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识VI] 苏州公交“两网融合”品牌标志征集评选结果公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09:4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学习再学习 于 2022-6-11 11:14 编辑

“两网融合”品牌标志
征集活动开展以来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
广泛关注和参与
经过各位市民乘客的积极参与
此次征集活动评选结束
现将评选结果公示如下

  
王恒伟
   
1、标志的整体采用苏式花窗为造型结构,体现了苏州“两网融合”的地理区域特征。
2、标志中融入了地铁、公交两种造型元素,传达了苏州“两网融合”的接驳功能。
3、标志中融入了字母“S”字样,传达了苏州的行政名称。
4、标志以绿色为主要色调,绿色象征着健康、和谐、生态、高效,体现了苏州城市特点。 
设计作品说明

  
薛润泽
   
以“SZ”圆拱门设计,似两条立体交通网路;地上公交、地下轨道,结合了“2”、“R”、水滴,寓意两网融合润泽你我的生活;人的意象,突出服务民生。
设计作品说明

陶晨
   
轨交公交“两网融合”标志取两者汉语拼音首字母GJ。黑体字C突出服务乘客,C以今日苏州公交微信公众号头像色调与轨交标志蓝色取色渐变,体现了传承两网特色,凸显便民服务民生,快捷、灵活、精准的运营特点均为乘客。
黑体字J突出连接融合之意,取色轨交标志红色,突出奉献社会服务内涵。
黑体字I取色今日苏州公交微信公众号头像色调,即指苏州之水,又体现轨的全拼,又一次体现了融合。
G由C和J组成体现公交和轨交两网融合,体现公共交通。
设计作品说明

山西名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代表人:王维钢
   
苏州公交地铁两网融合标志由横线和斜线共同组成,上下两个横线代表公交和地铁,两边各一个小三角,一方面代表公交和地铁来回往复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一个宋体文字的笔锋。斜线代表地上地下的穿梭变换,又好 似宋体字的竖笔画。横线斜线共同组成一个斜体的宋体字“苏”字,更体现了苏州的历史人文特色。
两网融合标志颜色采用绿色蓝色渐变,既象征两网融合,又代表苏州公交地铁融合性给大家带来更环保更便利更安全的交通出行方式。
两网融合标志横竖接驳,形成一体,融标志性艺术性实用性一体,适合在各种载体和环境中制作使用,方便在平面、立体、视频等媒介中传播和应用,应用成本低。
设计作品说明

许震明
   
1.苏州公交集团“两网融合”品牌标识遵循简洁、明快、易记的设计准则——由“苏”字的字母“S”为基本构图元素。
2.标识由两条绿色线条参差排列互相交织,既有中心环线(深绿色)又有发散周边线路(绿色),寓意换乘便捷。体现苏州公交与地铁互相串联,满足乘客的各种出行需要,安全环保。
3.标识图案线条灵动飘逸,好似“祥云流水”,在动中有静的和谐美感中体现苏州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及蓬勃发展的朝气。
4.整个图案庄重典雅、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视觉力强,给人以记忆。
设计作品说明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表人:陈烨
   
该标识中间区域由两组平行线构成,两组线由垂直到相交融合,代表了公交 与轨交线网的两两交汇融合。同时,两组线构成了“人”字,突出了“两网融合" 紧贴民众、服务民生的服务内涵。
标识外圈是海棠花形体,整个标识又构成了传统意义上苏州园林的海棠花窗,彰显苏州历史人文特色。
标识总体配色为“蓝+ 绿",更加贴切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整个标识构成线条简单、简明易懂,更能体现“两网融合”便民、快捷、灵活、精准的运营特点。
设计作品说明

  
唐斌
   
以苏州的拼音首字母“SZ”为创意轮廓造型,采用椭圆结构,体现了融合发展。突出两网融合的宗旨,直观的采用了轨道交通、公交车交通、道路组合成抽象的“SZ”体现了突出公交、轨交“两网融合”主题,突显“两网融合”便民、快捷、灵活、精准的运营特点,构思新颖,能充分融合苏州历史人文特色,展现城市服务的行业属性,突出服务民生、奉献社会、安全便捷等“两网融合”的服务内涵。
艺术性、实用性为一体,具有艺术感染力。
设计作品说明

王媛琪
   
标志以苏州园林建筑的典型花窗为造型结构,将公交巴士和轨道列车造型融入标志之中,其中苏式花窗彰显了苏州的地域特色,体现了标志的地域性和专属性。公交巴士和轨道列车一左一右交叉融合,诠释了苏州交通公交、轨交“两网融合”的主题,突显“两网融合”便民、快捷、灵活、精准的运营特点。
标志设计简洁、造型寓意深刻,适合于各种媒介载体和后期延展设计的开发与利用,易于识别,便于记忆!
设计作品说明

