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历史主义角度看《红字》的文学评论(英文)
《红字》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每次对《红字》的研读都能促使读者获得新的感悟,从而加深对纳撒尼尔·霍桑的认知,更好的体会作者写作思想情感与创作背景。因此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去分析《红字》所包含的深刻历史内涵与人文景观,继而丰富我国现有对纳撒尼尔·霍桑以及《红字》研究内容,推动我国文化多元化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一、新历史主义解析
新历史主义一词最早是由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莱克分校著名英文系教授Stephen
Greenblatt(史蒂芬·格雷布拉特)首先提出并得到了文学界认可而广泛使用的一种代表了现代文学主义思潮的文学评判观点。新历史主义强调在进行文学作品解析过程中需要学者从政治权利、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论述,从而真实客观揭示原著作者内心情感与思想动态,加深对作品内容的认知与了解程度。相较于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将历史与文学充分结合并指出历史与文学具有广泛而明显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联性,从而在根本上打破了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前景”与“背景”的历史观点,真实还原了作品本身以及背后所包含的浓郁历史气息,成为现今文学界影响较为深远的文学研究主义。
二、新历史主义角度评判《红字》中人物命运
1.海斯特的不屈与坚强。剧中女主人公海斯特是一位充满了争议性的女性,在北美殖民时期以一位已婚女士的身份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了一个女婴——珠儿,从此开始了她漫长而心酸的心路历程。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对“通奸”极度憎恨,海斯特的行为无异于向寂静的池塘中投下了一枚巨大的石子,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海斯特也没有说出与她通奸的男子,为此当地居民对其进行了审判并强迫她挂上了那个永远象征着耻辱的“A”字。
尽管当地居民对海斯特总是嘲讽、谩骂、甚至是侮辱,海斯特也没有向社会抱怨和记恨,依然用充满微笑的面容去迎接世人的审视,从容而坚强的活在城镇之中。通过纳撒尼尔·霍桑传神的描述,促使我们了解了一个不屈而坚强的女性——海斯特,并借由海斯特形象批判了当时人们狭隘、自私的思想和行为,对主人公不公待遇表达出了强烈的愤慨与无奈。整部《红字》最终使用一段简短的铭文来作为收尾:“一片墨黑的土地,一个血红的A字。”结尾虽然不是很圆满,但是却符合新时代读者口味,赋予海斯特多舛的命运,最终也给予她完美的收场,促使了作品主题得到了很大程度升华,成为世界学者所关注的优秀作品。
2.珠儿嘲讽、攻击、质问的无声命运。在纳撒尼尔·霍桑笔下,珠儿是一个戏份与台词不多的角色,在《红字》作品中最明显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对海斯特无声的嘲讽、攻击与质问,时刻提醒海斯特自身所犯的罪孽,从而树立了海斯特不屈而坚强的人物形象。珠儿并没有一个欢乐的童年,一出生就伴随着无尽的嘲讽与鄙视,在人们眼中珠儿是一个不应该来到世间的幽魂,从而养成了珠儿狂野的个性,在海斯特包容下珠儿最终并没有堕落,而是走向了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3.丁梅斯代尔悲剧命运。作为一个牧师,丁梅斯代尔违背了神的旨意,当海斯特面对村镇居民的侮辱谩骂时并没有勇气去向世人坦诚自身所犯的罪孽,导致海斯特一生生活在忏悔与救赎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懦弱的男子在获得事业的巨大成功后终于放弃了自身内心的卑微,在广场绞刑架前袒露了隐藏七年的秘密,并当众展示了佩戴的红字,在心灵解脱中回归了天堂的怀抱。尽管丁梅斯代尔在生命尽头向世人以及海斯特进行了虔诚的忏悔,但是并不能磨灭其自身所犯下的罪孽,而这也正是丁梅斯代尔悲剧命运的诱因。
三、《红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分析
纳撒尼尔·霍桑通过《红字》表达了自身的观点: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因此霍桑选取了与当时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甚至是叛逆的生活方式来作为写作着手点,通过构建一个虚拟的故事情节来激发人们无限探索求知欲,从而将自身思想情感以及寻找生活中真相与幸福的目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就如同他所持有的观点一样,任何认知停留在某个阶段时都会与当时社会发展格格不入,当我们重新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回首那些历史瞬间时,都会有一种明悟,生命不过是一瞬间,而思想则是永恒存在的真谛。因此纳撒尼尔·霍桑通过《红字》不仅向读者展示了其高超的文学功底,也对传统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发起了冲击,并打破了束缚文学思想前进的枷锁,为思想进一步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综上所述,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纳撒尼尔·霍桑《红字》作品包含深刻的社会内涵以及作者本身思想情感与心理动态,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母性坚贞不屈的光辉形象,也从中深刻表达了人所具有的追求真相与幸福的权利,从而对形式主义与旧历史主义发起冲击,解放了思想,从而促使文学多元化发展,为世人呈现了精彩纷呈的文学作品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