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故事] “发现家乡美”图文征集比赛入围作品名单公布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20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3:3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现家乡美”图文征集比赛入围作品名单公布!(附:1号入围作品《乡愁五记》)

原创 2016-05-14 福建人在北京 福建人在北京
导语: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北京默意御康茶文化交流中心特展开“发现家乡美”图文征集比赛,在纸尖上展示福建文化。目前,专家组已从众多投稿作品中挑选出30个作品入围本次比赛。

比赛规则
1、作品总分=专家评分(占40%)+文章底部点数(占30%)+微信投票数(占30%)
2、文章底部点数统计方式:公布之日起15天内的点数
3、微信投票系统将于所有入围作品全部公布后开启,请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福建人在北京”,了解本次大赛投票方式及投票时间。
4、根据总分从高到低评选出:第1名为特等奖;第2-4名为一等奖;第5-10名为二等奖;第11-30名为优秀奖。
5、按照以下顺序,每天公布2篇入围作品:


《乡愁五记》

作者:郭华悦

味蕾上的乡愁

听闻友人要返乡,我赶紧打去电话,让他回来时顺手捎点贡糖。

在我看来,贡糖就是故乡的另一个称呼。闽南老家的孩子,特别是我这一代的,多半都是在贡糖的香气中长大的。后来,哪怕羽翼丰满,飞往了外头的世界,可这儿时浓浓的糖香,仍不时会在心中萦绕,挠得人坐立难安,直欲一尝为快。

其实小时候,贡糖都是大人们手工做的。

那时,看母亲做贡糖,总觉得极为复杂。先是炒花生,要炒到香气喷薄的程度;接着是熬浆,用砂糖和麦芽糖加水熬煮;最后,将脱膜的熟花生倒入胶稠的糖浆中搅拌混合,辗压成片状,包入花生粉、芝麻、蒜泥、精盐等内馅,拉长起酥,切块。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槌打。“槌”字,在闽南语的发音,和“贡”一样,所以在老家,这“贡”出来的花生酥糖,就被称为“贡糖”。若是顾名思义的人,难免要将这糖和贡品扯上关系。其实,这和贡品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贡糖,本就是小时候,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用来应景过节的零嘴。做好了,除了送点给亲友们,其余的多半都入了孩子们的肚中。一口咬下去,一声脆响,接着是便是品味酥脆口感的美好时光,令人回味无穷。

在外的日子里,也常常在超市里见过贡糖。只不过,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贡糖,多了一份精致,却少了厚实的口感。唯有在老家,不少人家还保留着手工做贡糖的习惯,那种酥脆的口感,就是儿时记忆中的味道。

正因如此,每次有同乡回去,再次回来时,少不了提着大包小包的贡糖,分给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们。品着家乡的贡糖,吃出的不仅是美味,更是浓浓的乡愁。

沉淀在时光中的鼓浪屿

许多年前,父亲曾带着我,游了一趟鼓浪屿。

那时的我,还是年少轻狂的年纪,一脸浮躁,满心喧嚣。而父亲也还不老,刚过不惑之年而已。那趟旅程,我在前头跑着,跳着,喊着,而父亲跟在后头,不疾不徐,欣赏着岛上的一切。半天的功夫,就将鼓浪屿逛了个遍。

父亲问我感受的时候,我咂了咂嘴,不以为然。那时,对我来说,鼓浪屿名过其实了。不过是一些老旧的建筑,我不明白,为何能迷倒这么多人?可离岛时,望着远去的鼓浪屿,父亲说,等你长大了,心定了,再来鼓浪屿走走吧!

如今想来,那时的父亲,真的有先见之明。

不久前,偶然想起父亲这句话,于是再次踏上了鼓浪屿。这回,是一个人。鼓浪屿,还是记忆中那个样子。可一踏上这片土地,隐藏在时光深处的那段记忆,顿时如一段古老的音乐,低低沉沉吟唱起来。一刹那,我被深深打动了。

从未想过,以前令我不以为然的鼓浪屿,如今却能令我动容。就像在一个午后,细碎的阳光透过大树的枝叶,在地上撒下点点晃动的晶莹。品着咖啡,听着舒缓的音乐,抬头时,不经意看到陌生人温暖的笑容,定格在眼前。那种感动,是令人从心尖出生出繁花万朵,是令人一下子摒去尘世浮华,突然觉得现世安宁的。

