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故事] 乐东县家风家训征集评选获奖作品揭晓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20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07:1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的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的宝贵财富,是一个家族的精神灵魂,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
  由乐东黎族自治县文明委举办的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在全县广大家庭的热情参与中顺利结束。征集到家风家训格言623条,家风故事63篇,家训传承案例24个。根据评选结果,产生优秀家风格言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最美家风故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家训传承优秀案例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1名。
  整个征集评选过程,历时四个月。这是一次全县广大家庭弘扬家风文化,加强家风建设的过程,也是一次全县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人间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过程,又是一次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的过程。活动有力地服务了全县改革发展大局,为和谐乐东建设营造了浓厚的道德氛围。
  现将征集活动评选结果向社会公布——

优 秀 家 风 格 言

一 等 奖(1名)
教子读书,处世谦恭多益友
为人行善,居家和忍盛仁风
注解:本家上代清贫,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祖父立此家训规劝子孙做人处世。上联意涵是:子孙努力读书,方能除却穷根。做人谦虚谨慎,待人有礼,才能赢得尊重。下联意涵是:子孙处世多做善事,坏事莫可为之。家庭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待人仁慈,人际关系以和为贵,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只有这样,才能保家庭文明和谐、兴旺昌盛。(陈清勇,黄流镇黄中村)
收集人:陈清勇(黄流镇黄中村)  

二 等 奖(3名)
1.仁义为先、真诚为本、修心为贵
注解:郭氏始祖可传公,自清初迁居佛罗,历经300多年,繁衍八百族众。可传公注重家风培育,传下本家训训示后世子孙。郭氏家训处世以善行为先,乐以奉献为先;待人以真诚为本,行事以规矩为本;修心注重养德,行为高风亮节。郭氏家训是融合文化、道德、智慧的处世的哲言,激励族人甘于奉献,奋发有为,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收集人:郭 强(佛罗镇丹村)

2.富不失俭能长富,穷不失志可去穷
注解:家祖立此家训,教育子孙做人。上联忠告子孙,即使生活富裕了也不能铺张浪费,仍然需要保持节俭的美德,这样的富裕才是长久的,如果富裕之后毫无节制的花钱享受,家里的钱财总有一天会耗尽。下联激励子孙,生活穷困也不要紧,只要有改变现状的抱负和决心,同样可以甩掉贫穷,创造财富。
收集人:周才明(黎族,尖峰镇红湖村)

3.奉先思孝、处下思恭,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注解:家父立本家训,教育我们为人处世秉承“孝、礼、信”。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意为,侍奉长辈要孝顺,对待晚辈要有礼。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为,做任何事,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收集人:林自贵(县林业局)

三 等 奖(5名)
1.黄流陈氏大宗族规
        一、爱国敬祖,守法遵纪;弘扬懿德,不忘祖恩
  祖国建设,热情参加;族内公益,积极参与
  二、幼学勤奋,艰苦做人;兴家创业,耀祖光宗
  三、孝顺父母,听众教诲;叟弱长辈,不准虐待
  四、年老父母,子儿赡养;信守天职,责无旁贷
  五、兄友弟恭,互敬互爱;关怀帮助,勿伤手足
  六、婶嫂姐妹,和睦相帮;小事勿争,大事勿吵
  七、处世谦恭,以礼相待;尊老爱幼,童叟不欺
  八、修身齐家,夫义妇顺;同心同德,家庭文明
  九、讲究科学,优生优育;陈姓近亲,不要通婚
  十、积善行善,助人为乐;严禁吸毒,反对赌博
  检举盗窃,揭发骗子;邪气坏风,毋作非为
注解:本陈氏族规,源出元代举人昌化知军迁黄流始祖陈彦祥的遗训,迄今已有700余年,传26世5万子孙。其遗训,讲求“忠、勇、孝、廉、俭”,告诫后人“耕读传家奕世长”,慎守族规家训,诚实做人,老实做事。黄流陈氏家族人才辈出,现有航天航空专家陈河梧、陈石,肿瘤专家陈运贤及其“一门五博士”等名流,其后世子孙遍及社会各界,繁星灿烁,彦俊流长。
收集人:陈介如(陈氏大宗文博馆)

