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故事] 2000元 关于征集《介休市中小学生乡土文化读本》 (暂名)绘画摄影作品的启事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20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3 09:0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征集《介休市中小学生乡土文化读本》
(暂名)绘画摄影作品的启事
        为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介休市乡土文化读本编委会将在2017年编辑出版《介休中小学生乡土文化读本》(暂名)。为使读本具有可读性、普及性,生动形象、雅俗共赏,特向社会公开征集绘画和摄影作品以备读本插图选用。具体要求如下:
        一、征集内容
        (一)、绘画作品。表现介休民间传说故事内容。(故事内容在邮箱jxgs2017@163.com,密码gs2017)

        (二)、摄影作品。表现黄酒、陈醋、贯馅糖、张兰牛驴肉、银条菜、蘸片则、锅盔、寒食食品、担担面、琉璃、洪山瓷、手工艺品等介休特色食品物品;绵山、天峻山、银锭山、洪山等名胜和后土庙、祆神楼、张壁古堡、回銮寺、城隍庙、五岳庙、东岳庙、源神庙等文物古迹;背棍、旱船、舞狮、秧歌等社火活动及物品;满月、祝寿、婚丧嫁娶等人生仪礼;四大节、八小节等民俗活动。

        二、作品要求

        (一)绘画作品不限画种,单幅、连环画均可。连环画不超过5帧。

        (二)摄影作品接受未经PS加工的电子原片,为JPG格式,不小于3MB。另须寄送24寸原照1张。

        (三)作品须为本人原创,所有入围作品版权归组委会。  

        (四)来稿署名格式: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三、作品评选

        (一)、编委会将组成绘画和摄影专家评审组对征集作品进行评选。

        (二)、评选结果在《介休报》、介休电视台以及微信平台公布。选用作品署作者姓名,未选用作品恕不退稿。

        四、获奖奖项

        (一)、两类作品各设一等奖1名,奖金2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1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300元;入围奖 30名,奖金100元。选用作品另付稿酬。同时颁发荣誉证书,并赠送读本一套。

        (二)、获等级奖介休教师在晋级、评优、评模中等同于市级奖励。

        五、征集范围

        美术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均可参加,不受地域限制。

        六、征集时间

        2017年3月28—4月28日。

        七、作品邮寄或送达均可,也可发送电子邮件。

        邮寄、送达地址:介休市教科局421室(介休市纬二路职中南院)

        投稿邮箱:jxwh2017@163.com

        联 系 人:李峰      李强

        联系电话: 13593129077    18635420769
故事汇总
割股奉君

春秋时期,晋国王室发生内乱。晋献公的宠妃骊姬想要亲生儿子奚齐立为太子,设计害死了太子申生,又加害公子重耳,重耳得信后逃亡国外。介子推是重耳的随臣之一,君臣相伴走了许多国家,历尽千辛万苦。一天,他们来到一座山下,饥饿难忍实在无法继续前行。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如何能找到食物?介子推心想:如今晋国奸邪作乱,才导致公子落难,但只要公子活下去,晋国就有希望。于是他下狠心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熬汤给重耳充饥。重耳得知此事后,非常感动,表示一定不会忘了他的大恩大德。君臣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王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在赏赐从亡者时,诸臣子一个个得其所愿,唯独忘记了封赏介子推。介子推觉得重耳顺利即位,自己已完成了使命,便和母亲商量,寻找一处清净之所过隐居生活。征得母亲同意后,介子推母子二人相随外出。走了好多天来到绵山,介子推见这里山高林密,适于隐居,便与母亲进入山中,隐居了起来。
火烧绵山

晋文公忘了介子推,引起宫中很多人议论,有人还在宫门外写了评论为介子推鸣不平。文公听到议论后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有愧于介子推,于是赶紧派人四处找寻。得知介子推隐居在绵山的消息后,文公亲自带领随从风尘仆仆来到绵山脚下,命随从人员四处寻找,高声呼唤,但只能听到山谷回声,却看不见介子推踪影。有人说:“介子推是个孝子,不如放火烧山,介子推为了母亲一定会出山。”文公觉得有道理,便下令三面烧山,一面不烧便于介子推母子出山。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原来介子推根本就没有出山的想法,他背着母亲四处避火,一直到了无处可逃,母子二人便相互拥抱停在一棵树下,最后被大火活活烧死。文公听到介子推母子殉难的消息后悲痛欲绝,追悔莫及,但已无力回天。为表示哀悼和旌表,文公下令把绵山作为介子推的封田。在绵山脚下至今还有一个村叫旌介村(灵石县),传说这里就是当年晋文公赐封介子推的地方。
寒食节

介子推殉难后,晋文公追悔莫及,自感对他亏欠太多。介子推母子被烧死的日子正好是清明前后,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国家忌日,国人在这一天不许生火,只吃冷食,称之寒食。后来这一天逐渐被固定为国人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

