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故事] “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20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 08:5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年4月23日,“深港环保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启动以来,得到广泛响应,现已收到来自全市自然来稿近1万篇,本次征文将于10月10日截稿。各学校可充分利用“十一”长假机会,布置学生读书和写作,在10月10日前,每名参赛者完成1篇佳作,并投稿到制定邮箱即可。欢迎广大师生积极投稿,共同为民族优秀文化传播、为全民阅读推广出力。
       “十一”期间,深圳校园悦读将2016年“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有奖征文进行汇编,供参赛者参考学习。
(小学组  上)
第一章:我教爸妈学吟诵
▼1
咿咿呀呀学唱古诗
作者:深圳市光明新区田寮小学一年级 郑新茹
指导教师:刘娜

唱戏,大家都听过了。可是唱古诗,你听过吗?
小时候,妈妈总爱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一张一张的古诗卡片教我读古诗。我知道,那些古诗是她从《唐诗三百首》里找出来抄在卡片上的。今年,我上一年级了,妈妈却变了一个花样,教我吟诵古诗。可我觉得,那是唱古诗。
你听,妈妈是这样教我读《春晓》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她让我摇头晃脑地跟着她读,用普通话读完,还用粤语读。这咿咿呀呀的,就像中秋节广场上唱的大戏一样,你说,这不是唱古诗吗?妈妈就这样教我唱着唱着一首一首的古诗,我不但很快就把古诗背下来了,还觉得特别有意思呢!
我喜欢这样咿咿呀呀唱古诗!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一等奖)


2


我教爸妈学吟诵

作者:深圳市龙华区高峰学校四年级  肖文钦
指导教师:肖梅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枚奇葩。从小学三年级起,老师就要求我们买《我爱吟诵》这套书,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本书,还有它那独特的古诗吟诵调。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拿起《我爱吟诵》,妈妈走过来说:“要不,咱们今晚来一场吟诵比赛,看谁吟得好?”我一听,来劲了,心想:我肯定能拿第一!我的眼睛不时瞟一眼在沙发上的爸爸,爸爸绝对不是我的对手,只是妈妈背诵古诗的速度相当快,记忆力极好,还有点令人担心。
爸爸第一个上场,背起了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背完后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期待我的赞扬。我一本正经地像个小老师一样,翻开《我爱吟诵》,说:“吟诵不是朗读,不是背完就行了。吟和诵是不一样的,一三五字是平声,中横表示;二四六字是平声,长横表示,平声要读得平缓悠长;仄声用竖表示,入声用感叹号表示,要读得短促。”妈妈用赞赏的眼神看了我一眼,点点头说:“原来吟诵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呢,哪像我们从前,只要读和背就可以了,看来,我和你爸也要向你学习呀!”
接下来,我耐心地教他们吟诵,一遍遍地示范。几遍过后,爸爸说:“我重新吟一遍。”说完,把书合上,有模有样地晃起头来,吟道:“青–海︱长–云—暗︱雪!山——……”爸爸吟诵完,我和妈妈都沉浸在那片诗意中,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然后是妈妈,吟得同样精彩。
最后是我,其实我是吟得最差的一个,可爸爸妈妈说:“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告诉了我们吟诵这门学问,在我们眼中,你是老师,你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二等奖)


3


诗词改变我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宝城小学五年级   罗兴鹏


我觉得诗词是一部电话,拨通它就可以和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对话。
我从小特别喜欢背唐诗,读宋词。长大后,我在诗词朗诵方面的爱好显露了出来,班主任经常让我在班上带领同学诵读经典,更提升了我对诗词的兴趣。课余,我经常诵读《唐诗三百首》,认真理解其中的涵义,查询有关资料和创作背景, 如今这些唐诗宋词的音韵都已经耳熟能详。
诗词改变了我的性格。以前我是个胆小内向的男孩子,自从背诵了岳飞的《满江红》,我时常梦见自己和岳飞一起英勇地战斗在第一线,一次又一次击败气势汹汹的匈奴。我和岳飞一起“踏破贺兰山缺”,一起“壮志饥餐胡虏肉”,一起“笑谈渴饮匈奴血”,一起“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我变得果敢了,变得有英雄气概了。看到大孩子欺负小孩子时,我果断站出来制止大孩子。大家都说我干得好,夸我变得勇敢了。
后来,我又痴迷上李清照那些满含思念与忧怨的婉约词了,《声声慢》、《蝶恋花》让我感受到诗词的优美韵律。每当外出游玩,看到花儿开放、树叶飘落,我都会仔细观察,有时也会情不自禁吟诵起李清照的诗来,妈妈说我像个小诗人了。
当我读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心中不禁豪情万丈。三年级转学时,我与相伴三年的同学分别,我像王勃一样,深情吟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爸爸说,学习古诗词让变成了情感丰富的人了。
诗词是多么的美妙,我要在诗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吸收知识的养份;诗词是多么的神奇,我要在诗词的大地上快乐奔跑,努力成长为最强的自己!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  三等奖)



