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标题: 李浅予:我的写作秘密 [打印本页]

作者: 方舟    时间: 2014-12-6 14:47
标题: 李浅予:我的写作秘密
1. 李老师,您好!很高兴能有机会采访您,您的文章同学们经常看,他们也都很喜欢,您的文章以故事性文章见长,您为什么这么喜欢讲故事呢? 打开邮箱看到采访提纲时,恰好弹出一


1.李老师,您好!很高兴能有机会采访您,您的文章同学们经常看,他们也都很喜欢,您的文章以故事性文章见长,您为什么这么喜欢讲故事呢?
打开邮箱看到采访提纲时,恰好弹出一条新闻:《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逝世。二十多年前,马尔克斯就用一个个神奇的故事让中国作家目瞪口呆。而被认为是他的中国传人的莫言,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演讲的题目就叫:《讲故事的人》。
我们的远祖就特别喜欢听故事,在电影《疯狂原始人》中,咕噜一家每天晚上最幸福的事,就是集体围坐,听一个人讲故事。人类最早的客厅据说已有9000年的历史,那时候的高富帅们晚上的主要娱乐活动,也是坐在客厅里,把老奶奶围在中间,听她讲故事。
本雅明将故事定义为“来自远方的真实经验”,在18世纪的西方,每当有船从远方驶来,岸边就会站满来听故事的人。“远方”当然也指时间的距离,泰戈尔曾说过,一个古代人如果一百个世纪后能用魔法让他起死回生,人们准会将他团团围住,倾听他讲的每一个故事。
现代社会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但我们仍然需要故事,正如作家陈之藩所说:“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世界是一棵长满故事的大树,而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坐在树下和大家分享这个世界的秘密,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2.您的文章讲述的故事看似非常简单,但细细品味之下却让人思考良多,您是如何将故事讲得这么余韵悠长的?
约翰·伯格在评论梵高的画时说:“当他画一条道路时,筑路工就在他的想象里。当他画犁过的土地时,犁头翻转泥土的姿势在他的动作里。”
梵高并没有把筑路工和犁头翻转泥土的姿势画出来,但他却将他们融入到了道路和动作里,不仅用有限的空间让我们“看见”了他们的存在,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和中国绘画的留白艺术道理一样。所以,写作的秘密就在这“看似简单”中,说得越少、越“简单”,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就越大。当然,这种简单必须是经过艺术处理的简单。

3.您的文章大多短小精悍,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人在惊叹的同时又不免疑惑,您的视野为何这么开阔?
阅读。大量阅读。系统地阅读。带着问题、兴趣、思考阅读。

4.您平时阅读的书籍一定很多,能给我们说说您都涉猎哪些图书种类吗?
除了网上流行的那些所谓的穿越、奇幻等垃圾文字外,其他图书种类几乎都有涉猎。当然,也会根据自己不同时期的兴趣、需要,有所侧重,但总体来说,文史哲这老三类是不变的选择。

5.和故事相比,应该说思辨性是您的文章的一大特点,在平平淡淡缓缓的叙述之后,您总是能够以一两个段落,或者一两句话阐发一些哲理,感悟,让人深思。很多学生面对生活也有自己的感悟,但是却无法用文字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他们的感悟正如“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明明积累了很多生活素材,但写作时却不能为我所用,您能给他们支支招吗?
我始终认为,在一篇短文结尾加上一些“感悟”文字,恰恰是犯了作文大忌。但在短文后面加上“感悟”,似乎已形成了一个套路。起初,我很反感,但我发现如果我不加这个“尾巴”,编辑就会替我加上,并且加得颇为牵强,甚至语句不通,让我哭笑不得。
我就想,与其让编辑胡乱加上几句,还不如我自己多下些功夫,写一些不那么肤浅、有力量的感悟加上去。这对我来说也算是逼上梁山吧,不过,久而久之,我又发现,只要写得好,原来觉得狗尾续貂的文字,你也可以把它变成文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于是,我就有了这样的“感悟”:“感悟”之类的文字尽量别写,要尽可能地用你所讲述的故事给读者提供一个“感悟”的空间,如果非写不可,那就一定要把它写好,写到超出读者所能想象的范围之外去,让他觉得,“到底是作家,高,实在是高!”
“茶壶里煮饺子”,我觉得这个歇后语挺耐人寻味的。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在茶壶里煮饺子的人——当他讲故事的时候,手舞足蹈,绘声绘色,滔滔不绝,不仅连他自己都佩服自己,听的人也是拍案叫绝,但一让他把同样的故事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其实就在“有口倒不出”——出口太小,把饺子堵在肚子里了。那么,怎样才能把壶口开得大一些、让那些香气四溢的饺子喷涌而出呢?我的答案是:不要让文字把自己的手脚绑住了,要像讲故事时那样无拘无束,手舞足蹈,尽情发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先写出来再说,然后再通过一次次的修改,逐渐将其定型、规范。
最后还是要落到“疯狂”这两个字上:疯狂地、不管不顾地、唯我独尊地写出来,然后,疯狂地、不厌其烦地、一字一句地修改。

