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楹联对联] 600元 东莞市茶山镇南社面向全省举办征联活动

[复制链接]

6184

主题

946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643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20:4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莞市茶山镇南社面向全省举办征联活动

2016-10-14

南社——闻名全国的明清古村落,曾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最美丽乡村”等称号。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孝德文化,进一步扩大南社的知名度和赞誉度,打造文化旅游亮点,提升南社的旅游文化品位,现决定向全省各界民众征集南社景点楹联。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广东楹联学会、东莞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东莞市楹联学会

二、征联主题
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社明清古村落景观为主题,突出旅游文化、孝德文化。

三、景点概况
(详见附页)

四、征集时间
2016年10月15日至2016年11月15日。

五、作品要求

1.作品应为原创,内容健康向上,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品味;并能切合南社景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参赛对联要求单边字数5至21字,采用平水韵(古声)创作,并符合联律,每人投稿最多5副对联。
3.如有集句、用典、引文需注明出处。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600元;
一等奖:2名,奖金500元;
二等奖:3名,奖金300元;
三等奖:5名,奖金200元;
优秀奖:1O名,奖金100元。
所有获奖者将颁发《荣誉证书》一本。

七、投稿方式
  1.投稿作品要附上作者姓名、联系电话(手机)、身份证号码、有效通信地址和邮编。请勿附送个人简介。资料不详者,主办方有权不予收录。
  2.电子邮箱和邮寄任择其一,不得重复投稿;请尽量采用电子邮箱投稿,免致转录出错。邮寄的参赛作品请用A4纸打印,为避免误读,不收手写稿。
  电子邮箱:gdnsjda@163.com
邮寄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西湾东路5号二楼广东楹联学会(信封上写明“南社征联”字样),邮编:510160。邮寄件时间以当地邮戳为准。
  联系电话:020-81769432

八、其他事项
1.征集活动结束后,由主办单位邀请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对征集的作品进行评选,与评审工作有关人员一律不得参赛。
2.本赛事不收参赛费,不退稿;主办方有权使用获奖作品,获奖者拥有署名权。
3.参赛者一经投稿,即被视为同意以上约定。




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明清古村落景点

1.西门楼
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总长度达302.5丈(约1009米)的古围墙拥有谯楼二十一座,东、南、西、北四个拱形门楼,南社古村形成了以围墙为界的村落布局。而南社围墙在历史上曾对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2.任天公祠
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为村中谢氏第十四代子孙谢任天族公祠,1996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砖木石结构,抬樑与穿斗混合式梁架,面积141.6平方米。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


3.百岁祠
建于明万历二十年,是为纪念南社百岁老人谢彦庆、谢实斯而建的。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二进布局,面积195.3平方米。清朝同治十一至十二年(1872-1873年)百岁祠被毁,光绪三年(1877年)由二十一世孙进士谢遇熊,带头倡议重建。


4.简斋公祠
建於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简斋公祠是第十代谢简斋一族的祠堂,为二进三开间结构,面积143.4平方米,2004年重修。依然保留着清朝的建筑风貌,祠堂的木雕、壁画保存得较好,富有岭南建筑特色。


5.百岁坊
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百岁坊是一座坊与祠相联的古建筑,坐北向南,二进一天井四柱三开间三屋顶布局,面积174.7平方米,为纪念明代南社村四位百岁老人而建(谢彦庆、谢实斯、谢彦眷之妻叶氏、谢振候之妻黄氏)。



6.毓生楼
毓生楼是南社古村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座民国特色显著的民居,内部中式的天井和金字屋的结构,外部是西式小洋楼造型,中西合璧。是主人谢毓生每年清明、重阳节回家祭祖时居住的住所。


7.照南公祠
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为清康熙年间富商谢照南的族公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砖木石结构,抬樑与穿斗混合式梁架,面积158.4平方米,于1996年重修。


8.五百年大榕树
名称:细叶榕。
树龄:550岁(2004年统计)
该树被誉为南社村的风水宝树,北为船头,西为船尾。宝树则是船上的风帆。传说日军入侵南社宝树枯死,待日军被驱逐之后,宝树又死而复生。美誉“世界上最大的一棵盆景”。


9.天德堂遗址(藏古阁)
天德堂曾是南社村中唯一的女郎中余氏坐堂的地方。余氏(1880——1976)原为石排一富户之婢,曾随小姐读书认字。后嫁于南社天德堂郎中为继室。郎中见余氏天资聪颖,遂教其从医。余氏敏学,饱览群书,精于骨折跌打,兼治内儿妇科,对咽喉炎可不药而愈。她施医济世,深受村民爱戴。



10.药材铺
碧海号药材铺店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目前尚在营业中,店主是一名中医,现在仍经常有村民到此处看病。


11.谢氏大宗祠
谢氏大宗祠位于南社村中心,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曾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清宣统元年(1909年)、1997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面积为306平方米,作为村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南社村谢氏族人祭祖和议事的地方。



12.天井祀厅
每年南社谢氏全族祭祖在农历3月12日和9月12日进行,由各房轮流派人主持祭祀大典。祭祀当天,全村族人集中于祠堂,祠堂门和堂内前后两层格扇门也全部开通,使谢氏大宗祠成为一个由大门直至祀厅神龛的纵向大空间。祭祀仪式结束后,将供品分份赠给族人,以奖励族人的孝敬之心。



13.云野公祠
云野公祠为纪念十一世祖谢云野而建,二进三开间布局,重建于2002年,面积158.8平方米。在土改时曾分给村人谢枝,重建云野公祠时,连同谢枝名下分得的云野公祠旧址,皆由谢枝之子谢洪万一并捐赠。




