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标题: 10万元 安居古城征集旅游形象歌曲 [打印本页]

作者: 码头发布    时间: 2015-7-25 15:25
标题: 10万元 安居古城征集旅游形象歌曲
  铜梁区安居古城城隍庙,舞龙表演。本组图片记者邹飞摄
  刘雪庵家人参观雪庵公园
  商报图形吴静制
  22日,在纪念刘雪庵诞辰110周年音乐作品研讨会暨铜梁安居古城旅游形象歌曲全球征集发布会上,铜梁区发布了征集令,面向全球征集安居古城旅游形象歌曲。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士都可参与到活动中来,最终将评出金曲奖1名,奖金10万元;银曲奖1名,奖金3万元;铜曲奖1名,奖金1万元;优秀作品奖3名,奖金各3000元。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刘雪庵是铜梁走出去的音乐大师,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此次铜梁面向全球征集安居古城旅游形象歌曲,为的就是发扬刘雪庵的不断创新、为时代而歌的正能量,调动更多的人参与音乐研究和创作,“希望通过此次征集活动,能收获比肩刘雪庵先生作品的优秀作品。”
  什么样的作品才符合征集要求?据介绍,征集的铜梁安居古城旅游形象歌曲包含作词作曲,应是一首具有时代内涵的完整歌曲。歌曲名称自定,风格不限,时长不超过7分钟,内容要积极向上,有利于铜梁安居古城旅游对外宣传推荐。最好要融合中国龙乡铜梁的龙文化、乡愁文化等元素。作品征集截止9月5日,对特别优秀的作品创作经申请并得到主办方许可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活动主办方将成立评审委员会,对征集作品进行初筛、初评和终评,最终评出金曲奖1名,奖金10万元;银曲奖1名,奖金3万元;铜曲奖1名,奖金1万元;优秀作品奖3名,奖金各3000元。活动主办方将向获奖者颁发奖金和获奖证书。重庆市铜梁区委宣传部、铜梁区安居古城管委会将拥有所有获奖作品永久免费使用权,用于宣传、交流、学习、展示等。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活动主办方所有。
  “希望广大音乐家、音乐人、高校学生等能够深入参与到此次征集活动中来,写出好的歌曲,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铜梁,来逛逛安居古城。”铜梁区委常委、安居古城景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欧汉东昨日表示。
  活动作品征集邮箱:anjugqzj 163.com
  活动联系人:罗先生023-89068971
  相关
  刘雪庵生平
  刘雪庵1905年出生在重庆铜梁,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之一。早年在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过钢琴、小提琴,并学唱昆曲和作曲。1930年在上海国立音专跟萧友梅、黄自等学作曲。1936年毕业于该校。抗战开始,他立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曾在苏州社教学院、苏南文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作曲系教授。学生时期写有歌曲《飘零的落花》、《采莲谣》等。30年代写了钢琴曲《中国组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写就了大量抗战歌曲。主要作品有《长城谣》、《保卫大上海》、《民族至上》、《巾帼英雄》、《满江红(改编)》、《流亡三部曲》等。另外,写就了《何日君再来》等世纪名篇。
  1937年11月,刘雪庵带着他自费创办的《战歌》(专门刊发抗战歌曲)期刊辗转武汉,最后到重庆。在重庆期间,刘雪庵曾给郭沫若的《屈原》全剧作曲,只花了三天时间。最终,《屈原》作曲成了刘雪庵的杰作。
  刘雪庵把自己写的《离家》、《上前线》和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合成“流亡三部曲”,和他的《长城谣》以及根据古曲为岳飞配乐的《满江红》,构成抗战时国民音乐生活最“家常”的菜单。
  1985年3月15日,刘雪庵因病在北京逝世,5月18日,国家文化部、中国音乐学院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刘雪庵举行了追悼会。中国音乐学院负责人在悼词中对刘雪庵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说:“刘先生半个世纪以来致力于我国的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业……以自己的耿耿忠心和辛勤劳动,培养了许多专业音乐人才,创作了大量音乐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宝库。他尊重中国民族音乐传统,并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因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
