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借鉴研究
本帖最后由 方舟 于 2014-10-13 15:19 编辑引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中国文学作品也由于其厚重的文化有着多样性的艺术风格、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美国华裔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自然会受到母语文学作品的影响,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借鉴。这使得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学作品能够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和表现而受到大家的喜爱。下面,本文将从美国华裔作品对中国文学作品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借鉴进行研究。
一 对文学作品风格的借鉴
文学作品风格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文化的沉积。不同作家的作品在文字表达、结构设计等方面往往具有较大差异。这使得文学作品出现不同的写作风格。但同一时期的作者或者作品又呈现出相似的风格,这便是文化的影响。美国华裔作家虽然在美国生活时间较长,但骨子里和思想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传承却是根深蒂固的。因此,美国华裔作家在文学创作时自然会受到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由此便产生和中国文学作品中相似的作品风格。这种风格的借鉴有时是故意的,有时却是不自觉的。无论怎样,我们可以从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中看到对于中国文学作品风格的借鉴。
1 对作品题材风格的借鉴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寓言是极其重要的一种风格题材,即使在现代也有很多寓言题材的文学作品。如作家沙叶新的作品《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将三个文化差异很大的三个人放在一起,去访问金人国与紫人国。两个国家在思想上的极端,以及这三个代表不同文化的人之间所形成的文化与思想的激烈碰撞,反映出作者对于当下社会的反思。美国华裔作家也曾创作过童话、寓言类的文学作品,借此来反映作者的内心思想。如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作品《喜福会》中,将中华传统典故千里送鹅毛的故事移到了一位移民美国的女人身上。而在美国的制度下,这位女士只留下了一根极具讽刺意味的鹅毛,正如同她最后尴尬的境遇。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两部作品在题材风格上的相似之处。实际上,在美国华裔作家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与中国文学相似的风格。本文之所以认为这时华裔作家对于家乡作品风格的借鉴,是由于中国文学题材风格具有更加丰富的类型和更加深厚的文化沉积。文学作品的题材源于文化的积累和沉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所形成的题材风格为美国华裔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他们在对中国文学作品题材风格借鉴的同时,也在以特殊的方式向母语文化进行致敬。
2 对多元叙事风格的借鉴
由于中国文学作品更加强调对于情感和意境的表达,因此在叙事风格上力求通过更多的角度来营造作品所需要的意境和情感。例如,我国作家张承志的作品《金牧场》便以穿越式的表达形式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作品当中。而西方文学作品则更加强调对于人物和故事的表述,因此在叙事风格上往往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进行表述。美国华裔作家由于借鉴了中国文学作品多角度的叙事风格,因此在创作中往往通过更多的视角来进行叙述。例如,谭恩美的《通灵女孩》,文中通过三个人以各自的视角观察、讲述,组成了复杂、立体的故事架构。三个故事之间又存在一定联系,给人以奇妙的阅读享受。这样多角度的叙事风格在美国文学中并不常见,但在中国文学中却是作家们常用的一种叙事手法。美国华裔作家对于多元叙事风格的借鉴,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更加新奇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魅力。
3 对象征风格的借鉴
前文已述,中国文学作品倾向于情感氛围的营造和主题意境的表达。因此,任何一部作品都能够找出显性或者隐性的象征意义。这使作品具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与更加生动传神的主题表现力。作品将作者的思想与本意通过另一种事物的描述隐喻地表现出来。读者需要通过无限的想象力,去找寻作者的思想内涵,使作品更具可读性。例如,在张承志的作品《北方的河》中,作者将河比喻父亲。而这样的象征写法和风格在美国华裔作家中也被广泛使用:如徐忠雄用落叶乔木生根发芽来比喻他们这一代华裔移民顽强的生存能力;黄哲伦在作品《走捷径》中,用一个人的漂泊来表现华裔民族在迁徙过程中的苦难生活。而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迁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黄哲伦正是用这样的象征来表达着对于祖国土地和文化的眷恋。
4 对再创作写作风格的借鉴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是对于原有文化再创作的作品,例如,阿来将藏族传统神话史诗《格萨尔》用汉文改写成为小说《格萨尔王》。在作品中,作者使用了现代写作手法,不仅加入了时空穿梭元素,还将原本神话式的格萨尔王更多地赋予了人性的一面。传统的神话史诗经过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改写,使作品人物更加丰满,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华裔作家由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因此其作品将传统的本民族文化用另一种文字创造性的改写,几乎成为他们的常用写作技巧。由于本民族文化被大量误读,作者只好使用西方文化元素对传统文化进行调试,以迎合读者的口味。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华裔作家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借鉴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在另一个民族和地域的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借鉴的过程中,美国华裔作家也将中国文化的思想和内涵以更容易被另一种文化思想接受的方式介绍到另一个民族,乃至世界。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进这样的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从而让更多的人群了解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