漫步在鼓浪屿,你仿佛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滴滴答答,一分一秒地过去。入眼处,岁月的痕迹渐重,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样的时刻,往往会令你不由自主地打开记忆的大门,那个可爱的邻家小妹,那张古旧的八仙桌,人与物,都如电影般,一一掠过脑海。再次回过神来,不禁红了眼眶。

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话。年少轻狂的岁月里,我们注定无法领略鼓浪屿沉稳而沧桑的美。鼓浪屿就像一朵开在时光深处的花,要采撷它的美丽,唯有走进时光里,才能领略它的风情。当你历经沉浮后,用一颗宠辱不惊的心,才发觉沉淀在时光中的鼓浪屿,一直默默等待着你的到来。

这样的鼓浪屿,多迷人,多可爱。万般风情,缺少的,只是一颗领略美的心。

斋心之旅

那日,到泉州游玩,顺道去安海访友。

本想给友人一个惊喜,所以事先并未知会。哪料,到了门口,却发现对方整装待发,正要出门。看到我,友人面露惊讶,却并未有为难之色。友人说,来得正好,一起去龙山寺逛逛吧!

我才知道,他本来是要打算去龙山寺。

从家里到龙山寺,路并不远,一路走走停停。友人告诉我,他有个习惯,隔三差五就到龙山寺逛一圈,不为求佛,也鲜少烧香求愿。到了里头,吃顿饭,听听念经,等日落西山,辞别归家,心中格外清净。

我总以为,像龙山寺这样的名刹古寺,多半香火鼎盛,人声沸腾。对烧香求佛的人来说,这样的热闹倒也无可厚非。可对于我这样的人,总想着寻点清静之地,自然就对名刹敬而远之。可一进门,却发现龙山寺并非我原来所想象的样子。

也许因为并非周末,又是上班时间,寺内轻悄悄,无世俗喧嚣,反倒有夜半钟声的悠远。一道佛门,却隔绝了两个世界,外头车马纷扰,里头则一片清冷。来了这么多年,友人早已和寺内的人熟识。因此,一进门,就直奔大殿。
大殿中,隐约传出念经的缭绕之音。鸟鸣山更幽,这悠悠念经声,却让寺内更显清净。我和朋友都不是念经的人,但却喜欢听。寻一处角落,静静坐着,佛音入耳,更入心。一刹那,竟有种脱俗入佛的感觉。

友人说,每次来,都会先听会儿念经,再去吃点斋饭。

斋饭很简单,素菜清汤白饭,但个个吃得有滋有味,仿佛那是世上难得的美味。一样的饭菜,在外头,和在里头,吃起来却完全是不同的味道。我明白,靡靡佛音,自有种让人知足的力量。人心一知足,吃到嘴里的,都是难得的美味了。

看似简单的斋饭,因此而有了不简单的味道。

吃完斋饭,和寺内的人聊了一会儿。聊的内容,无非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可说的人心平气和,听的人颔首微笑,一时间竟也充满了现世安宁的美好。一直到两人都走了出来,心里犹自有种错觉,仿佛人和心,都已留在了龙山寺中。

友人说,知道我为什么常来了吧?

我当然明白。友人并非虔诚的信徒,但多年来在俗世中打滚,琐事缠身,却也需要有一处洗涤心灵的地方。在这个地方里,不需要戴着面具,不需要强颜欢笑,大可以卸下心防,与久违的自我,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这就是龙山寺的魅力。青灯,古佛,念的是经,涤的是心;一人,一心,入寺并非为寻求庇护,而是想慰籍备受纷扰的心灵。在这古刹中走一遭,听听,说说,尝尝,任佛音滤去万千烦恼;出得门来,也就脚步轻快,身心清爽了。

如今,虽已从龙山寺归来多时,但每次想到那次旅行,看了什么,听了什么,其实都已经不太记得。唯一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龙山寺里洗心涤魂的清净。

重游清源山

上一次爬清源山,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当时,我还在读小学。学校组织春游,地点就选在清源山。时隔多年,尽管很多细节都已淡忘,但在山上的快乐时光,却如烙印一般,印在了脑子里。一直想着,若能再次踏上清源山,该有多好?不曾想,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如今的我,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再次登山,感觉自然和小时候不一样。小学那次爬清源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君岩。回去后,查了资料,知道这石像本是天成,后来在宋代,经人略加雕刻,就成了如今的老君岩。记得小时候那次登山,见到道风仙骨的老君岩,顿时惊叹不已。一天的时间,一大半都花在了老君岩上。

