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标题: 100000元 朱德故里景区关于征集形象宣传口号的公告 9 ,30 [打印本页]

作者: 方舟    时间: 2018-6-8 07:07
标题: 100000元 朱德故里景区关于征集形象宣传口号的公告 9 ,30
一、征集目的
为准确展示朱德故里景区的文化旅游特色,进一步增强朱德故里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朱德故里旅游整体形象,特向社会公开征集景区形象宣传口号。
二、作品要求
1、主题鲜明,内容健康,能明确突出朱德故里景区旅游整体形象及特色,具有较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
2、创意新颖,定位准确,能反映朱德故里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和独特的客家文化。
3、语句精炼,琅琅上口,易读易懂,易记易传,一般在16个字以内。
三、截止时间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截止时间为:2018年 9 月30 日24 时止。
四、说明事项
1、所有应征稿均应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2、所有应征作品均通过指定的朱德故里景区网站邮箱投稿(不接受传真投稿),作品要注明“征集”字样,并对作品内容、创意进行简要说明。
3、入围、入选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作者(投稿人)须承诺其作品的著作权全部归朱德故居管理局所有,凡投稿人均被视为认可本决定所表达的全部内容。应征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如涉及侵权行为,由作者(投稿人)本人承担一切后果。景区已使用的宣传口号不再纳入征集评选(见附1清单)。
4、若参选作品经专家评审认定无一作品达相应等次的,该等次奖可空缺。
5、本次征集活动不收报名费,应征者请自留底稿,来稿恕不退还。
五、评选办法
1、网上评选:2018年10月10日— 11月10日,将征集作品通过朱德故里景区网站和仪陇新闻网链接对外发布,接受网友投票,得票数多少作为入围参考条件之一。
2、作品入围:根据公众投票结果和评审组意见,分别选出优秀主题形象宣传口号30条,作为参赛入围作品,参与专家最终评审。
3、专家评审:2018年12月1 日——2018年12 月20日,由朱德故居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入围的30条作品进行评定,确定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
4、审定发布:专家团队有权对入围作品进行修改完善。若在修改完善中涉及到多条或数条作品,所有涉及作品均作为入围作品,奖金等次由专家团队确定。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100000元;
二等奖1名,奖金20000元。
三等奖2名,奖金5000元。
优秀奖10名:奖金500元。
七、投稿地址及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zhudejng@163.com
联系人:陈良平\颜琴
联系电话: 0817-7598169

附件1:景区已使用的宣传口号清单
附件2:朱德故里景区情况介绍
附件3:仪陇客家文化简介
附件4:仪陇大木偶简介
附件5:张思德同志及张思德纪念馆、张思德培训学院简介

朱德故居管理局
2018年 5 月23日
附件1:

景区已使用的宣传口号清单
1、朱德故里  德乡仪陇
2、朱总故里  德乡仪陇
3、朱德故里  中国德乡
4、红色经典  中国德乡
5、红色经典  神韵琳琅
6、红色经典  客家胜地
7、朱德故里  客家胜地
8、朱德故里  客家圣地
9、朱德故里  心灵福地
10、红色热土  宁静乡村
11、经色经典  宁静乡村
12、红色经典  德铭天下
13、朱德故里  德行天下
14、朱德故里  德传天下
15、德行天下  根在仪陇
16、两德故里  信仰之都(乡)
16、森林中伟人故居
17、森林中的伟人原乡
18、神奇的朱德故里  神秘的客家文化
附件2:

朱德故里景区情况介绍

朱德故里景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马鞍镇。总体规划面积52.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6平方公里。内辖5个村(社区),人口5385人,有耕地2641亩,植被覆盖率92.6%,是一个与村民共生共融的开放式、原生态景区。
