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标题: 甘肃省文物局征集全省博物馆logo标识 [打印本页]

作者: 码头人家    时间: 2014-11-23 22:19
标题: 甘肃省文物局征集全省博物馆logo标识

为了充分发挥全省文物资源优势,增强甘肃博物馆(含纪念馆,下同)的特征识别和宣传推广作用,扩大甘肃博物馆文化对外影响力,甘肃省文物局决定设计全省博物馆Logo标识,对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实行统一授牌和特殊标识。现特向社会公开征集全省博物馆logo标识设计方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集内容
    全省博物馆logo标识。
    二、征集范围
   从事或爱好设计创意者(组织或个人名义不限)均可参加。
    三、征集时间
    自见公告之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

四、征集要求

1.应征作品不得违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2.应征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此前从未以任何形式发表;

3.应征作品或任何用于创作参选作品的素材均不得侵犯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 商标权、专有权利或其他权利,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创作者自负;
    4.应征作品主题鲜明、创意新颖、简洁大方、色彩明快,充分体现全省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
    5.应征作品具有强烈的可辩识度和视觉感染力,大众认同度高,图案结构便于广泛推广、应用和印刷,适用于在各种载体和环境中制作运用,能以不同的比例尺寸清晰显示。

  五、提交方式
    1.应征者应在指定时间内提交应征作品的彩色版和黑白版效果图,一式两份;作品的创意文字说明和报名表。报名表由应征者正确填写并亲笔签署(如应征者为机构的,须由授权代表签署并盖机构公章);创意设计人员不止一人的,所有人员必须共同签署;

2.应征作品的书面稿件统一为A4纸规格,注明标准比例和标准色,同时递交电子图稿光盘。作品电子图稿为JPG格式,颜色模式为RGB模式,图案控制在600×800像素以内,大小控制在500KB以下;

作者保留高精度的设计原图,以便中选后提供给主办方。

3.提交创作者真实姓名(或单位名称)、联系方式、电子邮箱和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一份;

  4.所有应征作品均不退还,请投稿者自留底稿。
  六、评选程序

    征集活动结束后,由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征集作品进行评审,确定一件作品作为全省博物馆logo标识。     

七、奖励办法
    甘肃省文物局将给予当选作品的作者适当的奖励。    八、著作权归属
    当选作品的著作权版权知识产权等一切相关内容,永久归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拥有修改、使用、许可以及各种形式的出版及展示等权利。
    九、咨询和联系方式
    参与全省博物馆logo设计征集活动者,或需要了解相关背景资料者,请登陆甘肃文物网(网址:www.gsww.gov.cn)或垂询甘肃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
    联系人:朱军科    电 话:0931-4538537   

邮寄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323号甘肃省文物局   

电子邮箱:305310934@qq.com

    十、备注
    全省博物馆logo标识征集活动所有事项的最终解释权属于甘肃省文物局。

附件1.甘肃博物馆logo标识征集活动报名表

    2.甘肃省文物资源概况

                              甘肃省文物局

                             2014年11月17日

甘肃博物馆logo标识征集活动报名表

作品名称

作品编号
主办方填写
作品缩略图(彩色):


此区域请插入应征作品的缩略图
作品缩略图(黑白):


此区域请插入应征作品的缩略图
作品文字说明:
个人
姓名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机构
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邮编

填表人申明
   本人(本单位)参加甘肃博物馆logo标识征集活动设计的投稿纯属自愿,并对活动规则和要求已详细阅读和理解。如能获奖,该获奖作品版权及专有使用权永久性归甘肃省文物局所有。主办方有权对获奖作品进行加工和使用。对此本人表示无异,特此申明!