2.富贵不淫懿德训,勤俭节约持家风
注解:本家祖上富足,曾祖父受“富不过三代”之古训启迪,遂立家训劝诫后人。上联意为,立德是人生根本,有德之人珍惜财物,即是生活富足,也不寻花问柳,远离风花雪月。下联意为,子孙后人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克勤克俭,勤劳致富,节俭持家,管好生活,摈除铺张浪费之陋习,把家风传承好。
收集人:李学良(黄流镇多二村)

3.水自身洁净,方可冲刷污垢
     人品行端正,才能为人表率
注解:本训由我祖父建立,劝勉子孙注重品行修炼,常怀懿德之心,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做人。祖训意为,洁净之水,才能洗刷污垢干净。有德之人,才能为他人立好榜样。受家训润泽,子孙后人为人正直,品行端正,从不做辱没家风之事,受邻里乡亲尊重。
      收集人:林 源(尖峰镇白沙村)

4.发家致富勤为本,教子成才德在先
注解:曾祖遗训:家庭行好风,传家继世长。好家风,能保家长盛。故祖父立此训挂中堂课子孙后人行事做人。我们谨遵家训,把“勤”“德”二字贯穿一生,怀大志,读诗书,学孔孟,行孝道,勤俭持家,立德做人,和平处世,不说欺人话,常做积善事,家族深受村民敬重。
收集人:孙 英(黄流镇怀卷村)

5.伤身之物勿入口,伤人之话勿出口
   伤风败俗事莫为,伤天害理事莫做
注解:本家虽不富足,但祖父为人正直善良,传下家规训示后人。子孙尊崇家规,不吸毒、不偷盗、不伤人,不坑蒙拐骗,不行辱没祖训之为,做人做事诚实、正直、低调,受人尊重。
收集人:林成荣(尖峰镇长安村)

最 美 家 风 故 事

一等奖(1名)
《追问》
作者:杨泽商(佛罗镇丹村)
最美家风故事之一:劝学篇
       我小时候常常喜欢跟在阿爹的身边,给阿爹点火抽烟,向阿爹问这问那。阿爹很喜爱我,常常摸摸我的头,给我讲古讲今,也常常对我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养你长大了,要像你祖样。”阿爹的话一停,我就接着问:“阿爹,我祖是怎样的一个人?”阿爹告诉我:“你祖一生爱读书,院试八次连考二十四年,是清末副贡。”阿爹的话我记住了,暗下决心,勤奋学习。
       我读小学时,学业成绩屡列前茅。考初中时,有个叔父叫我到他身边,对我说:“你今年考不上中学,叔父买把三斤重的锄给你”。阿爹接过话茬:“他考不上初中,我买群羊给他养”。“我不养羊,我要学阿祖读书”。
       初中放榜,我以高分成绩录取在昌感县琼西中学(注:今东方市琼西中学),第一个学期放假回家,放下背包就急忙地抱着阿爹问:“阿爹,我像不像阿祖的样。”阿爹说:“还没有像,仅有个影子。”我不甘心,一定要学出阿祖的样来。
       高中阶段,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班前列。有一个假期,我又追问阿爹:“阿爹,现在我可像阿祖的样了吧?”阿爹连连抽几口烟筒,目光满是期待:“有个小样,还差很远。”阿爹的话,我没有争辩,继续默默努力。
       多年过后,我当上了教师。我本着当好教师为人民的责任,用心教书育人,处处给学生和子女做表率。光阴易逝,岂容我待。有一天全家人一起聊家常,谈祖国大好形势,我有意无意问垂暮之年的阿爹:“我当了几十年教师,桃李芬芳,我算是已经像阿祖的样了?”。阿爹略有迟疑:“现在可算有个样子,但差距还有,你祖连考二十四年,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我没有失望,把阿爹的话铭记在心。
       退休后,我坚持读书,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诗词曾入选《中国老年诗词艺术》、《全国诗人》等数种书刊。2006年我参加新农村建设征文比赛,被《农民日报》大地文化艺术评为“农民日报首届中华楷模”,几年来,获得《共和国名人》、《世界名人》等荣誉证书。83岁的阿爹病危时,我把获得的荣誉证书一一翻给他看,阿爹对我点头微笑,声音极度微弱:“儿啊,你是好样的,可像你祖样了”。话毕,阿爹合上了眼,我泪流满面……
       现在,我的子孙都读大学了,他们像我当年,一直用阿祖读书的故事鞭策自己,可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啊。