景区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要节点。2016年被评为全国“我最向往的党史教育纪念地”、全国首批“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200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临朱德故居视察,作出了“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景区建设围绕“保护、完善、充实、提高”的思路,坚持“着眼保护、修旧如旧、尊重自然、不大拆大建”的原则,朴实自然地复原朱德在家乡生活的场景,再现当年朱德回乡时“松青柏翠故乡景,桃红李白大地春”的原生态风貌。建成后的景区苍松翠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炊烟袅袅,农房田舍掩映其间。景区位于秦巴山系余脉,承接巴人文化和古蜀文化的碰撞,积淀成神秘厚重的川北风情:青瓦小院、织机纺车、犁耙锄耧、水车窗花、酿酒舂米……漫步景区,先民足迹历历闪现,地域风情扑面而来。
一、资源独一无二。一是人文景观独特。景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同志故居”、“朱德诞生地”和“丁氏庄园”;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有陈列朱德生平事迹和朱德家史的“朱家祠堂”;有被毛泽东称为“伟大女性”的朱德生母“钟太夫人墓”和风水宝地朱德生父“朱世林”墓;有朱德少年时读书的“药铺垭私塾”和“席家碥私塾”旧址;有少年朱德亲手挖掘的“琳琅井”;有客家建筑风格与川北民居韵味巧妙结合的川北客家第一庄——丁氏庄园。二是文化底蕴厚重。红军之父、三军总司令、人民委员长、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王树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奋战,留下了众多遗址遗迹。景区内有近3000客属后裔,客家人的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至今仍完整传承,朱德同志就是客家人的杰出代表。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全面保护与合理开发。三是自然风光秀美。景区田园风光自然朴实,山形地貌神奇独特,水体景观明澈灵秀。有酷似五角星的琳琅山、貌似党徽的锤镰石、宛如官帽的轿顶山、形似青龙偃月刀的关刀山、状如中国地图的感恩湖,还有极富传奇色彩的马鞍山、插旗山、笔架山、大湾堰……这里的一山一水,无不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山水相融,清秀幽奇,进入景区的每一位游客都会感受到天然氧吧的清新润泽。
二、景民共生共融。保持原生态是朱德故里景区最大的吸引力。始终坚持原生态理念,把开放共融、旅游惠民作为景区发展的终极目标。在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按照“外观保持原样,周边环境整洁,室内美观大方”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政府投入资金统一打造农房,完好保存了景区历史文化脉络,景区人文纪念地与民居自然和谐,点缀其间,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古朴乡村。近年来,修建了景区村社道路和集中供水设施,大大改善了村居环境;借助国家退耕还林有关政策,租用集体林地,大力培植花卉林木,保持了景观原生态;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栽植经果林,充实景观内容,丰富了景观效果;村民在发展旅游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呈现出景民共建共融、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管理科学高效。景区管理机构——朱德故居管理局是2007年经四川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明确为南充市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处级事业单位,下设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和朱德铜像纪念园管理所2个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财务科、文物科、宣传营销科、园林和规划建设科、安全保卫科、丁氏庄园管理所7个中层机构,具体负责朱德故居纪念园区和朱德铜像纪念园的文化旅游管理工作。鉴于景区属开放式,游览线长,原住居民多,管理难度大,经仪陇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又设立了两个派驻机构——景区派出所和综合执法大队。2013年10月,仪陇县委、县政府又批准成立了朱德故里景区党委和管理委员会,赋予了管委会行政职能,将核心景区所辖5个村5000多居民整体划归管委会管理,进一步理顺了过去多头管理等体制障碍,调动了相关部门和景区村民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便了群众办事,解决了发展瓶颈问题。
