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四年一度花开欣赏
日前,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正式启动。据了解,本届茅盾文学奖在评选程序、规则等上面基本延续上届,评奖沿用实名制投票,评奖年限为2011-2014年,共评出不超过5部获奖作品等,但在提名作品及评委组成上有一些细部的调整。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实名、公开是要让每一位评委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压力和责任以及权利。提名作品为10部"
中国作协官网发布了最新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本届评奖程序、规则等进行了说明。本届评选基本沿用了上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的程序和规则,但提名作品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上届茅盾文学奖规定,提名作品不超过20部,但本届这一数量减半,《条例》规定,评奖委员会选出的提名作品不能超过10部。而最终的获奖者则没有变化,仍然是不超过5部作品获奖。
评委考量各种因素.
中国作协书记处从整体考量,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构成仍由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组成,以个人身份参与评奖。但本届却对评委的年龄作出了特别规定,“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评委考量的是全国范围内各种因素,比如应该有具代表性的评论家,应该有重要的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机构,@包括大学。
题材的矛盾
像网络文学,就是一个切实的矛盾。谁都知道茅盾文学奖意味着什么,谁也都知道茅盾的文学精神意味着什么。李敬泽说:“茅盾代表着五四新文学的传统,评一个武侠小说或者张恨水式的小说恐怕就是矛盾。所以真正的矛盾是从五四新文学运动传承下来的文学传统,与现在兴起的网络文学,消费性、娱乐性、类型化的文学作品在标准和宗旨上的矛盾,这是客观的。如果不正视这个矛盾,硬要调和,比如纳入穿越、玄幻甚至是神怪作品,我觉得我们也会翻了天地挨骂,一定是几边不讨好。”早前就有人建议针对网络文学单设一个奖项,这样就可以把这种标准上的纠结理顺。
茅盾文学奖的传统
茅盾文学奖走过三十多年的时光,几乎伴随新时期文学的整个过程,它也形成了自己的小传统。当然要有主旋律,但主旋律不能僵化地按题材去划分。譬如上一届刘醒龙的《天行者》,毕飞宇的《推拿》,写人性之真善美,又契合主旋律。
中国作协方面回应,不让踏实、本分写作的作家们伤心、寒心,不要让他们感觉到在文学这件事上都没有公道。
上届茅奖曾备受质疑:
茅盾文学奖因其特殊的地位,历来伴随着争议和风波。4年前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张炜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成为了争议最大的获奖作品。《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当时就曾质疑,“张炜得奖,就滑稽了,因为全中国看过这部400多万字书的,只有一个人:责编。”第一轮投票结束,前10名作者中有8位省级作协主席、副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5位作者获奖,其中4位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对于这些质疑,第八届茅奖评委麦家在微博上就曾说,文学奖就像过节一样,“它让越来越小众的文学走进社会,走近百姓。”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文学本身应该严肃,但文学的评奖多些争议与话题也非坏事。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证书贾平凹获奖证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