二等奖(2名)
1.《好媳妇王莉》
作者:李云锋(黄流镇黄东村)
最美家风故事之二:仁孝篇
       黄流镇黄东村相传着一个动人的孝媳故事:陈氏三媳妇王莉,三年如一日,照料卧床不起的婆婆,事事恭亲、体贴入微,使断腿瘫痪的婆婆度过了人生最后三年的时光,感悟了人间还有儿女、媳妇的真情和博爱。王莉伺候婆婆的美德,成为坊间传说的佳话。
       2013年春节刚过,83岁的陈氏二婆不慎摔断大腿,送进黄流医院,医生建议:老人高龄,动手术后骨头再生的希望不大。患处处理周全后,王莉和兄嫂接婆婆回家疗养。王莉四处寻访民间草药名医,又奔走在定安、海口,买回舒筋活络生肌的中草药,为婆婆敷治,疗理。
       婆婆不能站立行走,只能躺床,吃、喝、拉、撒靠人护理。平时穿衣、吃饭、洗澡,王莉亲力亲为。久躺的病人肠胃功能不好,有时拉稀,有时便秘,都得让王莉忙上半天。拉稀时,洗身子,洗床被,换衣服;便秘时,用手从婆婆的肛门里把干硬的大便一块一块抠出来。老人的尿屎恶臭难闻,王莉有时呕吐不止,甚至黄水也吐出来,但是面对婆婆痛苦的呻吟,王莉心里更不安,心想“古人黄香善枕温衾伺候慈亲,孟宗哭竹生笋作羹奉母”,古人能做到,今人何不如呢?自己是人家的媳妇,必须承担赡养婆婆的责任。为此,王莉无论面对多脏、多苦、多难的活,无怨无悔恭身其行。
冬去春来,日月循往。白天,王莉除了照料婆婆吃喝拉撒,还要定时捣草药、按摩、梳头、洗身;夜间,则陪着婆婆聊天,回寻沧桑的岁月,追寻乡间远去的乡愁、乡音,开解婆婆悲观的情绪。
       自古以来,婆媳斗嘴、相恶,清官都难断。但是,王莉改变人们对婆媳关系的看法。瘫卧在床的婆婆有时发火、吵闹,把王莉当出气筒。碰到心情烦躁时,王莉端来的药汤、热饭,也给掀翻散落一地。而平时孝慈亲、睦乡邻的王莉理解婆婆的情绪,只好忍声吞气,甘受辱骂,小心安慰,耐心开导,抚顺婆婆的心,让她平静、舒适地养伤。
       王莉,年纪40开外,中等身材,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深藏着慈爱的目光,瓜子脸庞上过早爬上几缕沧桑的皱纹呈现其聪颖贤淑,勤劳善良的天性。由于出生大家庭,家庭教育良好,家风家训严明,和睦亲邻,孝敬父母。王莉家并不宽裕,婆早寡居,家无积蓄,没有稳定收入,平时靠打杂工收入维持家庭开支,又供孩子上学,但从不缺婆婆的吃穿用度,无论多么艰难,也从不在婆婆面前叹息。
       夏天,天气炎热,婆婆久瘫在床,血脉不通,容易生热疮,王莉买来凉竹席,降解婆婆身体燥热,减少了生热疮的痛苦;冬天来临,又添被褥,垫床被,保证婆婆温暖过冬。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去秋来,循环往返,从未间断。只要婆婆安心,王莉就感到满足。探望陈二婆的乡里乡亲看到王莉对待婆婆这般孝顺,体贴入微,乡里乡亲感动不已,个个都说陈二婆有福气,娶到了一个撑家风、助家门的贤媳妇。
       2015年12月,86岁的婆婆辞世,化仙鹤上瑶池。王莉痛哭不止,前来吊祭的乡亲闻其悲苦哭声,禁不住泪流涟涟。王莉三年如一日伺候婆婆,温情、周到,不怨不悔,乡亲们都说王莉这个媳妇,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了。
2.《我的家风故事》
作者:吉鸿山(黎族,抱由镇南美村)
最美家风故事之三:创业篇
       我的爷爷奶奶出生在民国时期,他们都是孤儿,从小就给地主当童工。他们能够生存下来,这与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分不开的。1947年,20岁的爷爷毅然离开家乡参加革命,成为琼崖纵队的战士,等到海南解放,国家稳定后,1952年复员回乡务农,娶妻生子。在以后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生活非常困顿,爷爷奶奶为了养家糊口,拖家带口住进深山开荒田地,起早贪黑刀耕火种渡过困难时期,这生活的艰辛是我们这代人无法想象的。爷爷奶奶一生勤劳朴实、吃苦耐劳,把7个孩子拉扯长大接受教育。在那个年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能有读书机会是不容易的。我爷爷奶奶真不简单。