四、基地价值凸显。一是依托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作为教育基地,景区主题教育功能突出,宣传讲解和展陈方式科学先进,吸引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每年都运用展板、多媒体等方式进社区、军营、学校举办主题展或流动展。2014年以来,结合时政主题活动的开展,在纪念馆开辟了《朱德与群众路线专题陈列展》《朱德与廉政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专题展览,先后接待党员干部共300余批次;配合张思德培训学院开展了革命宗旨教育活动;利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故居等重要纪念地,开展了以朱德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传统现场教学,编印了《朱德故事集》等多部励志书籍,年均接待干部培训100余批次;年均接待机关单位组织的廉政教育活动160余批次;年均接待机关单位组织开展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200余批次,与省内20余所高校签订了共建协议,年均接待大中小学学生20余万人次。同时,还与小平故里、巴中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地组成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广大游客在不同的背景下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震撼。二是依托红色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景区红色文化厚重,客家文化悠远,“三乡”文化浓郁,是人文与自然相融的开放式原生态景区。 2006年12月景区改扩建后,现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是2004年的12倍和35倍,带动直接就业 287人,带动间接就业约12000人。景区村民人均年收入由 1236元增加至 8238元,增收 7002 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五、发展前景广阔。香港《大公报》、《经济日报》等极具影响力的平面媒体都曾头版刊发图文信息介绍宣传景区;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华人世界》、《地理·中国》,四川电视台《新闻现场》、陕西电视台《游遍中国》天津电视台《拾遗》、上海东方电视《我有好家风》等栏目先后对景区进行专题报道。2016年,对朱德纪念馆进行了重新布展。2008年起,朱德故居纪念园实行免费开放;2012年底,成巴高速投入营运,景区对接市场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展示,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已超过320万人次。
主要景点简介
【朱德故居】朱德故居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面积约260平方米。它依山临涧,背北向南,三合院布局。正面是堂屋、卧室和灶屋,土墙瓦房;东侧是酿酒作坊、蚕房和农具屋,系穿斗木结构板壁瓦房;西边的牛栏、猪圈,是木架草房。整栋建筑瓦房草房相间,土墙板壁混缀,显得古朴典雅。
朱德故居大门上方,悬挂着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书法家郭沫若题写的“朱德同志旧居”黑底金字木匾。堂屋神龛上供奉着“天地君亲师”和朱氏祖先的牌位、木雕神像等,神龛两侧两幅对联,一幅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另一幅是“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室内陈列着朱德和家人当年使用过的木方桌、木板凳、手摇纺车、梯级桐油灯盏等。紧邻西侧的一间是朱德的祖父母朱邦俊夫妇的卧室。在朱邦俊夫妇卧室的上面,是一间黑得几乎看不见阳光的矮木楼,这便是朱德的卧室兼书房。当年,为了通风透光,朱德亲手在土墙上挖了一眼小窗户。室内按原样陈列着朱德当年在此居住时用过的条形书桌、木椅、桐油灯盏、木床、土布蚊帐、土布印染铺盖和装书用的背篮,以及砚台、算盘等文具。再往里转角处是灶屋,朱德读书放学回家,常常帮母亲生火煮饭。灶屋隔壁是朱德的养父母卧室。堂屋东侧是朱德三叔朱世和夫妇的卧室,转角处是家农具室,梢间是朱家的煮酒作坊,东侧横屋第一间是朱德幺叔朱世禄夫妇的卧室,末间是蚕房,陈列着朱德及家人用过的“东洋缫丝车”、织布机、养蚕用具等物。院内有朱家原有遗物水缸、石碾、石磨等。
朱德故居1973年11月28日,被仪陇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德诞生地】朱德诞生地背靠琳琅山,面对轿顶山,前邻琳琅湖,处于近似圈椅形的低山洼地带,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距朱德旧居约2000米。
朱德诞生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北朝南,占地1320平方米,是一座明三暗五的川北三合院民居,初为当地李姓富户所建,后由地主丁邱川购买后改建。正屋为木架穿斗结构,高大宽敞,雕花门窗,做工精细,高出两侧横屋1米,中间有梯步五级上阶沿进入堂屋,两次间为歇屋,西梢间为煮酒作坊。西侧转角横屋低于正房一米,阶沿高出院坝26公分,第一间为土木结构平房,第二间为全封闭木板仓屋,面积约16平方米,上下两层,六面板壁,为当时地主储粮所用。东面是两间土木结构房屋,末间为三层防御性碉楼。整栋建筑具有浓郁的清代建筑风格。
