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标题: 零陵古城征名活动圆满结束 [打印本页]

作者: 方舟    时间: 2017-5-26 08:05
标题: 零陵古城征名活动圆满结束
  5月24日上午,零陵古城征名评审会在零陵古城展示中心会议室举行,现场评审出陈新国等17位获奖投稿者。永州伟光汇通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为获奖者颁发奖金及证书。
   自3月29日零陵古城牌坊、广场等命名及历史故事、楹联征集活动开始以来,历时一个多月,共收到稿件165件,得到了永州市内外广大投稿者的支持,更有辽宁、江西、安微、广东等省的来稿。经初步筛选确定入围稿件66份。评审会上,评委们独立遴选,又集中讨论,最后确定了获奖作品。
现场评审图
获奖人员名单及奖项:

奖项
奖金(元)
人数
获奖人员

一等奖
1000
1人
陈新国

二等奖
500
3人
郑瑞霞(河南)、孙旭东(安微)、唐高翔

三等奖
300
4人
屈长青、赖宪盛(江西)、马弘(四川)、唐文亮(衡阳市)

优秀奖
200
9人
邱道美(广东)、彭湘(湘潭市)、刘碧华、乐众华(上海)、李鼎荣、赵文华(辽宁)、张兴华(安徽)、胡小卫、唐咸述

参与奖
若干

精美礼品一份

优秀楹联赏析
1、

风云成笔墨;

山水化文章。

2、

寻子厚而来,一蓑烟雨浑游梦;

访敦颐以去,两袖荷风恰是仙。

3、

城池借险形,流传益德威名、吕蒙智慧;

山水开灵性,成就藏真狂草、子厚文章。

4、

山水文中逢柳子;

春秋梦里遇怀僧。

5、

一府尽奇文,春风紫气八千丈

千年饶古韵,魅力潇湘第一城
6、

忘机醉竹风,看画意诗情,融于阆苑;

打浆摇花影,将潇云湘月,载到零陵。
优秀故事赏析: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小小节孝亭,伟大母亲心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从古郡零陵大西门出城,过黄叶古渡经柳子街,沿愚溪钴姆潭西去,在竹林中转过几个弯,就见前方树荫下依山傍水有一座古凉亭,这个亭就是 零陵“节孝亭”。

  零陵“节孝亭”建于光绪四年(1878),这亭不大也不高,它长11米,宽7米,高6米,砖石木结构,抬梁式构架,硬山顶,覆小青瓦。南北两面山墙作牌楼式,对开券门。券门上方竖额阴刻“奉旨旌表”,周饰云龙浮雕;下横匾镌“节孝亭”三字,两侧浮雕人物造像。惜石雕略有破损。内有八棱形石柱4根。石柱刻有建亭人熊学礼撰书的两付楹联:“古井流香,人怀六峒 圣泉比洁,地纪零陵”。“憩片时,沿溪寻柳迹 饮一勺,放步到枫林”。

     零陵这个节孝亭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亭子。在中国的亭阁中是那样的不起眼,它比起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和西湖的湖心亭是那样渺小,是那样微乎其微,是那样小巫见大巫。但这看似小小的亭子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让人扼腕的动人故事,彰显着一个伟大母亲的博爱情怀,如今念起引人深思,发人心省,让人对熊学礼的母亲充满着无比的敬意——

  零陵节孝亭是清朝翰林院侍诏熊学礼为母亲敬孝亲自主持修建的。熊学礼,零陵回水弯村人。他的母亲熊张氏零陵河西人,她二十岁开始守寡,生育了熊学礼兄弟四人,熊学礼为长子,大弟学诗、二弟学书、小弟学春。

  熊张氏六十岁时,朝廷为表彰熊张氏的洁操想为其赐建贞节牌坊,以表彰张氏的气节。据熊学礼《建茶亭碑記 》:戊寅年秋七月初三,适逢熊张氏七十大寿,熊学礼想给母亲制备锦衣并设酒宴请贺客。便把此意禀告母亲,母亲说:“不可,制备锦衣虽然好看,但不合我的实际,对别人也毫无帮助。”随后,他便请求母亲接受朝庭建造表彰其节孝的牌坊,母亲也不同意。她说:“建牌坊扬名罢了,对我是荣耀,对别人有何增益?”接着母亲自言自语地说:“我是河西张富翁的三女儿,从小生长在这个地方。此处有个茶亭、名庵就好了。我说什么呀……”于是,熊学礼揣测到了母亲的意思:母亲就是想建座长亭来方便行人,赠送茶水来解渴。