       我的父亲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万众一心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他高中毕业当上了民师(后来转正),他传承了爷爷吃苦耐劳的品质。他服从组织工作安排,不论是调到哪个偏僻乡村学校,遇到多艰苦的环境,他都能安下心来教书,一辈子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他所任教的乡村小学大部份都是别人不愿去的边远山村,最后一个学校是离我家南美村有6公里远的地处山腹的抱道村,两村被昌化江隔开,来回过河,工作条件很艰苦,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去上课,一呆就是15年!父亲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克服一切艰苦条件,把一生奉献给山区的孩子,直到退休都毫无怨言。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怀。
       我父亲非常孝敬爷爷奶奶,也非常疼爱我们。爷爷奶奶在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幸福的走完一生。父亲和母亲很恩爱,从来不争吵,对我们的教育很有耐心,他们的言传身教,我们做子女的受益一生。父亲乐于助人,乡里乡亲有需求时,他都热心帮忙,在村里口碑很好,威望极高,深受乡亲们的爱戴。
       我从小受爷爷、父亲的教育熏陶,也秉承了他俩忠厚老实、吃苦耐劳的品质。我大学毕业回乡创业,如今,靠勤劳的双手开垦荒坡种有25亩橡胶和5亩槟榔,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我现当村委会文书,我珍惜这份工作,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咱们山区群众服务,帮助他们脱贫,再苦再累也值得。回首这些年,我在对待家庭、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群众以及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直都遵守着吃苦耐劳的家风,从不给爷爷父亲丢脸。
       今天的生活,得益于爷爷父亲两代人吃苦耐劳建下的基础。祖辈、父辈的人生历程告诉我:吃苦耐劳是生存智慧,只有吃苦耐劳,才能创造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和智慧,我定会传承给孩子们,让他们在心怀中国梦的美好时代,能吃苦耐劳,敢拼搏进取,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等奖(4名)
1. 《奶奶》
作者:郑 娜(利国镇中心学校)
最美家风故事之四:勤俭篇
       古往今来,在一个家庭之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长辈,对孩子影响最长远的是家风。
我的家风是一句简洁的话:善良正直、勤俭节约。这也是我奶奶一生的写照。虽然没有雕刻成古色古香的匾牌挂于中堂,但早已镌刻在家人的脑海里永不褪色。
       从我懂事起,奶奶言传身教我们兄弟姐妹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在我十三岁那年,有一个晚上,突然冒出一个带着外地口音的年轻女子慌慌张张地跑进我家院子,说有人追杀她,求我们留她一宿。接着从屋后传来阵阵急促的脚步声。全家人借着昏暗的灯火,打量着她,个个不知所措,没有人敢做决定。正好此时,奶奶除草放工回来。救人要紧!旋即,叫女子藏起来,然后锁紧门,再三叮嘱我们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说,还对父亲说:人有危难时要去救。当时觉得奶奶不该管闲事,万一受牵连怎办?而今,觉得奶奶好勇敢、好善良,她一心为了救人,什么都不想了。
