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如果没有身在远方,那么“回家”两个字也不会显得这么铿锵。车子行驶了,窗外的风景开始模糊了,眼睛也跟着模糊了,然后回忆就这样在路程中、在车轮滚滚声中开始盘踞脑海。离家和回家,这两个矛盾的词,总是贯穿人一生的选择题。做题的人,也不会再如当初那样潇洒,身不由己的理由多了,连选择也变得捉摸不定。
我想回家。不如说我想家了。叶落归根么,人也是要归家的。在外面,过得如何的好或者如何的差,都是会想家的。家里的什么呢?家里人,家里事,家里景。看见熟悉的东西,人总是会放下戒备,放下伪装。能让你牵挂的,总是你最念想的。 你又怎么会带着面具呢,返璞归真的美好,你又不是不知道。
再过十几天,就该春运了。车站的人山人海,是个值得感慨的场景。背着大包小包的人们,排着队,面色着急、不安。一张票,它不再是一张纸,而是一个执念。如果不是这张票,人们也不会明自己身在远方的意义。
以前,是我在家等人。其实我很讨厌这种感觉,你一直在等,但是离那个 日期总是无限的远。被等的人是幸福的,真的,有一个人在家等你,不知道有多温暖。我老妈跟我讲过她年轻时的一件事,那天她加班,她爸爸(也就是我外公)不知道她要加班,就一直坐在门口等,等到太阳下山,月亮升起。后来我老妈回来了,看见她爸爸在等她,霎时眼睛就湿润了。你也许能想到那个场景,屋里不太亮的煤油灯,微弱的灯光将他衰老驼背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门口,一地斑驳。
如果有个人在等你,真的,说什么你也要回家。没有人会去等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如果这样,你还宁愿让他失望的话。
以前我最快乐的事,不是有新衣服穿,而是暑假和寒假,因为我等的人,他们会回来。情感总是最深沉的牵连,它不是语言,却比语言更能表达意义。所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我从来不会主动挂对我重要的人的电话。别问我原因,也没什么,大概是我觉得通话结束后的“嘟嘟”声很难听吧。因为对我重要,所以我愿意等“嘟嘟”声。哪怕最先失落。
人们都说离开家之后,才知道家的好,这不矛盾,对比从来就不是矛盾。所有深刻都是从对比中升华出来的。所以说,常回家看看。
有段时间 ,写作文,特别喜欢这句话: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现在呢,依旧喜欢,只是这句话可以改改。诗人汪国真需要背影,而我和他不一样。
回家吧,你只会看见门口不断张望地正影,而不是你离开时留给身后的背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