  1992年,他的《长城谣》被收入第一批“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何日君再来》后来也被收入。
  纪念刘雪庵诞辰110周年专家教授共忆《长城谣》
  刘雪庵音乐作品研讨会在铜梁举行
  今年是《长城谣》、《保卫大上海》等著名抗战歌曲作者刘雪庵诞辰110周年。110年前,这位20世纪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在重庆铜梁出生。
  为纪念刘雪庵诞辰110周年,深入研究探讨刘雪庵音乐作品,弘扬其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爱国求真的精神,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铜梁区委宣传部、铜梁区安居古城景区管委会联合重庆市文联、重庆音乐家协会于7月22日在铜梁区举办了暨纪念刘雪庵诞辰110周年音乐作品研讨会暨铜梁安居古城旅游形象歌曲全球征集发布会。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委等相关负责人出席此次研讨会并发言。李岩、蒲波、丁汝燕等多名国内专家在研讨会上进行发言。刘雪庵的儿子刘学达、刘学信,儿媳赵桂荣、王桂玲也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本组图片由记者邹飞摄
  在昨日的研讨会上,研究刘雪庵的专家们积极发言。很多专家,都被刘雪庵的艺术精神和人生经历所感动。铜梁区作协主席李明忠是刘雪庵作品研究专家,耗时多年写就了《何日君再来——刘雪庵传》。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系声乐教研室主任丁汝燕是歌剧《流亡曲》导演,而歌剧《流亡曲》便是根据刘雪庵尘封77年歌曲《流亡三部曲》加工改编而成。
  嘉宾发言
  刘雪庵之子家父自己出钱办《战歌》期刊发表抗战歌曲
  刘雪庵的大儿子刘学达说,目前,他们已收集了父亲从1931年——1945年创作的100多首抗战歌曲。在这些歌曲中,除了《长城谣》外,最为激动人心的还有《流亡三部曲》之二《流亡》、之三《战场(上前线)》,这两首歌情感炽热、旋律高昂,在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中影响极大。
  《流亡三部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呢?刘学达介绍,当时父亲在上海自费出版《战歌》周刊,一位朋友送了一张油印的《松花江上》歌谱给他,说这是学生中最流行的曲子,希望能在《战歌》上发表出来介绍到全国给大家唱。“家父把歌谱带回来一看,觉得词曲的句子尚无太大问题,只是太哀感消沉了,想思考后再处理。”
  上海沦陷两周以后,刘雪庵决心到内地去,与江陵同时搭上了开往香港的绥阳轮,两人由作曲谈到《松花江上》流行之利弊,于是触动了江先生灵感,江陵作词、刘雪庵作曲,在船上完成了流亡三部曲的第二部《流亡》。后来,在武汉又完成了第三部《战场》。将《离家(松花江上)》、《流亡》、《战场(上前线)》合并成《流亡三部曲》,当即指导并教授学生排练,在中国戏剧界支援各地抗敌军联合大公演时首次演出,接着又在《战歌》上发表。从此,《流亡三部曲》传遍全国各地,成为当时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抗日歌曲。“听说那一期的《战歌》印了1万份。”刘学达说。
  刘雪庵的二儿子刘学信介绍,当年父亲创办的《战歌》期刊总共发行了18期,每份只卖2分钱。为了研究父亲,他们五兄妹曾经全国各地寻找留存下来的《战歌》并将内容整理出来,“重庆图书馆也有收藏《战歌》。”
  丁汝燕重新将刘雪庵的歌剧《流亡曲》搬上舞台
  “重庆铜梁,是我向往和景仰的地方。110年前,这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刘雪庵。”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丁汝燕说,铜梁这个地方在她心里非常神圣。
  今年1月27日,她得到了刘雪庵曾经写过的歌剧《流亡曲》。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李正圆和孙名蕾来到她的琴房,捧出一本字迹模糊的歌剧《流亡曲》复印本。
  “我先是一阵兴奋,但后来又感到疑惑:我曾教过多年的中国民族声乐史和中国歌剧的赏析与实践,我印象中并没有《流亡曲》这部歌剧。”丁汝燕说,此剧究竟有何来历,有什么背景?这引起了她的好奇。据李正圆介绍,最初江凌先生的外甥李更生在搜集整理舅舅的资料时了解到:重庆图书馆里有一本1938年由生活书店出版的《流亡曲》剧本。经过协商后,重庆图书馆给他寄来了复印件。李更生将剧本交给了他的亲戚李正圆。李正圆和孙名蕾便把剧本给了丁汝燕。
  丁汝燕说,歌剧《流亡曲》是根据当时影响巨大的《流亡三部曲》扩充改编的,由江陵、刘雪庵及叶琼共同创作,他们把抗战中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情节编到歌剧里,以期引导民众走向抗战之路,“我决心把这部歌剧重新搬上舞台。”
  为了排演好这部歌剧,她查阅了大量的刘雪庵生平资料,还走访了很多抗战老兵。今年5月31日晚上,由丁汝燕重新导演的歌剧《流亡曲》在山东师范大学首演。
