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柳冠中—设计的目的:提升生命品质,“社会设计师”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9万

帖子

2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320

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优秀版主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 15:0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的世界仍是人类安排的世界。人类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于改造这个世界,既然我们注定要改造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把这个世界最美好的精神铸进我们的生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作为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的“设计”,会以“春雨润无声”的形式改造和创造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因此,设计教育者的责任就更艰巨了!

一个新生事物在社会发展的阶段当中他会出现很多不适应。一个新的东西,就像一个幼芽,他需要浇水,需要修枝。在整个过程当中,一个新的事物在社会中不断碰撞、磨合,既要适合社会,又要有新的发展的理念。它肯定要经过磕磕碰碰,也会走一些弯路。一条路能直达到目标,世界上是没有这回事的,因为世界是充满矛盾的。如果提出一个思想,可以一条直线走到头的话,这个思想绝对没有新东西。社会的机制都能容忍你,那么你绝对不会是新的。你有新东西,肯定就会遇到不适应,遇到矛盾,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也就是说,人类从来就是在摇摆,但是方向不迷失就行了;我们不怕摇摆,但要坚持往前走,认准方向,坚持不懈、力争朝夕地走在社会转型的前列。

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设计是以人类总体文明对工业文化、商业文化和技术文化的修正,也是平衡人类社会可持发展和人类欲望的槓杆。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刻,商业黑洞和科技光环的的诱惑会误导我们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谐调!“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不是13亿人的“物欲”的总合!而是中国富国强兵之梦!不要沉溺于“无病呻吟”、“抖机灵”式的“创新”陷阱之中,要提倡设计之本,以国家急迫需要为重。以“无声的命令、无言的服务”引导人类去创造公平、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实可谓是春雨润无声,是未来人类社会不被毁灭的良知、智慧与能力! 工业设计领军人才是培养“中国工业设计主力军”的!要培养出一批批能担当“社会设计师”的责任和素质。

人的思维方式有可能被职业---“存在”决定,但开放的社会、互联网的平台,综合、集成时代己标志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潛力正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商业要有话语权;技术也如是;那末设计同样也必须要有!这三棵大树都植根于人类社会之土壤。技术、商业与设计都要从生活中和消费者那儿汲取思路,只是设计不只是为了“功利”,更要为合理、健康、适可而止地潛需求的挖掘。商业、技术、设计三个支点都要围绕一个核心-----“人类的可持续生存”,而设计在三者之中相对更贴近这个核心,然而设计一直处在漂浮的边缘,被社会、也被自身误解。也可能我把设计太理想化了?!难道这不是人类最可贵之处吗?!技术、商业、设计不可迥避地要博奕,但如果设计没有自己主张,那何以立身?人类历史中的弯路、错误己证明了忽视设计的教训。坚守理想、跨界合作、定义并引领“需求”,是设计的操守。设计必须要有这个理想和野心去驾驭"商业"这匹烈马,人类才有可持继的未来!而不应安于躺在“商业”怀里被哺育!虽然设计还未长大,目前不得不被商业施舍,但不能总这么低三下四地无骨气,一谈到商业,设计的脊柱就弯了!当下,设计师在“商业”面前还是要低下高傲的头,但"设计"从宙斯那儿偷来天火不该从设计师心中熄灭!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
仅仅长了3cm,
在第五年开始,
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
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其实,在前面的四年,
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
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人生需要储备!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

然而中国工业设计人才的培育需要有人默默地耕耘,土壤改良好了,工业设计的根才能深深扎入中国产业的土壤中, 坚持!坚持!坚持才能根深叶茂,开花结果!

水面平静后才能映射风景,
心灵平静后才能反思人生,
进而鉴别真伪、明辨是非。
只有能在噪音纷呈的环境里,辨别天籁之音者,才是“智慧”。

比尔盖茨也曾感叹:“现代社拥会有无与伦比的创新精神,而斯坦福大学正处在创新的核心。斯坦福孕育了许许多多的新公司,各行各业的教授,创新的软件和药品。这里的人们对未来充满渴望。可是与此同时,当你去问美国人是否觉得将来会比现在更好,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他们觉得在未来,机会越来越少,不平等现象将越来越严重。”体验人类社会中真正的问题,而不只是看到调研得到的“数据”那般。

比尔盖茨也不得不承认:要体验人类社会中真正的问题,而不只是看到调研得到的“数据”。“如果创新仅凭市场驱动,我们都不关注不公正现象,那么我们的重大发明将令世界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无论我们掌握多少科学秘密,都解决不了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只是在玩智力游戏。”

