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发表于 2014-12-13 10:30:37

狄青:文学需要“烟火气”


       天津作家狄青今年陆续推出了随笔集《恋爱与烹调》、文学评论集《与文学有关的一些话》、短篇小说集《我不要你管》、中篇小说集《闭嘴》4部作品,他的作品研讨会日前在津召开。在来自京津两地的专家给予狄青及其作品高度评价的同时,记者也采访了这位从16岁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的作家。采访中,一直坚守文学梦的狄青告诉记者,近期他还会推出最新中篇小说集《回马村记》,新书收录了8部中篇小说,仍然聚焦城市小人物的生存空间,“写城市,是我目前正在做的;而把城市写好,是我的理想。我的文字就写给身边的普通人看。”

  更爱写中短篇

  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于天津的狄青,因为父亲是一级翻译、懂三门语言,“我四五岁就在家翻看厚厚的两卷本《各国概况》,9岁多就知道160多个国家的首都名称。”遗憾的是,父亲去世早,家境不好的他只能上中专,16岁进了天津某国企工作。15岁时,母亲给他一块钱让他买五花肉,结果肉铺关门,他就买了一本《当代》,“晚上回家没有肉吃,但我还是挺美的,啃着馒头看《当代》,当时路遥的那部中篇《在困难的日子里》看得我直掉泪。”之后他就到处买、借各种文学期刊并踏上创作之路,“那时候天津的报刊还很少,我在报上发表了文章,学校还专门把剪报贴在墙上,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荣誉。”在自媒体时代,狄青很感慨当年文学的含金量,“那时候写作的门槛很高,要是有谁出了本书,会全市轰动的。当年征婚启事里必然有一条‘爱好文学’,就像现在的‘有房有车’是标配。”

  在狄青看来,文学是很神圣的,作家也是有门槛的,“作家不仅仅是会写字、写故事,不是说你的文字能发表、能赚钱你就是作家。作家首先应该具有一定哲学思想、对社会有一定认识,然后再创作。文学、作家被庸俗化的恶果是,人们会轻视文学和作家,没人再把它当一回事,只会用‘能挣多少钱’来做价值判断。”少年成名的狄青这些年来一直坚守心中的文学梦,“有过惶惑、迷惘,也觉得孤独过,不过最终我意识到,比起生命中其他的东西来,文学是我最需要也是最无法割舍的,我愿意为她付出我的所有热情和心血。因为是真的喜欢,所以也不觉得坚守有多难。而且每次在书房里,面对那五六千本书,就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每当通过作品跟那些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交流,就立即充满了力量。”狄青近年的创作多为中短篇,问及为何不写长篇,他回答:“我正在写一部关于国企改制的长篇,但我更爱写中短篇,长篇可以藏拙,最接近文学本质的还是中短篇,因为篇幅越短就越无法藏拙。以前人们的文学创作都是从小诗、小散文写起,但是现在随便一个网络作家就能写好几百万字。我们国家去年正式出版的长篇小说有4978部,是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版的长篇小说总和的两倍,但你真正记得的有几部?”

  想做社会研究者

  狄青是天津作协的签约作家,也是天津作协主席团成员,数十次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励,2013年被全国总工会、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授予“深入生活创作优秀个人”;2014年被授予天津市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称号,但他并非专职写作,“我平常要参与三本期刊的编采工作,还是很忙的。之所以至今没有专职写作,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怕坐在书房里远离生活。业余创作是柄双刃剑,一方面时间确实捉襟见肘,但是另一方面,工作可以让我接触大量生活现实,特别是基层鲜活的人物与故事,是最好的文学创作素材。天津有3700多个村,我去了500多个,我觉得生活远比小说丰富精彩,而且文学需要‘烟火气’。”狄青喜欢写城市里小人物的凡俗生活:为领导开车的司机、工厂打工的乡下女人、电影院的领位员、办公室里的小公务员、研究所里的小科员、三流院校的普通讲师……时代转型中的市井百态就流淌在他笔下,“我想写出我熟悉的城市人的生活,当然,我知道,能够写好城市有多么不容易。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我同意著名文艺批评家李陀先生的观点——中国的小说一定要解决好写城市的问题,不仅要写白领、精英,更要写普通市民的喜怒哀乐。我希望能记录下时代转折期里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我们不能只记录光彩照人的成功者,我希望自己能成为社会的研究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写作者。”

  虽然狄青在生活中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但是创作中也难免遇到瓶颈,“不过我不会死磕,这个写不下去我就先放下,换别的题材写,好在我的创作题材比较广泛。”狄青的爱好也很广泛,以前还当过电台嘉宾,“甚至曾围绕流行歌曲在报纸上写过专栏,我就是性子太散,兴趣太多,读书虽多但比较杂。作家创作,除了天赋还需要勤奋、生活阅历和阅读,三者缺一不可,虽然有人认为我还算勤奋,但我觉得还远远不够。跟很多勤奋的作家朋友比,我写得一直都不快。”狄青除了写小说还写文学评论,如何让感性创作与理性评论相辅相成并不容易,“首先我会碰到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当我对别人的小说作品或某文学现象、某文学流派评头论足时,我会马上想到:自己的小说又写得怎么样呢?其次,凡与理论沾边的文字都需要理性思维支撑,而小说更多的还是感性思维,需要写作者脚踏实地甚至激情四溢。这些年写文学评论,让我在写小说的时候比原来多了一番思考,感觉更全面一些,心态也有所不同。”新报记者 仇宇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狄青:文学需要“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