     为此熊学礼购地招工,采伐木材,选择石料,在零陵通向广西的官道上愚溪旁修建了这座凉亭——零陵节孝亭,还在亭子的附近建了茶炉房。工程完成之日,熊学礼迎请母亲乘轿来观看,他母亲熊张氏见了凉亭高兴极了,说:“还是儿子善解母意呀。”

  凉亭所建处竹木阴翳,山水环绕,很是幽静。有了这凉亭往来客人就有了停足、憩息之地。熊张氏有事没事便往亭边跑,她常在茶炉里忙碌着,冬天为寒风中的客人煮上热喷喷的红茶,夏天从愚溪的那边挑来甘甜甜的井水,无偿供应过往客人。对那些饥寒交迫的穷苦人家和逃难的人们,熊张氏还为他们提供衣服和食物。这一切的一切彰现出一个母亲的博大的爱心。

  熊张氏只是零陵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二十岁开始守寡,一直未嫁,她一手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其中的苦楚是无法想象的。她60大寿,儿子想为其制备锦衣并设酒宴请贺客时,她坚决拒绝,说这只是满足了自己的体面,对别人却没有帮助,当朝庭为表彰她的贞节想为其建贞洁碑坊时,她也不同意,说是个人的虚荣,对别人无益。在她内心深处是要想修一座对人人有益的凉亭,让过往来客得到好处。凉亭修好后,熊张氏还为客人送茶送水。这品德是何等的高尚,这思想又何其伟大!她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妇女,一名看似平常的母亲!但她这样“不为自己,只为别人”的母亲怎不让人肃然起敬?小小节孝亭,折谢出一位伟大母亲心。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何仙姑与零陵的故事 
“人说天上好,神仙乐逍遥,成功的背后泪多少?都说人间苦,辛辛劳劳,汗珠干了有欢笑。神仙是人做,修炼不辞劳,吃得苦中苦,正果才修到”。看过“八仙过海”的电影,唱着“八仙过海”的歌词。让我们就想到“八仙”中手持荷花施法的那位美丽无比的唯一女神仙何仙姑。“八仙过海”时,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何仙姑,“万 绿丛中一点红”。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因经常手持荷花,是故雅称:"何仙姑"。
     何仙姑原名何琼,相传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富家桥镇何仙观村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在何琼出世的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 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何仙姑的家乡零陵,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它是潇、湘二水汇合处,被称为水云潇湘。这里北望南岳,南依五岭,是楚粤之门户。相传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 而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从小就出落得楚楚动人,她自小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见小姑娘善良又有慧性,老翁从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 。
     何琼接过蟠桃吃下了肚后,何琼回家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不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怎样识别草药。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由于老翁的指点何琼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病,且能预测人事。人们都说何琼得道成仙了。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最后竟传到京城武则天耳中。
     武则天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便立即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銮舆,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起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众人吓得坐在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据说何仙姑在宫中与武后大谈长生不老之术,她劝说武后,要长寿首先要做到寡欲,摒绝声色,看破名利;其次则要多行善事,须扼制酷刑,严禁诬枉,施行仁政,修德积福。同时她还论及治国安邦之道,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何仙姑一番入情入理的话,感悟了武则天,不久,来俊臣等一班酷吏受法遭诛;接着重用贤臣狄仁杰,施行仁政:至于皇嗣一事,武后本想立侄几武承嗣为太子,在狄仁杰的忠谏下,她遵循了问仙姑的告诫放弃了立异姓的初衷。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 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家乡的疾苦,经常在零陵等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帮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祷,她就能象“及时雨”一样赶到,给予人们以神奇 的力量。
     唐玄宗天宝九年,距离何仙姑成仙已经三十多年了,一天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们都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生活。“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中国人名大词典》中,有关于何仙姑记载;《永州府志》和《零陵县志》中,也曾肯定确有其人。在这些辞书和志书中,都说何仙姑是唐朝零陵进贤乡(今何仙观)大闻洞人。宋代文人如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魏泰《东轩笔录》、曾敏行《独醒杂志》等,均载有其事迹。如有的说何仙姑是宋仁宗时永州民女,幼遇异人,给食仙桃(或云仙枣),从此绝粒,能逆知祸福。乡人神之,为筑庙阁,士大夫多去拜谒以问休咎。曾敏行自述他还去永州何仙姑阁中观看过仙姑遗像。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零陵乡下风俗谈 