二 对表达方式的1 注重对人物形象传奇性的表达
中国文学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都具有传奇的色彩。这一点从中国最早的神话传说便可见一斑。在作品的人物形象对比中可以看到,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往往记录的是本民族一些传奇式的人物。其中有带领本民族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领袖,还有造福一方、使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领头人。如作品《黄泥小屋》、《纳西汉子》等。而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则着重于描写美国底层华工的生活。华人在美国受着外族的排挤与制度的歧视,作品《甘加丁之路》就生动地反映了一个华人家庭出身的年轻人的成长之路。在民族信仰方面,中国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传统信仰文化,并世代传承下去。而移民美国的华人在信仰上则显得更加迷茫:一方面,他们难以接受西方传统的宗教文化,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人宗教信仰的普遍性,使得美籍华人很难融入这样的氛围中;一方面是本土信仰文化的缺失,另一方面是西方信仰文化的强烈冲击。在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我的缪斯》中,我们便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感受。也许在另外一种文化的冲击下,美国华裔作家希望借助于中国文化作品中对传奇人物形象的表达来为自己鼓劲,来反抗文化压迫。
2 注重文化符号的表达
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文化符号,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符号无疑是对于文化的最鲜明的表达方式。美国华裔作家十分注重通过用文化符号来表达他们独特的对母语文化的情结。比如华裔剧作家黄哲伦就曾多次将中国的传统中京剧元素加入到剧本创作中,而他的作品《黄脸》则表现了中国侗族古老的歌舞文化。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在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中被大量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而在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华人文化地域要数唐人街,这里承载着几乎全部的美国华裔文化。由于历史上对华人的歧视性法规,形成了今天极具特色的繁华的唐人街,在汤亭亭的《女勇士》中,就有对唐人街学校生活的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深深地扎下了根。同时,民族文化符号不局限于艺术,也可以是具有特色的社会仪式。如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作品《牡丹恋爱了》,就有关于迎娶新娘的传统仪式的描写。文化符号是每个人身上文化的概括和抽象。美国华裔作品中的文化符号是作者心中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因此,对于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的表达,是每一个华裔作家在作品中向母语文化致敬的主要方式。这也是我们能够在任何美国华裔作品中看到我们所熟知的文化符号的深层次原因。
3 注重对本民族历史的书写
少数民族汉语作品与美国华裔作品都是本民族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难忘的历史瞬间。这些历史非常精彩,却鲜为人知,它们是民族文学的发展,文学作品将这些故事展现给人们。更多的读者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往往采用非主流的叙事方式,读者从中可以体会到不一样的阅读感受。由于作者特殊的民族身份,使得他们对用文字来记录本民族有一种责任感。中国的少数民族作家想告诉全国人民一段不被熟知的伟大历史,而美国华裔作家则要用文字向当权者以及主流民众讲诉自己的遭遇。因此,用主流文字记录本民族历史成为了少数民族作家强烈的主观创作意识。长久以来,西方国家对华人文化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误读,而这种误读导致他们对待华人观念与态度存在明显的偏差。而这些在美国华裔身上体会得更加深刻。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将华人的真实文化与思想传达给西方世界,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文化思想。这也是美国华裔作家创作时所承担的文化责任。
结语
美国华裔作家虽然移民美国,也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但母语文化对于他们的影响却是挥之不去的。他们在文学创作时,也自然会加入母语文化的内容和表达。同时,中国文学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内容殷实、表现丰富,这些都为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因此,他们在文学创作时,会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借鉴。本文从美国华裔作品对中国文学作品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借鉴进行研究,为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借鉴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最终都是需要通过外在的表达方式来表现的。通过比较中国文学作品和美国华裔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同样有相似的地方。从文化表现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更加含蓄,而西方文化的表现更加直观。在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中,对于作品中主题和思想的表达既有西方文化的直观、真实,又借鉴了中国文化的含蓄和象征。总体来说,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学作品在表达方式上,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借鉴有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对人物形象传奇性的表达