朱德诞生地1981年3月7日,被仪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15日,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2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入朱德故居;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朱德故居。
【朱德父母故居】朱德父母故居约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面积315平方米,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坐东向西,为双檐双檩,青瓦屋面,阶檐宽阔的四合院土木结构平房。步入矮小的双扇朝门,向里是青石板铺就的院坝,正面堂屋有三道双扇雕花格子木门,组成了堂屋的外壁,门上窗棂、泥道板的镂花图案,玲珑别致,古朴美观。大门上方悬挂的“人民之光”的匾额,是1950年胡耀邦任川北行署工作委员会主任慰问朱德亲属时赠送的。堂屋正墙神龛供有朱氏先祖灵位和木雕神像,神龛两侧写有两副对联:“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屋中存放着大方桌,长情(音)凳,两侧墙壁挂有1950年中共川北工作委员会慰问朱德亲属时的合影照片。堂屋左隔壁是朱德原配夫人刘从珍的卧室,右隔壁是朱德养父母朱世连和刘氏的卧室,再往里是饭堂屋和厨房。右横屋第一间是朱德生父朱世林、生母钟氏的卧室,其余是朱德的兄弟姐妹们的卧室及家农具屋等。左横屋是仓房和杂物室。
朱德父母故居1980年3月7日,被仪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15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1日,作为朱德纪念地,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朱德生父朱世林墓】朱世林墓墓冢为圆甑形,直径约5米,周围以条石叠砌,高约1.5米,正面建造了一幛仿木结构的五重檐七龛两穴推棺墓石坊。石坊高5.5米,宽6.4米,正面浮雕朱氏先祖灵位,“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及花草图案,中间刻有对联:“积累功德利两世,光品宇坟应千秋”,正下方有一对联:“墓对马鞍地势奇,经传鹿湘()家声”。墓门两侧各刻披甲执戈的门卫武士像。石门均有对联,左门为:“寅恭生孝友,辛苦出英雄”;右门为:“(已风化不能辨认)梦灡双盛,联方桂五株”。两穴墓室门首镶嵌着墓碑,右墓碑刻有墓主人朱世林的墓志铭。
朱德生父朱世林墓,1981年3月7日,被仪陇县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15日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1日,作为朱德纪念地,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坐落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1982年8月1日正式建成并对公众开放,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是全国惟一处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播朱德生平事迹的专题纪念馆。
从1982年开馆迄今,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几经发展,特别是历经2006年较大规模改扩建、2016年重新改展,面貌涣然一新。纪念馆建筑面积3760平方米,砖瓦混凝土结构仿古建筑平房,由两大一小三个四合院组成,青瓦白墙,木柱雕窗,飞檐翘脊,具有浓郁的川北民居建筑风格。大门外是1500多平方米的朱德汉白玉像广场,朱德汉白玉雕像耸立在正中央,正前方是宽8.1米、长206级、高30余米的军功道。整个纪念馆室内、室外展览空间和景区环境、其它纪念地统一协调,融传统风格和现代气息于一体,气势雄浑,蔚为壮观。
纪念馆的基本陈列经历了两次大的变迁,展陈面积从2160平方米增加到3760平方米。2006年改陈扩建后,基本陈列为《人民的光荣》。2016年该展览再次改陈,面积为4577平方米,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景观、油画、雕塑、幻影成像、影视片等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朱德的生平事迹,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再现了朱德同志由一个佃农之子成长为一代伟人的光辉一生。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观众了解朱德生平事迹的一个重要窗口,自1982年开馆以来,共接待了包括胡锦涛、温家宝等在内的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康克清、杨尚昆等数十位老一辈革命家。截止2016年初,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累计接待海内外参观者上亿人次,目前年接待观众320多万人次。
