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再学习 发表于 2021-7-15 16:22:07

广州市芳村黄大仙祠楹联大赛征稿启事

黄大仙俗名黄初平,生于晋代,在晋代葛洪《神仙传》中记载了他“叱石成羊”的神迹:皇初平者,但谿人也。年十五而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其兄初起,入山索初平......因问弟曰:“羊皆何在?”初平日:“羊近在山东。”初起往视,了不见羊,但见白石无数,还谓初平日:“山东无羊也。”初平日:“羊在耳,但兄自不见之。”初平便乃俱往看之。乃叱日:“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初起曰:“弟独得神通如此,吾可学否?”初平日:“唯好道,便得耳。”初起便弃妻子,留就初平。共服松脂茯苓,至五千日,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  清末的岭南地区,世事动荡,疫病频发,黄大仙信仰以有求必应,多次显圣而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在广州先后出现奉祀黄大仙的普济坛、普庆坛、普化坛。以普济坛最为著名。广州芳村黄大仙祠亦名普济坛,始建于1899年,是广州宗教圣地之一,其香火鼎盛,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有极大的影响。自立祠以来多以灵验、显圣、济孤、救困、赐福、延寿等诸多事迹而广受岭南百姓敬奉。战争年代毁于战火,1999年底重新开放广州黄大仙祠,并由广州道教协会管理,自此开启黄大仙祠崭新篇章。  为了弘扬道教黄大仙文化,弘扬广州芳村黄大仙祠护佑十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寿无量的功德,广东楹联学会、广州市道教黄大仙祠决定联合举办广州市芳村黄大仙祠楹联大赛活动。一、指导单位广州市荔湾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广东省道教协会广州市道教协会二、主办单位:广东楹联学会、广州市道教黄大仙祠三、征联时间:  赛事自本启事公布之日起,至2021年8月31日截止。四、征集内容和要求:  投稿作品按照《联律通则》,以道家文化、黄大仙文化为主旨,结合黄大仙祠用联处的实际进行创作。本次征集默认古音。黄大仙祠用联(13处共20副)1、后出口对联一副(5至7言)2、井旁对联一副(5至7言)3、戏台正面对联一副(7言)4、大仙殿后门对联三副(7至11言)5、斗姥殿对联两副(7至9言)、6、关帝殿对联两副(7至9言)、7、财神殿对联两副(7至9言)、8、孔子殿对联两副(7至9言)9、东西风雨廊对联各一副(5言)10、西风雨廊对联各一副(5言)11、吕祖殿对联一副(5至7言)12、观音殿对联一副(5至7言)13、大殿前门对联两副(11至15言)五、注意事项1、投稿必须为作者原创作品,严禁剽窃,文责自负,违者取消参评资格。2、每人可以选一个用联处创作投稿,也可以选几个用联处乃至13个用联创作投稿。每个用联处的投稿数量不超过两副。不接受反复修改和重投。3、等级奖以内的奖项,每名作者只能有一副入选;入选了等级奖的作者,可以重复获得优秀奖。每名作者最多能获得三个以内的奖项。3、投稿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主办方享有对获奖作品择优使用和修改权,用于公益传播,包括且不限于结集出版、展览或其它宣传文化活动等。不再付稿酬。4、活动由广东楹联学会组织专家,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采用匿名方式评审。凡与评审有关的人员不得参赛。六、投稿要求1、本次征集活动只接受电子投稿。B1158562416@qq.com]来稿请直接发送至:gzhdxczl@163.com邮箱,并注明“广州市芳村黄大仙祠楹联大赛投稿”字样。2、所有投稿作品要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准确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手机号码或联系电话(注明区号)。不按要求投稿者,不予收录。在中国农业银行开有帐户的作者请提供本人的卡号或帐号,以方便兑奖(此项非必选项,仅为方便颁发奖金的需要)。六、本次征稿活动解释权属于主办方。认同以上条款的,欢迎投稿;不认同者,请勿投稿。  大赛联系电话:020-81769432,七、奖项设置(所有奖金含税):1、一等奖(2名)  奖金各10000元2、二等奖(3名)  奖金各5000元3、三等奖(15名)  奖金各2000元4、优秀奖(30名)  奖金各500元广东楹联学会广州市道教黄大仙祠2021年7月14日附参考资料黄大仙祠 历史脉络广州黄大仙宫观庙宇的兴建起源于清末,清末的岭南地区,世事动荡,疫病频发,黄大仙信仰以有求必应,多次显圣而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在仙师指引下先后出现的普济坛、普庆坛、普化坛最为著名。