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标题:
2000元 “河东一品”杯运城故事征文启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方舟
时间:
2016-8-1 13:38
标题:
2000元 “河东一品”杯运城故事征文启事
“河东一品”杯运城故事征文启事:
亲,你是有故事的人吗?你还记得小时候,无论是春天的春雨里、夏天的槐树下,秋天的田野里,冬天的火炉旁,我们都听过长辈给我们讲的故事。无论是笑话、爱情、鬼魅、传闻、逸事等,这些故事曾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
许多年过去了,那些故事你还记得吗?拿起你的笔,将你心中尘封了多年的故事写出来吧,除了能给我们的粉丝带来阅读的快乐,你还可能拿到大奖。
河东大地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深厚历史积淀,怎能会没有故事?快快参与活动,做一个有故事的人吧!
主题:
吃河东一品 听运城故事
主办方:
发展导报、河东资讯、印象运城
承办方:
河东一品
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奖金2000元
二等奖两名:奖金1000元
三等奖三名:奖金500元
参与奖若干名:河东一品会员卡(价值100元)
评奖标准:
所有文章将在微信公众平台河东资讯、印象运城上发布,以最终以两平台粉丝阅读总量之和为评定标准,阅读量统计以文章发布后半个月为准。优秀的故事将在发展导报副刊上发表,最后,所有故事将结集成书,进行出版。
作品要求:
运城人写运城故事,外地人写运城故事。
我们要的故事,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故事以运城十三县市为发生地,无论是农村的、城市的,只要你的故事好看,情节生动,都是我们欢迎的,杜绝色情类、反动类等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言论和故事。
鼓励原创,杜绝抄袭,希望亲们多多创造一些标新立异的故事,只要我们在百度上能搜到的故事都不在征集范围之内。
投稿邮箱:
1581912301@qq.com,投稿时请注明运城故事征文
字数要求3000字以内,特别优秀的作品字数可以适当放宽字数限制。
征文时间:
2016年8月1日至10月30日
发布时间:
2016年8月15日到12月15日
河东一品董事长姚治红告诉小编,将河东文化植入河东一品,是他的梦想!河东一词,大家都明白,一品,姚治红是这样解释的,“一品”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品最高的一级,自三国魏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人们也常借指 人格与事物的最高品质。而这个“一”的解释,可以说是第一,开始;也可以说是完全,全部,即所谓从一而终,自始至终。至于“品”的含义,既是品质、品位的表述,也是品尝、品味的过程。我之所以将饭店起名为“河东一品”,就是说我的内心有一种百年河东情怀“百年河东情怀”,让家乡与外地食客们“一品乡土美味”,并从中体味我们河东浓郁的乡土饮食文化。
在河东一品,你给它一顿饭的时间,他让你吃遍河东美味。
总店位于运城市学院路高桥东边,订餐电话2836999
二店位于中银大道,订餐电话2449999
三店位于运城市急救中心北侧,订餐电话6389333,
今天,我们先刊发一篇:
校园里,那两个女孩是怎么死的?
文/车俊峰
这是一个朋友讲给我的真实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他说他学校毕业不久,到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某乡镇学校当老师。
刚去时间不长,一个初秋的晚上,他到校外朋友家吃饭,朋友家藏有两瓶好酒,结果两个人都喝多了。
返回学校时,他突然感到内急,是那种急得走不到厕所的急。那个年代,学校里路面没有硬化,路边全是荒草。他走到操场后面,借着月光,踏着草地,站在一颗树下解决了问题。
回到宿舍,酒劲上来了,头也晕的厉害,便倒头就睡。
迷迷糊糊的,是幻觉,也是梦境,就在他刚刚小便的地方,他看到一棵墨绿青翠的柏树,树下站着一大一小两个小女孩,一个十三四岁,一个七八岁。两个女孩都穿着崭新的花衣裳,留着粗粗的麻花辫子,眼睛大大的,看着他,一直在笑。那笑容离他越来越近,好像摄像机的镜头在往前推近,眼看着两个带着笑容的、女孩的脸近的快贴上他的脸了,他“啊”的大叫一声,便醒了过来。
而且是彻底的清醒,连酒也醒了。他望望房里,月光从窗户上照进屋里,一切如旧,外面时不时传来几声支离破碎的蝉鸣和秋虫的叫声。我的这位朋友仗着年轻,胆子大,只是四处看了看,觉得没什么异常,便接着睡。可是,这一夜他都没有睡好。两眼一闭,两个女孩的笑容便会出现在他的眼前,始终挥之不去。
第二天,他双眼通红,满脸憔悴,浑身无力。同事见到他这样,有些奇怪,便问“你昨天晚上偷牛去了?”他也觉得这个梦境甚是蹊跷,便将梦里的事向学校年长的同事叙述了一遍。同事一听,非常惊讶地说:“哎呀,怎么会这么巧?你知道吗,外面那棵柏树下,就埋葬着两个小女孩,一个十三岁,一个七岁,是姐妹俩。”
听了这话,他吓坏了,急忙跑到操场后面看。昨夜他小便的地方,那棵平时不太注意的树,是一棵有二三十年树龄的柏树,树后面有一个小小的土包。年长的同事说,那个土包就是两个小女孩的坟墓。
那两个小女孩是怎么死的,为何埋在校园里?年长的同事也说不清楚,因为女孩死得挺早,在建这所学校的时候,那个坟包就已经在那儿了。
之后,连续好几天,他晚上一入睡,那两个小女孩的笑容都会出现在他的眼前。按说,他的不注意污秽了两个小女孩的安葬之地,可小女孩在梦境里为何要笑脸和他相见呢?