  李岩“庄谐并重”是刘雪庵音乐作品的特点
  “纪念刘雪庵的意义,除了他作为一位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外,更应该看到他的作品中反映出的各种情怀。”刘雪庵作品研究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李岩认为刘雪庵多样题材、体裁的音乐创作,是有着多种情怀的。
  “他既有家国之恨、之爱,更有宽广的国际主义情怀;既有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抗敌情状,更不乏涓涓细语、莺啼鸟鸣的清丽意趣,更还有流连婉转、爱如潮涌的家国恋情。所以他的爱表现出大爱、挚爱、深爱,而这也是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
  李岩说,在日本侵华的那段特定历史时间里,国土沦陷、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每天都在上演,人们的情感更加复杂多样,艺术的创作自然不局限于一种单一的创作手段,因此我们才能在刘雪庵的作品中既发现慷慨激昂的抗战歌曲,又有抚慰国人巨创心灵的清丽之音,“庄谐并重正是刘雪庵音乐作品的特点。”
  张永安战争促成了音乐风格的转型
  刘雪庵先生曾经创作过500多个音乐作品,但是在重庆,甚至铜梁——他的家乡,也有不少人不知道这位世界级的伟大音乐家。
  重庆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永安说,刘雪庵的早期音乐作品以抒情和拥有浓郁生活气息为主调,比如《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菊花黄》等,艺术韵味浓郁,很好地反映了抗战以前人们温文尔雅的人文情怀。另一类音乐作品如《采莲瑶》、《早行乐》等则借鉴古乐府风格,婉转动听,在民间广为流传。
  “‘九·一八’事变惊破了刘雪庵悠悠扬扬的抒情乐曲,他不再歌吟风月,代之而起的是铁与血的呐喊。”张永安说,刘雪庵先后创作的《出发》、《前进》等歌曲,向千千万万的同胞发出抗战号召。《我是军人》等歌曲,成为激励千千万万军人英勇抗战,奋勇杀敌的战歌。
  “不过,在抗战歌曲中,最为激动人心的,还是他的《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以及《长城谣》,这三部歌曲可称当时的扛鼎之作。”张永安说,而今被大家广为传唱的《何日君再来》事实上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爱、团圆、和平的向往。
  李明忠:听刘雪庵的故事不禁有想记录的冲动
  为何要写刘雪庵?李明忠说,知道刘雪庵是在1992年,主编乡土教材《龙乡铜梁》时,后来,到重庆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查阅资料,碰到1943年就读于璧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学生,“他们听说我在收集刘雪庵的资料,都握住我的手,激动得泪流满面。”
  “创作冲动的产生在纪念刘雪庵诞辰100周年的活动现场。”李明忠回忆,当北京图书馆音乐厅大幕开启,中国少年合唱团演唱《长城谣》的时候,他的耳边突然出现异响,环视身旁,一群白发苍苍的老者耸着肩膀在哭,却又咬着嘴唇,拼命忍着不哭出声来。第二天,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刘雪庵作品研讨会现场,李明忠又看见一群风烛残年的老者,眼泪汪汪,吟诵着怀念刘雪庵的诗文。“在那个会场,聆听学者发言,我的心中有一股激情在冲动,在喷发,在燃烧,我被深深感动了。”
  在写作中,李明忠反复的收听刘雪庵的音乐作品,“我听出了刘雪庵音乐中诗的灵动,画的美感和情的韵律。”写作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李明忠得出了专家学者们没有发现的新结论:《何日君再来》是刘雪庵和学妹孙德志初恋的墓志铭,从根本上否定了黄色歌曲和汉奸歌曲的观点。李明忠推翻了《长城谣》是电影《关山万里》插曲的说法。
  蒲波刘雪庵是用心灵在塑造作品
  “刘雪庵先生是一位嫉恶如仇、积极向上、热爱国家的进步知识分子,令人尊敬。”《中国艺术报》副刊部蒲波说,著名主持人杨澜和曹可凡曾对他的《长城谣》做出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首最美的抗战歌曲,旋律婉转动听,扣人心弦,也顿感苍凉悲壮。
  蒲波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刘雪庵的名字和作品频繁出现于各种纪念活动之中。回顾历史,他的一生好似漂泊的落花,但他积淀的生命体验,却从未背弃过生命,背弃过艺术,他的心灵塑造了音乐,而他的人生又被音乐塑造着。
  刘雪庵先生的作品,对现代文艺具有很多启示。蒲波认为,他深厚的传统音乐根基,对于融合中西方音乐技巧起到重要作用。他学习广泛,师从名师,曾学过文学、书画、钢琴、琵琶、古典诗词、指挥。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作曲家,但作词也受到瞩目。如今,在作曲和作词上均表现优秀的作曲家很少。他打通了文学与艺术,艺术与人生界限,成了音乐大师能够弥补缺陷的根基。
