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结束的首届全国“金杯”手风琴新作品创作征集比赛中,作曲系师生经过普遍动员,积极参与,最终成绩可喜,受到全系师生的普遍肯定和赞誉。这次参赛活动是属于作曲系2009年度一系列创作与科研活动的主抓项目之一,在年初就已经做了充分的调研与布置,期间又经过各种会议的积极动员,重点安排与落实,最终在普遍提交的多部作品中历经初赛与决赛的选拔,经大赛评委会严格评审,其中作曲系有三部作品获得最终名次: 研究生齐雪峰创作的《托卡塔》获独奏作品组二等奖(指导教师:姚盛昌教授) 青年教师宫晓霞创作的《京韵》获独奏作品组三等奖 研究生王 宇创作的《卖报歌》获儿童作品组二等奖(指导教师:姚盛昌教授) 对于成绩的获得和作品的创作心得,作曲者各有感言:
齐雪峰:
独奏巴扬作品《托卡塔》是为全国首届“金杯”手风琴新作品创作征集比赛而作。作品以谐谑曲风格为主,以给听众营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音响氛围为作品主要特色。作品的创作运用简洁的主题材料、多变的节奏、强烈的手风琴风箱的抖动和快速度的统一等特性,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强调狂暴的、充满力量的音乐特点以及演奏者充满激情的舞台表现力。
作品获得的荣誉并不属于创作者一人,它属于帮助过他的每一位领导和老师们。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和演奏员的排练过程中,得到了专业导师姚盛昌教授的不辞辛劳的悉心指导和对作品写作方面及演奏方面的精心处理,同时,也得到了作曲系及手风琴键盘系各位专家老师的多方面帮助。通过此次的创作,对于今后更多地了解手风琴乐器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创作方面也能够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在今后的创作中还应再接再厉,不断进步,为母校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宫晓霞:
巴扬手风琴作品《京韵》,是为全国首届“金杯”手风琴新作品创作征集比赛而作的。自2009年暑假开始酝酿和构思作品的题材,通过阅读和欣赏了大量巴扬作品后,我发现关于描写中国民族题材的手风琴作品很少,所以萌发了运用中国京剧这种精彩绝伦的艺术形式做素材创作的想法。九月底作品初稿完成,经过与演奏者多次排练及修改后,最终截稿参赛。
本作品在创作主旨上借鉴中国京戏“文武场”的音乐素材贯穿全曲。乐曲以京剧“花脸”角色大笑的场面开始(用手风琴抖风箱的技法进行夸张演绎),进而将人们带入眼花缭乱的吸取境界。一段引子过后,手风琴以特殊的节奏型及不协和的和声语言,从弱揍开始模仿戏曲中的“武场戏”锣鼓镲的典型形象。同时在主导动机中运用京剧唱腔的“曲牌”、“过门”等曲调进行展开,结合西方现代和声、复调等创作技巧,使作品摆脱了传统的、陈旧的音响效果。在结构上,该曲打破了传统曲式模式,借用戏剧的段落结构,加以变化,并以自身音乐的相对协和音响到不协和音响的循环对比进行戏剧化的分层次描述,使音乐既有自身的推动力,又有传统戏剧的张力,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出中国的国粹艺术。
当然一部作品的成功,同样离不开演奏者的二度创作。演奏者王陆轩同学对这部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多次与我沟通。在此,对给予我这部作品的关心与帮助的作曲系、手风琴键盘系的领导、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王宇:
《卖报歌》的创作算是一种巧合。在知道全国首届“金杯”手风琴新作品创作征集比赛时,本意没有想到要写儿童作品,而当我在钢琴上寻找内心中所需要的主题时,却不断地在钢琴上弹出卖报歌的主题,“索性,就写儿童作品吧!”心想着,就投入了对这个作品的改编创作中。
《卖报歌》主要是刻画了报童不怕艰辛,满街奔跑叫喊卖报的可爱形象。此曲以变奏的形式既表现了报童活泼、天真、乐观、积极向上的一面,又在音乐中体现了报童艰辛、伤感、在风雨中仍然坚持卖报的可怜形象,可谓是将报童的不同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这次比赛的历程也非常艰辛,虽说是儿童作品,但有拿过国际手风琴比赛第一名的许笑男;也又有从事手风琴创作四十多年的作曲家李遇秋先生;还有各院校的一大批优秀作曲选手。正如所料,比赛也非常的精彩,整个过程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终得到第二名的成绩,也是事先没有想到的。我只是想尽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作品完整的展现给观众、展现给评委。通过自己的音乐告诉大家我对《卖报歌》意义的理解。在此,感谢我的导师姚盛昌教授,没有他耐心、细心地指导,这个作品也不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还要感谢王树生教授在演奏方面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此次同样获得演奏第二名赵博同学的精彩演奏。最后,感谢作曲系、手风琴键盘系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为本次比赛不辞辛劳的付出。
手风琴作品的创作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主要原因来自于对该乐器不断发展中的性能和特点的了解与把握,在此意义上来说,成绩的获得显得相对不易,现依此作为契机,激励本系师生再获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