       那夜,女子留宿我家。由于家里没有多余的床,女子和我同床而眠,害得我整夜提心吊胆。那女子很懂得感恩,第二天给我家买了一大箱水果。走前,紧紧握着奶奶的手,连连说了好多声“谢谢”。现在想起这件事,真有点后怕,庆幸我们遇见的是好人。那个年代,虽然人心不复杂,比较淳朴,但收留一个陌生人过夜,要有足够的胆量和一颗善良的心。我想,那个女子一辈子都会感谢奶奶。奶奶救人的故事伴随我们长大,每每想起时,都闪现一个念头:奶奶好善良。
       奶奶不仅善良正直,还勤俭节约。奶奶常说:节俭之家,年年有余。奶奶是我见过最勤劳节俭的人了。
       小时候,家里种好多稻谷,每年丰收的谷子都吃不完,但奶奶从来不浪费一粒米一粒饭。那时,看着堆积成山的稻谷,再看着奶奶驼着背,捡起一粒一粒散落地上的谷子,怎么也无法理解这种行为,觉得奶奶好古板、好傻。
       奶奶节俭出了名,勤劳更是出了名,除生病外,她没有一天是不劳动的。奶奶长年累月都种大片的庄稼,一年四季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房前屋后种满瓜果蔬菜,我印象中都是早出晚归,可从不听见叹过苦。奶奶85岁高龄时,背已驼成九十度了,还要坐在地上劳动,直到卧病在床才停歇。奶奶86岁离开我们,奶奶的一生,都在忙碌操劳中度过。勤劳是奶奶的习惯,也是奶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奶奶渐行渐远,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奶奶救人的故事,忘不了奶奶背驼成九十度坐在地上干活的身影,忘不了奶奶疼爱我的每一个温暖的瞬间。奶奶的人格魅力与留存下来的家风,将永远引领我做一个善良正直、勤俭节约的人。
2. 家风诗歌:《事兄感怀》、《赞金婚妻》
作者:孙其文(黄流镇新荣村)
最美家风故事之五:亲情篇
事兄感怀
浮生几寿总为迷,兄度八旬人已痴。
嫂住阴曹难照望,侄谋世事苦撑持。
非同母血亲情在,可系父精道义知。
手足连心存孝悌,更衣喂食愿三时。
赞金婚妻
不嫌庐陋结鸳鸯,比翼双飞志气强。
种稼随夫披早露,培材勖子启灯光。
心劳世事朱颜改,业展乡邻声誉扬。
春去秋来情执守,桑榆暮景满头霜。
3.《成长》
作者:吴清云(利国镇利国社区)
最美家风故事之六:教子篇
       我的家庭是个七口之家,公公、婆婆、小叔子,爱人和我,以及两个年幼的儿子。家里开了一间茶楼,生计都靠茶楼收入。下午公公负责采购,凌晨小叔和我爱人负责做点心,我和婆婆负责白天销售,一天忙到头。虽是忙碌,但培养孩子的事我们可没少用心。
       我的家庭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一家人吃饭,我们当儿女的,主动给父母盛饭,等二老动筷子了我们才吃。每次父母总是乐呵呵的把最好吃的夹给孙子。这些温馨的生活细节,看似简单平常,实是蕴含着教子的智慧。孩子耳濡目染久了,也学着爷爷奶奶给全家人夹菜,笨拙的小手,把饭桌弄得乱糟糟的。孩子的“捣蛋”,说明“孝心”的种子开始在孩子的潜意识里萌芽。每天,伴随着我们在“礼让”与“关怀”中度过的幸福生活,孩子已经萌芽的“孝心”种子也在慢慢成长。
       记得有一次奶奶病愈出院,我带读幼儿园中班的大儿子去接奶奶回家。回来的车上人很多,刚好剩一个座位,侬侬(孩子的小名)拉着奶奶说:“奶奶您累了您坐,我不累,我和妈妈站着才好保护您呢”。
       孩子稚嫩的话引来一片笑声:这孩子真懂事!许是感动了身旁的小伙子,他友善地给小孩让了座。
       到家了,侬侬拿起杯子倒开水。
      “侬侬你要喝水吗?”
       “不,我要倒开水给奶奶吃药。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做的”。
       瞬间,我感动的流下眼泪。婆婆吃完药睡下了。侬侬又问:“妈妈,我们为什么不自己打车回来,占了那个叔叔的位置可不好的?”
       我见引导孩子的机会来了,于是我轻声告诉他:“奶奶生病花了很多钱,妈妈要节约把钱存给侬侬将来读书呢”。
        “那太好了,我也要把压岁钱存得多多的去读书”。
         孩子的话,暖暖的,让我的心涌起一阵阵感动。此时此刻,想起孩子夹菜给我们的那一瞬间,倏然觉得父母的引导和家庭的熏陶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我要用心去引导好孩子成长。于是,我继续和儿子聊天。
