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杀死中国文学?
这几年来,不少身边的朋友都在抱怨,当代文学作品越来越不好看了。作为曾经的中文系毕业生,笔者也一直在琢磨这个事,直到最近才猛然间想到,或许让文学越来越不好看的罪魁祸首或许就是它——被当代社会人们视为必需品的智能手机。您别觉得这是扯淡或者笑谈,咱们不妨假设一下,倘若古代以及近现代早早就有了智能手机,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假设一:还会有经典诗词吗?
如果古代有智能手机,诗仙李白到了庐山时,可能只会伸出剪刀手自拍几张,再发几句“庐山真高啊”、“瀑布真美啊”的感慨,哪里还会有意境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辛弃疾在军营之中,或许正忙着拿手机狂拍小伙伴们军训,然后晒在朋友圈里,怎么可能有心思作出“沙场秋点兵”?纳兰公子顶多在微博上充当一下鸡汤段子手,断断没可能再有“人生若只是初见”的风情。即便是到了近代恐怕也是如此,你能想象徐志摩若是有了智能手机的场景吗?十有八九仅仅是在康桥上自拍一组嘟脸卖萌照罢了,怎么可能再有“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美妙?
假设二:还会有经典美文吗?
试想朱自清先生揣着苹果6或者三星S5到了清华园中,“哇塞,好美的荷塘,快拍几张分享到微信朋友圈里……”,于是就在没有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只剩下几张照片,至多再配上手机音乐库里面的一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让人兴起跳一段广场舞的念头。再假想一下,若是刘禹锡手中有一部智能手机,或许他会被房地产中介的电话、短信、微信烦死,哪还有工夫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假设三:还会有经典名著吗?
智能手机另一大功用就是在线阅读那些网络文学。倘若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就有智能手机了,恐怕某点、某剑、某江为代表的网络连载小说网站已经大行其道。曹先生也不会再贫困潦倒,他完全可以在这些网站上连载自己的作品,只不过此红楼已非彼红楼,区区71万字怎么够看?起码要200万字才能赚到足够的稿费!最好里面要加入穿越、玄幻、魔法、上古文明遗迹、僵尸、怪兽等元素,这样才能吸引网民付费点击。只是如此一来,曹先生或许能成为百万富翁,但《红楼梦》恐怕很难再让人看第二遍,更别提成为传世经典了。
还有很多的假设,笔者不想在此一一列举了。我们承认智能手机带给我们的便利,但我们也应该反思它引发的碎片化、快餐化阅读环境下,对文学发展所产生的恐怖的杀伤力。当人们只是满足于自拍照,自然不会再有用诗词言志的念头,和用精美的散文抒发情感的需求,更别提以十年磨一剑的心境去对抗那些一天能写出好几万字的网文了。当然,智能手机只是一个工具,即便它就是杀死文学的凶器,但没有生命的它绝不是凶手……
编辑点评:
人类和智能手机的关系有点本末倒置了,人类并没有很好的控制智能手机,反而被智能手机很好的给控制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