    零陵乡下风俗谈之——供灶神、送灶神

      灶神在零陵乡下农村是上帝的天使,是钦差大臣。他受上帝的派遣监督着人间万家,他每年向上天述职,报告各家的一年的德行,是勤是懒、是善是恶,上帝根据禀报决定对人间的赏罚,是让其家穷,是让其家富;是让其家贱,是让其家贵;是让其家喜,是让其家悲~~~家的兴衰全在灶神的汇报中。因此家家户户对灶神很重视,也很虔诚。对灶神可谓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步步留神、时时谨慎,生怕得罪灶神。

     小时候记得,灶神是两张重叠的长椅,它放在火炉上边,大人把灶神又称为“灶神菩萨”。要大家时时刻刻敬重他,大人说,哪个人做了啥事,不管你说与不说灶神菩萨全晓得,告戒小孩要为人诚实,对父母孝顺,对本人友爱,要多行善积德,否则灶神会禀报上天给予惩罚。灶神在我小时候的心里是那样的神秘兮兮,玄妙无比。

     大人说,烧开水、烧茶壶口不能朝着灶神;鞋、袜洗了不能放在灶神晾着烤,这些都是对灶神的不敬。不然灶神会生气、会怪罪的的。小孩不小心偶儿犯了上面的忌总被大人呵斥。

     小时候的我哪怕是偷了人家一个果子,在别人面前说了一句谎话都胆颤心惊,怕灶神菩萨惩罚——做恶梦。回家一个人对着灶神请求原谅~~~~

     逢年过节大人总先用三个杯子捧上新茶、酌上好酒、摆上好菜,烧纸燃香念念有词供奉灶神后家人方可用餐;小孩夜哭向灶神求助保佑,家里有了喜事先向灶神报告;出远门、做大事在灶神面前祈祷;丢了东西在灶神面前占卜;在灶神面前晚辈对长辈总是和颜悦色,不敢说大话;谁做了坏事说了谎话默默在灶神前求饶,让灶神宽恕,忏悔自己不是出自内心。记忆中农村里的灶神是万能的神。

     在零陵乡下水口山、石岩头农村的风俗每年腊月二十三各家灶神要向上帝报告,相当现在的述职,各家各户也就送灶神上天。

    小时候听老人们说,灶神是上帝的天使,他的报告决定主人家的兴衰。因此送灶神前,家家户户都很重视,以最好的礼节,最高的待遇为其饯行,生怕灶神在上帝面前说坏话,遭受上帝的惩罚,给家里带来不顺。

     送灶神的夜晚,家家户户早早吃过晚饭,女主人把茶壶洗得干干净净,把家中最新最好的茶叶放进壶中,用新井水侵泡,然后用干材火煎沸,开三次以后,把茶从火炉架上移下。用三个洗了又洗的杯子泡好新茶,再摆上家中最新最好水果向灶神供奉,放鞭爆、燃更香,并念念有词,大意是请求灶神在上帝面前说好话,原谅平常的不是和不敬,请灶神在上帝面前美言保佑全家兴旺发达、幸福安宁。

  零陵乡下供灶神、送灶神诠释着“人在做、天在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知我知,还有天知、地知”的涵意。解读了“苍天在上”“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和“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的道理。它是与佛家却人为善和因果报应是相符的。
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农村乡下风俗谈之——闹洞房 

在零陵乡下农村石岩头、新宅里一带,村里谁家娶媳妇(叫红喜事),大家送蛋、送酒、送鸡去恭贺。新娘过门的那晚,村里人主要是男人(特别是未婚的青年男子)去闹洞房,增添喜气。农村闹洞房是一家有喜百家分享的诠释,是乡里乡亲亲密无间的表现,也是一场精彩的文艺活动。

     记得小时候,谁家新媳妇过门,村里未结婚的年轻人们在新媳妇过门的下午就聚集一起商量闹洞房的事,买爆竹、选定主持人、为新郎新娘按排结目、准备道具等等。村里人结婚是村里所有人的大喜事、大乐事。新郎以村里人来闹洞房的越多感到越荣耀。

