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哈定先生的人总会被他特别的姓氏和俊朗的外表所吸引,宽阔的额头,高高的鼻梁,身上似乎有着一股有别于常人的气息。殊不知,哈氏的祖上确确实实来自“西域”呢!
少年哈定
回族哈氏是“回族十三著姓”之一,起源于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中亚不花剌,即今乌兹别克斯坦位于泽拉夫尚河下游布哈拉绿洲中心地带的一个小氏族部落的王族世家。
十三世纪初,一列由马队和牛车组成的长龙从这里启程,穿越克孜勒库姆沙漠和无数的山川、草原,一路向东,归顺蒙古大汗。率领这支队伍的正是中原回族哈姓的始祖、不花剌王族后裔赛义德·赡思丁·乌马尔。
哈氏家族迁徙图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布哈拉州首府
矗立在昆明市中心广场的“忠爱坊”
赛义德归附大元汗国后,初任成吉思汗的帳前侍卫,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又被任命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成为云南设立行省后的第一任行政长官。据史料记载,赛义德“秉政六年,旧政一新”,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戴。如今,我们漫步在春城昆明的中心广场,还能看到高高耸立的“忠爱坊”。这座始建于元代的牌坊,犹如一本打开的史册,记录着赛义德体贴民情、造福于民,“忠于君而爱于民”的功德;又像一个唤醒记忆的符号,默默地倾诉着、表述着这位回族政治家的一代辉煌。
哈定幼时与母亲合影
哈定幼时与父亲合影
南京哈氏一族是赛义德后裔的一支,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由漠西瓦剌到中原定居。哈定的祖父名哈麐,字少甫,号观叟,晚号观津老人,清咸丰六年 (1856年)出生在江苏江宁(今南京)。少年因家道贫寒,弃学经商,迁居上海从事古玩业,是20世纪初上海著名收藏家、书画家。
哈定祖父哈少甫
哈少甫书画作品
宣统二年(1910年)哈少甫发起成立上海书画研究会(次年改名为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被推为协理。1915年吴昌硕继任书画会会长,哈少甫与王一亭任副会长。吴昌硕、哈少甫、王一亭三人因书画金石结缘,亦师亦友,是当时上海金石书画界有口皆碑的忘年之交。1927年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去世后,哈少甫被推为印社第二任社长。
此木刻雕版为哈少甫六十九岁寿辰时所制,正反两面刻有吴昌硕、王一亭等人的书画。
王一亭为哈少甫所绘遗像
哈少甫在日本文物收藏界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当时许多日本收藏家 甚至以文物古董有无“观津”鉴定之章而判别真伪、决定取舍。
哈少甫与日本民间收藏组织“观砚会”友人的合影(前排右一为王一亭,右三为哈少甫)
哈少甫作为上海回教领袖,兴办过回民学校和伊斯兰师范学校,还集资重建了福佑路清真寺。他本人崇尚节俭,布衣粗食,家训“留德不留财”,生前将所藏珍宝宋赵忠毅铁砚、苏文忠铁如意忍痛割爱,全数充作善举。祖父的这些做法,对哈定影响至深,他立志要效法祖父,为社会公德做贡献。
铁如意拓本,上海图书馆藏
哈定从小受祖父影响,研习书画。他在《自传》中写道:“我少年时常在客厅临摹墙上悬挂的国画,其中一幅中堂芦苇与鸭是我最喜爱的作品。我时常趁着祖父在卧室用晚餐时,从旁坐着欣赏墙上一幅吴昌硕的桃子,苍劲有力,偶尔也在祖父书房中见到他挥笔作画或伏桌写字。”
哈定手稿“祖父的影响”
哈定后来所以能成为一代水彩画大家,或许与他的家学渊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