袁梦
   
苏州,一个集人文历史底蕴于一身的古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都知道苏州是一座水城,水是苏州人之根本所在,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护城河,苏州离不开的是水离不开的是像水一样流动着的灵魂,所以我们以水蓝色的背景作为基调,想要强调的是水对于苏州的重要性所在。
其次,提到苏州所有人都会想到苏州园林,园林中的树木、亭榭、山石、水池等构造出天下无双的苏州园林之景,我们选用树木中的绿色气息作为轨交与公交的色彩,最重要的是突出现代交通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
整体风格清澈明静与温柔平缓,代表的是苏州这座古城的温存款款。
设计作品说明

胡冬莹
   
整个LOGO的形态以代表轨交的字母M为灵感,由两个块面组合而成,寓意为公交、 轨交两张路网。这两个互相交织、融合的块面,像两个箭头彼此撞击,相向的状 态营造出一种力量感,象征着苏州公共交通接驳的迅速、快捷。渐变色的使用, 一方面让整个图形更加透气,一方面也强调了两网紧密融合、“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的状态。
设计作品说明

蔡世贤
   
标识以字母"S"为设计主体,融入飞鸟、智能网格、交通轨道、彩带等元素。标识流畅清新,同行的飞鸟突出公交、轨交"两网融合"主题,代表公共、环保,"两网融合"便民、快捷、灵活、精准的运营特点。相互交织的彩带,象征着交互的双手,寓意运用更加智能、科学的方式,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设计作品说明

史东春
   
作品的左边的创意来自,地铁英文单词“Metro”的首字母“M”,把m重组,构造了一个既像公交车站又像地铁的进出口的形象,搭建了一个公交和轨交的融合。把字母“M”拆分,又把它们重叠,意在强调“融合”之意,点名公交轨交是互帮互助、给与民众便利的一体。
作品的右半部分是一个简易的地铁形象,车身从logo右边贯穿,车头朝着“地铁口”前进,是对整体logo的一个融会贯通。
logo的颜色参考了今日苏州的logo颜色,但又在其基础上改变了一下,更像湛蓝天空的颜色。不仅乘坐公交的人们能看到天空的蓝色,希望乘坐地铁的人也能看到这个蓝色想到天气的美好,心情能更舒适愉快。
设计作品说明

傅言宁
   
以公交(GJ)和轨交(GJ)两个拼音字母作为主题平面,和由外圆内拱极具张力的桥拱构 成,宛如绿水缠绕桥,紧密“桥”接了公交轨交两网,顺滑融合,同肘也演绎了苏州水金的特 色,和谐、环保,又有蓬勃发展的张力。
整体GJ和桥拱以立体视角构图,即在平面标识里增加了动感,也显示出两网的有机立体的 融合。
本标志特色鲜明、易识别,寓意深刻。
设计作品说明

徐从慧
   
将姑苏历史名城与其地标性建筑“东方之门”相融合,加之水的倒影构成的六边形,呈现出苏州园林的品牌风格,也彰显了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
字母“C”的变形体演变成轨交形象,体现出苏州速度、灵活等特点。
轨交穿梭于东方之门,寓意轨道交通与公交站台线路接驳,从而进一步体现其便民的一大特点。
设计作品说明

周嘉昊
   
此logo灵感来源于苏式林园的窗花设计,整体为对称结构,以几何图形作为设计引导方向。“轨交”和“公交”都有一个“交”字,通过对文字的型变作为窗花的花纹,再加上圆环的点缀,灵感来自于地铁线路牌,而“交字组成的花纹正好表达了线网的意义。
苏州是一个护城河环绕古城区的城市,logo的整体也表现出了市内连接外围的现状,体现了交通便利,精准快捷的现状。
颜色方面为了迎合城市风格,并借鉴了交通类logo的成功案例,选用蓝色作为主色调,为了符合苏州地方温文尔雅的性格特点,在湖蓝的基础上降低了颜色的纯度,减少颜色锐利。
设计作品说明

车巴达(苏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代表人:张晓辉
   
创意关键词:便捷、灵活、奉献
1、以“苏州公交”和“苏州轨交”的英文缩写“SZGJ”相融合,大气,简约的展示方式,有较强的感染力,便于展示。
2、圆形的外观既是车辆方向盘的形状,又表达了“两网融合”灵活,快捷。
3、图案以握手的形状,体现了公交和轨交“两网融合”的特点,象征着公交和轨交相互协作,为人民服务。
设计作品说明

按照评选要求,现将一、二、三等奖作品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6月10日至13日。如有抄袭、侵犯著作权、商标权等,请在公示期内通过电子邮件实名反馈至178974099@qq.com。公示期结束后,对于无异议的作品作者,将按照征集规定发放奖品。入围奖、参与奖待公示结束后会以短信通知的方式和作者取得联系,领取奖品等事宜。


今日苏州公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1-25 12:51 , Processed in 0.507815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