         “那个叔叔给你让座,是你太小,担心你站不稳摔倒,叔叔好不好啊”?
          孩子点了点头:“叔叔真是个大好人,妈妈,等我长大了也要学叔叔做好人”。
         “对,侬侬学叔叔做好人,妈妈可高兴呀”。
        “那我就做多多,让妈妈高兴多多”。说完,他得意的哈哈大笑起来。
        看着懂事的孩子,我的心也美滋滋的,因为,我在孩子的心田上播下了“爱心”的种子。
花儿的绽放离不开阳光,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我要当好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给他们关怀,教他们做人,让他们健康成长,长成有责任、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4.《奶奶的教诲》
作者:何 专(利国镇赤塘村)
最美家风故事之七:处世篇
       我生活在一个美满的六口之家,每个家庭成员都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家庭之所以这么幸福和谐,一切都源于家有好奶奶。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孝敬亲人、关爱老人、为人友善。长大成家后仍然遵从父母的教诲,去当好人家的媳妇。我嫁的这个家,爷爷奶奶都很老,阿爹、叔叔工作在外少回来,家务事都是我担当。
       家中,奶奶很疼我,待我如孙女。大事小事杂事,总是提前替我想好,然后一件一件教我如何去操持家事。尽管奶奶多时煞费苦心,但都因为刚过门,对好多的家庭生活细节摸不透,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有时都不敢和家婆、奶奶同桌吃饭,生怕受数落。撞脸时,神色紧紧张张,视线避得比闪电还快,心慌慌的,神态一点都不自然。好在婆家的人涵养都很好,没有一个长辈去在意这些小节事,奶奶更是体谅我,总是私下找我聊天,给我安慰。
那天,我正在生火煮饭。刚下过雨的天,空气潮湿,点柴火有些困难,冒出的浓烟,呛得我连连咳嗽。“呛到了吧,我来。”奶奶重新帮我架好柴火,然后对着竹火筒,由轻而重向柴火吹气,几下功夫,柴火便“笑”起来。随后,奶奶给我讲她的过去:她的少女时代、她的媳妇生活、她与爷爷勤俭兴家,等等好多好多。随后,奶奶叮嘱我,叫我别拘束,刚过门总要有个适应过程,没关系的,慢慢来。还说了一些暖人心的话:新妇也是子女,咱们是一家人,等她们都老了,我也是这家的主人,以后也要学她们善待新妇。奶奶的话,既是体谅,又是教诲,奶奶太好了!在奶奶手把手的指点下,我渐入“佳境”,操持家事,奶奶很满意。多年过去了,我把家照顾得稳稳当当,把爷爷奶奶服侍得妥妥帖帖。我与奶奶无话不说,亲如母女。
       如今,奶奶94岁了,年老行动不便躺在床上,脑力衰退多时说胡话。生活起居靠我悉心照顾。而当奶奶神志清醒时,我们又如久别重逢的母女,有说不完的话。陪奶奶聊家常,听她讲过去生产队与合作社的艰苦生活,听她讲与邻里乡亲和谐相处的往事。奶奶是个大好人。在过去那个饥荒的年代,赤塘村普遍贫穷,奶奶当年种的红薯,总是拿出来接济邻里乡亲,哪家缺米煮饭,也是来找奶奶,邻居有什么困难都乐意帮助,从来不求回报,也从不和别人争吵、攀比。
       奶奶爱唠叨。不管清醒还是懵懂,有一句话反反复复挂在嘴边:人要心善,多做些好事,给子孙积德。我不知听了多少遍,但从不觉得烦。这是奶奶给我们晚辈子孙传授人生经验呢!而当奶奶头脑清醒时,总是念念不忘叮嘱我:“与邻里好好相处,见到困难的人家要主动帮助。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你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奶奶一辈子就是这样与人和睦相处走过来的,邻里乡亲都说,奶奶一生都在做善事,好人有好报。
       奶奶的教诲,我都记在心里,我不仅要服侍好奶奶,更要学奶奶做人,与人为善,和睦相处,把奶奶的高尚人格学到家,传承好,把家庭建设好。

