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标题: 华摄•影史|摄影史④:追求艺术的摄影 [打印本页]

作者: 方舟    时间: 2016-1-24 14:06
标题: 华摄•影史|摄影史④:追求艺术的摄影


对于19世纪的艺术界来说,当时的一个普遍观念是,摄影是一种机械手段,无法与艺术家的创造相提并论。大诗人、评论家夏尔勒·波德莱尔甚至说摄影再这样发展下去会毁掉艺术,它只能作为艺术的辅助工具。
摄影不是艺术。这种观点即使置于今天仍然有相当的市场,不过这对于为摄影付出心血的摄影师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毕竟摄影一天不与绘画分庭抗礼,摄影家也只能作为一个匠人的存在。


“艺术摄影”

英国摄影家奥斯卡·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1813—1875)是欧洲“艺术摄影”的代表人物,他倡导:“摄影将使画家成为更好的艺术家,成为手艺更精巧的绘图师。”他的《人生的两条道路》运用30张底板拼凑而成,右边表示“勤勉”,左边表示“堕落”,使摄影成为教化的手段,教育人们要走人生正道。这作品最终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买下教育王子。这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件。被英国女王所赏识,是对摄影的极大的肯定。奥斯卡·雷兰德也在尽其努力,想要看看摄影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可与绘画争个高下。

《人生的两条道路》   1857   
奥斯卡·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
同样的,英国人亨利·罗宾逊(Herry Robinson)也对“艺术摄影”贡献巨大。他的《弥留》同样是运用多张底板合成的手法,并著书《摄影的绘画效果:给摄影家的构图与明暗法的提示》,为“艺术摄影”提供理论支持。这本书成为19世纪最畅销的摄影教本。

《弥留》 亨利·皮奇·罗宾逊(Herry Robinson)


艺术美的新探索

雷兰德和罗宾逊通过模仿古典绘画的形式来追求艺术地位,但是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东施效颦,反而放弃了摄影的纪实和媒介的特性。反而当时一些业余摄影爱好者对于摄影的艺术追求,在摄影史上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人物肖像若干     
卡梅隆夫人(Julia Margaret Cameron)

家庭主妇卡梅隆夫人在49岁才拿起相机,只是为了消遣无聊的生活。然后卡梅隆夫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通过摄影进入对象的精神世界,拍摄出具有人性的肖像,同时又保持高雅的艺术调子。在摄影追求艺术曲折的探索中,卡梅隆夫人让肖像摄影又回归到了摄影本身。





少女     路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1832-1898)
路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1832-1898)为人熟知的,是他的经典的通过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是通过拍摄少女,来构建他内心中的“爱丽丝”的呢?他大胆运用导演、化妆的手法,和少女接触交流进行拍摄,创造出一系列动人的形象。也为摄影在艺术上的追求贡献了另一条道路。


自然主义摄影

对于风头正盛的“艺术摄影”,英国人彼得·亨利·爱默生(Peter Henry Emerson,1856—1936)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只要艺术家忠实于自然,他的艺术就是好的。只要艺术家忽视自然并追随其想象,那就会引起坏的艺术。”因此,他把自己的美学追求定义为“自然摄影”。




彼得·亨利·爱默生
(Peter Henry Emerson,1856—1936)
爱默生与卡梅隆夫人一样,同样将摄影回归到摄影本身的特性,而不是追随古典绘画的脚步。他强调摄影摄影师应该创作出忠于自己视觉经验与感受的照片。爱默生的“自然主义”的摄影主张,后来对美国的“纯粹摄影”主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像。


闲谈史话

在摄影术追求自己艺术地位的探索中,有的人选择追随古典绘画的脚步,模仿绘画当中的绘画艺术美;也有人另辟蹊径,回归摄影本身特性进行追求艺术地位的斗争。这都是摄影在争议中不断成长的过程。那到底摄影该何去何从呢?请看下回华摄•影史为您揭晓。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Mw==&scene=6#rd






欢迎光临 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http://zhengjimt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