足  下

    大火熄灭后,晋文公面对枯木余烟触景伤情,老泪纵横。命随从捡起一块烧剩的木头砍削成木屐,穿在脚上顿足哀号:“足下啊,足下!”随从人等也都争先效法,哀号声此起彼伏,响彻林野。于是,称尊敬的朋友为“足下”便由此而生。后人把重耳顿足哀号的地方叫做“哀号坡”,人们为避免提起这段伤感的往事,哀号坡也往往写成“艾蒿坡”。

清明柳

第二年寒食节,晋文公重耳又带领群臣朝拜绵山。他们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便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

当他来到那株与介之推母子一起被烧死的大柳树下时,惊奇地发现这株树又复活了,树上飘垂着嫩绿的柳枝。晋文公面对这复活的柳树,就像看到了介子推。于是走上前去,折了几根柳枝编成圈儿戴在头上,随从们也都仿效主公。此时此刻,晋文公感慨万千,不禁想到了介子推割股奉君时所说的:“我不求任何报答,只希望您日后能成为一位清明的国君。”于是,他把这株复活的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之后,重耳果然治政清明,国力一天天强盛起来,晋国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现在每到清明这天,全国上下不仅戴柳圈,还把柳枝插在门前、墓旁。

王光哥
绵山有一种鸟,人们叫它“王光哥”。

传说介子推又叫王光,是晋国的一位隐士,曾经和赵衰一起出游。听说重耳遭难流亡国外,介子推便与赵衰一起投奔重耳。19年后重耳回国继位,介子推不言禄,功成身退,隐居绵山。绵山有位叫伯子常的仙人,有一天早晨来叫他:“王光,可以走了!”于是他们便相跟着云游去了。重耳派人四处寻找也没找到。据说后来有人看见介子推在东海边卖扇子。介子推成仙了,而王光鸟鸣叫“王光哥,王光哥……”的声音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则记载:介子推并未烧死,而是在烈火中羽化成仙,后来还有人见他跟伯子常一起出游,在东海卖扇

妒女自焚

    在山西与河北交界处的娘子关曾经有座妒女祠,据说,娘子关的得名就与这位妒女有关。山西省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妒女颂碑》记载:春秋时,晋文公重耳返国,邀请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却隐于绵山不参与国政,晋文公为逼迫介子推下山,只好放火烧山,没想到倔强的介子推竟然抱树而死。于是,晋文公为了哀悼介子推,下令在全国将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农历)设为禁火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然而介子推的妹妹妒女却认为介子推“要挟”晋文公,并以此为耻。冬至后她便天天砍柴积攒,到寒食节这天把积攒的柴火全部点着,自焚而亡。妒女以极端的方式表达了对哥哥行为的不耻。人们钦佩她的正直刚烈,建妒女祠以示尊崇和纪念
世人楷模郭林宗

郭林宗是介休郭家村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大学者。郭林宗一生虽然未做过官,但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言谈举止都是当时人们纷纷效仿的楷模。

郭林宗从小家境贫贱,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惨淡。长大成人后,母亲想让他去县衙中谋个差事,以改变家中的窘迫处境。郭林宗心怀大志,不愿在衙门混日子,所以辞别母亲,远赴成皋屈伯彦门下学习。屈伯彦是当时享有很高声望的饱学之士,在他的指导和教诲下,郭林宗刻苦学习三年,学识渊博,贯通古今,加之身高八尺,外形魁伟,真可谓一表人才。

学业有成后,郭林宗来到京城洛阳,经名士符融介绍,前往拜访河南尹李膺。当时李膺政绩显赫,名望极高,许多人慕名前来,可是李膺告诫他的门人不要随便接待宾客,人们只能望门兴叹。京都一带的人甚至把受到他的接待称为“登龙门”。李膺接见郭林宗后,非常欣赏他的人品才学,感慨万分地说:读书人我见多了,可是,还从未见过像郭林宗这样的人才。以李膺当时的影响和身份,竟然如此青睐郭林宗,京城中的儒士们当然更是对郭林宗刮目相看。郭林宗顿时名震京师,成为当时的知名人物。后来,郭林宗离开洛阳时,赶来送别他的车辆竟达千乘之多,盛况空前。

郭林宗每逢外出住店时,都要亲自洒扫,临走时总要把房间收拾干净方才离开。因此人们看见打扫得干净的旅店时,便说:“这一定是郭林宗昨夜住宿过的地方。”并照着他的做法去做,一时传为美谈。

郭林宗周游各地时,曾经经过陈梁(今河南一带)之地,突然遇到大雨,他将头巾折起一角,以挡雨淋,人们看到后纷纷效仿,都将帽巾折起一角,以此显示自己的儒雅,并喻之为“林宗巾”。 郭林宗一介布衣,却成为时尚潮流的引导者,足见其人格魅力无与伦比。

