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获殊荣的拉美文学大师
本帖最后由 方舟 于 2014-10-15 15:25 编辑时隔二十八年,文坛“万奖之王”再度花落南美
每年一进10月,诺贝尔奖的评奖结果就会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焦点新闻。而各奖项中最受瞩目、又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应该说是被视为世界文坛“万奖之王”的诺贝尔文学奖。本来,人们都知道瑞典文学院内掌握着此项大奖投票权的十八名院士,向以行事诡秘和决定惊人闻名,但在结论面世之前预测今年“花落谁家”又是许多媒体或研究机构乐此不疲的“猜谜游戏”。
10月7日下午1点(北京时间晚7点)“谜底”在位于斯德哥尔摩老城的瑞典文学院会议厅揭晓。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隆德先后用瑞典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宣读了文学奖评委会的决定: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摘得桂冠,成为第一百零七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结果一经公布,惊呼与叫好之声并起。感到失落的照例是每年都热衷提前作出预报的众多玩家——略萨的名字在博彩公司的赔率排行榜上并不靠前,也不在欧美媒体揣测的热门名单之内。而多数持欢迎态度的人们则认为,在爆了多年冷门之后,这项世界级的文学大奖终于颁给了一位众望所归者。
现年七十四岁的略萨出生在秘鲁,留学在欧洲,拥有秘鲁和西班牙双重国籍。身为作家及诗人的他曾大半生投身政治,进入文坛后则堪称全才——既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也导演舞台剧、电影,还主持过广播电视节目。他试图在创作中从各个角度立体地展示历史和现实,诡谲瑰奇的写作技法与丰富深刻的内容让他声名远播,被誉为西班牙语世界中最具威望的“结构现实主义大师”。略萨在拉美与《百年孤独》的作者、哥伦比亚作家、1982年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齐名。这是二十八年之后,诺贝尔文学奖再度花落南美。
略萨在获奖之后非常高兴,激动之余他表示,被授予这项殊荣是诺贝尔文学奖“对拉美文学和西班牙语文学作品的承认”。
影响力巨大的文学大师
1936年3月28日,略萨出生于秘鲁南部阿雷基帕省省政府所在地阿雷基帕市。一岁多时,他跟随家人移居玻利维亚的科恰班巴,直到十岁那年才回到祖国。少年时代他在皮乌拉市和首都利马辗转求学,曾就读位于利马的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国立)。中学毕业后,他在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学习法律和文学,之后又相继在利马和西班牙的马德里学习法律和文学,曾先后获得圣马尔科斯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和马德里大学文学哲学博士学位(这个学位是研究文学的哲学博士,不是荣誉头衔的文学博士,他另有英国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头衔)。青年时期,略萨曾在多家机构就职,做过银行职员、新闻记者等工作。
早在学生时代,略萨就爱好写作,并显露出良好的文学天赋。十六岁那年,略萨上中学四年级时,写下了他的第一个舞台剧剧本《印加王的逃遁》。第二年,该剧在皮乌拉市当地剧院举行售票公演,演员全部是略萨所就读学校的学生,导演则由剧作者本人担任。这是略萨首度导演戏剧。同年,该剧剧本参加秘鲁教育部文艺创作奖评选并获奖。1957年,略萨以短篇小说《挑战》获法国的文学奖,所得奖赏是让他到从小就梦想的法国巴黎旅游十五天。两年后,略萨的六个短篇小说结集出版,书名为《首领们》,本书让他初次成名,成为1959年年度西班牙雷奥波多,阿拉斯文学奖得主。
《首领们》的问世使时年二十三岁的略萨得以在秘鲁文坛崭露头角,而为他奠定卓著国际声誉的,则是他1962年创作并于次年出版的《城市与狗》一书。
《城市与狗》是略萨根据自己少年时代在军校学习的亲身经历,用西班牙文写成的小说。“城市”指秘鲁社会,“狗”指军校学员。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打架斗殴、金钱交易、上课捣蛋等丑恶行为,揭示出底层人生存的艰难处境。书中塑造了一个中间人物,他名叫阿尔贝托,为人不卑不亢,不欺负弱小,也不容忍强者欺负。在捍卫尊严和个人合法权利方面。阿尔贝托绝对不放弃斗争,这个人物其实就是略萨的化身。在《城市与狗》中,阿尔贝托时而生活在社会上层,时而与来自社会底层的黑人、混血种族学员住在同一宿舍。他既看到了上层社会的伪善、欺诈和糜烂的生活,也了解了贫苦阶层的悲惨处境。这两个极端他都不能接受,因此宁肯躲进文学天地,逃避狗咬狗的生活。这样,阿尔贝托就逐渐培养了这样一种能力:建造文学的城池,去抵挡“城市”的喧嚣和“狗”们的狂吠。
这是略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当时他年仅二十七岁,但就是这部处女作,一出版就轰动了西班牙文坛。不过,这部小说在秘鲁引发争议,也很快被秘鲁当局列为“禁书”,并将一千册书在书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广场焚毁。但正如谚语所云“乌鸦的翅膀遮不住太阳的光芒”,秘鲁当局的查禁无法阻挡作品在世界各国的传播,更无法阻止略萨借此书跻身拉美顶尖作家的行列。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城市与狗》被翻译成二十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有评论认为《城市与狗》是标志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的里程碑小说之一。
自1952年写下第一个剧本、1959年推出第一部作品集、二十七岁时一举成名至今,身为拉美著名小说家和散文家的略萨一直没有中断写作,创作了三十多部包括小说、话剧和散文在内的作品,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绿房子》和《酒吧长谈》、《世界末日之战》、《谁是杀人犯》、《叙事人》、《谎言中的真实》、《天堂的另外那个街角》。2006年,已经七十岁高龄的略萨推出一部风格迥异的小说《坏女孩》,他的创作产量之高、周期之长,在拉美作家群中屈指可数。
略萨的小说结构迷人,风格外露,叙述技巧精湛,技法有迹可循。他的作品从不缺乏深度,有着敏锐的政治态度,在思想上走得很深远,正如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决定中说,略萨的作品“对权力结构制图学般的细腻描述和他对个人的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尖锐刻画”。可以说。略萨对于整个民族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也是他能够影响世界的重要原因。
作为现实主义的扛鼎人物之一,早在二三十年前,略萨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大热门之一:之前的几届,他的名字亦常常被人提及。如今,桂冠终于“加冕”,对于略萨而言,是如愿获得了他应该获得的奖;对于诺贝尔奖来说,把奖颁给略萨,也是众望所归的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