姓名(单位):              时间:

     

甘肃省文物资源概况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文物遗存非常丰富,有许多具有历史断代意义的考古发现和众多蜚声中外的民族瑰宝,是国内公认的文物大省之一。特殊的自然环境,重要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民族民俗,复杂的历史进程,使甘肃文物在带有与华夏文明一体相连的共性特征的同时,又独具风格,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同其他省区相比,甘肃文物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独特优势。

全省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其中古遗址10550处、古墓葬2130处、古建筑1432处、石窟寺及石刻73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879处、其他174处。莫高窟、万里长城—嘉峪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7处(不含国保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26处。张掖市、敦煌市、武威市、天水市等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酒泉市、临夏市、会宁县、陇西县、灵台县、庆城县、夏河县、兰州市等8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榆中县青城镇、榆中县金崖镇、永登县连城镇、秦安县陇城镇、古浪县大靖镇、宕昌县哈达铺镇、临潭县新城镇等7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天水市麦积区街亭村、天水市麦积区胡家大庄村等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华池县南梁镇、武山县滩歌镇、碌曲县郎木寺镇、灵台县朝那镇、通渭县榜罗镇、文县碧口镇、永登县红城镇等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景泰县寺滩乡永泰村、靖远县双龙乡仁和村、两当县杨店乡杨店村、秦安县兴国镇凤山村、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宁县中村乡政平村、正宁县永和镇城关村、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乡河口村等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甘肃不可移动文物的特色和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石窟寺。甘肃现存各类石窟寺337座,数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具有学术研究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大中型石窟群 40多座,素有“石窟艺术之乡”的美名。它们大多开凿于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历经各个朝代的不断修缮和增补,呈现出风格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也全面、完整地表现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位列全国四大石窟第一和第三位,武威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祖”,陇东一带的历代石窟群绵延达100多公里,号称“中国石窟长廊”。二是古文化遗址。甘肃境内的史前文化遗址种类繁杂,特征典型,保存完好。目前,以在甘肃境内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命名的古文化类型逾十个。其中属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有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属青铜器时代的有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四坝文化、沙井文化等,其年代从由距今82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3000多年前,具有完整的发展序列,为国内独有。我省还有分布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甚至数百平方公里的古墓葬群30多处,从两汉、魏晋,到十六国、五凉时期,延续至隋唐,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分布范围之广、保存之完好、形制之复杂,为国内所仅见。三是长城及古城址。全省境内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居全国第二,分布在11个市(州)38个县(市、区)。甘肃境内长城涵盖秦、汉、明三代长城以及晋、宋、西夏和元代的城障,而且秦、汉、明三代长城的西部终点均在甘肃境内。沿古长城分布有大量的关隘城堡,其中敦煌的玉门关和阳关扼丝路古道之咽喉,享有极高的知名度。高台骆驼城和安西锁阳城分别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和隋唐古城,嘉峪关更是气势雄伟,堪称“天下第一雄关”。

目前,甘肃省已初步建立了以省博物馆为龙头,市(州)级博物馆为骨干,县级博物馆为支撑,行业和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具有甘肃特色的丝绸之路博物馆体系。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97个(博物馆122个,纪念馆75个),其中文物(文化)系统管理的博物馆和纪念馆166个(博物馆101个,纪念馆65 个;国家一级博物馆1个,二级博物馆7个,三级博物馆16个),归口宣传、民政等部门管理的纪念馆10个(其中6个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行业博物馆10个,民办博物馆11个。文物系统内文物收藏单位共收藏文物600318件(套),其来源主要是出土文物,约占藏品总量的80%左右,其中一级文物 3414件(含国宝30件),二级文物13128件(套),三级文物98702件(套)。

