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届柔刚诗歌奖征稿
“柔刚诗歌奖” 由柔刚先生出资设立,至今已历22 届。2007 年起由“中国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组织评选,增设荣誉奖,旨在颁发给对中国当代汉语诗歌有重大贡献或有重大影响力的诗人或批评家或汉学家。第二十二届起,“柔刚诗歌奖”转由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承办。第二十三届(2014 年度)柔刚诗歌奖评选工作即将展开。为扶持校园诗歌,奖掖校园诗人,本届柔刚诗歌奖将首设“校园诗歌奖”,奖金额度同其它奖项,旨在鼓励在校学生的诗歌创作。
为使该奖朝着更健康、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本届将继续执行第二十一届率先在国内建立的双向匿名评奖制度,即获奖名单产生前,不对外公布评委名单,评委各自独立完成匿名评审。
本届诗歌奖继续由全国知名学者诗人组成“柔刚诗歌奖组委会”,负责组织评奖工作。初审评委会为5 人,负责完成初审。他们将按双向匿名评奖程序,在指定的保密邮箱投票,从而遴选出主奖、新人奖、校园诗歌特别奖各10 位入围者的作品,交给终审评委会。终审评委会为5 人(其中含国外汉学家或学者1 人,港台2 人),按双向匿名评奖程序,在指定的保密邮箱就初审评委会提交的候选作品进行投票,最终评选出获奖者。
获奖名单公布之前,初审和终审评委名单一律对外保密。获奖名单和评委名单最终将择时同时对外公布。
现将第二十三届柔刚诗歌奖评选的具体方案公布如下:
1.本届“柔刚诗歌奖”设荣誉奖1 名,奖金9999 元;主奖1 名,奖金9999 元;新人
奖1 名,奖金为9999 元;校园诗歌奖1 名,奖金9999 元。
2.评奖重心:奖励诗人创作的没有在网络(含博客、微博)和纸媒报刊发表过的新诗。
3.参选人条件:全球以汉语写诗的男性女性均可参加,主奖参选者出生年月需在 1975年1 月1 日之前,新人奖参选者出生年月需在1975 年1 月1 日及其以后,校园诗歌奖参选者需是海内外在校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
4.参选方式:接受诗人自荐作品和他人推荐作品;所有参选作品一律发往指定收稿电子信箱rougangnanjing@sina.com,也可以在“柔刚诗歌奖”微信平台上投稿,发往其它电子信箱视为无效;概不接受纸稿参选作品,即纸稿视为无效。
5.参选稿件要求:提交同一诗人的2首没有在纸媒报刊和网络(含博客、微博)发表过的诗作(非组诗),每首不超过50行;超过2首视为无效稿件。一经发现参选稿件发表过,将视为无效稿件,若已入围,将取消入围资格,若已获奖,将取消获奖资格。收稿信箱将接受公众的举报信。
6.参赛稿件格式:不得在作品页署名或标注任何记号或符号,需另页附录作者邮编地址、电话、电子邮箱、作者笔名和真实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参加校园诗歌奖,除上述信息,还需注明在校相关信息(如投稿人所在地、学校、系别、班级、学号等)。如果是他人推荐,需提供推荐人姓名及电话等联系方式。以上资料请用WORD文档以附件方式发到指定电子信箱,“主题”为“第二十三届柔刚奖参选:主奖/新人奖/校园诗歌奖(三选一,不可兼报)”。
7.参选作品务必注明参选奖项:主奖、新人奖、校园诗歌奖。每名参选者只能选择参选一种奖项,不可同时参选主奖、新人奖、校园诗歌奖。每一资料仅能提供一次,同一参选作品多次发往指定电子信箱,将视为无效。
8.往届获奖者不能再参选,但往届提名奖得主可继续参选。
第二十三届柔刚诗歌奖评奖规则和程序
1.本征稿启事发布之日起,至截稿日2015年1月15日,“评奖组委会”指定的投稿电子信箱和微信平台,接受海内外任何符合条件的参选资料,不符合上述提名规则的材料,将被视为无效。
2.2015年1月15日至2月10,“评奖组委会”从众多提名材料中遴选出有效提名名单及其材料,并进行匿名编号处理,然后交初审评委会进行投票(每位初审评委拥有30票:10票主奖,10票新人奖,10票校园诗歌奖),确定30名(10名主奖,10名新人奖,10名校园诗歌奖)获奖候选人的初选名单。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若本年度好作品不够,可不足30名。
3.2015年3月1日至3月中旬,由终审评委会就初审提交的候选者作品,通过投票决定获奖人名单(1名主奖,1名新人奖,1名校园诗歌奖)。具体方法为:终审评委每人拥有15票(5票主奖,5票新人奖,5票校园诗歌奖),分别票决出票数最多的人,即为第二十三届柔刚奖主奖、新人奖和校园诗歌奖得主。
4.第二十三届柔刚奖荣誉奖由“评奖组委会”成员提名讨论并征求终审评委意见产生。
5.2015年3月底,对外宣布第二十三届柔刚诗歌奖”获奖名单及终审评委会名单。
6.诗生活网站为第二十三届“柔刚诗歌奖”的协办网站,《青春》杂志为协办杂志。
7.2015年初夏,将在厦门举行第二十三届柔刚诗歌奖颁奖仪式。
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评奖组委会(此为永久性机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傅元峰、黄 梵、何同彬、李章斌、马铃薯兄弟、欧阳江河、唐晓渡、王彬彬、王家新、于 坚、育 邦、翟永明
组委会秘书:
田 野、李倩冉
媒体支持:
《青春》杂志、诗生活网(www.poemlife.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