开馆迄今,多次受到中纪委、中宣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全国红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国文明单位”、“四川省党史教育基地”、“四川省服务名牌”等荣誉称号。
作为全国最权威的朱德生平事迹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中心之一,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馆藏丰富,拥有各类藏品3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8件。
学术研究是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的中心职能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朱德生平思想、文物保护及博物馆等相关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目前已出版发行的书籍有:《铁血回天》、《朱德精神的文化传承》、《朱德文物故事》、《朱德遗物故事》、《寻道问迹》、《川北客家第一庄——丁氏庄园》等,在各类报刊、书刊、杂志上发表论文上百篇。
【丁氏庄园】位于仪陇县马鞍镇琳琅山南面轿顶山东面,是清末民初当地首富丁邱南、丁邱玉、丁邱毓、丁邱珍四兄弟营建的一处豪华庄园,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成为一座集居住、休闲、防卫于一体的“安乐窝”,号称“川北客家第一庄”。
庄园为歇山式土木重楼单檐建筑,墙体系特制1.2市尺厚的宽墙板取粘土筑成。正脊高约15米,大中小三套四合院紧衔相依,平行排列,正中主院最大。四合院所用柱、檩、枋、椽均取上等优质柏木,基础石料用材特别考究,专选质地坚硬细密的青灰色石材。整座庄园共有大小房屋108间,取《水浒》中梁山有一百单八将意蕴,丁氏犹言:“梁山有一百单八将,丁家有一百单八房,子孙住在这里,个个皆好汉。”庄园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有石门12道,木门108道,石门门柱和门楣上,均刻有楹联和横批,并以浅浮雕的花鸟图案装饰门边,每个四合院左右拱形石门是三院相互连接的通道。正中主体大四合院内辟为花园,园中铺设上下相连的步行石板小路。小四合院左侧后面建有高出庄园屋顶数米的四层炮楼,又称“观战楼”,炮楼四周开小窗、枪眼,作防御的高空工事。
庄园的设计别具匠心,建筑用材、力学结构、庭院布局、通风采光、墙体筑造等方面,均在当时川北农村民房建筑上首屈一指。特别是在防卫体系上,增添了一系列防御设施,如院坝垣墙外,沿墙基挖了一条长60多米、宽约10米、深3米多的“护宅河”;庄园外壁正墙开凿窗户,既可通风透光,又可射击防卫。
2002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丁氏庄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4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件3:
仪陇客家文化简介
一、仪陇客家源流及现状
1、迁徙历程,漫长艰辛。清代顺治18年(1661年),受“湖广填四川”浪潮的影响,广东韶川府乳源、乐昌一带的近万名客家人,历经千辛万苦,几经辗转来到了四川边远的丘陵地带,当时仪陇人少地阔,饱受岭南山地贫瘠之苦的客家人如获至宝,踊跃迁来。
2、世代繁衍,分布广泛。300多年来的繁衍生息,30多万仪陇客家人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奋斗在仪陇这块红土地上,朱、陈、郑、许、丁、罗、黄等20余个姓氏的客家人以马鞍、乐兴为聚居中心,逐渐形成向周边26个乡镇辐射的分布格局。
3、客家民俗,顽强传承。客家先民刚来到仪陇,先营造祖茔,再建自己房屋。祖堂内置有神龛,供奉列祖列宗牌位,早晚供香,初一、十五烧神灯。逢年过节和列祖列宗生辰忌日,神灯通明,烧香化钱,打拱作揖,九叩三拜,虔诚至极。每逢清明,族人齐聚本姓祠堂,祭拜祖先,惠泽后嗣。每年新稻收获后,家家户户都要煮“干饭”尝新,敬完天地敬祖先,再舀碗白花花的干饭喂狗,相传稻谷是狗尾巴从海外沾带回来的。他们在婚丧嫁娶、修房造屋、做官升学等方面送礼重俗,认真操办。
4、客家方言,浓郁不衰。仪陇客家人恪守“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客家语言在客家群体中一代代延续。仪陇客家话与粤北粤东的客家话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客家话自成一体。如今,在以乐兴为中心的周边乡镇,不论是山间原野,还是机关学校,无不充盈着浓浓的客家乡音。