郭林宗善于从社会底层去发现人才,把品德放在选用人才的首位,从日常的举动中发现人的长处,加以诱导,激励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一日,郭林宗出游时,忽然下起了雨,田里人都蹲在一棵大树下避雨,唯有一人独自在一边席地而坐。他觉得很奇怪,上前与此人相谈,得知此人名叫茅容,谈吐不俗,很有志向,郭林宗便决定当晚留宿到他家。二人谈至深夜,心志相投。第二天一早,茅容杀鸡备饭,郭林宗以为要款待自己,当饭菜齐备后,茅容却把好的饭菜端奉给母亲,而以粗淡便饭与郭林宗一起同吃。郭林宗见此情景,对茅容肃然起敬,认为此人一片孝心,日后定有成就,遂劝其边务农边攻读,并由他辅导学业。茅容依言而行,恭听教诲,攻读数载,终于成了一位贤德名士。

巨鹿人孟敏,寄居在太原,一天他行走在外,担着的瓦甑不慎掉到地上,他一眼也不回头看就径直走了。郭林宗遇见后问他的想法,回答说:“瓦甑已经摔破了,看着它能有什么好处呢?”郭林宗认为孟敏处事有分寸很果断,便鼓励他在出游中认真学习。孟敏后来成为当代的知名人士。

陈留人申屠蟠,家境贫寒,受雇佣做漆工;鄢陵人庾乘,年轻时在县衙服役做守门的小兵。郭林宗遇见后觉得他们两人都有出奇之处,后来二人也都成了知名人士。当时,那些出身低微却经郭林宗鼓励和引荐而成名的人还有很多。

郭林宗是个很富有同情心的人,他重视提携和帮助后进人士,即使是那些有劣迹的人,也从不另眼看待,而是尽其所能,以自己的德行学识感化他们,使他们能及时改邪归正。

陈留郡学生左原,因违犯法律遭到人们歧视。郭林宗却把他带到家中,良言启发,暖语开心,并以古人为例,让他痛改前非。左原深受感动,决心改正错误。有人劝郭林宗说,如此恶人,你怎么能和他接近呢?这样的人对你的声望有影响呀!郭林宗回答说,对于犯了错误的人,如果只对他忌恨不管,岂不等于促使其继续作恶吗?郭林宗的诚意,感化了许多人。

    扶风(陕西)人宋果,生性轻狂彪悍,曾因替人报仇而惹下事端,为郡县政府所憎恨。郭林宗不辞旧过,循循善诱,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予以教导。宋果在郭林宗的教化下,幡然悔悟,叩头认错,浪子回头,洗心革面,终成义士。之后做官至侍御史、并州刺史。

郭泰生世较短,只活了42岁,但影响颇大,海内名士都知道他的大名。当郭泰的死讯传出后,全国各地的文人学士纷纷赶来,为其送葬者竟达千余之众。志同道合者为其树碑立传,闻名海内的文学家兼书法家、大学士蔡邕亲撰铭文。事后蔡邕说:“我一生为人撰碑铭很多,而多有虚饰之辞,唯郭有道之碑铭,文副其实,我毫无愧色。”于是后人称此碑为“无愧碑”。
文彦博灌水浮球
文彦博是介休顺城关文家庄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一生为官70年,出将入相50年。文彦博自小聪明过人。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怎么办呢?小朋友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想不出办法来。文彦博看着那黑漆漆的树洞想了一会,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试!”他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真灵,球忽忽悠悠地浮上来了!孩子们都高兴得拍起手来。
文彦博数豆
相传幼年时的文彦博为了修身,在家里放了两个罐子,做了好事就在其中一个罐子中放红豆,做了坏事就在另一个罐子中放一粒黑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红豆越来越多。文彦博后来成为一代名相,与他从小注重修身密不可分。
文彦博三分胜水
介休洪山自古有山泉被称为鸑鷟泉,可灌溉泉水下游十多万亩农田,当年各村常为分水不均而冲突纠纷。北宋康定元年,在汾州府做官的文彦博亲自回乡处理此事。经过勘察研究,他派人在洪山泉上游修建了石孔三眼以分水利,一源三河,源指洪山泉,三河指东、中、西河。石孔三眼即玉皇桥、源神十字桥、东沟桥三个石孔桥,将泉水分为东西中三条河,止息了分水的争讼。从此洪山泉域开始出现明确的分水方法和用水规约。文潞公对洪山水利的有效治理,使他获得了“三分胜水,造福乡里”的美誉。文彦博“始开三河”之功成为后世介休官吏处理水利纠纷的断案依据及效仿对象。
五人墓
    传说原来洪山源神池的水没有统一管理,乱抢乱流,往往因为抢水,村与村打架斗殴,常常伤人损命。后来,人们想了个办法,用一口大锅,锅里盛满油,生火把油烧开,锅里撒了些铜钱,让各村的好汉在滚油锅里捞钱。谁家捞的钱多,就给谁家分的水多。有些村的好汉代表一见滚烫的油锅掉头就跑。而洪山的五位好汉面不改色心不跳,伸手就在滚油锅里捞钱。钱虽然捞出来了,人却倒在了锅旁。为纪念他们忠于家乡的献身精神,人们便将五人厚葬在源神池后的山顶上。
洪山源泉山泉又名鸑鷟泉。鸑鷟是凤凰的一种,在神话传说中是一种无宝不落的仙鸟。传说古时洪山民众求雨之时,有鸑鷟落下,连叫三声后展翅飞去,人们在其所落之处挖出了泉水,因此名为鸑鷟泉。关于洪山源泉还有另外一个传说:古时绵山一带遭遇旱灾,村民纷纷向神灵祈水,他们的虔诚感动了上苍,神灵通知兴地村、长寿村等村村民于三月三日的三更之时派人接水。但天神引水至洞口时,村民尚流连梦乡,天神等了一个更次还未见到接水人。神灵一怒之下引水沿绵山向北而去。忽见狐岐山麓洪山村村民已下山挑水,便将神水赐给勤劳的洪山人,洪山村由此有了长流不绝的洪山泉水。

