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发表于 2014-12-7 13:46:57

怎样才能写好对联



一、动机方面:
1、忌无决心、无恒心。对联是文学,不是“笔墨游戏”,而是“做学问”,社会功能极其广大。三天打鱼两日晒网不行,须持之以恒。
2、忌贪快。决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一举成名天下知”,世间哪有那么“便宜事”。
3、忌贪长厌短。对联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认为“长联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因为长联易犯“重字”,内部结构对应关系等复杂较难匹配。
4、忌贪奇贪异。实用对联作法尚未过关,便去搞巧、奇、怪之类的对联,则会失去重心。
5、忌贪多。懂得对联基础知识后,就年产对联几百甚至千余副,欲以“高产”称著,或者赶时间,急于出集子,操之过急。正确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后多”。
6、忌骄。发表几副或一些作品,或得过一两次小奖,便不学习别人好作品。

二、句式方面
7、忌句子长短不一。
8、忌节奏不相称(注意“假对”例外)。上句二二一二式,下句二二三式,属对不成。
9、忌把律诗对偶句式与非律诗对偶混谈。
三、音韵方面
10、忌音步平仄不协。对联基本原理——音韵(或叫声律)方面,是要讲平仄对仗的:
不过律诗对偶型,句子的平仄要求严谨些,仄起句子(指上联)要避拗句,平收句子(指下联)要避孤平。犯了“拗、孤”要补救,因而要正确理解古传的“一三五不论”。如果你听某些人“不要提拗句、孤平”的说法,那就对于律诗对偶格律型和非律诗对偶格律型混淆不清,你上当了。
11、忌同声(同调)落脚。上下联尾不能平对平、仄对仄。应“仄起平收”。古有个别例子,不能视为合理的平仄格式。
12、忌三平尾。这是专指律诗对偶型而言的,三连平影响音韵铿锵;三仄尾在遣词无法解决时可不避,因为仄调有上去入,(今声有上去两种),它们本身有高低升降之别,不可能同为去声(或上声)。
13、忌长联句脚平仄乱阵。通常是保持“马蹄格”形式,也可同字连脚(这是押韵式的一种),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 谁”以及某些排偶自对等有规律的形式。不宜把句脚搞得时而平对平、时而平对仄、时而仄对仄。米汤煮芋子,糊糊呷呷乏味。
14、忌邻音字安排不当。并非禁止使用,安排不当念起来拗口,有些像绕口令,则欠韵味。
15、忌不突出读音重点。对联虽与诗词不同体裁,但同属音韵文学这一范畴。虚词宜少用,音节上恰到好处时,选择音节响亮的词(开口呼的词),配合平仄安排,一念朗朗上口,更臻协调风趣和色彩。
四、字词方面
16、忌同位重字。例如:“国对国,天对天”,一来同义同音,二来用楷隶书写不美观,三是缺“对象”。
17、忌异位重字。
18、忌把字词机械分类。字,不一定都是词,要靠字与字或字与词结合才能成为词,
19、忌“字眼”模糊。一首诗看来平淡而其中若有“顶峰”句,则变平淡为崛奇。一副对联,如果讲究“字眼”(联珠),不论是虚是实,乃描绘意境思维形象的关键。舍此,谈不上“字眼”。
20、忌“不明语法成分的用词”。
做到“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主语对主语……”就是词语上的“工对”。曾有人说“心是名词,敢是动词,词类对仗不当”,谬之千里矣!
21、忌“把词和词组混淆”。

五、结构方面
22、忌“不学语法”。有时也可使用倒装句,有全联倒装对仗的,也有半联倒装对仗的(这属假对范畴)。 掌握了语法及其六种成分的用词,创作的路子自然拓宽了。
23、忌“事物结构随便”。
24、忌“主次颠倒”。
25、忌“长联结构呆板”。这要注意两点:①长短句搭配要得当,通常是长句在后,短句在前,如果用三、两字收尾,要有分量,不然“前重后轻”。特别是双句 联,不搭短句前后都是同样的字数,弄不好最显呆板(八言四四式例外)。联中短句较多,可增加内容拱张画面。②段落层次结构要有序,亦防个别意义重复。

六、内容方面
26、忌上强下弱。
27、忌前后重复。
28、忌“合掌”。对联合掌,常谓“同边对”,即上下两方意义雷同,炒现饭,熬现菜。
29、忌风马牛不相及。就是指上下联各自说的事物事理毫不相关,这是最重要的一忌。因为它无法使上下联成为一个整体来表达全联的主题(中心)思想。
30、忌奢华浮躁。
七、其 它
31、忌“典庆联用字色素”。凡婚寿联及重大典庆联,要注意色彩用字,“黑、白”或有关贬义词,宜禁用。说来似乎带迷信色彩,然中华传统民俗风气,逢“喜”总要讲究一个吉祥的兆头,给人们欢欣鼓舞,奋发向前。
至于其他对联,如春联“红梅白雪”,格言联中的“黑白分明”,不在上述之列。
32、忌“无创意”撰作。
创意豁达则作品脱俗,才可避免“似曾相识”而不断提高到精品。除了应征外的创作,做好联还要立足“移植”,不是眼前凑热闹。
33、忌“口号式”。对联是文学,也属应用领域,不能无文学味而写成干巴巴的口号式。
34、忌创作不注入情感。有情感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无情感则作品苍白。
35、忌“错用标点”。标点(不指书法)用妥当了,轻可变重,浅可变深。
36、忌“古今”声调混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怎样才能写好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