5、崇文重学,耕读传家。仪陇客家人注重教育子孙后代,崇文尚学,耕读传家。父母长辈是子女的启蒙老师,祖先为家庭的精神支柱,向后代传播祖辈功绩,激励后代牢记本源。客家伟人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昭示了伟大的母亲,是教育后代的光辉典范。清朝道光年间,客家人肖锦忠中了状元,皇帝钦赐“状元及第”金匾,肖氏族人为此立塔三座,以激励后世子孙,现存于仪陇石佛乡继红村,成为客家人“耕读传家”的历史见证。
6、精神传承,秉性独特。仪陇客家人生性爽直,扶弱助小;质朴厚道,义气团结;敢于冒险、不畏艰难;刻苦耐劳、坚韧卓绝;天涯海角,心系故土,他们保持着客家先民的优良传统。
二、仪陇客家文化资源优势
(一)基础条件优实。仪陇境内客家人的语言行为、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客家建筑保存比较完整,居住相对集中的26个乡镇的客家人达30万之多,享有“川北客家胜地”之美称。目前,不但有5万多人能说客家话,而且景区内的被称为“川北客家第一庄”的丁氏庄园、朱德诞生地李家湾碉楼和马鞍客家街等客家民居都保存得非常完整。
(二)政治优势明显。朱德总司令是四川仪陇人,是仪陇客家人。利用朱德是红军之父、三军总司令的伟人效应,大打红色旅游牌,高唱伟人客家经,使“伟人牌”和“客家经”交相辉映,能使仪陇文化旅游在川东北独占鳌头。
(三)民间文化添彩。仪陇民间传统文化厚重,乡土气息醇郁,是“东方艺术瑰宝”川北大木偶艺术的发源地,以剪纸、篆刻、书法为主体的“三乡文化”源远流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四)政策环境宽松。随着沿海经济的腾飞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许多海外客属企业家纷纷转向内陆,他们急需在内地寻找乡友乡情的支持和帮助,利用和开发客家文化资源具有明显的亲情优势。
(五)开发前景美好。仪陇新县城发展商机无限,极利客家人前来投资开发;新马路沿线风貌打造已具雏形,极易形成生态农业观光游线;朱德故里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会助力仪陇文化旅游快速发展。处于景区规划内的马鞍老街是仪陇客家人聚居地,客家古建筑保存完好;以丁氏庄园为依托的客家民宿博览园融客家宗祠、客家文化博物馆、三乡文化展示和大木偶特色小镇于一体;紧邻景区的饶氏宗祠、肖氏状元塔、乐兴老街等都是与景区文化旅游开发配套且极具开发前景的客家文化旅游景观。
三、仪陇客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一是建立机构,落实人员。2003年9月,成立了四川仪陇客家联谊会组织机构。目前,客联会共有会员120多人,会长1人,副会长7人,正副秘书长5人。聘请了在海内外知名的、德高望重的、时任全球客家崇正会总执行长黄石华先生、四川省海外客家联谊会创会会长邱林先生等客家学界知名人士担任名誉会长。
二是恳亲联谊,对外交流。邀请了四川省社科院教授、省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陈世松,西华师大文学院教授曾晓珂等专家到仪陇实地调研,协助民革南充市委、南充日报社等实地采集客家资料,组织县内客家文化爱好者整修客家《家谱》,编撰《笑问客从何处来》、《客家采风》、《朱德故里客家人》等客学著作,制作《朱德故里客家人》宣传光碟,在杂志、网站上开辟《仪陇客家人》栏目,及时发布仪陇客家信息。2003年8月大型纪实电视系列片《四川客家人》在马鞍朱德纪念馆举行首拍式。2003年7月首次应邀参加了广东第八届贸促会和梅州市恳亲活动,活动中结识了各地客家乡亲,仪陇客家人代表团受到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的亲切接见。2004年3月,在仪陇举办了“中国帅乡客家文化论坛暨四川客家联谊活动”,国际知名人士、时任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总执行长黄石华先生,朱德儿媳赵力平女士及家人与海内外客属乡亲、企业界、学术界共10多个团体200多人参加了活动。美国客联会美东分会、香港客属总会以及文化部华夏文化研究所发来了贺电,新华社、香港文汇报、西南商报、四川日报等十余家媒体聚焦仪陇作了专题报道。2004年以来,连续组团参加了每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加强了与各地客属社团的联系,大大提升了仪陇对外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三是招引客商,发展客乡。2003年8月,争取到加拿大客家人吕学清捐赠25万元人民币在乐兴修建了客家希望小学教学楼。2003年12月,新疆天地集团总裁、仪陇客家精英郑大清投资700万元在家乡修建慈母桥和在其母校乐兴小学每年投资10万元设立“爱心奖励基金”至今。2005年,马绍尔半岛共和国客家人曹伟鹏慷慨为仪陇县人民医院、马鞍中心卫生院捐赠医疗设备价值人民币1000多万元。2006年,香港、广东部分客属个人为朱德元帅林、仪陇图书馆建设资助善款5万多元。一些在外成功创业的仪陇客家人士,大雁南归,回乡创办客家腊肉、客家牛肉、川北客家挂面等知名客家企业,一些海外客家企业家也纷纷看好仪陇,正寻找在仪投资兴业的大好机会,仪陇客乡发展正活力无限。
附件4:
仪陇大木偶简介
川北大木偶已有300多年历史,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木偶艺术,是四川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