家 训 传 承 优 秀 案 例

一等奖(1名)
《石良壁家训》案例解读
作者:石徐英(佛罗镇丹村)
一、石良壁家训简析
1.家训内容
德义承传清俗虑,坦诚信守豁胸襟
磨砺墨田展大志,永溯书礼播华韵
睦友和邻兴百业,弘扬善果得异香
勤俭持家高风节,铭记此训慧本根
2.家训价值
       本家训由丹村爱国进步人士石良壁于民国时期创立。受其家训熏陶,石氏家族子孙人才辈出。曾有11位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局级干部,其次男石魁英曾任我党当时创办的丹岭乡(注:今丹村至岭头一带)第一人民小学校长。其衍传子孙现有大学生68人,外曾孙戴锦锋清华大学毕业,外曾孙潘田绿,留学英国伦敦皇家学院。
二、石良壁家训背景故事
       父亲的诗行
       自古以来,家风家训一直被人们视为世代传家之要诀,和诗礼传家相辅相成,成为我国文明史上的双璧。一个家庭成员的修养关系到家庭的兴衰,影响到社会的和谐。所以,我的家庭向来都注重好的家风承传,争做有品德修养的好人。
       父亲石良壁,生于1900年,生活在民国时期,为人品行端正,勤奋好学,有爱国爱民之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接触共产党人,深受史丹、王唯一等进步人士的影响,和本村的共产党人王伯等人参加过黄流对日阻击战和黑眉岭反围剿战争,为民族解放事业做过贡献。写有充满豪气,立志报效祖国的诗行:“太息生辰值暮秋,身如残菊傲霜流。抗日又遭逢内战,挺身报国志不休。”1929年父亲作为爱国进步人士选送广州“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仲恺学校学习,归乡后目睹日寇摧残家乡的惨景,赋诗一首:“外战频危既已残,内争剧烈更无安。家空九室情凄惨,人散四方意苦酸。寂寞路途鸡犬罕,萧条邻里火烟难。归乡一刻肠千断,沉痛焉能忍眼看”,表达他忧国忧民的悲痛情怀。
       父亲看到社会贫穷凋敝,民不聊生,为了帮助穷人治病,父亲潜心学医。据村中老年人说,他当年用一枚“保和丸”救过两个婴儿的生命。父亲帮人治病从来不收钱,他广告乡亲们:看病不收钱,收钱不看病。在那个时代,父亲救了好多人的生命。
       有道是:有好的开头,就有好的结果。父亲平生做善事,救死扶伤,高尚医德,他也希望他的后人能像他一样忧国忧民,胸怀苍生。所以对我们严加教诲,给我们立下几条家规:一要热爱祖国,胸怀苍生;二要勤奋读书,诗礼传家;三要礼貌修养,安分守已;四要勤俭持家,多做善事。另外,赋诗一首为本家立下了世代承传的家训:“德义承传清俗虑,坦诚信守豁胸襟。磨砺墨田展大志,永溯书礼播华韵。睦友和邻兴百业,弘扬善果得异香。勤俭持家高风节,铭记此训慧本根。”
       严谨的家风家训,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父亲衍传的子孙谨遵家训,磨砺墨田,勤奋读书,睦友和邻,勤俭持家,从不做辱没家风之事,从不给先父添骂名,在社会上受人尊重。
       父亲留下的家训,我们石氏家族视为“传家宝”,子孙后人会代代薪火相传下去。