而这一次,老君岩依旧令我惊艳。但更令我感慨的,却是弘一法师的舍利塔。二十多年前的那次登山,我年纪尚小,对生离死别的感触还不深。那一次,到了舍利塔前,觉得平平无奇,甚至连驻足都不曾。可这次,舍利塔却让我驻足久久。

最令我感触的,是塔前石刻上,弘一法师的绝笔“悲欣交集”四个字。弘一法师临终前,回忆一生憾事,于是有了这四个字。尽管对这四个字的含义,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弘一法师的“悲”,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众生,是“大悲”,而非“小悲”。记得以前,在草庵看到弘一法师的一副对联: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众生未离苦,而自己已面临离世,这是“悲”;可尽管如此,自己已尽力,无遗憾,这是“喜”。

如今,人近中年,再来品味“悲欣交集”这四个字,自然有了不同的感触。时光的轻舟,已过万重山,生命中若无悲,何来喜?若无低谷,岂能品尝巅峰的喜悦?人生就在悲欣的交替间,辗转前行,谱出了一曲曲生命之歌。

当然,除了老君岩和舍利塔,清源山的美景,也是令人心旷神怡。一路拾级而上,峰回路转后,到了山顶,已近黄昏。四面青山,万道霞光,簇拥着一个诺大的露天茶馆。高山平湖,青山绿水,共品一盏佳茗,赏心乐事,莫过于此。

从清源山回来的路上,我们可谓一步三回头。直至清源山在天际边,成了一个小黑点,我们犹自恋恋不舍。如此迷人的清源山,值得我们一次次地踏上这片土地。

泉州湾游记

从飞机上看泉州湾,碧水汪汪,如明玉般点缀在泉州大地上。

尽管不是姹紫嫣红的春天,也非狂放热烈的夏天,但泉州湾的景色,依旧如一位绝世美人,静静伫立于水之一方,翘首凝望。萧索的风,笼罩了泉州湾。这片土地褪下了绿装,换上了更为深沉而稳重的衣装。

荡舟于泉州湾,偷得浮生半日闲,是此刻最佳的休闲方式。人静坐于舟上,凝望着碧蓝的海水,任海风拂面,只觉得烦恼顿时烟消云散。仿佛,这静谧的空气,有一种神秘的魔力,让人沉醉其间,忘却痛苦和烦恼,只记得生活的美好。

当然,除了荡舟,散步也是不错的选择。芦苇丛丛,如碧玉般镶嵌在泉州湾中。此时的泉州湾,多了空旷,少了狂躁。听着浪花轻拍岩石的声音,看着海水如珠玉般四溅,顿觉此情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

秋冬的泉州湾,芦苇是不可忽略的主角。这种生命力极顽强的植物,只需要一点点土壤,就可以生根发芽,以惊人的速度,悄悄占领了这片领地。在其他的季节里,我们不会注意到这种看似无奇的植物,唯有在此时,百花凋谢,唯有芦苇昂首挺立,我们才会关注到它们。原来,这看似不起眼的芦苇,竟有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不时可看到白鹭,在空中盘旋,然后姿态轻盈地落在芦苇丛中。洁白的羽毛,优雅的姿态,让白鹭成了此时的泉州湾中,最亮眼的一道风景。它们是这里的贵客,在一片不起眼的颜色中,显得如此特异。这是泉州人的骄傲,这里一度曾鸟迹罕至,如今环境大有改善,飞鸟们纷纷选择这里,作为理想的越冬之地。

漫步在泉州湾,身处寒冬,心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综合编辑丨小闽
应广大老百姓及福建老乡强烈建议,成立了福建人在北京微信公众号。怀揣着梦想的福建老乡来到北京,为梦想同时也为北京的建设奉献出自己一份力量。我们抱着为福建老乡提供新闻信息、文化传播以及生活娱乐等服务宗旨,给大家提供一个最接地气、最值得信赖的互联平台。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平台,而是您身边的亲人,您在北京的家。
——福建
http://mp.weixin.qq.com/s?src=3×tamp=1463290308&ver=1&signature=UJ-DZE-xgGtbBGqeAcPMkku*0YC3u-dTZLkDewH2Z6qIbDHFpc0pQasFPJbLSNJdhStq3bxKwdbLhdsGsMIc3B1T6Sgq-ZIVbAIwmQdTJDYviuev97ynp-tuDs3zOCqDMCJ*ZOCD2SCGior4JGhwPwAfXXKw3WE*o2Xf7G7qQjA=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1-15 17:41 , Processed in 0.366817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