据史料和口碑所证,清初移民时,由一家姓杨的将大木偶带到了川北仪陇县,又将此技艺传给了杨三合。1914年仪陇县原马鞍区包包场(今石佛乡)木偶艺人李约之买了杨三合后代的木偶,率其子李章福、李章祥,创建了"福祥班",或称"李家班"。此后,大木偶艺术在川北地区活动频繁,妇孺皆知,人称"川北大木偶"。
木偶艺术,特别是大木偶,眼、眉、口、头、耳、鼻、手、腰以及关节均可以活动,表演时能取物握物,穿衣解衣,戴帽脱帽,穿靴脱靴,吹火点蜡,拂袖掸尘,变脸下腰,神乎其技,与人无二。同时翎子功、扇子功、水袖功等亦无异于生人。
新中国成立后,分别成立了仪陇县木偶剧团(大木偶)、南充市木偶剧团(京木偶)。南充市木偶剧团已在"文化大革命"中撤销,仪陇县木偶剧团于1985年更名为南充地区木偶剧团,1987年迁南充市。川北大木偶具有强烈的国际国内影响。1953年,川北大木偶赴京演出,邓小平赠送了奖品,以资鼓励。1975年再度赴京,又一次受到高度评价。1987年康克清还亲自为"川北大木偶"题词。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亚洲文化》、香港《大公报》刊登川北大木偶剧照,发表评论文章,高度评价和颂扬了世界稀有的川北大木偶艺术。苏联戏剧家、著名木偶大师奥布拉兹佐夫在50年代就发表了评论文章,赞川北大木偶艺术是"世界上罕见的木偶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1987年8月,南充木偶剧团赴俄罗斯、芬兰访问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他们称誉"大木偶艺术是世界独特的十分令人珍爱的木偶艺术","在表演手法丰富细腻方面,欧洲木偶艺术还比不上中国。"1990年参加印度新德里,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木偶艺术节演出,2000年赴泰国东方大学和泰国十余所大学作访问演出,2003年参加韩国春川国际木偶节获最佳演出奖,2007年10月受文化部派遣代表中国参加第35届墨西哥塞万提斯艺术节深受好评。
1999年南充木偶剧团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四川省大木偶剧院。
四川省大木偶剧院自组建以来,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民族民间剧节目,多次在市、省乃至全国艺术表演赛事上获奖。曾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第五届中国艺术节、西南艺术节。在全国木偶皮影戏汇演比赛荣获剧目、造型、舞美、优秀表演、表演等五项大奖。全国木偶皮影"金狮奖"大赛中荣获银奖、铜奖。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先后赴俄罗斯、芬兰、荷兰、印度、美国、英国、墨西哥、智利、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和商业演出。2009年荣获国家文化部、人事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和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发的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2018年2月25日,川北大木偶结缘“北京八分钟”,闪亮冬奥舞台,与“中国大熊猫”完美结合呈现,赢得了世界的喝彩。让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四川,记住了南充,记住了川北大木偶。
附件5:
张思德同志、张思德纪念馆和张思德培训学院简介
张思德同志
生于1912年10月10日,牺牲于1943年2月7日 ,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模范。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张思德是从“谷娃子”在革命军队中成长为浑身是胆的“小老虎”,长征期间他三次过草地,参军11年,当过班长,又从班长当回战士,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了团长甚至是旅长,张思德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9月5日中午时分,窑洞即将挖成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开窑口的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随即吩咐,晚上要多派些人站岗,防止尸体被狼吃了,尽快把尸体挖出来,洗干净,买一口棺材;开追悼会,我要讲话。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毛泽东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
2009年9月10日,张思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张思德纪念馆
