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再次征集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校训、校风和学校精神的通知
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社会各界人士: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于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高校,2021年5月20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正式挂牌成立。经广泛征集,2021年6月16日,学校正式启用转设后的校徽,但校训、校风和学校精神还没有征集到校务会一致通过的作品。经研究,学校决定再次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及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校训、校风和学校精神的征集活动。现将征集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集对象 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及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 二、征集时间 自即日起至2022年4月30日止。 三、作品要求 (一)校训 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品格和美质的象征,是全体师生的行动指针。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能够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形成科学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能够确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原使用云大校训:自尊、致知、正义、力行) 1.体现学校办学宗旨和广大师生的精神追求,浓缩我校的传统、精神风貌和人文底蕴,立意高远,时代感强; 2.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彰显宗旨,易记易懂,避免雷同。建议稿应附内涵、寓意或出处等的阐释说明(500字以内)。 (二)校风 校风是一所学校办学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呈现,是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稳定的行为规范,集中体现师生的思想、道德、纪律、作风、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体现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原使用云大校风:高远、务实、勤勉、卓越) 要求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彰显群体风尚,易记易懂。 (三)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指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凝聚师生员工,促进改革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原使用云大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 要求文字高度概括凝练,言简意赅、易于传播。 校徽、校训、校风和学校精神均需注明构思意图,如有典籍请注明出处,并阐释其原义和时代内涵。 四、投稿办法 (一)投稿者纸质稿、电子稿不限;可个人投稿,也可以集体投稿;允许一人投多个方案。 (二)来稿请注明“校训、校风、学校精神投稿”字样,填写个人相关信息,集体投稿要写清楚姓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作品一经采用,其所有权及使用权归学校所有,学校拥有对该作品的修改权。 (三)来稿请寄(送):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泉路1号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宣传处(邮编674199),或通过电子信箱发送,邮箱:372505464@qq.com; 联系人:金鑫 联系电话:0888-511399013208880709 五、评选办法 (一)学校邀请相关专家成立评选工作组,按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评选。 (二)根据专家评选结果,确定入围作品,入围作品将在校园网、官微上刊登、推送,供师生评议,广泛征求意见。 (三)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评选组进行最终评审,评审结果报学校校务会审定后公布并给予表彰奖励。凡入围作品每件奖励500元,完全采纳的作品再奖励1000元,部分采纳的作品酌情予以奖励。 六、其他要求 (一)更多学校背景资料可登陆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官网(http://www.lywhxy.com)了解。 (二)应征作品须为未公开发表的作品,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和名誉权。如涉及抄袭、侵权、纠纷等行为,一切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三)个人投稿获奖作品作者为多人的,奖金发第一作者处理,集体投稿获奖作品奖金发投递人处理。 (四)请校内各单位、各部门切实做好师生员工的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训、校风和校园精神征集活动,可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征集竞赛活动。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2022年4月5日https://www.lywhxy.com/kjx/content/details3_82379.html(一)校训:天雨流芳博学善思
天雨流芳,纳西语音译语,原文刻在在丽江古城木府旁的牌坊上,其纳西语音意为“读书去吧”,又契合“风雨越千年,美名永流传”、“润物细无声”的意境,强调“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生“刻苦读书学习”。
博学善思,出自《礼记·中庸》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既要掌握广博知识、博采众长,又要善于思考,追求卓越。
(二)校风:英华荟萃贤良集成
学校于2001年建校之初,在考虑校园建筑的命名时,就沿用了云南大学校园建筑的命名方式,教学楼均以“文”字开头,后面的字分别为“英华荟萃、贤良集成、宁静致远、明德善思”。校风选取前面两句,既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抱负,也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强调了“依托雪山办名校、扎根丽江育英才”的使命和追求。
http://www.zhengjimtcn.com/thread-291003-1-1.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