4

初读《论语》


作者: 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小学二年级   董严予


暑假,妈妈带着我回老家了,让和表弟一起读《论语》。
第一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妈妈举例讲:“我们从远方回来,表弟是不是很高兴呢?”表弟笑着点头。就这样,我和表弟都记住了这句话,我们觉得《论语》很有意思。
可后来《论语》越来越难,我读不下去了。我问妈妈:“《论语》是不是最高深的语文。”妈妈说,不要怕,只需读熟,以后会渐渐明白其中的意思。
不久我读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问妈妈:“这个怎么和《弟子规》一样的?”妈妈说,因为《弟子规》是儿子,《论语》是妈妈。我又问妈妈:“那《论语》有多少儿子呢?”妈妈说,在语文世界里,许多书都是《论语》的儿子,许多思想都源自《论语》。
妈妈对我讲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我记住了“彬”字。她说,当质朴胜过修饰就显得野蛮,只有两个平衡,才是君子的作为。以后写作文要把握这点,不能太粗鲁,也不能太文绉绉。做人也要这样,学会平衡,彬彬有礼。
我会继续读下去。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  三等奖)





5


读史与读经的趣思妙想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二年级  敖文雯
指导教师:周晓明

古人云:开卷有益。我觉得书里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勾起我很多遐想才是最有意思的。
“读史使人明智”,我看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之后,真是浮想联翩。书里从人类起源到朝代更迭,再到现代文明,引人入胜。但是也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比如燕太子说了两句保密的话,田光就抹了脖子?侯赢送走窃符救赵的信陵君,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自杀?还有很多说死就死的故事,仆为主自杀,臣为君自尽,改朝换代时,很多王子皇孙忠臣要自尽。我忍不住想问:不是生命是最宝贵最神圣的吗?那是不是不死就不够高尚不仁不义不勇了呢?
妈妈说:读经如坐春风,读史血雨腥风。于是,我选择经常“坐坐春风”。
《弟子规》、《三字经》,我已经朗朗上口,里面教授了诚信、友善、孝顺、廉洁、好学、关爱、正直等等。子夏曾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解释,孔子的回答是“绘事后素”,通过学习,我明白正义、公正、自由、生命珍贵和尊严、平等,这都是“素”。
我想,学习这些史、经的经典,就是要首先确保我们成为光明、自信、理性、有尊严的现代人,然后给传统文化锦上添花吧!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一等奖)


6

谁的“肚子”大


作者:深圳市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小学二年级     常庆来
指导教师:张静红


“妈妈,我睡不着。”我撒着娇,希望妈妈再给我讲一个国学故事。妈妈的故事我可爱听了,我依偎在妈妈怀抱里,和妈妈一起翻开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面有个《黄州菊》的故事:
以前,有两个大文学家, 一个叫苏东坡,另一个叫王安石,都在京城做官,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最多也就是卷曲枯萎,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时就有些骄傲自大的大学士,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领导了,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找了个理由去皇帝那里打小报告,把苏东坡降职到黄州。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询问友人之后,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黄州的比较特殊,是落瓣的。又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醒悟到的确是自己见识不广,从此不敢嘲笑别人了。
妈妈问:“宝贝,听完这个故事你有啥想说的吗?”我搂着妈妈的脖子,响亮地回答:“不能骄傲自大, 事情没有了解清楚之前不能乱下结论,更不能嘲笑别人。” 妈妈点点头,说:“你说的很对,嘲笑别人,就会失去朋友, 甚至还会多一个敌人。” 我也认真地点点头,说:“这个故事里的苏东坡因为骄傲自负,嘲笑王安石就吃了个大教训。”
忽然,我眼睛一亮,指着书里另一个故事《伯牙和子期》,兴奋地对妈妈说:“我还觉得王安石的肚子不够大,太小气了!” 妈妈疑惑地看着我, 我继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王安石显然有点小心眼,所以肚子不够大。而后面这个故事里, 做官的俞伯牙, 没有看不起砍柴的钟子期,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妈妈听了哈哈大笑,摸着我的头说:“的确是俞伯牙的谦和友善,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你能意识到这点,很棒!要论学问才华,王安石, 苏东坡,俞伯牙都很优秀,但真正受到人们拥戴尊敬的,是虚心求教,宽容大度的人。历史上类似的人物故事还很多,明天我们再一起读读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一等奖)