14.新东园公祠
东园公祠始建于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于2011年。二进三开间布局,面宽9.9米,纵深15.9米,面积157.4平方。因谢尚仁故居改为东园公祠,故称谢文卓(号东园)祠堂为新东园公祠。


15.应洛公祠
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堂主人为清康熙年间富商谢照南的父亲谢应洛,该公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面宽10.8米,进深20.8米。砖木石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



16.晚节公祠
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乾隆四十四年(1779)、2004年重修,现保留清代建筑风格。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面积264.4平方米。砖木石结构,抬樑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堂主人谢晚节为南社谢氏七世祖,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


17.望月楼
望月楼位于班头巷巷口,晚节公祠左侧,巷全长57米,于明朝兴建而成,巷内多为南社富户。户中小姐常相约在望月楼或品茗闲聊或做女红针黹,常引来村中或外村的年轻小伙子故意从楼下经过,希望成为班头巷的乘龙快婿。



18.谢氏祖坟
谢氏祖坟为南社村谢氏第四房九世祖谢东园之墓。南社村风俗象意为帆船。这高起的祖坟就是船头形状,船头上有九世祖东园公站着守护所以这艘帆船才可以开得更快更远。预示着南社村祖祖辈辈自强不息,扬帆破浪兴旺发达。


19.谢汝镠故居
谢汝镠故居位于南社村东部,紧邻围墙,由左右相连的三栋住宅组成,是南社古村落内较为典型的古民居。它融合了岭南古建筑中的石雕、木雕、灰塑等传统建筑工艺,具有珠江三角洲明清古民居的典型特色。




20.步云里
步云里全长72米,明朝兴建而成,因此巷直上为谢高卓进士故居和谢遇奇家庙而得名。传说村中学子赴考、上任前都会从对着池塘的步云里巷口往里进,再从家门前的小巷走出去,祈求“步步高升、平步青云”。



21.建威巷
建威巷全长51米,清朝兴建而成,因谢遇奇进士故居的门匾“建威第”而得名,南社清代武进士谢遇奇曾跟随左宗棠平定新疆战乱屡建奇功,敕封建威将军。建威巷口至今还保留着当年谢遇奇练武的地方。



22.谢遇奇故居
谢遇奇故居位于南社村东侧,谢汝镠故居之南,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是南社古村落规模较大,且较为讲究的古民居之一。这是一个由多座住宅组合而成的团组,由主屋、书房和大屋三部份组成,前后跨越三条街巷。



23.谢遇奇家庙
谢遇奇家庙位于南社村东坊47号左侧,是朝廷为表彰谢遇奇功绩而建造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光绪二十七年(1901)建成,1997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占地30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抬樑与穿斗混合式梁架。

24.谢元俊进士故居
谢元俊进士故居位于文员巷内,社田公祠旁边,谢元俊生于清道光27年(1847年),终于民国六年(1917年),寿71岁,于光绪二年丙子恩科中进士,被钦点为即用知县,礼部郎中祭司行走,偏偏此时母亲逝世,回家守孝3年,光绪皇帝当时欲想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重新夺回皇权,因此依然想谢元俊为其所用,御批资政第。


25.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南社村东坊村民小组办公室左侧,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2002年重修。又名“武帝庙”,坐西向东,三间二进一香亭一天井合院式布局,两侧为耳房,占地约35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抬樑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青砖墙体,碌灰筒瓦。



26.百岁翁祠
百岁翁祠位于南社村北一40号左侧约10米,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光绪十年(1884年)、民国六年(1917年)、1999年重修。又名“社田公祠”,是村中百岁寿星谢社田(号彦庆)之子将所居之堂改建为祠堂,坐南向北,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面积237.5平方米。



27.柳树下巷古井
此井位于柳树下巷,是宋井,其水质清冽甘甜,至今仍有村民到此可以饮用。




28.南社乡情体验区
沿着西圃巷往上走来到南社乡情体验区,这里以前是一片烂地、旧屋,但是经过3年时间不断活化利用,变成了现在的古色古香的南社乡情体验区,虽然这里经过较大的改造,但是依然保留着以前那种古朴乡村的味道。

29.谢重华与莞香展馆
古色古香的谢重华与莞香展馆展出很多不同的珍贵的莞香品种,也可以认识南社种莞香的第一人——谢重华,了解他与莞香的光荣事迹。


30.资政第
资政第位于南社村南坊60号旁,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为谢元俊私宅书院,是南社村现存最大的一间书院,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二进合院式布局,面阔11.8米,进深18.6米。砖木石结构,抬樑与穿斗混合式梁架。




31.古富贵子树
种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传说为文进士谢元俊之祖父所栽,后富贵子树种下不久,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谢元俊出生,为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进士、钦点即用知县、钦加礼部郎中祠祭司行走,授职郎中签分礼部。故村人称之为“进士树”。


http://mp.weixin.qq.com/s?src=3×tamp=1476407405&ver=1&signature=r7nO4jIiZJlleInLjQp1YygWbRxIKGrmidTtCZ-0zO*9rG5CrD-FPB8MVd12V-hWqXGg4Ty8emWIdwHPZxBKv8cuk4PvN7sUsongR7Gp0oB0h8SLTx77Hr-5qgxfe3UqOJ9le0L4vrTnwjH*qIeRkUHYJoW512zTLctaVNfn2Pk=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6-9 08:24 , Processed in 0.39698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