  李元胜《何日君再来》是单纯的艺术品
  “刘雪庵创作音乐作品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我眼里它的作品都是一个音乐人单纯的艺术品。”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李元胜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刘雪庵的音乐都在表达一个民族声音,《长城谣》比《何日君再来》更具有代表性,它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胡馨月纪念是为了传承爱国求真的音乐创作精神
  “纪念不仅仅是为了重温和怀念,更重要的是鼓舞和激励我们循着大师的足迹,传承刘雪庵先生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求真的音乐创作精神。”重庆音乐广播副总编辑胡馨月说,刘雪庵先生天纵才华,音乐作品从中国古典到西洋现代,作曲填词演奏都达到了非常高深的造诣,成为20世纪我国音乐史上的大师,在抗战期间更是创作了大量的抗战歌曲,激发群众的抗战热情,其代表作《长城谣》旋律平和自然,正像我们民族宽厚仁爱又刚强勇敢的个性,歌曲传唱至今历久弥新,这就是纯粹的有情怀的有力量的音乐。
  铜梁区委书记陈勇看望刘雪庵长子刘学达一行
  “您好!您好!欢迎你们回到家乡!”7月22日下午,铜梁区委书记陈勇看望了已故铜梁籍著名音乐家刘雪庵的长子刘学达、次子刘学信等人。一见面,陈勇亲切地与大家一一问候握手,对他们回家乡参加纪念刘雪庵诞辰110周年音乐作品研讨会表示热烈欢迎。
  “刘雪庵先生是从铜梁走出去的著名音乐家,是铜梁的骄傲!”陈勇高兴地说,“今年是刘雪庵先生诞辰110周年,在家乡举办刘雪庵先生音乐作品研讨会,既是对先生的深切缅怀,更是为了挖掘传承其文化精髓。”
  《长城谣》《何日君再来》等是刘雪庵的代表作。刘学达向陈勇娓娓讲述了父亲创作《长城谣》《何日君再来》的经过,以及歌曲在全球传唱的情况。他还表示,为了表达对家乡人民的感情,家人们商量后决定将其父的一些遗物捐赠给铜梁,可以让铜梁的父老乡亲更加了解刘雪庵。这些捐赠的遗物,将包括刘雪庵生前用过的功放机、小提琴等。
  “雪庵先生为铜梁增了光,我们深情怀念他。”陈勇向刘雪庵的亲属介绍,家乡专门修建了雪庵公园,还在雪庵公园和人民公园建了刘雪庵先生铜塑像。近两年来,铜梁实施旅游兴区突破战略,保护、开发、建设了第四大古城——安居古城,尤其是用“何日君再来,一个让你记住乡愁的地方”作为安居古城的宣传语,以此来表达家乡人民对先生的怀念之情。“感谢家乡所做的一切!”听到这里,刘学达等连声致谢。
  谈到先生的作品,陈勇说:“雪庵先生最激励人奋斗的还是他的抗战歌曲,《长城谣》是最著名的歌曲,《出发》《前进》《前线去》等歌曲也都是铁与血的呐喊。”陈勇接着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刘雪庵先生,更重要的是学习和弘扬先生的爱国精神,让雪庵精神教育影响更多的家乡人和国人。
  http://www.chinacqsb.com/html/2015-07/24/content_5239.htm

作者: 码头发布    时间: 2015-7-25 15:26
重庆晚报讯 22日,在纪念刘雪庵诞辰110周年音乐作品研讨会暨铜梁安居古城旅游形象歌曲全球征集发布会上,铜梁区发布了征集令,面向全球征集安居古城旅游形象歌曲。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士都可参与到活动中来,最终将评出金曲奖1名,奖金10万元;银曲奖1名,奖金3万元;铜曲奖1名,奖金1万元;优秀作品奖3名,奖金各3千元。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刘雪庵是铜梁走出去的音乐大师,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此次铜梁面向全球征集安居古城旅游形象歌曲,为的就是发扬刘雪庵的不断创新、为时代而歌的正能量,调动更多的人参与音乐研究和创作,“希望通过此次征集活动,能收获比肩刘雪庵先生作品的优秀作品。”


什么样的作品才符合征集要求?据介绍,征集的铜梁安居古城旅游形象歌曲包含作词作曲,应是一首具有时代内涵的完整歌曲。歌曲名称自定,风格不限,时长不超过7分钟,内容要积极向上,有利于铜梁安居古城旅游对外宣传推荐。最好要融合中国龙乡铜梁的龙文化、乡愁文化等元素。作品征集截止9月5日,对特别优秀的作品创作经申请并得到主办方许可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活动主办方将成立评审委员会,对征集作品进行初筛、初评和终评,最终评出金曲奖1名,奖金10万元;银曲奖1名,奖金3万元;铜曲奖1名,奖金1万元;优秀作品奖3名,奖金各3千元。活动主办方将向获奖者颁发奖金和获奖证书。重庆市铜梁区委宣传部、铜梁区安居古城管委会将拥有所有获奖作品永久免费使用权,用于宣传、交流、学习、展示等。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活动主办方所有。 重庆晚报记者




欢迎光临 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http://zhengjimt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