7

我眼中的《论语》


作者:深圳市龙岗区荷坳小学三年级 刘墨淳


今年暑假,妈妈跟我有个约定:如果我能背诵《论语》,她就给我买一个我最喜欢的书包。
看在书包的份上,我便皱着眉头跟着妈妈读起了讨厌的《论语》。每背一句就好像吃一口苦瓜,我咬牙坚持着。渐渐地,听着妈妈的讲解,我感觉到读的是一句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个人。书里的孔门弟子,各有各样:仁义贤德的颜渊、勇敢豪爽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子贡、认真好学的子游、谦虚退缩的子夏、骄傲激进的子张、善于反省的曾参、有点小懒惰爱耍嘴皮子的宰予……我真想穿越回去,和他们一样,跟着孔子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在人们的想象里,孔子是圣人,高高在上。可是我在《论语》中却读到了孔子的可亲可爱,他有时是尊敬的老师,有时是慈爱的父亲,有时是真诚的朋友。他和子路之间的“交锋”更是令我捧腹大笑。有一次,大概是孔子的理想遭遇挫折了,他说“我的主张行不通了,我想坐个木筏到海外去,跟随我的人恐怕只有子路了。”子路听到老师的肯定就开心地忘了自己是谁了,这时孔子就直接吐槽:“子路这个人太好勇敢了,大大超过我,这没有什么可取的吧?”哈哈!一盆冷水浇在子路的脑门上啰!还有一次,子路叫子羔去当费地的长官,孔子就骂他说:“你这是在害人家的儿子呀!”子路就反驳说:“费地那里有老百姓,有土地和粮食,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才叫学问呢?”孔子懒得同他讲道理,不满地说:“所以我讨厌那些狡辩的人。”我就奇怪了,孔子和子路明明是师生关系,怎么相处时少了些师生之礼,像是两个老朋友在吐槽较劲呢?原来子路只比孔子小九岁,在所有的弟子中,他和孔子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他们之间简直就是兄弟嘛!说起话来自然是口无遮拦。当孔子去面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后,子路就摔脸色给孔子看,尊贵的孔子也只能指着天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说:“如果我做了不该做的事,就让老天来讨厌我吧!”
《论语》中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藏文仲给乌龟建了一所豪华的房子,孔子就说“ 何如其知也!”嘲笑他愚蠢之极!        
《论语》的有趣真是说不完 ,我已经被它深深迷住了。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  二等奖)


8


对格物致知的理解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小学四年级 陆中颐
指导教师:周威


《大学》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格物而后致知......治国而后平天下。”
暑假里,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把《大学》这本书读完了,对书中部分有意思的句子,在请教爸爸后也能做到一知半解。如上面的句子应该说的是:学做有道德修养的人,并能够积极引导众人向善,让自己的修养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想很多人都懂这样的道理,可是很多人没有做到,例如小偷、骗子、还有贪官污吏……为什么他们懂道理却做不好呢?是哪里出了问题?文章首先要“致知”,就是要成为很聪明很有智慧的人,要成为很聪明很有智慧的人就要“格物”。什么是“格物”?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将“物”放在格子里,做什么呢?研究它、弄懂它,研究清楚了就能做到“修身”吗?为什么有些很聪明的人还会犯罪呢?带着疑问查阅“百度”,大多数解释不能让人明白:穷究事物的道理——努力弄明白事物的道理,解释是一样的。
我就这个问题问爸爸,爸爸说一般的解释有点牵强,“格物致知”可能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将物拿开,放到格子里去”,可以理解为:不要追求物质享受、不要追逐名利,没有物质追求时人就安定了,思想就是清醒的,就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就会有崇高的追求,这时候他会变得很聪明起来,也很有智慧,就不会为了个人利益去做坏事。
爸爸这么一说,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格物”的意思可以作去除物质欲望解释,一个人没有物质欲望了就会变得高大起来,实际上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就讲过同样的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中国的开创者毛主席、周总理、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等等数不清的老一辈革命家无不淡泊名利,为民族解放、为人民幸福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甚至是牺牲生命也毫无怨言。对他们来说物质上的享受是一种低级享受,有崇高理想与追求的人已经超越了这种低级享受,他们追求的是崇高的理想,他们内心都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他们的精神很强大的,强大到用金钱、用刀枪都不能打败它。他们都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人物,值得我们后辈敬仰、学习!
人要想有成就,首先得“格物”,使自己不受外界的影响,不图个人利益,不在乎名声,集中精力才能做好一件事,先从小事做起,再做大一点的事,并能够影响众多的人,一起为国家、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  二等奖)