二等奖(1名)
《谢君选、谢君魁家训》案例解读
作者:谢上强(佛罗镇丹村)
一、谢君选、谢君魁家训简析
1.家训内容
万事欲成书励志,勤耕心收自不愚。
揽卷典籍名流集,苟富藏经笑开颜。
尘世苍黄云幻变,墨砚流韵依然香。
横看功名吾何屑,永将此训植本根。
2.家训价值
       谢氏家训系清初禀生谢君选、谢君魁兄弟所定。嘉庆年间,本族贡生谢廷珍将家训制作成匾,挂于中堂启示后人。可惜惨遭破坏火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谢氏家训,历经300多年沧桑,影响子孙整整五代人,成为子孙的人生“灯塔”!今谢氏后人,得益于祖训之润泽,耕读传家,遵纪守法,正直做人。其裔孙谢上强秉承家训,崇文尚德,治理丹村施以“文化兴村”理念,今5000多人的丹村有大学生800人,发奋读书蔚然成风。
二、谢君选、谢君魁家训传承故事
       传承家训当好丹村领头人
        谢氏家训,系清初禀生谢君选、谢君魁所定。嘉庆年间,本族贡生谢廷珍将家训作成匾存留后人。谢氏家训,至今已影响子孙整整五代人,成为子孙为人树业的“灯塔”。
       小时候,听父亲哼着家训,勉励我们兄妹秉承好学之风,恭谦崇德,并常常劝诫我们“以礼待人,天地自宽” 。 1977年恢复高考后,父亲对我们兄妹读书的事尤为鞭策,且语重心长地劝告我们,即使是家庭有多困难,都要发奋读书,不弃学业。至今,谢氏后人得益于先祖之训,遵纪守法,励志前行;  奋发图强,蔚然成风。
        2004年,在乡亲的呼声下我当选丹村领头人。于是,我铭记祖辈之训言,施以“文化兴村”理念,成立教育助学基金会,全力支持鼓励村民子女发奋读书。如今,5000多人的丹村,考取大学的有800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
       多年来,我拜群众为师,与群众交流学习,素养得以提升。我提倡尊老爱幼、崇文尚德,致力于家风教育、文化发展、文明建设,制定乡规民约,多方面打造丹村与时俱进的新农村景象,让文明和谐成为丹村今日一道亮丽的风景。
       家训的润泽,让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将永铭先祖之训,严谨修身做人,尽心尽力建设丹心美好的明天!

三等奖(1名)
《王氏家训》案例解读
作者:王建光(佛罗镇丹村)
     “家学渊源远,诗书继述长”,这是我们的家训。王氏人世世代代把它作为对联镌刻在供桌的前幅上,激励子孙苦学上进,奋发图强。
王氏“家学”的形成,源于西汉。是经过先祖王吉自身体验钻研和后世子孙的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门家传官学,这就是被历代王姓子弟奉为宝典的“王氏青箱学”。这个建立在家族教育基础上的家学,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三个重大影响:其一是帮助了族人在激烈官场中的竞争,并产生了一批博通古今的政治家。仅在汉至唐大约一千年中,族中600多人的名字永远刻在人类文明史上。仅宰相一职就涌现了92人。其中有12人还连任两朝宰相。这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其二是王氏政治家推出《仪注》、《晋宋杂记》、《齐职仪》、《礼杂答问》等一大批官学著作。这些著作,直至明清宫廷还“遵用之”。这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三是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成就,便是王氏家学所结的硕果之一。
       如果说上联“家学渊源远”是对王氏祖先光荣历史的追溯,那么下联“诗书继述长”则是对子孙的训诫。王氏长辈无论男女,都把子女读书作为家中最重要的事情。记得1978年,我参加全国高考,考得好成绩,被大学录取。当时考虑到上有老母,下有儿子,自己已有好工作,不想去读。母亲对我说,千千万万人都考不上,你考上了不去读,对得起祖宗吗?是啊,困难再大是小事,践行祖训是大事。如果不去读大学,就是辜负了老祖宗的谆谆训诫啊。后来,我克服了各种困难,坚持并出色完成学业。毕业后还继续深造。退休后,还著书写作,不忘践行祖宗继述诗书的家训。

编辑:乐东同城
来源:乐东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03184210&ver=341&signature=Ocrjs9tsN9QcfrhWvPvA3twvh6GxsZrDlqqddQooitkz0FCkvQp7lV6*a1*qw*t*wOJuGKENmqMh-fmT6h8PtYZAGgJ8DfVzpf7MZ2j0eAVkO*pruzL8Lw1Q5RseIKBv&new=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1-16 17:56 , Processed in 0.590749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