据《山海经》记载:“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胜水出于狐岐山,东流入汾”,“胜水”之誉成为洪山源神池的骄傲,以“胜水流膏”之名与绵山的“回銮晚刹”、“云峰铁索”等被列入历史上著名的“介休十景”。
点将台 听令巷
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与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在雀鼠谷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由于指挥不力,宋军各自为战,被各个击败,宋金刚率领两万残兵逃到介休城。两天以后,李世民向介休城进军。宋金刚在城门外摆好阵势,要与李世民决战,不料中计,杀出城外却被李世民切断退路,只好带领几百骑兵逃走了。城中守将尉迟恭则坚守不出。唐军将士摩拳擦掌,要乘胜攻城。李世民素闻尉迟恭骁勇善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智勇双全的猛将,遂有降伏之意。他派特使进城,对尉迟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利害。在李世民的诚心感召下,尉迟恭最后答应归顺唐军。李世民收服了尉迟恭后,对其深信不疑,让他继续统领原属宋军的近万人马,并给予优厚待遇。明嘉靖十三年《重建后土庙碑》中这样记载:“尉迟敬德在此经累宿,古老相传曰:南有阵巷口,今存之,信不诬矣”。后土庙前的原献亭处便是当时介休守将尉迟恭的“点将台”,众将领就在庙西侧的巷内听令待命,“听令巷”的巷名就是来源于这段历史并一直沿用至今。
田善友帮工

田志超为寻找一块修行养性的净土,从静乐县、太原郡辗转来到了介休,投奔华严寺世空长老,做了一名“善友”。由于他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又能吃苦耐劳,所以,每逢春种秋收季节,华严寺一带的老百姓常常请他帮忙干一些农活。无论间谷、割麦、打场、送肥,件件活计干得又快又好。时间一长,请他帮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也是有求必应,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有一天,十几户人家前前后后地来请田善友帮他们间谷,他都一一答应下。天黑了,这十几户人家的谷子地被间的利利索索,行是行,垄是垄。

当天晚上,人们吃完夜饭坐在一棵槐树底下歇凉,闲谈中,张三家的谷子是田善友间的,李四家的谷子是田善友间的,王五家的谷子也是田善友间的,结果,十几户人家的谷子都是同一天由田善友帮忙的。同时,又有一个人说道:“你们说的都不对,今天晌午我回家挑绿豆汤时,还看见田善友在华严寺门口坐着呐!”人们议论纷纷,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让谁,谁也不肯服谁。夜深了,人们才各自带着说不清楚的怀疑回家去了。

第二天,又有十来家老百姓请田善友去间谷,他照样一一答应下来。这时候,有一个人便操上了心。他等着人们都去了地里,然后便跑到这十来家的谷地里挨着转了一圈,结果一看,每家的地里都有一个田善友在间谷。他又返身来到华严寺,却见田善友正座在庙门口闭目养神。他忙走到田善友跟前,好奇地问这件事的原因,田善友只是对他笑了笑,没有说话,随即进入寺内,将庙门紧紧关闭。

自此以后,华严寺附近的老百姓再也没有见过田善友。有些好事的人到庙里去打听,和尚们也不知道田善友何时走的,到哪里去了。
滚钟坡

田善友离开华严寺后,信步向南走去,不觉来到了雀鼠谷口。谷口有座银锭山,山上有一座虹霁寺,寺前正在建一座塔。眼下正是施工的紧要时刻,工地上搬砖的、和泥的、运料的、挑水的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

善友走上山去,见运水的夫役虽然很多,但因是从汾河里取水上山,山势陡峭,很是吃力,常常因等水而停工。他便去找工头,要求把运水的营生全包下来。

工头打量一番说:“眼下我这里好歹有几十号人挑水还供不上,你有多大能耐,竟敢夸此海口?”

