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重要文保单位”诗歌楹联征集大赛 为进一步让广大市民了解高淳的文化历史文化,高淳博物馆开展“高淳重要文保单位”诗歌楹联征集大赛,具体事项如下: 一、 主办:高淳博物馆 二、 主题:以高淳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是国保、省保、市保单位)为主题,选定对象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诗歌楹联创作。 三、 活动细节 1、活动时间:2015年8月1号—9月30号; 2、10月邀请专家对参赛的作品进行评奖并颁布获奖名单; 3、拟评出一等奖1-2名,二等奖2-3名,三等奖3-5名,奖金分别是800元、500元、300元,并颁发证书; 四、参赛者请将您的作品发到指定邮箱(2049699851@qq.com)或送交博物馆工作人员,并写上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 五、联系人:高淳博物馆 邢欣 13160051337 姜琦 15952062500 高淳博物馆服务台电话:025-68616278 附上“高淳重要文保单位”的名单目录,及详细介绍。 高淳博物馆 2015年7月20日 附录1:“高淳重要文保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附录2:“高淳重要文保单位”详细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 | | | | 薛城遗址于位于淳溪镇薛城十村。遗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氏族墓,已发现墓葬100多座,出土文物400多件。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头向东北,有二次葬和少量俯身葬,少数墓有坑。这些墓葬分布密集,迭压打破达三层之多。随葬品以平底釜、三系钵、筒形三系罐、缕孔豆及壶、小折腹盂为基本组合,亦有少量鼎和装饰品。距今约5500-6000年。下层为居址,已发现房屋、方形窑穴、灰坑等多处遗址,相当于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中晚期,距今约6000年。薛城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地域特征,填补了长江下游南岸西段苏皖交汇地带史前考古空白,有重要意义。 | | | 固城遗址位于固城镇东北,芜太公路南侧。据宋《景定建康志》载:“古固城,春秋时吴王所筑地。”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子城比罗城高4米,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20米;罗城亦称外城,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城垣依地势而建,堆筑而成,呈梯形,底宽约40米,顶宽约25米。城垣中有两处宽15-20米的豁口,疑为当年的城门。曾出土几何纹陶器、原始青瓷残片和楚币郢爰。它对研究地方社会文化历史有重要价值。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 | | | | 南城遗址位于桠溪镇瑶宕大队南城村南约1公里,双桠公路东北侧。相传北宋末年岳飞部将牛皋曾在此与金兵鏖战,大败金兵,故有“牛城”之称。城系土筑,平面呈不规则圆形。城垣周长600余米,残高4-6米。东、南、西、北四面辟有城门豁口,城外现存东南两面护城河,濠宽12-15米,水深1.5-3米,轮廓清晰,规整。当地村民早年曾在城内捡到过盔甲、兵器之类,是高淳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军事性城址。 | | | 朝墩头遗址位于固城镇檀村东南200米。台型土墩,面积约4800平方米,高5米。1989年发掘500平方米,发现墓葬17座,灰坑8个,出土遗物近500件。文化层厚2米左右,可分类上、中、下三层;下层出土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器形有鸭咀形足鼎、壶、圈足豆等,还有石斧、锛、铲及玉饰品,时代相当于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中层以灰陶为主,有扁足罐形绳纹鼎、束腰袋足鬲、浅盘高柄豆等,时代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上层以夹砂红陶为主,并有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形有鼎、釜、盆、盘、豆、印纹陶罐、瓿、原始瓷豆、碗等。