9

《史记》读后感


作者:深圳市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小学二年级  潘鑫磊
指导教师:张静红


爸爸时常对我说:“孩子,你要读的第一本国学著作应该是《史记》。”为什么是《史记》呢?爸爸继续说:“《史记》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誉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看着爸爸讲得神采飞扬,我却依然懵懂,但也觉得《史记》这本书特别神秘!
暑假终于到了,在爸爸的带领下,我终于看到了属于我的少年版《史记》!我抚摸着书皮,激动地读完了《少年史记之霸主的崛起》。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公元前494年,吴国进攻越国,越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越王勾践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吴王的要求,勾践在吴国服苦役,三年里,他忍辱负重,一心复国,每晚睡前都要舔一下苦胆。回国后,他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最终灭掉了吴国,兴复了越国。每个男孩都有个英雄梦,但《史记》却用他的故事告诉我,要成为一个小男子汉可不是容易的事,就起码得像越王勾践那样,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要勇敢面对,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
  “爸爸,爸爸,原来故事的最后是‘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我开心地说。
“呦,我儿子读着读着《史记》,居然还蹦出一句文言文来了。”
“爸爸,什么是文言文呢?”
哈哈哈……家里传来阵阵欢愉的笑声,这就是阅读的快乐。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  二等奖)


10


有感于项羽和刘邦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二年级  刘璐
指导教师:周晓明


我和妈妈常常一起看《史记》,里面有一段是关于项羽和刘邦的故事,我们进行了讨论。
当看到刘邦先进入关中,项羽杀气腾腾欲取刘邦性命的时候,我非常担忧:打不过就把东西送给对方吧,这样至少保存了自己。等自己强大的时候,再抢回来就可以了。
单从个人领军打仗的才能来说,刘邦远远不如项羽。可是为什么普普通通的刘邦,能够在乱世中打下江山,而人称超级无敌美男子的项羽却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呢?
我总爱唠叨:项羽为什么这么傻呢?打不过可以跑啊,为什么要自杀?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他为什么不可以向刘邦学习呢,以前他抢了刘邦汉中的时候,刘邦不也是自己躲起来修内功吗?修了几年内功,修好了,再打回来就是了。
妈妈说,可能是他打了好多年的仗,打得太累了,感觉自己再也不想从头再来吧。因为建立一支队伍是需要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的。他这些年拥有了这么多,已经习惯了这种成就感,突然之间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连漂亮爱妾虞姫也要被刘邦抢去,一时之间想不开。想不如一死,一了百了。
我说,项羽好懒。
我不禁问妈妈:“项羽以前是做什么的?”
妈妈说:“他就是江东的一个农民,而且不学无术,连大字都不识几个。他叔叔项梁看到他有力气,教了他一些武术,他自己又对带兵打仗很感兴趣,学习了一些兵法。趁着秦朝暴乱的机会,凭着一股子蛮力,拉起了一支队伍。”
“那他其实可以再回去江东啊,很多人不是出来打工多年,感觉很累的时候就回到老家去吗?”
“因为项羽太爱面子了,这些年他打了很多胜仗,就非常骄傲,总觉得自己是天下无敌的,哪里能够承受失败之重?而且在江东,他从一个无名小辈成长为一名绝世英雄,关于他的美名早就在家乡传开了。突然他一个人落魄地回来了,他担心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怕别人骂他是个失败的人。”妈妈感叹着,说:“所以人不能骄傲啊,取得再大的成绩也要保持低调,一切要有从零开始的心态,这样才能时时进步,自己的内心也容易满足,才能走得长远。”
“项羽其实就是个胆小鬼,他怕面对失败!”我脱口而出。
是的,项羽把面子看得太重了!
难道面子比生命还要重要吗?
面子当然比不上生命。一个成熟的人是不会在意这些虚无的东西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曾经说过,当你能够放下面子去赚钱的时候,说明你成熟了;当你能用面子赚回钱的时候,说明你成功了。从古自今,社会要的不是你的面子你的脸,而是要你处理危机的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智慧!
项羽就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每个人的走向成功路上都有三座大山,那就是:懒、怕、面子!项羽没有翻过这些大山,倒在了乌江之中。而刘邦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可以把面子踩在脚下,从不怕事,从不偷懒,兢兢业业去工作,所以,带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成就了千秋霸业!
妈妈最后问我想向谁学习?“当然是刘邦。”我若有所思地答道。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  三等奖)