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不得其解呀!校园内外也传播着,学校有个老师遭鬼上身了。
于是,他下决心,要搞清楚那两个小女孩是怎么死的。
经过多方询问,他终于打听到,两个死去的小女孩是附近村里的一户农家的,是亲姐妹俩。
这天晚上,等学校上晚自习学生放学后,他便根据村民的指引前往女孩的家里。
女孩的家离学校有两三里路的距离,中间要经过一片杨树林。
走进杨树林里,这片树林的树都很高很大,在林间的小路上前行,他感觉到阴森森的,一股股凉风从背后传来,不由得头皮发麻。又觉得后面有人跟着他,可他一回头,却什么也没有。
既然来了,就不能回头了。点点月光从树叶的缝隙间照进林里,树林里静得可怕。他不禁汗毛直竖,出了冷汗,但他还是鼓足勇气走过了那片杨树林。
好在也没有什么事发生。
出了树林,前面豁然开朗,一片宽阔的平地,很光,很平整,这是农村家家门前都有的打麦场。打麦场边上有一户农家,这应该就是那两个小女孩的家了。
走到院门口,看了一下地形,发现这个农家是独门独户,周边全是田地。他上前敲门:“家里有人吗?”他边敲门边喊道,叫声惊动了院子里的狗,犬吠声在夜里传的很远很远。
不一会,听到了院子里有脚步声向院门口走来。
门开了,一位年龄大约50多岁的老人开了门:“你是哪也?”很标准的运城土话。老人只穿了一件大裤衩,光着上身,虽然在月光下,但能看出来,他的身上因长期在地里干活,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
“你好,大叔,我是学校的老师,想找你打听个事。”
老人盯着他看了好一会说:“有啥事,你说?”
“你看,咱们能不能进屋说?”
老人没说话把他让进了屋。院子里很乱,地里干活的农具七零八落的乱放着,家里小狗知道主人对来客没有敌意,也欢迎似的在他的脚上嗅来嗅去。老人递给他一个小板凳,自己也坐在另外一个小板凳上。于是,他将这几天经历的事告诉了老人,并向老人说明了来意。
老人沉默了半天,开始说话了:“学校里埋的那两个孩子,是我的大闺女和二闺女,死了都二十多年了,如果还活着,也应该成家了。哎!主要是她们出生的年代不好。1960年,大的十三了,小的七岁了。那年刚入冬,我和她妈去生产队里已经收过的红薯地里去翻腾,看有没有遗留下的小红薯蛋蛋。那时呀,就没有记得吃饱过,孩子也是。她俩经常会为一块蒸熟的红薯而吵闹不休。
那天,我们在地里找红薯蛋蛋,孩子在地头玩耍。他姨突然来了,用一个馍布袋带来了一袋柿饼。我们送走她姨后,就将那袋柿饼交给孩子在地头看着,只允许她们俩一人吃一个。谁知,两个娃估计是饿坏了,竟然将那一馍布袋柿饼全吃了。”
“然后呢?”
“当时,生产队里正在浇地。她俩吃完了柿饼,感到口渴,就去井台边喝了许多井水。我们发现时,俩孩子都躺在井台边,肚子胀得老大,送到医院就都不行了。”
顿了顿,老人继续说:“大孩子临死前对我说,爸,我吃饱了,不饿了!孩子是笑着走的。那个年代,许多人都饿死了,孩子能饱着肚子走,也不枉来这世上一回。他母亲接受不了两个孩子的死亡,精神失常了,没几年也走了,就埋在前面的杨树林里。”
原来,两个女孩是吃柿饼而死的。吃柿饼能死人,我朋友这还是头一次听说。但他也似乎明白了,在那个极度饥饿的年代,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返回时,又经过那片杨树林。当他走到中间时,突然空中传来“嘿嘿哈哈”的笑声,惊得朋友再一次毛发倒竖。抬头看向空中,什么也没有,笑声也没有了,只听见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那笑声分明是女孩的笑声,清脆、悦耳但又带着一丝恐怖。于是,他连走带跑,狼狈不堪地回到了校园里的宿舍。
他思索了半天,到校门口小卖部买了饼干、方便面、点心、香火,来到两个女孩的坟前,供上物品,点燃香火,嘴里说道:“如果你们还活着,应该比我年龄还大,去你们坟头小便,我不是有意的,别吓我了好吗?今天,我给你俩买了好吃的,你们享用吧,愿天堂里永远没有饥饿,只有快乐!”
当晚,两个女孩和笑容没有光临他的梦境,以后也再没有来过。
(注:此故事不参与评选)
http://mp.weixin.qq.com/s?src=3×tamp=1470029803&ver=1&signature=fEOO9B8fF4IslxpuSvwNvZEDH0gxWSFykb*PXplKnG54EimKtUufqkAsExkVo2ep2xikI0pxm-KW7BzCw1Zh2RqWSpe66JnETxVnzG9jQBQ*TPYEubSYurPuGYKC3LC6D3xB-ZNoOAVSsDOCFmBQrAeCfIdNEIhsvIS5d3srjrU=
欢迎光临 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http://zhengjimt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