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是澳门的低洼之地,过去每逢下雨必定水浸,但那里又是许多平民百姓聚居之地。回归后,特区政府锐意改善民生,改善地下水道,新桥区不再水浸,日益繁华。
早期的澳门妇联会就设在新桥区杜岚校长的住宅内,后来搬到渡船街。笔者在80年代就参加妇联会的活动,结识许多姐妹朋友。
在澳门妇联会的节庆晚会舞台上,常能见到一群姐妹,训练有素,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翩翩起舞。时而欢快,时而潚洒,她们的表演除了汉族舞蹈外,还有朝鲜舞《春意》、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我从新疆来》、彝族舞《彝家乐》、藏族舞《洗衣歌》以及《康定情歌》等。演员们多是妇联会员,当中有我认识了几十年的新桥街坊,感觉特别亲切。早在80年代妇联会成立了舞蹈班,有民族舞、社交舞,最初是为了丰富会员的康体生活而设,舞蹈班走上舞台表演,说起来有18年之久了。那时排练场在妇联的水坑尾会所内,由会员中能歌善舞的担任老师,编排了富于民族特色的舞蹈。1996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而开始排练歌舞《喜洋洋》。舞蹈班的成员由20多岁到50多岁,全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她们牺牲休息时间,苦练一年而成!因为只是业余演员,没有什么基本功,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在练舞过程中从不相识,到相互接近,志同道合,最后成了好朋友。
随着澳门回归祖国,有着数万会员的妇联会得到政府重视,渡船街妇联综合服务新大楼落成,舞蹈班有了更大的练习空间,也得到妇联的资助。早年这些妇联会的演员们穿着的演出服全由自己负责提供,有些服装和头饰还要自己修改;有些服装借来时又脏又旧,演员们心灵手巧,有的修改服装,有的弄头饰,有的绣珠片,让服饰闪闪生辉。经她们洗涤,缝补,演出后焕然一新的交还,令原主喜出望外。有些舞蹈需要道具,也是自己动手。有的负责演出时的发型设计,参与许多服装的修改缝制,演出时大获好评。
18年来舞蹈班的成员因工作、家庭、搬迁等各种原因而不断改变,但如宋。朱熹〈观书有感〉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舞蹈班十多年来有人退出,也有新人不断加入,始终保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健康向上的氛围,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
由于训练有素,如今舞蹈班已成妇联文艺表演的主力军,参加每年的各种庆典节日、大三巴巡游,还常到内地演出和交流,足迹遍布湛江、广州、珠海、惠州等地,表演广受好评。这支来自新桥的舞蹈班已经长出丰满的翅膀,舞出新桥,舞出澳门,也舞出自己的美丽人生。
欢迎光临 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http://zhengjimtc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