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海亮轮椅上的文学梦欣赏
□ 刘东升生于1960年的续海亮,只度过了四年健康幸福的童年。四岁那年,一次连续五天的高烧,让严重的小儿麻痹症缠绕于身,从此,他成了一名残疾人。
我和海亮同龄,在一个村子里长大。我们的家乡灵石县段纯村,是一个依山傍河、山清水秀的地方,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童年时光。儿时的记忆点点滴滴,像涂抹了颜色的云彩,常常浮现在眼前,海亮坐在板凳上挪动,央求如羊羔般蹦跳的我们和他玩的眼神,我现在仍然还记得,但每次我们都在分享了他的零食后,做鸟兽状散了。上下学时,他或靠人背,或坐他父亲自制的椅车。那形状,现在想起来有点像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坐着的“战车”。同学们对海亮乘坐车子的好奇胜过对他的好奇,脑子里其实也不懂歧视这个词,有时乐意推车帮他上下学,其实还是对他“坐骑”想有所图谋。有一年假期,同学们推着他在村里疯玩,我们享受着高速度的快感,发出各种夸张的尖叫。但最终把车子折腾坏了,还差点把他摔下车,我们机灵地逃跑了,留下海亮一人,孤独恓惶地等来了他父亲铁青着脸的训斥,也不知是骂他还是骂我们。
十四岁时,海亮初中毕业后,便辍学了,我继续在村里读完了高中。同学一茬接一茬,海亮再没有和我们一起上学。他趴在父亲的肩上,四处求医问药,一次次渴望奇迹出现,一次次无功而返后,海亮的大哥,为他做了一副双拐,三年的康复训练后,海亮居然能靠双拐直立行走了,身为教师的父亲,为他找下大量医书让他自学,可他没兴趣,而是受大哥影响,喜欢上了文学,开始尝试写作。但一次次投稿都被退回,焦虑的父亲扔给他这样一句话:学医能谋生,写小说能当饭吃?
天无绝人之路,就是因为海亮爱好写作,有写作才能,镇政府让他当了话务员,兼文稿写作,使他在工作之余能够尽情地激扬文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章是《书记嫁女》,1987年刊发于山西省委主办的《支部建设》第二期,同年五月,《山西农民报》又发表了他的文章《“傻”与“精”》。至此,他的父亲才稍感一丝安慰,并鼓励他写下去。海亮的家族在村里算是旺族,文化人多,当老师的多,可能对海亮的文学爱好和创作有极大的影响。他的创作题材和灵感的获得,是靠大量的阅读和广泛的聆听。按他自己说,好几篇小说的素材,都是身为家庭妇女的母亲,从村里听来讲给他,他才写成小说的。
海亮现在依然蜗居于家乡一个古院落的窑洞中,他的卧室、书房、客厅总计不足二十平米,炕上的小桌摆放着纸笔、电脑和大量的书籍,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在炕上的小桌上完成的。2007年《乡土文学》第二期登载了他的小说处女作《胡来》;《满树林的遗嘱》2010年也在《三晋都市报》连载;《找乡长》在2009年《黄河》发表后分别获得市、县两级文学奖,还获得奖金,让他很高兴。据说他的《嫌隙》、《落寞的一票》先后获《小说选刊》首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短篇小说三等、二等奖,在我看来也值得高兴,但因为要交钱才能领获奖证书,他便放弃了领奖,认为那是唬人的。
续海亮用文学梦编织的翅膀飞翔,飞出了人生的精彩。他的作品没有花前月下的吟叹,没有无关痛痒的闲情,也没有对多舛命运的抱怨,更没有对艰辛人生的抵触。他的笔触始终投向农村和如泥土般淳朴的农民,作品中包含浓厚的亲民情节,展示着中国最朴实的农民精神。他的文学作品,几乎篇篇都在用心叙述自己村里、周边农村发生的凡人小事。一篇篇小说都可看作一次次写生,围绕土地纠纷、矿产资源、环境破坏、世风浮躁、拜金主义等题材,他都进行深刻反思。
近期,海亮的小说《夜晚为何虚掩门》获得了“晋中文学奖”,这货真价实的奖项给他和家乡带来了荣誉,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他的20余万字的《续海亮短篇小说集》也由北岳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真难以想象这些成果的获得,要付出怎样的艰辛?!作为同学的我由衷地高兴,他的作品我一直在读,他笔下的凡人小事,家长里短,就仿佛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他对农村农民善良的发掘,对假恶丑的批评,对腐败的痛恨,都令人产生共鸣。在当今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续海亮绝不向命运屈服、敢于扼住命运咽喉的超强精神和他的优秀文学作品所散发的正能量,不正是一个乡村小人物寻梦追梦的生动剪影吗?
海亮不屈的精神给人鼓舞,海亮朴实的作品值得一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g5NTYxNA==&mid=203795561&idx=1&sn=88e5f2c96eaa7e8a003449de24880cf8&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