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阳出来一把火,扯开嗓子唱秧歌,唱支秧歌情妹听,情妹听了睡不着。”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60

帖子

5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17:19: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阳出来一把火,扯开嗓子唱秧歌,唱支秧歌情妹听,情妹听了睡不着。”



                     难忘家乡薅秧歌

                             
                                           邓四平/文

               
  川北农村,勤劳善良、憨厚淳朴的父老乡亲们在插秧后不久便要为秧苗进行一次疏松泥土除去杂草称为“薅秧”的田间劳作。在薅秧劳作过程中,人们一边薅秧,一边拉家常、摆龙门阵,或者谈天说地、打情骂俏等等,渐渐地,这些相互的交流也就慢慢演变成了家乡川北农村生动有趣的薅秧歌了。
  儿时的记忆中,古色古香的老家农村“海田坝”那古风古韵的地名就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有着海洋一般辽阔的大田,这里就是五谷丰登盛产民歌民谣和民俗文化的好地方。尤其是流传于家乡海田一带的薅秧歌,歌词内容丰富,唱腔幽默诙谐,韵味悠长,别具情趣,让人久久难以忘却。
  每年农历四五月份到来之时,桃红李熟果实累累压弯了枝丫,绿油油的秧苗,明晃晃的水田,土地平旷,农舍俨然,宛如世外桃花源。“老天下雨好栽苕哦————天气晴朗好薅秧哦————”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一尺来深的嫩绿秧田里,十来个衣着以青蓝二色为主的生产队男女社员一字形排开,每人手拿一根酒杯粗细的木棍或竹棒,薅秧人一只脚稳稳站住,用另一个脚的脚掌在秧苗周围抹来抹去,为秧苗疏松泥土,或者时而弯腰用手拔出隐藏于秧苗之间的稗子草,这就是薅秧。
  平常食不果腹的社员们,在将近中午的对火大太阳的炙烤下,黝黑的皮肤大汗淋漓,大家无精打采地重复着简单的薅秧动作,“唱个歌来提提神罗!”有人的提议立即得到大家一致地附和。
  于是其中一人迅速高声领唱道:“下田薅秧薅四方哦,一盘萝卜一盘姜。萝卜没有姜好吃呀,家花莫得野花香!”其余之人便紧跟而至合唱。合唱独具特色,有拖腔和衬词,唱起来宛如小河流水,舒缓明朗,婉转流畅;听起来,圆润雄浑,清脆悦耳,悠悠扬扬。合唱的一、三句重复后三个字。如领唱:“下田薅秧哎薅四方哟喂,”众人便一起唱:“薅四哎方哟喂。”二、四句众人接着最后一个字唱,有味道的是用鼻音长长的哼唱。如领唱:“家花没有野花哟。”众人又一齐唱道:“香呀哈吆儿吆儿吆呵呵,野花哟香啊。”领唱的唱得很优雅,应和的唱得很有气势,听起来真是别有风情。
   薅秧歌的歌词多为七言,曲调由四个乐句构成一个完整的调门。都是一人领唱,众人帮合,内容一般很少反映薅草的质量,大部分反映的却是男女之间的真诚爱情。如:“光棍草,稗子草,又要扯来又要薅,又要勾腰扯稗子,又想抬头看阿娇。”“背时哥哥不是人,把妹哄进芭茅林。扯起一个扫堂腿,哪管地上平不平。” 
歌词有传统的也有即兴的。说是歌词,其实也就是一些顺口溜而已。典型的纯乡土文学,地道的原汁原味原生态。传统的歌词是一代一代传唱下来的,内容较固定。如:“大田薅秧行对行,薅秧就把秧歌唱,唱个张飞杀岳飞,唱个太阳嫁月亮。”有些薅秧歌有很浓的政治内容,常常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如旧社会人们唱的是“大田薅秧行对行,年年薅秧年年唱,我薅秧子脚杆软,东家养得白胖胖。”解放后人们唱的是“大田薅秧行对行,现在薅秧不一样,薅秧唱支幸福歌,翻身不忘共产党。”“大跃进”年代人们唱的是“披着月亮去薅秧,羞得雄鸡急忙唱,一天薅个三十亩,薅个卫星追太阳。”薅秧歌中的传统歌词数量最多的还是表现爱情方面的内容,如:“太阳出来一把火,扯开嗓子唱秧歌,唱支秧歌情妹听,情妹听了睡不着。”
  即兴的薅秧歌是随口乱编的,见什么唱什么,只要押韵上口就行。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智慧其实是蕴藏于民间的,真正的文学其实也是深深地植根于民间的,民间的土壤才是文学最好的温床。也许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即兴的薅秧歌便是最好的证明。如领唱的看见远处有位走路的妇女,他便随口唱道:“对面有位胖大嫂,为啥穿得那样好,一人走路好没劲,我来陪你要不要。”即使就是看见山坡上有条牛,领唱者也会即兴胡诌一通:“对面坡上有条牛,鼓起眼睛四处瞅,东瞅西瞅忘吃草,嘴里啃块大石头。”时间长了,没有什么可见可唱,领唱者便会即兴编一些“子字歌”之类的,如“我在田里薅秧子,妹在地里割麦子,地里飞出个阳雀子,田里飞出个秧鸡子。”