普济坛创建于1897年的番禺大岭村菩山,据《惊迷梦》一书记载1898年八月二十三黄大仙宝诞时道侣请示择地建观,仙师果允其请,乃于番禺属之花地辟地数亩,为之立祠。凡夫布置规模,擘画方向,悉仙师所经营,质之阴阳家,不差累黍。1902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之母得了怪病,内外名医诊治,均无起色,李为尽孝道,求医于花地黄大仙祠,并发愿重修黄大仙祠。李母在祠内道士诊治和施药后病情逐渐康复。为此,李准带头捐资重建,广州城内官吏、富豪、名士纷纷响应,于是购地130亩重修黄大仙祠。1904年黄大仙祠重光盛况空前,时事画报谓之“仙筹学费演戏”。普济坛名号亦为黄大仙所赐《惊迷梦··•玉帝命关圣帝君序》中有文:“喜诸子好善良可嘉,欲挽人心于未堕,愿大家除恶务尽,庶回气运之将衰,堂开普济坛。”自此奠定了岭南黄大仙信仰的主要特点:1.以“普济劝善”为信仰宗旨,并在此宗旨引领下发展宗教慈善事业。2.塑造黄大仙“有求必应”之灵验、全能的神性特质,并以此为信仰的核心。3.视三教共尊为信仰原则,并在此原则下开拓、发展岭南黄大仙信仰文化。据记载黄大仙祠两侧设有医局、药房,病者可到此求医取药,药费随缘乐助,多少不论,贫者分文不收。每至重大节日庙内热闹非凡。是日黄大仙祠前约三十亩宽的广场形成香烛、食品和工艺品市场,及各类民俗活动,形成广州独有的一道景色。1913年民国初期黄大仙祠被时任广州市公益局长的老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及广东警察厅长陈景华强行改为孤儿收容所,其后又改为广东公立孤儿教养院,后又因经费问题孤儿院工艺实习场。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后,在芳村禁止一切神诞活动,黄大仙祠就此没落。八年抗战期间,罕见唐贵伙同土匪,拆毁黄大仙祠,一度兴盛的花地黄大仙祠归于尘埃。在花地黄大仙祠修建的同时,作为普济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梁仁菴道长在家乡南海县稔岗乡,建立岭南第二个黄大仙道坛普庆坛。在花地黄大仙祠遭到破坏之后,梁仁菴道长得黄大仙示:要躲避战乱,此地不宜久留,必须向南迁徙,再创黄大仙分庙。1915年梁仁菴道长前往香港,创立普宜坛,1921年迁至竹园,即今啬色园,现已成为举世闻名的道教朝圣之地,香港亦以黄大仙祠为中心成立黄大仙区。位于西樵的普庆坛在梁道长南渡后逐渐没落,后也逐渐成为废墟。1996年重建黄大仙圣境园。1930年掌控广东军政的陈济棠与其姨太莫秀英在花地原普济坛的附近又建造了一座黄大仙祠,提名“金华分院”。设坛名为普化坛,该坛是在原有的两个道坛的帮助之下兴建的,但时事动乱该坛面积不大。其所行业务一如之前,赠医师药,开展慈善,建醮祈福等。最为著名庙内开凿了一口“黄仙井”,信众用来煎药奇效非凡。1949年以后该坛亦遭到各类运动的冲击而废弃。但经过清末民国的三大道坛的不断弘扬,岭南黄大仙文化开始深入人心,其基本宗旨和原则也确定了下来,既:1.以“普济劝善”为信仰宗旨,并在此宗旨引领下发展宗教慈善事业。2.塑造黄大仙“有求必应”之灵验、全能的神性特质,并以此为信仰的核心。3.视三教共尊为信仰原则,并在此原则下开拓、发展岭南黄大仙信仰文化。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广东以其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成为排头兵,由于粤港文化具有先天亲缘性,黄大仙信仰也在各方面的协作努力下重返广州。各地善信及有识之士纷纷提议重建黄大仙祠,1985年芳村区成立之后,得到了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1993年在广州市、芳村区、市道协的多方努力下于1993年12月23日举行了复建工程的奠基仪式,后因资金问题停建,1997年在香港加拿大置地公司的参与下继续开发,1998年一期工程竣工,1999年2月6日对外开放,二期工程2004年12月全部完成。即今芳村黄大仙祠。2019年为响应国家宗教政策,广州市道教协会与广州市嘉游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香港加拿大置地集团),共同协商,于2019年4月25日将花地黄大仙祠正式移交广州市道教协会全面管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州市芳村黄大仙祠楹联大赛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