11


源自诗经的名字


作者:深圳市罗湖区锦田小学一年级  叶焯华
指导教师:龙姣


我叫叶焯华,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我,我的名字来源于《诗经》,我很好奇,《诗经》到底是什么呢?
我上小学一年级了,老师让我背《三字经》,在书城我看到了全套的国学诵读本《三字经》、《论语》、《诗经》、《道德经》、《庄子》……爸爸妈妈告诉我,这些就是国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拿起《诗经》,迫不及待地让爸爸找出有我名字的那一篇,哦,原来叫《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我还是不理解,爸爸就告诉我,据我出生时的生辰八字,五行缺水,须以火助。《诗经》中周南卷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思就是:桃园中生机勃勃一派美景,花儿开得灿烂。引申出来就是希望我茁壮成长,出类拔萃。“焯”和“灼”是同音,声调有一点差别,他们觉得焯更适合我。“叶”,五行属土,焯华二字辅之,则五行平衡,阴阳调和。焯华二字大器,彰而不显,我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我知道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有305篇,是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几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诗歌总集。《诗经》有民间收集来的民歌,也有贵族文人创作的乐歌,直到今天,《诗经》仍然受到大众的喜爱。现在,我也开始读《诗经》、读《论语》,这些优美的文字充满了永恒的魅力,将带领我探索那未知而广袤的知识领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为国学的博大精深而叹服,更为国学的睿智精辟而向往。我的名字就是国学文化的一种传承。我要从现在开始学好国学,将来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份子。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  三等奖)



12


天下掉下个好弟弟
——读《弟子规》杂感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宝龙学校二年级 赵雅茹


在我学习《弟子规》里,我最喜爱这几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因为老师给我们解释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多少年来,我就梦想有一个宝贝弟弟或妹妹,今年3月29日,终于梦想成真,妈妈给我生了个宝贝弟弟,我好喜欢,真是天下掉下一个好弟弟。
我小的时候,每次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弟弟,他们一起玩,一起手牵手,吃东西,一起大声欢笑,我就羡慕得不得了,就会情不自禁走上去,求他们当我的小弟弟,我把最漂亮的玩具,最好吃的东西给他们,然后一起玩、一起笑、一起捉迷藏……可是一到回家时,我的心就沉了下去,依依不舍地望着离我而去的“弟弟”,眼泪禁不住想流出来,所以每次回到家,我就求爸爸妈妈给我生个弟弟,可爸爸妈妈总是抱着我哄着我说:以后,以后……几年过去了,还是这句话,我也只能有时在梦中梦到有了“弟弟”。后来隔壁住的阿姨才告诉我,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爸爸妈妈都不敢生。
过春节,爸爸和妈妈给我发了压岁大红包,然后拉着我的手甜蜜蜜地告诉我:“雅茹,我们再送个好礼物给你,给你生个弟弟好吗?”我一听,一下愣住了,我嗫嚅着说:“你们别骗我,计划生育不是不能生二胎吗?”爸爸说:“不骗你,现在国家政策可以生二胎了。”妈妈说:“弟弟已经在妈妈肚子里,过几个月你就可以见到弟弟了。”我一听,扑进妈妈的怀里高兴地大叫:祖国真好!我真的有弟弟了!
现在,弟弟已有三个多月了。从他出生那天起,我天天都要看看他、摸摸他、抱抱他。我会喂东西给他吃,我会唱歌给他听,我会跳舞给他看,还会背《弟子规》给他听,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道理,看着他眨巴眨巴着眼睛,咿咿吖吖动着嘴巴,我心里想:天下掉下的好弟弟,你懂的!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  三等奖)




