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标题:
建筑大师点拨“厦门设计”,更近一步
[打印本页]
作者:
方舟
时间:
2015-3-7 15:13
标题:
建筑大师点拨“厦门设计”,更近一步
“第三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会场。
文/本报记者孙玉玉
昨日上午,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厅座无虚席,由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厦门日报社、厦门国际石材展组委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邀请到的两位重量级大师——来自西班牙的建筑巨匠罗伯特·特拉达斯和来自日本的空间结构大师小岛一浩,用他们个性鲜明的建筑理念和一个个精彩案例,让到场的1000多人深深折服。不仅主会场一位难求,两个分会场也是座无虚席。
这是一场全球建筑界的盛会,除了厦门本土设计师、高校建筑专业师生,国内其他城市的业界人士、来自其他国家的客商们更是慕名而来。这是厦门跻身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一笔,顶级大师的点拨、本土设计力量的成长让厦门离“设计之都”更近一步。
据了解,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和厦门日报社正在积极筹备第四届和第五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届时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的顶级建筑师有望登陆厦门,十分值得期待。
【现场画图】
结合环境做设计
“我画图比讲英语好。”罗伯特的开场十分轻松,他调出绘图软件,边画图边讲解,直接将课堂搬到了厦门。小岛一浩也是一位学者型的建筑师,从理论到案例的精彩演讲让大家上了一堂丰富的禅意建筑课。
两位大师十分注重环境的介入与拓展,在他们的设计作品里,既照顾了地域传统,又体现了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罗伯特在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巴塞罗那海洋博物馆,他保留经典的拱廊,通过将阳光引入建筑等一系列改造,让造船厂焕发出新的生命。
小岛一浩的“流向”理论对业界影响深远,声、光、影、人等在建筑内的流动方向都是设计的考量要素。在迪拜,他结合当地阳光充足的特点,通过双层墙、双层屋顶的设计,利用光的折射实现建筑的自然采光,将室内外有机“串联”起来。与此同时,著名的“黑白空间”理论也在小岛一浩的演讲中有了充分阐释。
【建言厦门】
结合文化做创新
尽管都是初次来到厦门,但两位大师对厦门都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论坛结束后更是主动要求前往鼓浪屿参观老建筑群。对于厦门的建筑设计,两位大师也纷纷建言献策。
罗伯特认为,一些全球化的理念和技术都可以应用到厦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建筑需要契合当地的文化,应该将建筑理念、方法和文化相结合,“我的思路可能是西班牙化的,但是建筑是厦门的。”小岛一浩认为,厦门是一个紧凑型的城市,气候、环境、空气俱佳,在做设计时应该考虑室内、室外的串联。
两位大师的看法也得到厦门建筑界的一致认同。厦门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王绍森表示,在当前快时代背景下,在整体建筑意识不强的前提下,厦门不能搞大拆大建、简单复制,“厦门是一个海滨城市,具有多元文化特点,建筑应该结合自己的地域文化,既依托环境,又有所创新。”
作为厦门打造“设计之都”的重要一环,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已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论坛,还是一个产、学、研互动的平台、国内和国外交流的平台。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吴振志表示,以建筑设计为代表,这两年厦门的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公众设计平台也在培育本土设计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点滴汇聚到现在系统化地打造‘设计厦门’,我们需要更多顶级大师的点拨,也需要本土力量的成长,更需要市民的建言。”
【豪放】
罗伯特:边讲课边作画
大师观点
如果让我在厦门设计作品,也许我的思路是西班牙式的,但我的建筑特色却是厦门式的
70多岁的罗伯特·特拉达斯一上场,就让很多人觉得奇怪:大屏幕上显示的并不是什么照片或文字,而且一个几乎空白的操作页面。然后只见风度翩翩的老爷子非常淡定地用鼠标在页面上开始画画——这是一条道路,路的南边是新建的居民小区,北边是老旧的社区,这边是山、树木,我们需要在中间做一个建筑物把两边衔接起来……空白的大屏幕上渐渐出现了完整的草图,接着他又全部涂掉,进入下一页——更加震撼的经典案例实景图,周而复始。静悄悄的会场上,许多人拿起手机拍照、录像,大师的功力倾倒全场。
罗伯特·特拉达斯的作品:卡塔尔水族馆。
欢迎光临 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http://zhengjimt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