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评说:狡兔死,走狗烹
《水浒传》被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描述了梁山英雄好汉一百单八将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每个故事情结读起来让人回肠荡气、感慨不已。先贤圣人孔子曾曰: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得。或许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原由吧。《水浒传》中虽然描述一百单八将英雄好汉的仗义疏财、除暴安良、打抱不平的故事,但是充满着血腥的场面。在一百单八将英雄好汉中,多数是背负着一条或者几条人命案,比如林冲遭诬陷而后忿恨怒杀忘恩负义的陆谦,因看不惯王伦的心胸狭窄而怒杀王伦。武松因哥哥之死,仇杀西门庆、潘金莲,而后血溅鸳鸯楼。宋江因怕走漏了消息而误杀阎婆惜,鲁智深因打抱不平而失手结束了屠夫镇关西的性命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一个“怒”字,无论是林冲身遭诬陷的“怒”还是武松生死离别的“怒”,以及鲁智深的打抱不平、拔刀相助的“怒”,都体现了英雄好汉们侠骨义胆的性格,但是自古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躲得官司,保住身家性命,这也是英雄好汉们被逼上梁山的原由,当然这其中不仅仅只是个人恩怨被逼上梁山的,还有社会客观的因素。
在北宋末年,宋微宗昏庸无道,他纵容奸臣当道,谗佞专权,残害天下百姓。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臣把持朝政,狼狈为奸,残害忠良,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民不聊生。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恰恰这些梁上好汉的个人恩怨的“怒”上升到对阶级之间的“怒”,引发了一场官逼民反、替天行道农民运动。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有类似的农民运动,当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残忍压迫一旦超过老百姓的忍耐程度,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便开始演绎登场,于是一个朝代的灭亡,另一个朝代冠冕堂皇的登场,大多是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实现一统江山的梦想,而后农民阶级又充当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角色被统治阶级任意宰割,纵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的老百姓受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的影响下,血液中无形中就流淌着忠、孝、节、义的优良传统美德,养成温文尔雅的性情。五千年文明缔造出优秀善良的民族,也缔造出这个古老民族的最具有毅力、最具有忍耐力的魂魄。
《水浒传》中英雄好汉性格迥异,但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忠义”两字,故事情节有的是除暴安良、杀富济贫,或者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令人拍手叫好,大快人心,但故事的结局却让人哀叹不已,这种结局注定是个悲剧,是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悲剧,其悲剧就在于宋江以及梁山好汉脑海里的“忠”字。梁山好汉取得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等一系列辉煌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威名已是震慑了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大宋江山,而宋江率领梁山好汉却主动接受宋王朝的招安。这不能不于宋江思想路线有关,正如水浒传中的人物所说:迫不得已,谁愿意落草为寇。首先,我们得看宋江的身份,他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深受传统教育,一直希望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他又作为郓城县一个押司,也就是吃着国家俸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他的思想中无形中就只有大宋皇帝才是唯一最可靠的后盾。他不会向刘邦、朱元璋那样豪情万丈、另起炉灶、取而代之。
其次,在《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英雄好汉中,有不少大都是有来头的,不是大宋王朝的官员就是富甲一方的子弟,卢俊义,林冲、呼延灼、关胜、柴进、花荣、杨志、秦明、武松、鲁智深等等,就连宋江本人大小也是大宋王朝的官吏,吃着大宋王朝的俸禄,自然而然养成的意识就是忠于大宋王朝,为大宋王朝服务,在“皇权天授”的封建社会,宋江思想里的“忠”,是指对大宋皇帝的忠心,梁山泊高悬的杏黄旗上,大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作为梁山起义的口号,他们只反奸臣贪官污吏,不反皇帝。宋江以及梁山好汉们表现出来的“愚忠”,这也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道德界限,李逵多次在宋江面前扬言要为哥哥躲得皇帝位子,而宋江表现的却是异常的惊诧愤怒,可见宋江的思想里的忠义,也就决定了他能取得一时的胜利,却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宋江的意识里,“替天行道”无非就是想打抱不平,除暴安良,杀富济贫,诛杀那些贪官污吏和剔除奸臣惑乱而已,能继续稳定大宋王朝的江山。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而言,一头即将被宰的牛,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屠夫身上。殊不知,这种理想化的梦想只是一场黄粱美梦而已。宋江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而最终归顺了朝廷,可见宋江并不愿真心推翻大宋王朝,这就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失败和无法挽救宿命悲剧的根源所致。。
为获得大宋统治阶级的信任,梁上英雄好汉参与镇压方腊农民起义,充当了宋朝的马前卒,一百单八将英雄好汉死伤众多,岂不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宋江的义,不仅使他侠名远扬,而且像一块护身符一样多次助他化险为夷,而他的“愚忠”,导致不仅丢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还要拉着出生入死的兄弟做陪葬,叹乎!悲乎!宋江的这种思想上的“忠”,已经不能称之为“忠”了,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愚忠”,最终的结果导致“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