“若有迟误,甘愿受罚。”

“供不上水,可别怨我手下无情。“

“但我有一个条件,我运水时不许有人监工。”
善友说完,转身飘然而去。从此,寺内大小水缸每天都是满满的。
工头觉得蹊跷,便于四月十五晚上躲在山后看看究竟。借着月光,只见一只兔一只鹿正合力抬着一口钟往山上运水。他沉不住气了,大喊一声。兔和鹿听到喊声,扔下大钟撒腿就跑,大钟也顺坡滚了下去。人们说田善友用纸剪成兔子、鹿,吹一口仙气,它们便活奔乱跳抬着寺里的大钟到汾河里取水。后来,人们在河津县觉成寺的汾水边发现了一口焊住钟孔的大钟,据说那就是兔、鹿听到喊声扔下飘过来的。那滚钟坡的坡上,草儿都是向下倒伏着长,据说那是被钟压的。
兔桥 鹿桥
     田善友让兔、鹿抬钟运水的事儿就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四坊八乡。看看不是久留之地,善友便离开虹霁寺,直奔绵山而去。

    上得山来,只见山入云天,涧深莫测,松涛阵阵,烟云缭绕。不由得叫道:“好一个清静佛境!”于是便直奔后山而去。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道断壁,上面是高山,下面是悬崖挡住了去路。善友正在发愁,忽然从身后跑出一只玉兔,以爪抓崖,助他过去。又走了不远,前面又是断崖,山上还扑下来一只猛虎。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一只梅花鹿从树丛中窜了出来,以蹄搭崖,帮他通过断崖。

    人们说那日玉兔和梅花鹿在虹霁寺受惊以后,就跑上绵山等着田善友来。后来,人们就在这两个断崖处搭起了栈道,一个叫兔桥,一个叫鹿桥,是绵山的两处奇险景观。
田善友弈棋
云峰寺是绵山的主寺,风光宜人,幽雅安静。田善友因为逃避猛虎的追赶,直跑得口干舌燥,上气不接下气。来到云峰寺庙院以后,只见庙里清清净净,空空荡荡,他上到正殿礼拜后,在一块蒲团上坐下,原本只想歇一歇,不料因为一路风尘实在太累了,慢慢地便睡着了。

田善友睡得正甜时,忽听耳边有人叫唤,他睁眼一看,只见面前站着一个怒气冲冲的老尼姑。他便急忙站了起来,说道:“不知老师父到来,我这里有礼了!”老尼姑仍然生气地说:“你是什么人,到此为了何事?”田善友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来龙去脉和目的说了一遍。老尼姑听完后说:“唔,原来你是想在这里修行啊?我是五龙圣母,也是这寺里的主人。你要占正殿不难,我们下三盘棋,你要赢了,我就让你,你要输了,就趁早打消在这里修行的念头。”

这三盘棋真是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第一盘棋下了七七四十九天,第二盘棋下了八八六十四天,第三盘棋下了九九八十一天。三盘棋下完,田善友赢了两盘,让了一盘。结果,五龙圣母抱头大哭而去。田善友从此便在云峰寺正殿住了下来。

至今,绵山上还保存有“棋盘洞”遗址和巨大的“棋盘石”,传说这就是当年田善友和五龙圣母下棋的地方。
空王活佛
相传唐贞观十四年长安大旱,八百里秦川赤地一片,百姓叫苦连天。太宗李世民素知绵山高僧田志超法力无边,便率领文武大臣向山西绵山跪拜祈雨。佛家以慈悲为怀,志超让正在做饭的弟子摩斯将淘过米的水向西南方向洒去。长安一带顿时普降大雨,干旱解除,万民欢腾。为感高僧“解民倒悬”之恩,第二年三月,李世民亲率众臣上绵山拜佛谢雨。

再说志超早已脱离俗尘,不愿领受皇恩。听到太宗朝山的消息后,便到绵山深处隐藏起来。李世民来到抱腹岩后,志超的另一弟子银空遵照师父的安排接驾,并说:“吾师已圆寂西归。”李世民拜佛未见佛面,不禁仰天长叹道:“此行空望佛矣!”话音刚刚落地,天空中便出现一面金牌,上写“空王古佛”四个大字。李世民一行赶忙跪地叩拜,又下令在摩斯经常出现的地方——摩斯顶建了一座摩斯塔。

回銮寺
    唐太宗李世民朝山拜佛未能如愿,正当仰天长叹时绵山上空又下起了濛濛细雨。于是只好摆驾回銮。虽因未见真佛心中感到遗憾,却又被一路所见的秀丽风光和祥和气氛所深深感染。走着走着,不禁诗兴萌发,欣然赋诗道:

        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

        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

        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寂乐真仙境,超然离俗尘。

    李世民一行一步一滑下得山来,进入临溪寺歇驾。    200年后,临溪寺惠真禅师赴长安求题匾额,唐僖宗李儇因唐太宗曾回銮至此而赐名“回銮寺”。





龙爪槐

唐太宗李世民朝山拜佛未能如愿,下得山来,在灵溪寺歇驾。寺院内有一座古槐苍劲繁茂。随从们见李世民的龙袍被雨淋湿,便给他脱下来搭在这树上。谁知这一搭不要紧,却使整株树变了形,树叶都往下长,据说那是被龙袍压的。为此后人们叫它“龙爪槐”。这株古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