13


《易经》和我的国际象棋故事


作者: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四年级  曹哲皓
指导教师:董继红


国学经典可谓丰富多彩,诗词歌赋我都喜欢。我还特别喜欢读《周易》,这可是个大部头的家伙啊。有很多看不懂的,我就缠着爸爸跟我讲其中的故事和道理。那么《易经》到底是讲什么的呢?
《易经》本为《周易》,它与《诗》、《书》、《礼》、《乐》、《春秋》,被奉为儒家经典,统称“六经”,而《周易》更被尊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受老子、孔子等古圣先贤推崇的“大智慧之书”,深刻地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原则,教我们在遇事的时候怎样明智地应对。
易经从太极演化而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易经就是讲这六十四卦的。在这六十四卦里,我最喜欢听爸爸讲乾卦的故事了,乾卦主要讲的是“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和亢龙有悔”几个故事。
“潜龙勿用”指君子在条件不成熟时不应轻举妄动,也可以理解为在才能不够出众的时候应加紧学习。我觉得这个阶段就好像我初学国际象棋的时候,刚刚学会规则,我边下边想,我跟已经会下棋的棋手相比,差距太大了,如果这个时候出去参加比赛,肯定输得一败涂地,所以要关在家里好好练棋,这也就是“潜龙勿用”的阶段。
“见龙在田”就是指一个人锋芒毕露的时候,他的才华已经包不住了。就像我学国际象棋,学了一段时间后,偶尔能赢几次了。有一次,我参加比赛时连胜几局,中场休息时,有两人从我身旁走过,其中一人看见我说“就是他赢了我”,另一人说:“我也是被他打败的,他好厉害啊!”这个时候,其实就是“见龙在田”阶段,也就是初露锋芒的阶段,我当时还有一点沾沾自喜,可实际上在这种阶段遇上高手还是会被秒杀的,所以这个时候必须继续学习。
“或跃在渊”是讲在这个阶段要灵活进退,见机而动,不可轻举妄动。就像我下棋时,有时该弃子狂攻,有时该全力防守,以当时棋局形势而定,既不能轻举妄动,也不能太保守。
“飞龙在天”是讲人的能力已经很强了,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这时仍要谨慎行事,不能骄傲。下棋也一样,到这个时候,我已经能得几个奖了,可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时不时也会被人给打败,要想打败他们,还需要持续不断地钻研。
“亢龙有悔”是讲一个人的能力到了鼎盛之后,如果得意忘形就会遇到麻烦。在这一点上,我有很深刻的教训。2015年“六一”节期间,我参加了珠三角少儿国际象棋大赛,当时选手全部封闭在赛场,家长不可以进到封闭赛场来。总共七局的比赛,我一直都打得很顺利,前6局全胜,就差最后一盘,就会争到冠军了。眼看胜利在望,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不少。在中场休息时,我在休息室看动画片,看过头了,完全没有发觉第七局比赛已经开始了,结果错过了比赛。现场裁判看我没在赛场,以为是选手放弃比赛,15分钟时间到后直接给我判负,对手不费吹灰之力赢得了冠军。最后我以缺战一局,列总分第四名,真的好可惜。接下来,我去领奖台领奖后,向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就带我去跟冠军挑战一盘,冠军也觉得如果我不服,的确胜之不武,就同意跟我下一盘。比赛组委会专门安排了一位裁判,结果我10几分钟就打败了冠军,可惜颁奖典礼已经结束,一切已成定局……由于我的得意忘形,痛失人生中第一个国际象棋冠军奖杯,亢龙有悔,多么深刻的教训啊!
《易经》凝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揭示了自然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很多内容我看得似懂非懂。通过国际象棋,我好像明白了《易经》中的一些道理。要想更加深入地了领悟《易经》,我可能还要经过更多的事情,经过更多的磨练吧。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  一等奖)