属湖熟文化遗存。(《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年)它对研究地方社会文化历史有一定价值。 | | | 保圣寺塔位于淳溪镇宝塔路232号。该寺原名龙城寺,宋为保圣寺,塔以寺名。现塔为宋绍兴四年重建。通高31.5米,底有基座、副阶。底层边长5.3米,底层和第七层四面辟门,其余均相对开两门,门位各层上下相闪。底层做壶门形,其他各层已改为券门。门两侧二、三层隐出斜棂纹窗格,其他均素面无饰。转角砌倚柱,并有收分和卷杀。塔身阑额枋上和平座下均施斗拱,三层以下各出二跳,补间七朵,四层以上减为六朵,七层改叠涩平座承屋面出跳。底层塔壁柱间用上下阑额,其间隐出一斗三升护壁拱,拱间壁嵌砖雕佛像。塔身逐层递收,刹件高耸,挺拨纤秀。其主体和大部分构件为宋代形制。它是研究宋代宗教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 | | | 东坝戏台位于东坝镇胥河北岸,东坝镇人民政府内。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原为东岳庙前进建筑,光绪三十二年(1906)毁于火,民国六年重建。1958、1981、1995年分别进行维修。戏台坐北朝南,上下二层,上层戏台,下层供戏班住宿,平面呈凸字形。面阔三间,明间宽6.35米,高13.1米,歇山顶。两次间各为3.3米,进深10.5米。脊高11.5米,硬山顶。台中利用立柱安装天壁,隔成前后台,前台顶部构架叠三层八角形藻井,正中绘二龙戏珠,外绘扇形花草。戏台檐下饰云头板昂数攒,额枋木雕戏文,其下斜撑,分雕成展翅凤凰和双狮。台中四垂莲柱雕成六角形花篮。它对了解地方建筑技艺有较高价值。 | | | 沧溪戏台位于阳江镇三元观内,是三元观的附属建筑。三元观始建于吴赤乌二年(239),后屡兴屡废。民国三十七年重建。建筑座北朝南,上层两层,平面上凸字形。面阔三间14.56米,进深九檩8.87米,脊高11.2米,穿斗式。明间向前突出便于演出,歇山顶。左右次间略低,为硬山顶。檐下有斗拱、雀替与檐枋承托。山墙过顶,前后各做马头墙封檐,两侧山墙由墀头逐层外挑,戗脊亦做镂空花脊,与正脊协调。横匾为清代方苞所题“沧浪一曲”,戏台用木板隔为前后台,前台顶部中央置方形藻井,彩绘“踏雪访友”、“羲之爱鹅”等民间故事。(《南京民国建筑》)它对研究地方建筑技艺有一定价值。 | | | 淳溪老街是一条商业性的街道,现格局建于明代中期,原名正义街,抗战前改为中山大街,俗称“淳溪老街”。据《元至正金陵志》载:“高淳镇已为市镇”。明《嘉靖高淳县志》载:正义街在县城西,又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高淳县政》中载:淳溪镇,高淳县治所在,区域甚小,仅其东至西之街一条,商业尚属繁盛,路面俱用青石铺成。 淳溪老街,原长800多米,1984年,县人民政府将保存较好的一片长345米的区域,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保护范围内,合面式店房,高上下二层,单体建筑一般以五进延伸,纵深达90多米。横向每隔五组建筑留有纵深小巷,街面石板铺设,宽3.7-4.5米不等。 | | | 万寿台位于固城镇刘家垅村西。相传始建于元,原是祠山殿的前进建筑,现殿毁台存。现存建筑为清末构建,座西朝东,上下二层,面阔三间,面积91平方米,硬山顶。两厢略低,台顶设方形藻井,台口突出,迎面两角起戗,檐口枋饰“云头”纹板昂数攒。它对了解地方建筑技艺和乡风民俗有一定价值。 | | | 水阳江水牮位于高淳区砖墙镇西南,水阳江东北岸。古人为避皖南山区洪水直冲相国圩而构筑。始建于明,从水碧桥到大花滩约7公里范围内,分别用土石构筑了“九牮八档”。 间距150-200米不等,分别命名为“头水牮”、“二水牮”等,规模渐小。 分水牮形似鱼嘴,地方俗称“鱤鱼咀”。青条石砌筑,中间填土。全长71米,通高10多米。将上游江水分为二股,左由水阳江下泄,右归区内狮树,双桥渡至县城南官溪河通航灌溉。 它是高淳最古老的水利设施之一,对缓解皖南山区洪水威胁,保护相国圩万亩良田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 | | 周氏宗祠,位于高淳区砖墙镇中和村西,又名《世德堂》。谱载:为三国时周公瑾之子循旧居地。原有前后三进,明万历年间重修,清咸丰年间被太平天国军烧毁,光绪十七年重建后进享堂。 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前廊、轩,双檐,一字屏风门排列。面阔5间17.6米,进深12.8米,脊高9.8米。楠木柱,柏木梁。迎面所见梁枋、雀替、斗,均浮雕图案,纹饰有:暗八仙,麒麟、凤戏牡丹等吉祥纹饰,梁枋施彩绘。 整个建筑用材较大,木雕保存较好,对周氏历史、地方民俗和古建木雕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 | |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吴氏宗祠)位于淳溪镇当铺巷78号。