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发表于 2014-10-14 15:05:55

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对欧美生态文学批评的建构研究

随着西方进入现代社会和人类的快速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提高,而对自然的破坏与污染也

日益严重。人们在享受着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生态危机就是自上个世

纪中期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意念自然反映

到文学批评中。生态文学就是在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存在危机这个大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是人类对防

止和减轻生态灾难的迫切需要在文学批评领域里的表现,是在具有社会和自然使命感的文学研究者对

拯救地球生态的强烈责任心驱使下出现的。其主题是自然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任务是通过文

学来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文化批判,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

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朱新福,2003)。
  1 欧美生态文学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的主流是非生态的文学,而且许多十分著名、影响深

远的作家和作品还是反生态的。随着美国生态思想家和文学家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的问世

,掀掀起世界范围的生态浪潮。在这部世界生态文学里程碑般的杰作中这位女作家指出,人类对自然

万物的暴虐行径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其中最主要的根源就是支配了人类意识和行为达数千年之久的

人类中心主义,人类将自己视为地球上所有物质的主宰,认为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动物

、植物和矿物,甚至就连地球本身都是专门为人类创造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美生态文学批评对“人”在世界与自然中的主体性与“中心性”的

地位与作用产生质疑而进行了猛烈的批评与颠覆。生态批评家们纷纷提出瓦解“人中心主义”消除人

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论构想。一些较有影响的著作如泰勒的《尊重自然》

(1986)、伯林特的《环境美学》(1992)、戴利的《

生态经济学与经济生态学》(1999)等。
  2 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与欧美生态文学的对比研究
  与西方的清晰理性与“二元”对立认知模式不同的是,中国传统认知观趋向“模糊一体的感性化

”,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为基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关注生态、珍惜生命的理念日显重要。

中国传统哲学(儒家和道教)以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本精神,倡导“天人合一”,既

考虑到了自然的规律性,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平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能够与

自然和谐共处。这种对人与环境关系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生态传统。
  从中国的儒家、道教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到我国学者从80年代开始关注生态思潮80年代

开始关注生态思潮,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生态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感悟自了然、展现危机和反思根源几个方面。在理论界,先后出现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生态哲学

等将自身的学科与生态现实结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对于传统文化与西

方文明的吸收并不是对等的,而是存在着一个此消彼长、相互激荡的过程。在文学创作方面,出现了

如徐刚、李青松、哲夫等出色的充满忧患意识的环境文学作家。但中国生态文学远未成熟,甚至,在

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下,文学对生态还显得较为冷漠。
  3 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对欧美生态文学的建构影响
  3.1 欧美生态文学中的二元对立的本体论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欧美学者们不断反思西方文明模式,反思人对自然的粗

暴统治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他们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咎于西方文化主流中的主客二元对立

的本体论、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即把意义与事物分离,人与自然分离。
  3.2 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意义剖析
  从中国的伦理学与审美学角度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对当代生态文学的启示意义。中国传统文

化蕴涵尊崇自然、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中国传统哲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

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3.3 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与欧美生态文学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两者所关注的焦点一致,即都是研究自然与文化,自然与人的关系。但由于两者所处的不同的时

代与文化背景,其涵义势必会有所不同。即欧美主流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狭隘性,主要关注于解决现

实问题,倡导回归自然,用文学艺术来改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掠夺。而我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

和现代生态伦理追求具有内在一致性,更注重以自然之性来融化主体之心,在大自然里安顿自己的精

神。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生态哲学审美意识,既兼顾了哲学的形而上,又适度消解了虚无与玄学的神

秘。
  3.4 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对西方生态文学理论的建构意义
  中国具有独特而悠久的文化,中国道家哲学中追求以自己虚静的内心来契合大自然的虚静,能够

从内心深处把我整个宇宙万物,洞察其变化发展规律,以一种较为纯净的心灵来感应自然美。这种美

学方式对生态批评文学的审美建构,特别是欧美生态文学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4 结语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即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与欧美生态文

学之间的关系的意义在于将两种思想有效的结合,取长补短,从而促进人类的思想文化变革,进而推

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科学研究和发展模式的变革,建立新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人文社会科

学学者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具体的生态治理实践,但他们却能够为挖掘乃至铲除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之

根做出贡献,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这就是生态思潮的意义和价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对欧美生态文学批评的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