甘肃馆藏文物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五种质地的文物:一是陶器类文物。甘肃是国内保存彩陶类器物数量最多、品类最全、品位最高的省份,被冠以“彩陶之乡”的美称。距今8200-7400年的大地湾一期文化彩陶与两河流域的耶莫有陶一期文化的彩陶,同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大地湾文化的发掘与发现,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由5000年上推到了8000年。距今5200-4000年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器,种类繁多、图案绚丽,既是我国史前艺术的最高峰,也代表了世界古代彩陶文化的最高水平。此外还有地方特色明显的常山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四坝文化等文化时期的彩陶。二是木器类文物。甘肃是我国出土汉简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的82%,目前保存在省内的有50000多枚。其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术价值弥足珍贵。甘肃简牍以两汉简牍为主,也有战国秦简和魏晋简,还有唐代吐蕃文、宋代西夏文木牍。特别是汉简数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居延汉简的出土被誉为与敦煌石室藏经、殷墟王陵并称的二十世纪东方文明最伟大的发现。此外,秦代木版地图、汉代鸠杖、汉代木軺车、六博俑、西夏木缘塔等众多木质文物均为历史、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三是铜器类文物。由于农耕、游牧、骑猎三大文化圈在甘肃省境内相切相交,甘肃青铜器类型多样,风格特异,是发现青铜文化类型最多的省份。史前、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青铜器多有发现,其中目前被确认为中国最早的一件青铜器,即出土于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的青铜刀。汉代铜奔马还被确认为中国旅游标志。上世纪末礼县秦西垂陵区的发现,使一大批春秋时期的秦国青铜重器重见天日,成为甘肃青铜器的又一特色。四是纸质类文物。由于甘肃省气候干燥,多次发现汉纸残片。西汉时期旱滩坡纸、肩水金关纸、马圈湾纸,居延纸、敦煌纸,都是“蔡侯纸”之前的遗物,以确凿的证据推翻了蔡伦造纸说。特别是天水放马滩纸制造时代为西汉初期,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时间提前了近300年。五是丝织类文物。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在南方省份难以留存的各类古代纺织样品在甘肃境内大量出土,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丝织工艺的精湛技艺和辉煌成就。目前所知国内最早的毛织物即出土于甘肃省永昌鸳鸯池29号墓,距今4300-4000年;丝绸质地的西汉张掖都尉棨信是已知研究古代传信制度的唯一一件实物。

甘肃不仅拥有灿烂的古代文物,同时也有非常丰富的近现代文物和革命文物。各级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的革命文物有近万件。甘肃从辛亥革命开始,革命斗争就非常活跃,尤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甘肃是红军长征的主要途经地、战场和目的地之一。红军在甘肃境内建立过红色政权,进行过多次大的战役,召开过许多重要会议。保存下来的革命遗址主要有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边区省府旧址、腊子口战役遗址、二郎山战斗旧址、哈达铺整编旧址、俄界会议遗址、三十里铺会议旧址、榜罗镇会议遗址、会宁会师遗址、山城堡战役遗址以及西路军临泽倪家营战斗旧址、高台战役旧址等。抗日战争时期,甘肃作为抗战大后方,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许多革命史迹和重要遗址,如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旧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等。解放战争时期,甘肃是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开展革命斗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也是西北主战场之一,留下了许多革命史迹,兰州周围就有沈家岭、营盘岭、狗娃山等战役遗址。所有这些遗址和遗物都倾注了无数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鲜血和智慧,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是甘肃文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民族文物也是我省特色之一,藏量十分丰富。甘肃境内常住少数民族为45个,其中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为甘肃独有民族。各民族长期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交流融合、和平共处,共同缔造了风情浓郁、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留存有大量的民族文物。肃南县吐蕃贵族墓葬、漳县汪氏家族墓地、天水后街清真寺、永登鲁土司衙门旧址、西和仇池国遗址、夏河拉卜楞寺是我省民族文物的典型代表。敦煌古藏文写经、西夏木版画、西夏文木活字、元代八思巴文虎头银牌、元代玻璃托盏等都是海内孤品,更显珍贵。

总体而言,除远古和现代文物外,甘肃的文物遗存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的主要内涵。我省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关键区段,丝绸之路各时期的线路基本都途经和贯穿我省,沿途分布有大量相关文化遗存,在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甘肃历史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兴衰息息相关、相伴始终。我省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发展无不深深打上了丝绸之路的烙印。甘肃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丝绸之路发展史。


兰州晚报讯(记者高宏梅)19日,甘肃省文物局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全省博物馆Logo标识,该标识选用后将作为我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实行统一授牌和特殊标识。征集时间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应征者可以在指定时间内提交应征作品的彩色版和黑白版效果图。征集活动结束后,由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一件作品作为全省博物馆logo标识,将给予当选作品的作者一定的奖励。作品邮寄地址为: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323号甘肃省文物局,电子邮箱:305310934@qq.com




欢迎光临 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http://zhengjimt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