14


沉醉于翰墨流香的世界
——我眼中的礼器碑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上南学校六年级(7)班  白雪源
指导教师:肖春红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盛不衰的奇葩。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商周金文演变出成熟的大篆,再由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的石鼓文到标准的秦小篆,以至于后来的汉碑隶书、章草、行草、魏碑、唐楷等,随着文字的发展和不同书体的书写要求,书法一直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国曾涌现出许许多多令后人景仰的大书法家,如王羲之、怀素、柳公权、颜真卿等。
礼器碑是我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碑文主要记述了鲁相韩赖修孔子庙,增置各种礼器以及吏民共同捐资的事件。礼器碑瘦劲如铁,变化如龙,是汉代隶书经典碑帖,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历代书法家入门和学习书法的首选,也是我学习书法的启蒙法贴。
礼器碑中很多文字的书写和我们平常学习的楷书截然不同,它打破了楷书的端庄稳固,但在字的结构、线条的长短上,法度又十分严谨,拙而不媚,充满庙堂气。礼器碑的学习,拓展了我的审美思维,同时也让我认识了很多古文字,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不会拿笔开始到今天,眨眼之间,我已经临摹礼器碑两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爸爸给我讲解了很多关于临摹礼器碑的知识。比如基础笔法:起笔藏锋,体现它的雄强。如礼器碑中的“天”字,因为起笔的雄强,整个字看上去就很稳固端庄;又比如“大”字,看似简单的三笔,可是在礼器碑中这个字充满了动势,像一个奔跑的人。还有那些左右结构的字最有意思,它们左右要么相互依靠,要么相互推让,每当爸爸讲起这些字,我静下心细细观察体会,觉得这些字似乎也懂得谦让。礼器碑中的每一个字真的都像一个人,各具姿态,仿佛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这些文字里融入了很多美学、哲学的思想。比如在书写中,上一笔造险,下一笔如何平衡;比如碑文的空间布白,线条的粗细对比。写到这里,我不由又想起爸爸的话,学习汉碑的正大气象,宁拙不巧,宁丑不媚。书法中的收、放、简、平衡等等都是功夫。
我热爱生活,更爱这馨香美丽的翰墨世界。书法,是一个经历千年历史考验的使者,翩然舞在这人世间,穿越千古的尘埃,浸润万里文化长河,倩影摇曳,墨影流香。我不禁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书法的传承人。学习书法就是学习古人写字,每次提笔,心中都积蓄着万千情感,笔锋在浓、淡、枯、湿中行走,将胸中情感尽情挥洒于宣纸上,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在与历史上的书法大家进行心灵的对谈。岁月沉沉流走,逝去了纸张的柔软,留下了淡淡的墨香。书法,将我的心灵冲洗得一尘不染。
我在翰墨流香的世界里,写着写着,就醉了……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  一等奖)
1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作者: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小学六年级  陈思哲   
指导教师:肖永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这当然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不信?你听我说说我的经历。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哪年读的忘记了,刚开始读就感觉很喜欢,但那时并不能读懂它的全部,只是觉得它给我一种独到的雄浑、苍凉的美,仅此而已。当时我的小脑袋里也没有太多具体的画面可以描述。后来,好诗见得多了,这首也渐渐被我淡忘了。直到那一天……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14年的暑假,爸妈决定陪我走“万里路”。我们愉快地乘上去西藏的火车,途中经过了一个湖,老爸说那是“那木措湖”。我趴在列车的窗户上,看着窗外湛蓝的湖水。当时天蓝得那么高远,湖水蓝得那么透彻,远处是绵延的雪山,青色的山顶像围了一条洁白的头巾。天上一堆一堆被阳光照得发亮的白云,不断地向我们后方飘去,就像千万匹奔跑的绵羊。天上不断移动的云,在湖面投下倒影,在山上投下影子,让湖面变得斑驳,让青山变得黯淡,就像一幅幅变幻莫测的水墨画,美得让人窒息。在此美景当前,世上所有可以用来赞美的语言似乎都显得那么苍白,与前一天看到的寸草不生的戈壁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我心里感叹着。嘴里突然蹦出:“青海长云暗雪山”。是的,就是这样的水,这样的云,这样的山,这种独特的动人的景才配得上这句诗!
平静的湖水,在微风下泛起淡淡的微波,各种不同层次的蓝混合着:蓝天中的白云一簇堆着一簇的,云的影子改变了水的颜色,也让山不再青,而是暗灰色。这是一种静谧的美,苍凉的美……让远在唐朝的诗人都感觉到了远离家的浓浓的离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热爱家园,热爱这片土地。但他有着深深的责任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了家的安宁,他宁愿遥望玉门关,穿金甲,誓破楼兰!
看着窗外的景色变幻,我仿佛看见了穿着盔甲的将军带着他的战士,跨着战马,在茫茫戈壁上征战,尘土飞扬,勇往直前。我禁不住脱口而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爸爸妈妈为我叫好,说我这首诗用的好。我也很开心,因为我真的明白了孔子说过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一天,就在那火车上,我一下子体会到他老人家说的话真对。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  二等奖)
16