助国圣母

    在绵山脚下的东、西内封两村之间,原来有一座“助国圣母庙”。据说庙名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关。

    相传当年秦王李世民率兵在绵山雀鼠谷与刘武周部下宋金刚打仗,一日八战后,军中粮尽。正当饥饿难耐时,一位中年农妇手提竹篮向他走来。打开篮盖,里面是一碗粗米饭、一壶老浊酒。李世民心想:“我这里千军万马,这点东西够谁吃呢?”农妇看出了他的心思,便说:“要是不嫌赖,请放开肚子吃吧!”说也奇怪,大家你一口我一口,直吃到太阳落山,米还是那么多,酒也不见少。再看那农妇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世民即位后,不忘旧恩,三番五次派人寻找这位农妇,但一直没有结果。贞观十五年,他上绵山拜空王佛谢雨时,才在一个叫东旺村的地方打听到了恩人的下落,但早已人去屋空。李世民感慨万端,专程到这里来祭奠。东旺村中间有条小河,李世民站在河边说道:“一农妇救了全军,直乃助国圣母也!”并下令立庙供奉。分封完毕后又不禁自言自语道:“中间隔了一条河,东内封乎?西内封乎?”人们根据这句话,又把东旺村一分两半,改名为东、西内封村。   

贾浑杀身成仁
在介休境内建有多处“龙天庙”,庙里供奉的不是龙王,而是西晋太安初年的介休县令贾浑。
当时,匈奴人刘渊在离石起兵反晋,派将领乔晞攻占了介休,乔晞劝贾浑投降。贾浑说:“我身为晋朝守臣而未能保全这块地方,已经很惭愧了。如果为求得不死而为你们这些乱贼所用,我将有什么面目活在世间?你还不如把我杀了!”乔晞很恼火,一气之下杀害了贾浑。贾浑的妻子宗氏才20来岁,很有几分姿色,乔晞想霸占她为妾。宗夫人骂道:“你这个做屠贩的家伙,杀了我的丈夫又想对我无理,你于心何安?何不把我也杀了!”说罢便仰天大哭。乔晞一不做二不休,把宗夫人也杀了。

贾浑夫妇这种守土有责、杀身成仁的气节惊天地泣鬼神,感动了上苍。据说他们死后都成了神,玉皇大帝还赐给了行云布雨的法力。从此,介休一带每遇天旱,人们便来庙里祈雨,很是灵应。这就是龙天庙不供奉龙王,而供奉贾浑夫妇的缘由。
贤令史公
   史公名记事,子义伯,陕西渭南县人,明万历年间进士。万历二十四年(1596)任介休县知县。他在任的四年间,带领百姓修渠凿井,整顿水规,并在文庙旁建立育才馆,亲临授课,培育人才。大旱之年,捐出自己的俸禄,并动员富户出粮。以赈济灾荒,他抑制豪强,同情百姓,深受群众爱戴。他在任时曾说:“介休城西北空虚,城外西北角建一塔可壮形势。”他作了初步规划,欲修未成,只留下塔图就卸任而去。一百五十多年后,即乾隆十一年(1746),人们思史公之德,集资建塔,作为纪念,这就是至今仍屹立在介休城的史公塔。
假粮堆
在介休县城南2公里处有一个坟丘似的大土堆,但它并不是坟墓,人们叫它“假粮堆”。相传秦王李世民在雀鼠谷大败刘武周所属宋金刚部后,部将尉迟恭退居介休城,闭门不战。过了十多天后,唐军军粮后续不上,军中人心浮动。尉迟恭探明情况准备乘机出击。李世民得知后,便派少数兵力在夜间堆起这个大土堆,上面又覆盖了一层谷粒。次日天明,尉迟恭登城瞭望,见唐军的粮食竟堆成了小山,便打消了出击的念头,紧闭城门不出。

就在这时,李世民一面派人从河东调运军粮,一面派人进城劝降。尉迟恭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寻相、张万岁等人献出介休、永安(今孝义)二城,归顺了大唐。
镖师阴泰忠

阴泰忠是清代的一位著名镖师,龙凤镇南庄村人。

阴泰忠的父亲阴掌柜在济南开着一家当铺。因在异地他乡,经常受到地痞无赖的骚扰。为壮门庭,在泰忠7岁时,父亲便请武林高手教泰忠学习拳脚功夫。
冬去春来,阴泰忠已经17岁了,出落得一表人才,武艺也十分了得。阴掌柜便把他带到济南店里。一天,泰忠正在铺子里端坐,门外闹闹嚷嚷进来一伙人。原来是7个和尚抬着一口铜钟说是要当。他们把钟往柜台上一放,说至少要当5000两白银。泰忠心想:来者不善。他们不是要当钟,而是要寻事。心想:好吧,就叫你们见识见识!这时,只见他双目圆睁,提了提丹田,然后伸出3个指头把铜钟轻轻捏起,翻转过来,抛到柜台前的空地上。那钟大口朝上,就像“鸡窝子火”上座了一口大锅。接着,他微微一笑说:“这样的东西只配煮口茶水,诸位是不是要价太高?”那7个人吐舌啧嘴,赶忙打躬作揖说:“大人不见小人怪,我们再也不敢啦!”

