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标题: 3000元 湘潭“昭山示范杯”全国征联启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孙钰民a    时间: 2016-4-11 21:39
标题: 3000元 湘潭“昭山示范杯”全国征联启事
本帖最后由 码头发布 于 2016-4-11 21:42 编辑

“千里湘江岸 最美昭山城”湘潭昭山示范区位于湖南中部,是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的中心,有“长株潭客厅”和“湖南绿心”的美誉,是古“潇湘八景”之“山市晴岚”所在地,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五个示范区之一,是湖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境内人文底蕴深厚,美丽景点众多,森地覆盖率远超全省平均水平,负氧离子为长、株、潭地区最高值。这里区位优势彰显,距三市中心均不超过15公里。京珠、上瑞高速交汇,并在区内设有互通出入口,京广、湘黔、武广高铁以及G107、G320国道穿境而过,长株潭城际铁路在区内设有中心站点,水运、陆输、航空皆畅,交通四通八达。

昭山示范区自2009年6月8日挂牌成立以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提升”的理念,生态至上,锐意创新,致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坚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高端商务四大产业。七年创业,硕果累累。2013年开始,示范区投资数十亿在境内建成“三纵四横”的交通网络(“三纵”:即昭山大道、芙蓉大道、沿湘江风光带景观大道;“四横”:即昭云大道、白合大道、昭华大道、红易大道)。名企云集,品牌汇聚,中国建筑集团、江苏国信集团等在此投资兴业,近日又与凤凰古城文化投资股份公司签约,投资20亿,打造“诗、画、禅、酒、渔”的山市晴岚文化旅游小镇。

三千年文明,三千里美誉。境内有文化名山昭山,被地理学家称为“千里湘江之华表,南国山水之极品,湖湘文化之重镇,天下英雄之向往。”相传周昭王南巡至此,在此盘桓数日,自唐以降,有王维、杜甫等诗人、词家在此留下200多首诗词歌赋;自五代以降,李成、米芾等大书画家在此画出传世画作50多幅。

山顶上的昭山古寺始建于盛唐,历来香火不断。由于时历千年,几兴几废,设施破损,建筑倾摇,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昭山示范区号召社会各界筹资对古寺进行了落架大修,恢复唐宋风格,重振古刹雄姿。山腰的观音寺,始建于南北朝,晨钟暮鼓飘扬于青山绿水之间。

为了进一步传播昭山示范区美誉度和知名度,点赞昭山示范区成立7年以来两型社会建设的成果,并为区内如昭山古寺等重要建筑和“山市晴岚”文化小镇配置高品位的楹联,特举办“昭山示范杯”全国征联活动。

一、征联主题:

1、点赞颂扬昭山示范区成立7年来的两型社会建设,经济社会民生成果;

2、描绘昭山示范区的秀美景色和淳朴风情等;

3、记叙昭山作为文化名山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故事;

4、为始建于盛唐时期的昭山古寺配上楹联;

5、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观音古寺配上楹联;

6、为示范区内重大的文化项目如“山市晴岚”文化小镇,中建养生示范城等配上楹联。

二、征稿时间:

2016年4月10日至2016年7月10日

三、征稿要求:

应紧紧围绕昭山示范区七年来的成就和宏伟蓝图及其“天时、地利、人和”这一主线写联,可围绕示范区各建设项目、景点、创新意识、开拓精神进行点赞,亦可针对昭山古寺及各殿堂和相关内容撰联。

联作必须符合《联律通则》。以短联(单比20字以内)为主。

文责自负,一纸一联,每人不超过5联(专写古寺及其相关内容的可至10联)。

写清真实姓名、邮编、电话号码。

投稿采用电子投稿或书信投稿(二选一)。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各3000元

二等奖4名,各1000元

三等奖10名,各500元

优秀奖50名,纪念品各1份。以上奖项,均发奖状。

五、评奖事项:

截稿后7天,由专人将所有来稿“埋名隐姓,编号打印”交由国家、省、市三级评委组成的评比小组进行“公开、公平、公正”评比,直到上网公布,最后终评定稿。

之后,选出800-1000副优稿编辑出版《湘潭“昭山示范杯”全国征联优稿选》。

六、投稿方式

1、电子投稿邮箱:296389272@qq.com

(请统一使用宋体小四号将作品用邮件正文直接发送,勿用附件发送)

联系电话:13786282811(罗先生)

2、纸质投稿邮件地址: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建设南路62号天鹤村(工商银行宿舍)刘绍彬收,邮编:411100

(信封上请注明“昭山征联”四字)

联系电话:13607326628(刘先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efa7b0a0102wji8.html




欢迎光临 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http://zhengjimt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