亲子共读《增广贤文》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宝龙学校  蒋孟彤爸爸


时过境迁,一切恍若隔世。“今人不见古人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读着《增广贤文》,仿佛在跟古代先贤一一见面,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人们从不缺精神世界的鸿篇巨著,而是缺少对真善美的执着。不论古人的慎独律己,还是当代人的诚信守规,都是真善美的殊途同归。我和孩子共读国学,就是希望真善美能代代相传,民族文化后继有人。   
昨天我和孩子读的是“宁可直中取,莫向曲中求”,我们一开始没读原文,而是从三个故事展开的。
第一个故事,我给孩子讲的是:一日,周文王打猎回家,在渭水河边看到了一位白发老翁在用直钩钓鱼,而且是离开水面的。周文王觉得好奇,就过去跟老者聊了起来,老人介绍自己叫姜尚,字子牙。讲到这里,我停了下来,问孩子:“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孩子的世界永远是有啥说啥的,她说:“我觉得姜子牙有点傻。”她给出的理由是直钩本来就很难钓到鱼,离开水面钓鱼,鱼难道还会跳上来咬钩,这个老头真的有点傻。我告诉孩子,她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当时很多人都在嘲笑老者。周文王却被老者的举动吸引了,上前跟老者攀谈,而且是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文王被姜尚的远见卓识和高尚品德所打动,立刻把姜尚请入宫中拜为太师。这就是“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这句话的由来。我问孩子:“这算不算傻人有傻福?”她笑着说:“是啊!”然后我又跟孩子说了,其实他这种傻是一种大智慧,一开始就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向好奇的周文王举荐自己,让周文王能够主动去找他,听他述说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政见。当然最主要的是他有为国效力的良好动机,还有靠出众的才华得到应该属于自己的声誉和地位,而不是靠阿谀奉承等不正当手段得到。了解了这些,她告诉我,她对姜子牙有了不同的看法了。
接下来,我给他讲了第二个故事:1998年10月,香港廉政公署执行署要在内部公开选拔一位首席调查主任,初审过后,有40多人进入了笔试环节。时年43岁的蔡双雄也参加了这次考试,他有十几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无论理论和实战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考试进行得很顺利,可是最后一道20分的申论题把蔡双雄给难住了,题目是:请简述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保护环境采取了什么举措?并详述其合理性。蔡双雄熟读唐朝历史,尤其是对李世民崇拜得五体投地,平时大量阅读了关于李世民的史实。但他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李世民曾在环保方面有什么作为。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临近考试结束,他只好无奈地写上:我实在想不起李世民在环保方面有什么举措,对不起,这道题我不会答。20分的大题啊,事后同事们知道了情况也纷纷来安慰他。两个星期过去了,考试结果出来了,最后一道题有且仅有蔡双雄得了满分,选拔委员会的答案是:唐太宗时,还没有环境保护这种说法,李世民的一生也没有任何的环境保护举措,这道题的答案是无答案,也可以说,“不知道”是最佳答案。我问孩子,怎么看待蔡双雄这个人,孩子说:“他很诚实,我喜欢。”是的,孩子,这难道不是上天送给直中取者最好的礼物吗?
最后,我讲的是一个韩国科学家的故事,该国著名科学家首尔大学黄禹锡教授卷入了一场论文造假的风波。2005年12月23日,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宣布,经过一周的调查,证实“克隆之父”的大科学家黄禹锡科研组2005年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有意造假”。黄禹锡在大量的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编造数据并扮演了欺诈者的角色,宣布辞去首尔大学教授一职并向国民道歉。我问孩子怎么看?她说,他骗人,是坏人。然后她问我:“他为什么要造假?”我告诉她应该是为了名和利吧,这也是曲中取者得到的最公平合理的结果吧!
诸如此类的道德故事不胜枚举。增广贤文中还有许多劝人珍惜时间,为人处世的句子。尽管时代不同了,有些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大多数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还是希望用讲故事的方式跟孩子一起读完《增广贤文》这本孩子的国学启蒙读物,读更多的国学经典,并一同体会,一同成长。

(本文获得“莲花杯”深圳市青少年国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小学组特别奖)

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06819089&ver=425&signature=zjtR0HTeZm7LkfLPFwUh-hAosNjPYEoEFSnOsu0UT3Qcs*oavZgC4HbL4ah5s-f32230cnrXe4G3APMgqyKg7B-YV*mooRAeODSdxsPDDumpJwey2iTkxn-Olz*a5fEB&new=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1-16 18:51 , Processed in 0.430657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