阴泰忠年轻时闯荡江湖,机灵大胆,拳脚有功,威震武林。阴泰忠开了个镖局,干起了押镖的行当。逢州过府,逢县穿镇一帆风顺,所到之处,一听说是阴泰忠押的镖,各路强盗响马都纷纷退避三舍,不敢妄动。因此,一些商贩就冒充阴泰忠的大名往来行走,安危无事。这事被山上一伙响马知道,就派喽兵下山,打探消息。有一天喽兵上山来报告山大王,说有一伙人推着几十箱货物银两打山下路过。打的仍是阴泰忠的招牌。大王听了心里直痒痒,几十箱金银宝物可小看不得呀!前几天过了好几个阴泰忠,今天又冒出个阴泰忠,这回可不能上当了。又想:须要小心,不可大意。于是,打点人马,带了粮食,尾随着货物,一直跟了几个县份,粮草也快完了,实在是有点忍不住了。这一天,运货的人住进了客栈。夜半三更,响马爬上客栈墙头,瞄瞭动静,看到当院一个人正在练功,只见他躲闪腾挪如蛟龙入海藏头露尾,跳跃起步如惊鸿掠影迅捷轻盈,刀出去寒光点点,回拢来冷风嗖嗖,又见他拣起一摞青砖就着那脑门“啪啪”几声,青砖已成齑粉,“好,再重头至尾来一遍,”随着话音,健步走过来一人,对练武者说:“前面刀法劈力不够,出招一式应疾如电闪。”墙头上这位早吓得“咚啪”掉了下来,心里说:“这位肯定是师傅了,凭我的武艺,连这徒弟都打不赢,不如罢手了吧。”谁知这一声“咚啪”,早惊动了院中之人,大声喝问“谁?”墙外的知道跑不了啦,“泰忠爷爷饶命,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再也不敢冒犯了,只是跟随了四五个州县,粮草银两全都完了,还望爷爷不计小人过,接济两个,小的们再生不忘爷爷大恩大德。”说罢,磕头就象鸡啄米。阴泰忠吩咐下手拿出一袋银两送与响马山贼,并训斥他们各自回家种田为民,不准再干这强盗的营生。响马拿了银两落荒逃走。其实,这群响马还是上当了,客栈练武者就是阴泰忠,而那位“师傅”倒是个徒弟,原来呀,还没有过了一个县,泰忠就觉察出跟了个尾巴,只是不予搭理,这晚估摸着响马该下手啦 ,才半夜起来扮作徒弟练习武功,意思就是吓走你就算啦,免得大动干戈,与谁也无益处。这一招果然灵验,第二天一大早,阴泰忠押着货车又顺顺当当地上路了。

阴泰忠上了年纪后归隐故里,据传少林寺的僧人还曾登门求教。去世后就葬于本村
与唐太宗登绵山有关的村名故事
    相传唐贞观十五(公元641)年三月,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到介绵山感谢空王佛施雨之德,绵山附近的许多村名来历都与此有关。长寿 据传,李世民路过此地,见村里的人个个身强体壮,老年人更是鹤发童颜。李世民好奇地问一位老人:“多大年纪了?身体为什么这样硬朗?”老人哈哈一笑说:“ 103岁啦,住的土窑热炕,吃的粗茶淡饭,喝的圣水灵泉,看的白云蓝天,身子能不强健?”李世民又接着问了十几位老人,回答大致一样。李世民说:“你们把村名改一改,就叫‘长寿村’吧。”真龙天子一句话,这个村名便叫了千余年!马堡据说李世民曾在村西土地庙前拴马休息,所以得此村名。东欢西欢 据传李世民路径此处时,村民闻讯,欢天喜地,于是道东的村改名东欢,道西的村改
与屯兵有关的村名故事

东西杨屯 隋仁寿四年,杨素率师讨伐王谅,屯兵于此,故得名。西刘屯 隋末唐初,刘武周曾屯兵于此,由此得名。

韩屯 亦称板桥城,西晋时刘渊击刘琨于此城。相传,春秋晋国韩武子在此屯兵。石屯 旧名石洞村,因北魏后赵石勒部曾在此屯兵,遂更名石屯。东西武屯 东西武屯统称武城,曾因秦时武安君屯兵于此而得名。东西段屯 隋末段锦柱屯兵于此,山洪暴发时将营地冲为两半,河东为东段屯,河西为西段屯。南靳屯 早年村民以靳姓居多。据传隋末唐初,李世民大战刘武周时,曾在此屯粮,故得此名。村南垣上,曾建有秦王塔。西刘屯 隋末唐初刘武周屯兵于此得名。