6.从您的文章可以看出您对生活有非常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很好奇您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几年前,在接受一家杂志的专访时,面对同样问题,我曾这样写道:“如果有一千个人见过我,我相信,他们在我身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哈姆雷特。其实,我心中至少藏着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实不允许如此多元的自我存在,于是我只好借助文字让每一个哈姆雷特都有表达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让我可以借助这一千种目光打量这个扑朔迷离的世界。”
这段文字虽然有点绕,但基本描述出了生活中那个自以为“复杂”的我。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我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了:心中的那一千个哈姆雷特依然在,但表面上的那三个哈姆雷特却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哈姆雷特只属于莎士比亚时代,生活在当下的我永远只能是这滚滚红尘中的普通一员。
现在的我已不再纠缠于“是死还是生”之类的人生命题。我有一对可爱的儿女,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有无法回避的现实焦虑,但只要还能让我在喧嚣的都市摆上一张书桌,我的心底便会涌出对生活的感激与满足。

7.很多作家都喜欢通过温暖隽永的文字给读者传达一种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但有些网友对“心灵鸡汤”似的语言并不感冒,并自制了一些“反心灵鸡汤”的段子,您对此是如何看的呢?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网络时代,我们不妨把“反心灵鸡汤”也看作是一种娱乐,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那些网友反的只是一些廉价的、煽情的劣质鸡汤。真正有营养、有深度的“心灵鸡汤”,应该像阳光一样,可以驱散我们心中的雾霾,给我们带来温暖与前行的力量。

8.您的文章多是发表在《读者》《格言》上,而您个人也是比较年轻的,肯定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想要成为更成熟、更为优秀的作家,天地还是比较广阔的,对于文章的内容选择,风格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您对于自己的要求是什么,在写作的道路上您还会有什么进一步的想法,会有什么突破?您的梦想和目标是什么?
现在的“成绩”对于当初那个怀抱野心来到首都,企图在这儿建立自己的“文学共和国”的我来说,简直不值一提,甚至让我常常产生沮丧的感觉。不过,对于当初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来钱快”的短文写作,我从未后悔,并在漫长、艰难的写作过程中爱上了这种灵巧、可以像小船一样随时调头的文体。我坚信,只要你有足够的才华,足够的韧性,足够的探索精神,这只有一两千字、让许多人不屑的短文,完全可以承载你在文学上的所有梦想。这一点,其实鲁迅先生早就证明了,去年获诺奖的门罗也证明了,下面我要用我的下半生再一次证明……这就是我的梦想和目标。
我这话是不是说得太疯狂了?就是要疯狂,“疯狂”是我作文不变法则,也是我追求梦想的不变法则。
我在二十多岁写小说时,有幸遇到了《小小说选刊》的主编杨晓敏,他是我的伯乐,像大哥一样关爱、扶持我,我常受邀到郑州参加笔会。因此,对郑州我一直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最后,祝身处我思念中的郑州的《疯狂作文》能够在全国众多同类刊物中异军突起,“疯”起来,“狂”起来。






欢迎光临 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http://zhengjimt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