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发表于 2014-9-23 14:50:02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序李金良诗集


*文/王竞成





   本文的题目是李金良一首诗中的一个句子,我借来一用;是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我几乎不给诗友们写序,实在推不掉就偶尔为之。我向来以为,写序是出力不讨好的一件事,无非是在作者的选集出版之前应邀阅读一个人的作品而已。在这个诗意不断衰退的年代,读文赏文是一件并不是很美好的事情;但既然接受李金良的邀请,我就说说他的诗歌。



   李金良是山东青州人氏,这是我“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接受的第一个理由,我老家是山东,并在青州海军402医院工作几年,对青州人自然有感情,这是我没有拒绝的理由之一;其二,李金良的老乡,作家、诗人刘沂生与我有些渊源;其三,李金良的诗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纯、真、善、美构成了他诗歌作品的基调,读他的诗歌就知道他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是一个好人,为好人鼓与呼,我乐意为之。



【无题】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像流水载着光阴在走
白鸽飞出了红房子
只剩一声孤单的呼唤



用昔日温情的目光
铺成一条洒满期盼的幽径
从唯一洞开的窗口延伸
一滴清泪点燃守望的日子

----------李金良诗歌



    我大体知道李金良是在海外的一个游子,不知道是工作还是求学,这些都不重要;生活的磨砺以及地域场景的跨度,时间更加的孤独,思念的深度在诗意之中自然的成为渴望的悬念,寂静之中的深情是最为苦涩也最为甜美,像一幅油画挂在心灵的墙壁上,作者俯视着自己的内心,读者在品味着作者的情怀,美就像一条河那样流淌,我们发出无数的人生况味。



    故乡是诗人永不枯竭的主题,而故乡的母亲更是多数诗人寄托情感的话题,青年诗人李金良也不例外。



【母亲的手】





凝视
站在爱的丰碑前

掌心的黄茧
是最美的构图
饱尝了冷雨 寒风
浓缩了辛酸 悲苦
我们谁也解不开的方程
母亲一针一线 一线一针
编织出答案
指掌上皲裂的日子
滴着 总滴着
一段温情如火的岁月

母亲的手啊
编织了多少慈爱
我这颗颤栗他乡的心
顺着母亲手心的指纹
总能觅到温暖的春天

-------李金良诗歌



    远离了故乡,放不下的总是亲人,而母亲更是我们思念故乡的源头;母亲总为我们辛苦、为我们惦记,我们以汉字的方式想念母亲,以诗歌的方式挂念故乡的母亲,看似平淡的语言以及生活的一针一线,包含的无限深情足以唤起我们生命深处的记忆,无私的爱就是母爱,也是人间大爱;我们任何时候想起母亲,心就颤痛;我们怎能不惦念日渐衰老的母亲呢?尤其身处他乡的人,更是时时刻刻担心着故乡的母亲,我们从母亲的手掌出发,母亲的手掌就像一只船儿,母亲的爱就像鼓满风的帆,送我们出航;我们远去了,心却留在了故乡母亲站立的码头。



    李金良有不少的诗歌都是深情的写到母亲,写到故乡,饱满的笔触延伸到生活的细微之处,自然的情感流露,在文字之间回旋往复,这样的诗句打动着读者。作为年轻的诗人懂得了真情的可贵,有这样一颗善良之心,就具备了一个诗人的品质与格调。有爱有情,痴迷于诗歌的李金良,经过更多的时间锻打,我相信他的诗歌会放射出更多的诗性光芒。



            2011年元月19日于北京凤凰亭





王竞成:山东沂水人(古代称琅琊阳都,系琅琊王直系)。中共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1984年入伍海军,曾服役于海军上海基地吴淞口雷达训练团(学习)、海军潜艇二支队长城八号潜艇、海军青岛基地鱼雷库、海军402医院等。在部队期间先后就读于海军潜艇学院、鲁迅文学院(1993年),1994年10月转业回到山东沂水,1995年待业,1996年移居北京。曾先后供职“求是”杂志旗下红旗出版社与“中华锦绣”画报社;任责任编辑、图书编辑中心主任等。现居北京,<<黄河诗报>>诗刊总编辑;2001年出版诗集《掩泪入心》一部,主编图书多种,发表作品多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