张良治狐
    介休城东15里有个宁心寨,土肥水美,本是个好地方。但因常有狐狸精出没,咬伤人畜,闹得人心惶惶。

    有一年,西汉谋臣张良为筹划都城由洛阳迁往长安的事,“道出绵上”来到这里。一日天色已晚,想进村借个地方过夜。不料村里家家房门紧闭,街上没有行人。于是只好到一家门前敲门。一老汉隔门问道:“你从哪里来?这时候了还敢行走?”张良很是纳闷:“为何不敢?”老汉说:“外面不能久留,请到家中叙话。”进屋后,老汉便一五一十把狐岐山上的狐狸年久成精,经常下山骚扰百姓的情况说给了张良。张良听了摇摇头说:“今晚我就住在这里,看那个妖精敢来作怪!”说也奇怪,果然一夜平安无事。第二天,老汉逢人便说:“昨晚我家住了位壮士,他说不怕妖精,妖精倒怕他了!”众人听了,都恳求张良多住几天。张良连住三天三夜,这三天三夜都没见狐狸精出没。

    第四天,张良到离宁心寨十里的樊王村看樊哙去了。当晚狐狸精又来闹腾,还伤害了不少牲畜。百姓们又只好去请张良。张良说国事在身,不能久留,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请人把我的像画下来贴到村的四门,狐狸精就不敢来了。”众人照张良说的办,狐狸精果然又都不见了。据说就在张良走后的第二天,狐岐山就着火了。一连几天把山烧得通红,妖精也全被烧死了。人们说这也是张良临走时安排的。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此事,便把宁心寨村名改为“张良”;把烧红的狐岐山改称“红山”,以后又慢慢叫成了“洪山”。
船窟 漏土

船窟在连福镇,漏土在龙凤镇。据传在很久以前,介休和周边地区是湖泊地带。船窟村位居湖边山凹中,形似山窟,设有船栓、船柱等用以往来船只停泊,所以得名船窟。由于湖很大,远远能看见露出湖面的一个小土堆,人们就称那个地方为露土,后更名为漏土。当地人常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说的是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水经灵石口流走后,介休和周边地区才逐渐变成现在的地貌。
郭家村

据民国版《介休县志》记载,郭家村为东汉末年郭林宗的故里,北关华岩寺是他的故宅。郭林宗曾在故里设馆教书,德高望重,名冠乡里,村人为感念其德,取村名为郭家村。

下李候   

    原名下岭后。据传西汉名将李陵在塞外去世,匈奴单于派人送李陵尸体到长安。来到此地后,马拒不前行,于是将李陵下葬在这里。宋代,当地乡民因该墓而修建了李陵庙,村名也改为下李候。
仙台

    原名临川村,因所处地形而得名。据传,早年该村有一挑夫颇懂医术,行医裕民,深受村民爱戴。忽然有一天该挑夫悄然坐化于桶担之上。村民感念他的恩德,在本村高处一个土台上塑肉身泥像,建小庙纪念他。仙台一名由此而得。

连  福

    西汉时樊哙曾在村北“三教寺”火烧盗匪,为民除患而得名焦寺。明朝年间,栖凤堡(属焦寺村的一部分,今名庆丰堡)有人在外做官,回乡后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并改村名为“连福”,取“一村行事,共享洪福”之意。时至今日,民间仍习惯称连福为焦寺。

旧寨 新寨

原来都属于桑儿峪七庄,解放后分治。嘉庆版《介休县志》中记载,唐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追宋金刚至雀鼠谷,命令程咬金、秦叔宝等为北军,先在西面山上立寨,后移屯在东面山上。所以就有了新旧寨村名。

坂地

春秋时期,介子推背母上绵山,为避晋文公的寻觅,曾藏于一坂壁之后,后此处建立居民点,取名坂地。





大  期

明末清初,清军入关建立王朝,大期村内曾住有旗人,旗人称村为“大旗”,村有东、西之分,叫“东大旗”“西大旗”,“旗”“期”谐音,后来便成为“东大期”“西大期”。

邬城店

介休最早的城邑叫邬县。介休建城的历史就是从邬县建立算起的,至今已有2600多年时间。邬县是春秋时期晋国弥牟邬大夫的封地,地点就在现在的邬城店。邬县的官道旁,有许多供过往行人饮水歇脚的铺店。邬县废置后,此地便被称为邬城店。民间流传“先有邬城店,后有介休县”的说法。

龙  凤

俗称瓦瓮村,据传因烧制瓦瓮得名。该村地处蚕簇山下,龙凤河畔,每当山洪暴发,河水奔腾如蛟龙飞舞,山峰似凤凰展翅,故更名为龙凤。
http://mp.weixin.qq.com/s?src=3×tamp=1492908990&ver=1&signature=pBXWCSEKUMqSe9N1tmxHQL9jTPkmxrQZ3pXV8Jq*ccuSEvA1wk7C4CIof50penm-3-SfK8SLXhIcb9qdAJjJpi0ZwfXLmXpbpB8lfbJJbjjpu-YVK5wMFEpnAygj5D*ajj-FDxM-9iQ6wUgzOHGKEGWmVQT5GR10H5Ynks33tA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1-28 06:47 , Processed in 0.46866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