1938年5月,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由皖南向苏南挺进,6月4日到高淳,一支队司令部设在淳溪镇吴氏宗祠内,6月7日离开。吴氏宗祠为清乾隆年间建,共有三进,每进均面阔三间,第一进戏楼,中进享堂,后进祭堂,硬山顶。戏楼面阔13.3米,进深10.2米,享堂面阔三间14米,建筑前后轩,十三檩16米,脊高10.5米。后殿面阔三间13.15米,进深七檩11.98米,脊高9.4米。1985年进行维修。现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高淳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宗祠。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 | | | | 双女坟位于固城镇蒋山村,花山西麓。1996年调查发现,封土现高出地表约2米,平面呈椭圆形,占地约468平方米。封土东侧曾发现墓道,有石门两扇,及散落在水沟边的墓道垫石。相传唐代当地富豪张氏二女,因婚姻不能遂愿,于天宝六年(747)自尽。死后同葬一墓,史称“双女坟”。元《至正金陵新志》载:“有鸡林(即新罗,今韩国)人崔致远。唐乾符中补溧水尉。尝憩招贤馆,前有冢,号曰双女坟。因为诗吊之,夜梦二女至。”形成《仙女红袋》诗。崔致远被韩国誉为“东国儒宗”、“百世之师”。双女坟也因此声名鹊起。它对研究地方社会文化历史、促进中韩文化的交流有较高的价值。 | | | 襟湖桥位于淳溪镇东,东西横跨官溪河。旧名“甘棠桥”和“解放桥”。嘉靖二十年(1541)建,隆庆六年改为七孔石拱桥,青条石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长77.7米,宽7米,中孔净跨9.7米,矢高5米。桥底东侧设分水牮,桥面石栏立21对望柱,柱身雕刻莲花、石狮。南堍曾建聚星阁,1958年拆除,2001年复建。它对了解地方社会文化历史和建筑技艺有一定价值。 | | | 永庆庵位于江苏省高淳区桠溪镇大金山林场。始建于清朝,鼎盛时有佛堂、僧堂等9间。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于此,毁于兵火。清朝末年,宏根和尚重建此寺。原有房99间,僧300余人。现保留前后两进。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马头墙,青石门窗框,进与进间设天井,四水归堂,檐下斜撑雕戏文及“和合二仙”。通面阔五间17.7米,通进深21.9米,前后均为五柱七檩,抬梁式。它对了解地方建筑技艺和宗教信仰有一定价值。 | | | 玉泉寺位于固城镇西南约4公里,马鞍山坳。相传始建于宋,明清时又相继造楼房20余间。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复建并塑佛像。“文化大革命”中佛像毁。现存大殿为原建筑。大殿面阔五间18.8米,进深十檩11.2米,脊高9.6米,重檐式。大殿外加轩廊,为鹤颈轩,月台长18.8米,宽2.26米,高0.7米。2000年重修时,新建天王殿、地藏宝殿、观音殿和三圣殿等建筑。2001年将东厢拆建成大愿殿五间16.29米,进深12.09米,高11.83米,硬山顶。它对研究地方建筑技艺和宗教文化有一定价值。 | | | 蒋山村何家祠堂位于固城镇蒋山村何家村。始建于清,原有三进,由于太平天国时期战火,仅存损坏“八”字门楼照壁及后进享堂。建筑座北朝南,后进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前廊轩,一字屏风排列,上刻人物典故,计18扇,檐口梁与枋间,布6组云头纹昂,梁枋与雀替刻草花纹,“寿”字纹柱础。面阔三间12.5米,通进深57.2米,脊高8.5米。它对研究地方民居有一定价值。 | | | 该陡门位于阳江镇大月村西北。建于民国四年。上接沧溪河,下灌南荡圩。青石构筑,长条石在进水口设闸板,镙旋式启闭,每当涝旱起控水灌溉作用。通长26.96米,通宽13.6米,规模较大。有“重建永定陡门碑”一通。它在地方农田水利史有一定价值。 | | | 漆桥位于漆桥镇漆桥村西。始建于西汉末年,明清重建,1953年改建。原为木桥,因桥身遍涂漆而得名,镇和村以桥命名。该桥南北横跨原漆桥河,青石砌筑,三联拱石桥,青石砌筑,长28米,净跨23米,宽7.5米。 桥南筑保平井,宋代,井圈青石质,圆形,内壁有绳索勒印40余道,外阴刻“大宋南迁,关里孔氏庆口”几字,内径45厘米,外径80厘米,高48厘米;井壁青砖扁砌,基本淤塞。 | | | 江夏桥位于古柏镇戴家城村西。始建于明初,万历三十二年(1640)黄秉石重建。为纪念湖北江夏黄氏族祖,名之“江夏桥”。原为木桥,清代重建,改为三孔石拱桥,东西向,跨藕丝河,青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筑,长44米,中宽4.7米,中孔净跨18米,矢高10米。