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发表于 2015-6-8 14:18:41

工业绿色化 路在何方?东方文化的精髓。

工业化是每一个国家都不可逾越的阶段。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工业绿色化是一条重要途径。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认为,工业绿色发展使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可持续性更好,使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碳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更低,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并且更加安全。
工业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穿衣吃饭、车子房子,都离不开工业生产。工业发展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作用巨大。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生态文明的本质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天人合一是东方文化的精髓。
曾几何时,“七彩烟囱”代表了人们对工业的向往,就连儿童画也要画上冒着色彩各异的烟囱;改革开放后“无工不富”的口号,更激发了全国各地搞工业的热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工业已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制造体系,保障了商品的不断丰富、人民的小康生活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在600多种工业产品中,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创造了丰富的社会财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各级政府的收入,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
然而,蒸汽机的发明、泰勒生产线的应用,工业从一开始就隔绝了生产过程与自然循环的联系,只要投入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就能生产出各种商品,并排放大量污染物。我国工业发展没有跳出“路径依赖”窠臼,开发资源生产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主要产业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低端,在“先生产后生活”和出口优先的导向下,虽然积攒了4万亿的外汇储备,却加快了自然资源的耗竭,也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
我国工业创造了40%的GDP,消耗了约70%的能源;能源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十个百分点。由于行业和部门分割,“企业效率高,社会效率低”的问题突出。如我国造船工业钢板利用率比国外低九个百分点,虽然“边角余料”得到了回收利用,却增加了社会总能耗;又如我国铁路系统能源使用效率是国际上最好的,但物流成本也居于世界前茅;虽然钢铁产能过剩,但特种钢需要进口。以“市场换技术”的结果是市场没有了,关键技术却没有换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技术却主要是国外淘汰的,还形成了对国外的技术依赖。每年的汽车生产和销售量均在2000万辆以上,却几乎没有本国的品牌。因此,产业升级要从进口替代做起,打造品牌是方向。
工业化是每一个国家都不可逾越的阶段。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工业绿色化是一条重要途径。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认为,工业绿色发展使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可持续性更好,使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碳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更低,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并且更加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诉求不断高涨;推倒“七彩烟囱”已是各地的措施,并被媒体大肆渲染。工业绿色化是人类对工业化道路的否定之否定,也是我国迈向“能源资源集约利用、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影响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必然选择。
工业绿色化,包括“传统工业的绿色化”和“发展绿色产业”两方面。工业绿色化是过程,也是结果。《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把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八大重要任务之一。在工信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工业绿色化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展望未来,我国的工业绿色化,需要从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管理、技术促进和创新,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动脑筋、下力气,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降低产品的资源重量和污染物排放强度。
优化产业布局可以收到节能减排之效。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空间,驱动力是靠近原料(如资源型城市分布在矿产资源富集区)、靠近市场或靠近企业(即企业“扎堆”),以降低运输成本或进行配套生产。建国后我国不少城市建了钢铁厂,本意是就近市场(即钢材用于城市建设),同时,还能把水渣、钢渣等废物用作水泥原料,钢厂余热用于居民洗浴等。由于技术水平、制度安排等方面原因,这一构想没有成为现实,反倒成了城市的污染源。企业集群可以是自发的,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前店后厂”就是如此;也可以是政府规划的。政府规划的园区大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曾对此进行过系统总结;我国一些地方的工业园区,圈了地、建了厂房,就是没有生产线,也需要盘活。
优化工业结构可以收到最大的节能减排效果。改革开放后的产业升级,特别是轻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实现了“以能源增长一倍支撑GDP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另一方面,“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对节能减排的贡献非常有限,这与我国“土木工程”所处阶段不无关系。需按“关小建大、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原则,把新增产能布局与淘汰落后产能紧密结合,抑制产能过剩盲目扩张。大力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制造业煤炭消费总量,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利用;提高制造业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加大新能源技术工艺装备研发力度,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生态设计是遵循自然循环规律,从源头提高资源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则是在过程中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重要途径。两者既密切相关,也各有侧重。目的均是系统考虑原材料的选用,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以及报废后的回收、处理等环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力求产品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最小化、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物质,变废为宝,实现生产过程集约化、清洁化和智能化,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推进企业绿色发展、绿色标准、绿色管理、绿色生产,引领制造业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推行绿色制造是实现工业绿色化的重要举措。国务院批准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应统筹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循序渐进加以推进;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把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并带动智慧城市、智能物流、智能电网等设施建设,强调集成而不能各行其是,以免效果相互抵消。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智能化、绿色化,应推进传统制造的绿色改造,用高效绿色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制造流程。要赢得工业绿色发展的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在创新驱动上有所作为。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以内燃机、机床、电机、工程机械等产品为重点,完善回收体系,建设示范基地,规范产品市场。开发技术与设备,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资源化利用水平。重点推进京津冀、“一带一路”、长三角等区域的尾矿、废石、粉煤灰、废旧电子电器等的跨区域协同利用,探索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及资源化产品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
政府市场两手发力。政府应在创造“三公”市场环境上有所作为。应解决好影响群众健康的重大工业污染问题,如铅污染、镉大米等。工信部已将“涉铅行业绿色发展计划”作为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并配套建设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应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创新制度,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车船税优惠政策,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标准修订与更新,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督促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予以必要的奖励和处罚。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加大价格改革,形成反映资源环境成本的要素定价机制。扭曲的价格信号往往导致企业缺乏动力转变经营方式或改进技术工艺,并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和能效低下。因此,要用好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能源、矿产等资源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促使企业形成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
既不能用今天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现实,否认我国工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也不能用工业发展的丰硕成果,怀疑工业绿色化的迫切性。只有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化,我国的绿色化才能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才能早日到来!
工业绿色化,路在脚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工业绿色化 路在何方?东方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