中国文学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都具有传奇的色彩。这一点从中国最早的神话传说便可见一斑。在作品的人物形象对比中可以看到,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往往记录的是本民族一些传奇式的人物。其中有带领本民族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领袖,还有造福一方、使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领头人。如作品《黄泥小屋》、《纳西汉子》等。而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则着重于描写美国底层华工的生活。华人在美国受着外族的排挤与制度的歧视,作品《甘加丁之路》就生动地反映了一个华人家庭出身的年轻人的成长之路。在民族信仰方面,中国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传统信仰文化,并世代传承下去。而移民美国的华人在信仰上则显得更加迷茫:一方面,他们难以接受西方传统的宗教文化,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人宗教信仰的普遍性,使得美籍华人很难融入这样的氛围中;一方面是本土信仰文化的缺失,另一方面是西方信仰文化的强烈冲击。在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我的缪斯》中,我们便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感受。也许在另外一种文化的冲击下,美国华裔作家希望借助于中国文化作品中对传奇人物形象的表达来为自己鼓劲,来反抗文化压迫。
2 注重文化符号的表达
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文化符号,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符号无疑是对于文化的最鲜明的表达方式。美国华裔作家十分注重通过用文化符号来表达他们独特的对母语文化的情结。比如华裔剧作家黄哲伦就曾多次将中国的传统中京剧元素加入到剧本创作中,而他的作品《黄脸》则表现了中国侗族古老的歌舞文化。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在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中被大量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而在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华人文化地域要数唐人街,这里承载着几乎全部的美国华裔文化。由于历史上对华人的歧视性法规,形成了今天极具特色的繁华的唐人街,在汤亭亭的《女勇士》中,就有对唐人街学校生活的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深深地扎下了根。同时,民族文化符号不局限于艺术,也可以是具有特色的社会仪式。如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作品《牡丹恋爱了》,就有关于迎娶新娘的传统仪式的描写。文化符号是每个人身上文化的概括和抽象。美国华裔作品中的文化符号是作者心中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因此,对于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的表达,是每一个华裔作家在作品中向母语文化致敬的主要方式。这也是我们能够在任何美国华裔作品中看到我们所熟知的文化符号的深层次原因。
3 注重对本民族历史的书写
少数民族汉语作品与美国华裔作品都是本民族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难忘的历史瞬间。这些历史非常精彩,却鲜为人知,它们是民族文学的发展,文学作品将这些故事展现给人们。更多的读者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往往采用非主流的叙事方式,读者从中可以体会到不一样的阅读感受。由于作者特殊的民族身份,使得他们对用文字来记录本民族有一种责任感。中国的少数民族作家想告诉全国人民一段不被熟知的伟大历史,而美国华裔作家则要用文字向当权者以及主流民众讲诉自己的遭遇。因此,用主流文字记录本民族历史成为了少数民族作家强烈的主观创作意识。长久以来,西方国家对华人文化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误读,而这种误读导致他们对待华人观念与态度存在明显的偏差。而这些在美国华裔身上体会得更加深刻。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将华人的真实文化与思想传达给西方世界,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文化思想。这也是美国华裔作家创作时所承担的文化责任。
结语
美国华裔作家虽然移民美国,也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但母语文化对于他们的影响却是挥之不去的。他们在文学创作时,也自然会加入母语文化的内容和表达。同时,中国文学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内容殷实、表现丰富,这些都为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因此,他们在文学创作时,会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借鉴。本文从美国华裔作品对中国文学作品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借鉴进行研究,为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