     新郎家早早吃过晚饭,家人立刻准备好茶水、糖果,搬好桌椅、板凳、布置好闹洞房场地,等着村里人来。场地一般布置在堂屋,两排并列的桌子,桌子四周放上条凳,桌上摆上糖果、花生、茶等物品。

     新郎刚布好场地,村里的人家就在闹洞房主持人的带领下,放着爆竹,吟着诗走来。我还记得小时闹洞房的几句诗,“爆竹打起闹洋洋、叔侄兄弟来闹房,闹房要喝闹房酒,喝茶要看媳妇娘”,随同人员大声附合“好的!”。新郎家人走出门外热情迎接,满面笑容招乎入坐、喝茶、吃花生、糖果。新郎笑容可掬、一个个递烟。见了新郎又吟诗,“一根蜡烛朝上天,朝上天空八神仙,八路神仙来恭贺,恭贺新郎万万年”。

     这时新媳妇忸忸捏捏、羞羞答答在厢房没有出来。闹房的人陆续坐下,吃糖果,但茶暂还不能喝,因为大家要喝新媳妇酌的茶!闹房的人便用诗“媳妇娘来媳妇娘,你在房中想哪桩?快快出来见新郎”把新娘请出来。

     千呼万唤,新媳妇娘终于姗姗登场了。诗又来了,“一张桌子四个角,桌子上面摆菱角,菱菱角、菱菱角,新郎娶了个好老婆”。随后,主持人把新郎的父母请来,要新媳妇敬茶,新媳妇没过门前,常把未来的公婆以叔婶相称,而今过门了,得该称呼,改称呼从喝茶开始,或公公、婆婆喝茶,或爸爸妈妈喝茶,新郎新娘两人抬着茶杯敬捧。来闹洞房的随之起哄,要新娘喊大声些。

     公公婆婆接受新娘的茶后,笑眯眯离开。新娘新郎根据主持人的介绍按新郎平时的称呼一个个酌茶、敬茶,喊一声,被敬的人应一声,捧茶后新娘方可过关,有些人故意刁难,明明听见却说没听见,要新娘重来,大家欢笑着、吟唱着闹洞房诗歌,外面爆竹声接连不断。好一首幸福交晌曲~~~~

     敬茶的礼节过后,主持人按排新郎新娘做寓意新郎新娘琴瑟和谐的曲目,或“姜公钓鱼”、或“怀中取宝”、或“过独木桥”等等。

     “姜公钓鱼”,主持人用竹杆连根线条,线条叼着糖或花生放在较高地方,要新郎抱着新娘用嘴去咬,新郎抱着新娘快咬着时,主持人故意把糖或花生升高或移走,来回几次,才上新娘、新郎得逞~~~~

    “怀中取宝”,是要新郎把糖或花生从新娘的勃子下放进,然后要新郎把糖或花生从腋下取出~~~~

     “过独木桥”,放一条小条凳,要新郎、新娘在小条凳迎面走,走过才算过关,两人走到中间,新郎只有把新娘抱着换个方向,功课才能完成~~~~

      一连串游戏结束后,这时主持人吟出“春宵一刻值千金,欢送新娘入被矜,祝愿今夜温存后,明日生得好儿孙”的诗歌、燃起爆竹把新郎、新娘送进洞房。

     新郎新娘进了洞房,但新郎的家人留着闹房的喝酒,一再感谢村里人看得起。

  零陵乡下风俗闹洞房,是一家有喜万家乐的最好诠释,是乡邻相亲相爱的具体表现。是乡下人民大众对爱情这人间最美的祝福和吟唱。 

http://mp.weixin.qq.com/s?src=3×tamp=1495756998&ver=1&signature=vOpoLY6MeAZM5eGfisiab021onfaCo16S7DhLBQPtC86yZNmV2Ck-bP-pLbqTySc6uuJ5ogS5hMgx*6*B6JiGLH8jG0Yb1t1oYJ2U2xwcR0s0AETETcMCYyJEpA*C1H6k1uJ2p-rKt5FPaPttS9jbUpshEF0KhioBvLvK*ECvv4=







欢迎光临 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http://zhengjimt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