1966年冬,在学习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热潮中,仪陇县在原县文化馆的图书室举办了“张思德同志纪念室”,1967年元旦正式对外开饭展出,当年接待了全国各地群众100万人次。2005年县人民政府住址搬迁至新政镇后,张思德纪念馆搬迁至仪陇县新政镇春晖路一段。东临城市道路、南面为体育馆、北面是为人民服务宗旨广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位于川陕红色精品旅游线的中间位置,距朱德故居57公里。馆舍造型提炼自仪陇文化元素中的“篆刻”和特有的自然资源“离堆”,两者结合成——“印之离堆”,形成椭圆型发散性的建筑形式。以形象的建筑体现人与自然融合,展示了仪陇本土人文特征。 张思德纪念馆功能区域划分为:陈列区(展厅);业务区(综 合性库房、文物修复室、学术厅、科研厅);管理区(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接待室、保卫部)。馆舍占地面 积50亩,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基本陈列为忠魂永驻—张思德生平事迹陈列。张思德纪念馆展览以实物、史料、图片、组画等为依托,分五个单位:“谷雨时节—黑暗岁月的历练”、“红星照耀—光辉历程的起点”、“漫漫征途—平凡见伟大”、“忠魂永铸—生命绽放光芒”、“为人民服务—思德精神永存”。运用场景再现、实物展示、图文说明等方法,对张思德生平事迹进行展示,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张思德同志平凡而光荣的一生,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张思德纪念馆被命名为“南充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年免费向社会开放,是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思想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张思德培训学院
仪陇是对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的革命老区县,诞生了共和国的开国元勋、红军之父朱德总司令和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两德故里”由此得名。
2014年是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的70周年,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为充分挖掘朱德、张思德政治资源,在省市组织部和党校系统领导以及社科界专家指导下,仪陇县委抓住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契机,兴办张思德培训学院,于2014年4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其办学性质是构建以“两德”精神为依托、以党的宗旨教育为核心的非学历教育的综合性培训机构,为党员干部和部队官兵搭建起宗旨教育平台。
张思德学院以“信仰坚定、忠诚敬业、为民服务、彰扬德风”为校训;以“传承‘两德’精神,强化党性修养,践行群众路线,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官兵”为办学方针;以“建设我党特有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基地,打造面向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示范样板,铸造党员干部党史、党风、廉政教育和‘两德’精神为特色的品牌院校”为办学目标。学院以“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办法组建师资库,特聘中省市党史、政研类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重点在省市讲师团、省委党校、省社科系统、成都和南充市委党校、各知名大学中聘请专家、学者任教,主要针对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新任职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扶贫开发老区基层干部、部队官兵及军训学生和全国各地各类委托培训班学员开展党的宗旨教育培训,旨在探索和创新党校开放办学、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路子,努力把张思德学院办成“两德”故里的特色名片、南充和四川承接对外委托培训的合作窗口、我党开展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的干训平台。
来源于:朱德故居管理局







欢迎光临 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http://zhengjimt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