  说来也神奇,一唱起“薅秧歌”,男女社员们就顿时来了精神。大家唱得很卖劲,唱到高音时,脖子上都是青筋直冒。人们仿佛一下子就忘记了疲劳、饥饿和烦恼似的,人们一下子也都仿佛顿时年轻了很多岁似的。那薅秧的动作和唱歌的节奏也十分协调,进退有序,整齐划一,仿佛在表演着一种经过长久排练过的舞蹈,劳动效率也大大提高。至今多年过去,回过头去看那时候唱薅秧歌,我才蓦然发觉:那哪儿仅仅只是一首首即兴而唱的薅秧歌,那简直就是在贫穷而饥饿的岁月里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一株株神奇而美丽的忘忧草啊!她给人以慰藉,给人以遐想,给人以曙光,她更给人以希望……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 在那饥饿而贫穷的年代,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度贫乏,家乡小镇上既没有电影,也没有电视,只有兴隆区上有一个火把剧团,到了晚上打上几个竹筒火把,穿得花花绿绿,脸上搽得花儿五哨的几个女演员就在戏台上走马灯似的“咿咿呀呀”地唱些《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样板戏或者唱一些调子高得惊人的革命歌曲,反反复复地唱,周而复始地唱,每天晚上戏台下面依旧是人山人海地看。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田地包产到户,单个的家庭劳动代替了原来的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薅秧歌也就缺乏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了,如今的农村已经很少很少再听见有人传唱那仿佛人间天籁的薅秧歌了。
  记忆里,睡梦中,家乡的薅秧歌,她就像家乡的青山绿水那样朴实而自然,她也像家乡川北农村的父老乡亲那样淳朴、憨厚和善良。她滋养着故乡的人民一代又一代地在这一片广袤而肥沃的田野上繁衍生息并茁壮成长……





作者通讯地址:

  (637800)四川省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管理局      邓四平

                  联系电话:15908275137
                  电子邮箱:450819207@qq.com



作者简介:
邓四平,男,四川省蓬安县人,生于1974年5月,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四川省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管理局。从1989年至至今已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旅游报》、《青年作家》、《四川日报》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新闻稿件数千篇,共计400余万字,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文学奖。



90e6ba77ed970dc085c30a_副本.jpg (112.22 KB, 下载次数: 47)

90e6ba77ed970dc085c30a_副本.jpg

2088458c86e0ec8e-e24a0d22d902cb72-ad4db0970a57d2d7a14031d687c96da3_副本.jpg (86.58 KB, 下载次数: 49)

2088458c86e0ec8e-e24a0d22d902cb72-ad4db0970a57d2d7a14031d687c96da3_副本.jpg

2015611105718856_副本.jpg (46.15 KB, 下载次数: 53)

2015611105718856_副本.jpg

getpicture_副本.jpg (121.28 KB, 下载次数: 61)

getpicture_副本.jpg

proxy_副本.jpg (122 KB, 下载次数: 50)

proxy_副本.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1-23 18:52 , Processed in 0.456910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