼出口处有米出,取回饱食一天。第二天兄弟二人上山,同样取米够食一天。这事在村里很快传开了。一群人上山,同样有米取回,够食一天。但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被村中的李员外知道了,他叫管家跟乡民上山探得虚实,回来秉报。有一天管家跟随乡民上山,看见乡民围着出米石依次取米。管家希望出米量大点,心急,爬上出米石,用石块敲击出米口,米停,不出。从那以后这出米石就不出米了。
②仙人桥成人之美
笔架山仙人桥
从前有一个书生与一位富家千金小姐相爱,小姐家人嫌弃书生贫穷,不同意二人婚事,但两人真心相爱,最后两人决定私奔。小姐家人发现后,即派仆人去追返,就在两人跑到一悬崖峭壁无路可逃,准备跳崖殉情时,他们的真情感动了土地爷,土地爷显身变出一座可通往另座山的桥。在这对恋人通过后,立马出现了一座大山,将此桥隔断,阻止了仆人的追捕,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此桥也因此被后人称为仙人桥。
③仙人井济雨
笔架山仙人井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由于连年干旱,天气十分炎热,大地被太阳烘烤的皮开肉绽,水源枯竭,田地龟裂,草木枯萎,水成了稀缺之物。有一位山民上山无意中发现了一口井,这口井不仅可不停的涌出清澈的泉水,而且更奇妙的是,每次有人动用井中的水时,便狂风大作,大雨如注,使干枯龟裂的大地恢复往日的滋润,为此,被人称为仙人井。
3洋头寨将军府传说
清朝同治年间,由于清政府腐坏无能,乡间到处山贼匪患不断,老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离九龙村头约三里处,有个小村庄叫洋头寨,寨主林礼谊不满朝庭的黑暗,嫉恶如仇,想和太平天国起义军联合古田城内起义军,待时机成熟时一起攻打古田县城,捕捉清政府腐坏官员。他在山寨里一边构筑工事,一边修固城墙,一边招兵买马三年。传说林寨主为招收士卒,请来戏班演戏三年,看戏者有进无出,招为士兵。单吃饭用的竹筷就几木楻。林寨主白天操练士兵,夜间习武练功,研究战事。一日夜晚,他在自家茶楼上听歌看舞,忽田边传来蛙声阵阵。寨主恐蛙声骚扰雅兴,走到窗前,朝着蛙声传来处大声吆喝到,你们再叫,再闹老子灭掉你。那蛙声即停,恐大人诛灭,再不敢嚷嚷,早己逃得无影无踪。
林寨主养兵三年,看到时机已成熟,就召集众将领来忠义厅议事。案桌上摆放香烛,宝剑,令旗,帅印。寨主说,我们择日攻打古田,谁来掌帅印掛帅出征。众将领无语。寨主又说,那好,我们以拜祭令旗为证,谁会拜立桌上令旗,谁就是元帅,掛帅出征。众将领听寨主吩咐。寨主上香,点烛。众将领轮流祭拜,无一能立。最后轮到寨主祭拜,只见寨主跪地,行三叩首,口里念着。忽然桌面上令旗缓缓竖立,众将领见之,共同欢呼,寨主英明,寨主掛师。
寨主立说,好,就我掛帅。何日攻打,众将领商议就定本月十五日,议毕。次日寨主叫来亲信乔妆邮差,包袱内装十五块官饼。表示十五日攻打。寨主告诉邮差,你到达古田后官饼如数交给收信人,你就返回,邮差答是。邮差一路上快走如飞,过了中午还未到达,他又饥又饿,想到包袱里有官饼充饥,他便偷偷吃了两块。走着走着,终于到达古田,见到收信人。收信人问,信呢?他指着包袱里的官饼,收信人解开包袱,数了数,十三块,问是十三块吗?邮差点头,不语,走了。收信人见了头儿,献上十三块官饼,头儿点头示意说,按照官饼个数叫我们十三日攻打城内守军。林寨主军队也十三日打进,里应外合,一举歼灭守城驻守。邮差到家,见了寨主。寨主问官饼如数送到,邮差不敢语,点头是。
十三日古田县内起义军开始攻击县城,战斗打了两天两夜,不见有援兵来接应,起义军损失惨重,首领被杀,将士们四下逃窜,起义终于失败。
十五日清晨,林将军率领起义军队伍,浩浩荡荡向古田县城进发。刚到城门口,只见清军从四面八方杀出,林将军还以为是城内出来接应的军队。清军把起义军团团围住,喊声,杀声,杀得天浑地暗,将士们死伤无数。林将军且战且退,将军纳闷,说好十五日开战,怎么没人接应?他立即叫人找来送信差官,问,你信送到没有?送到。几块官饼?十三块。还有两块?被我吃了。你告诉收信人没有?没有。林将军看着战死的将士,火冒三丈,挥起大刀,一刀下去把差官给杀了。
原来城内起义军按照送来官饼数量,十三日开始攻打,两天两夜己溃不成军,而将军队伍十五日才来,没有里应外合。林将军不敢恋战,且战且退。忽然,一支暗箭朝将军射来,将军触不及防,从马上栽下,将士们围上去,只见那支箭正中咽喉,将军挣扎,睁开眼睛,说,你们带着队伍赶紧走吧,我不行了。说着闭上了双眼。将士们分几路撤退,带着林将军遗体回老家安葬。剩余军队有的又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军,有的回乡去了。
将军走后,村里人非常怀念他,每年都有乡亲们去祭扫的坟墓,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