它对研究地方建筑技艺有一定价值。 | | | 黄氏宗祠位于古柏镇戴家城村西,清乾隆十七年建,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十一年(1873)重修。建筑座北朝南,前后三进(前坊门、中享堂、后祭堂),中设天井,面宽三间11.38米,通进深38.65米,砖木结构、马头墙,“八”字面墙,建筑因地势而建。它对研究地方民间建筑艺术有一定的价值。 | | | 千顷堂位于古柏镇戴家城戴东村西,堂名“千顷堂”。始建于清,原有三进,太平天国时期兵燹,仅存后进,80年代曾作队屋,现属老人会。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面宽三间12.89米,进深10.94米,脊高6.5米。前廊轩、转角八字式梁架,造型别致,门前镶抱鼓石一对,从门廊步入轩,中设石质门槛,原配屏风门10扇,驼梁木雕草花纹,并施彩绘。它对研究地方建筑有一定的价值。 | | | 刘家祠堂位于阳江镇小花村北。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祠堂大部建筑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今存享堂五间,两厢中尚存北厢房三间。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青砖小瓦,硬山顶。正屋大门悬清顺治帝赐时任浙江遂安知县刘儒的“革命荣封”匾。梁架雕刻草花纹。2009年,村民自行组织维修。它对了解地方社会文化历史和建筑技艺有一定价值。 | | | 邢氏启后祠位于淳溪镇薛城八村,俗称邢氏“老祠堂”。据碑文记载: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遭水患,清康熙年间重建,民国二十三年(1934)大修,2007年小修。解放后曾作过供销社,现归老人会使用。建筑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马头墙。前后二进,中设天井,前进前后轩廊,出头枋下斜撑,雕成倒挂双狮,方砖铺地;后进楠木柱、柏木梁枋、门檐外挑,出头枋下木雕蝙蝠和祥云纹饰。通面阔三间16.5米,通进深30.4米。它对研究地方建筑技艺有一定价值。 | | | 长乐杨家龙王庙位于淳溪镇长乐杨家村,始建于明景泰年间,清道光、咸丰年间屡遭水患,兵燹,几经倒塌。咸丰八年(1858)由芦溪人杨应功出资独修,05年村民自发集资70几万维修。建筑座东北面西南,前后二进,马头墙,前进面阔三间13.8米,进深8米;后进面阔3间13.8米,进深10米。原庙倒塌,拆架维修,式样保留,占地面积扩大,地面整体抬高,前进1米多,后进2米多。前进梁架保留,更换掉二个柱础;后进基本新换,仅留14个旧柱础,墙体部分用原砖重砌.该建筑及其附属碑刻对于勘查安徽和江苏的历史分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 | 太平天国营垒遗址位于东坝镇龙华寺岗。清代,平面呈圆形,高出地面约2米,直径62米,外围设两道宽约8米、深3米的壕沟。在两道壕沟之间,修宽8米的壕墙一道。西面筑有6.8米宽的走道。营垒外围的南、北、东三面,各修炮台一座。营垒面积9498平方米。它是太平天国时期在东坝所筑营垒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 | | | 江宁旅淳公所旧址位于高淳县东坝镇后街8号,民国建筑。50年代,曾被东坝医院使用,医院迁址重建后,产权收归房管所,现供人居住。建筑座西北朝东南,前后二进,砖木结构,青砖小瓦,单檐,硬山顶,前后2进,中设天井,四水归堂,基础上一层青石砌筑,面墙设三门,明间门额横书“江宁旅淳公所”,左门额上刻“成仁”,右门额上雕“聚义”,字体为楷书。通面阔七间22.3米,通进深16.9米,前进两柱五檩4.9米,后进五柱七檩8.3米。它对了解对方社会文化历史和建筑技艺有一定价值。 | | | 崇仁局旧址位淳溪镇湖口头芮家,建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原名“灵佑殿”。民国年间主要为固城湖船只点灯导航,为高淳四大局之一。建筑座西面东,砖木结构,马头墙,二进二厢,中设天井。面阔三间10.7米,通进深15.7米。现主要为道教活动场所,供奉严真人,内存清代“五猖”脸谱。他对研究地方建筑和宗教文化有一定价值。 | | | 沛桥位于东坝镇沛溪河上,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666),1917年重建。东西向,跨沛溪河。三孔石拱桥,分节并列式砌法筑,长42米,宽4.25米,净跨13米,矢高7米。栏杆、望柱青石质,上嵌碑一方,楷书“沛桥”二字,清末本县廪贡生童铭新书。它对了解地方桥梁建筑技艺一定价值。 |
http://www.xici.net/d21958992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