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世纪到20世纪初美国文学中的百老汇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20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5:4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学中的空间往往以背景或场景表现出来,而空间的变化同样也会反映在文学当中,引发人们的想象、感叹和追忆。本文选取19世纪到20世纪初百老汇在文学中的体现加以分析,在这一时期,百老汇的发展从空间变化的角度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从破旧到“时尚大街”的转变、奢侈酒店与百货商场的相继出现、摩天大楼林立再到“白色大道”的灯火通明,由此也不断引发了同时代作家新的思考与体验。
  一、空间与文学
  空间在以往总是被当做僵死的、刻板的、静止不动的地点被人们遗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社会文化的“后现代化”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总是被隐藏在时间背后的空间。在列伏斐尔看来,“空间具有它的物质属性,但它绝不是与人类、人类实践和社会关系毫不相干的物质存在……空间同样也有它的精神属性”(孙江:106)。
  文学中的空间以场景的形式呈现,不少场景或背景往往是为人们所熟识的地标。地标作为一种特定空间,自存在之初就被建造者赋予特殊的精神内涵。从某种程度上讲,“地标并不是城市‘胜景’的代名词,而是城市记忆的物化形态,某些不那么漂亮,甚至是丑陋的建筑和景观也可能代表了一座城市不能割舍的记忆而成为地标”(洪伯格:274)。理查德·利罕在《文学中的城市》一书中提出“文学文本与城市文本的共生”(2),说明文学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典型记录方式。
  作为美国文学的常客,“百老汇”三个字对于读者来说应该不会陌生。在纽约的城市生活中,百老汇必定是光彩夺目的一个环节。这条南北纵贯曼哈顿岛的大街上高楼鳞次栉比,人潮涌动,繁华景象无疑是纽约城市空间的缩影,它的变化也不断给予了作家们新的灵感与刺激。
  二、百老汇
  殖民时代,百老汇被荷兰人占领并命名为“高街”(Heere Straat),街上污秽脏乱,两旁的建筑物也大都是狭小低矮的房屋。“到了18世纪,英国人开始把百老汇大街看作城市的展示窗”(洪伯格:183),而百老汇也成为拥挤的纽约市一个休闲的理想场所。
  自19世纪起,百老汇的空间面貌经历了四次较为显著的变化,而空间面貌的改变带来的情感变化,或简单或深刻,同时也被记录在同时期作家的笔下。
  (一)初露端倪的豪华——惠特曼笔下的“瑰丽街道”
  自19世纪起,由破旧混乱的街道一跃成为纽约市时尚与繁华气息的代表的百老汇频频出现在惠特曼热情的诗作当中。乔治福·斯特在《纽约片段》中写道:“百老汇是一条瑰丽的街道,总之是新大陆上最繁华的、最拥挤、充斥着最多流行的街道。”(转引自洪伯格:181)在这一时期,街上这种喧杂吵闹的热闹景象也成为惠特曼的灵感源泉。
  “纽约的中心是曼哈顿,曼哈顿的中心是百老汇。早在《鹰报》当记者时,惠特曼就迷上了戏剧,经常到百老汇去看演出,还曾在《百老汇日报》上写过戏剧评论”(北塔,李野光:200)。城市空间里的一切变化在惠特曼的眼中有着无匹的魅力,他自称为“曼哈顿的儿子”,十分迷恋城市生活。
  在散文集《典型的日子》一篇名为《公共马车旅程和司机》的文章中,惠特曼曾专门记录百老汇白天的车流不息以及公共马车司机的旺盛精力,而他更是承认“在百老汇马车上度过的旅程、这些百老汇司机,还有我在马车上的慷慨陈词无疑进入到了对《草叶集》的构思当中”(Whitman:703)。
  在以百老汇为题写出的一首即兴诗中,诗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热情洋溢并且五彩缤纷的百老汇。“白天黑夜,多么急匆匆的人潮啊!/多少的情欲、盈利、失败、热忱,在你的波涛中游泳!/多少罪恶、幸福和悲伤都回旋着把你阻挡,/多少好奇、质问的颜色哟——爱的闪光!”(北塔,李野光;惠特曼:“纽约州的一个真实的儿子”)爱的闪光,这条欢乐的大道在诗人的眼中无疑是美丽的,表达了诗人对百老汇由简陋到繁华的歌颂。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文学中的空间不仅仅只是故事和情节于中展开的一个场景,也同样表达了社会和生活的信念”(陆扬:36)。百老汇初期的蜕变不仅成为了城市生活的闪光点,更象征着城市发展的蓬勃生机,反映了人们心中的希望。
  (二)升级的奢侈——现实主义书写下的“弱肉强食”
  然而,以纽约为代表的繁华都市生活并不光引发了如惠特曼这般的颂扬,同样作为描写19世纪百老汇的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对于这条大道的感情要复杂得多,他笔下的百老汇熠熠生辉,却无法逃避奢华光芒下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
  这样批判的态度并不在少数,或许在现实主义作家眼中,城市代表了一种残酷和难以驾驭的现实,纽约的芸芸众生更是为达尔文式的弱肉强食中提供了丰富佐证。
  《嘉莉妹妹》出版于1900年,通过剧中两位主人公嘉丽与赫斯特伍德的视角,德莱塞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后期的百老汇。
  文中的嘉丽是一位从小镇到城市寻梦的美丽姑娘,几经周折,她随着赫斯特伍德来到纽约。当她第一次来到百老汇大街品味这个大都会的“特色”时,她发现“这是一长溜由漂亮的脸蛋儿和艳丽的服饰形成的景观,真的让人百看不厌……整条百老汇大道上,类似的大商店和大剧院俯拾皆是”(德莱塞:342)。
  嘉丽眼中的百老汇,正贴合了19世纪迅猛发展后的百老汇浮华时尚的形象,金钱的狂热在现实中也有迹可循:1837年开业的蒂凡尼珠宝店;1858年,罗兰·H·梅西在百老汇开办了大型百货商店;同时,大都会旅馆与圣尼古拉斯旅馆的建成更是加速了旅馆之间奢侈级别与花费高低的攀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2-1 08:10 , Processed in 0.39384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