人类进步的每一里程碑都是对自然、对自己认识水平的否定,也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祖先、对权威、对功利、对已有的“名”、“利”的否定或重新解释。人类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想改造周围的一切,而且已经和正在塑造着第二自然。随着时代频率的加快,越往前走,动量越大,可能遇到的“陷阱”就越多;习俗的惯性、眼前功利的诱惑也就越大。与其让“蛇和苹果”蛊惑,不如学会科学地思考,历史地、系统地、辩证地对自然、对自身进行认识,自觉地从正、反双向反馈来审视已有的成果和观念。
德国200年前的教育宣言: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能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才是教育目的。

很显然,人类有“兽性”的一面和“天使”的一面。教育者的目的是使人的灵魂得到锻炼,克服兽性而转化向天使的一面。

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和知识的堆积,这是教育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趣。否则,你拥有的知识愈多,对人类,对生命的危害愈大。

时下,我们的教育往往过多注重专业技巧!而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致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来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在乎沙滩上每一条小鱼的生命的男孩儿所拥有的情怀。否则,视小鱼如草芥,给鲜花以蹂躏,即使其道德评分或许很高,也失去了人的生命价值。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知晓这一世得到生命的不可思议。人不应无端地剥夺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

一个对外部世界冷漠无情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由许多对生活、对生命无动于衷的人组成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读书,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思考、逻辑、谈吐、与人共事等各个方面,读书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这指的是:人的情商积累与阅读有关。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才是一种教育的手段。
读书最大的益处是激发想象力和灵感,而不是看谁记住的知识多少?
读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记住多少知识,而是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学习的意义之一便是这样,看到黑暗,并于黑暗里看见更大、没有雾霾的蓝天、白云、阳光。

能构建知识结构的思维方法,比“千马分屍”的知识堆砌重要得多!在眼下的教育大环境下,喜欢发问且用质疑、批判的眼光看世界的人们更显得弥足可贵,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有一次英国设计委员会的主席来中国讲课。课后有人问,中国的工业设计怎么搞?对方说,那是你们的事,不是我的事。又说:中国现在遇到的问题和发展阶段与西方不同,你们要是把中国的问题解决了,你们就是世界一流!

今天,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国际设计”,实际上都是游学、工作于海外的那些人经自己选择之后带回来的,或是外国学者的“传道”,都打上了主观的烙印,并不能代表其完整的文化,因为“根”和“土壤”是带不到中国来。

引进不是不好,也是一种学习。那应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应该看得更远,而我们往往只看脚底下。“它山之石”不去攻“玉”,却在攻“名利”。

巿场经济在任何国家都代替不了国家战略,政府都有引导性政策,这是四两拨千斤。不同的是各国是利用派出机构——"设计中心"去代理和扶持纳入政府战略的企业。任何企业也当然可以自由选择“巿场机制”去竞争、去生存。但是,世上从未有过没有国家利益的市场经济,美国的战略每天都在干预其它国家的经济、政治的!我们不可能在所谓"自由市场"机制下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大国从来不会给我们和平竞争的权利和机会!正因为巿场经济,政府放权了,但政府的职能就必须浓缩!方向就更必须更准,才能引导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国的体系!千万別书生气!这30年我们上“国际大佬”的当还少吗?中国的事只有靠中国自己, 走自己路,解决了中国自己的问题,我们就是一流!

中国的未来怎么办?人才培养最重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学校里面教什么?是教知识还是教技巧呢?还是教“权威”的东西?是教时尚的东西?还是教最基础的科学的观念和思维方法?对“基础”的认识又会有争论,什么叫“基础”?过去的“基础”就是基本功,基本功好像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不够的!那只是表达“基础”的形式而已。对“基础”的认识,是由“目标”而言的。盖一个土坯窝棚,就要挖地二十公分,素土夯实,砌三行砖,就可以盖土房了,这是一种基础;盖厂房要挖到冻土层以下,再作基础;那么造大桥呢?做超高层建筑呢?做充气建筑呢?乃至造飞机、做宇航飞船呢?它们的基础是什么?其“基础”的涵义在变,这样在目标需求的比较中思考,就发现:除了目标系统变化外,最起决定因素的是“外因”发生了变化,当然对“基础”的要求就不一样。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对“基础”的要求已不同以往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仅靠技巧、技术是不成的,而需人文科学的基础和方法,以便使技术人才会去关心、研究有关社会、环境、文化乃至“人”的知识,这正是过去科技人才最欠缺的领域。

会写一手好毛笔字、会电脑、会做计算,那不叫基础,那是仅仅是基础的一小部分,而更重要的是组织知识的能力,那就是要学会掌握科学的方法为明确的目标系统去服务的能力基础。而这个方法就是系统方法论——“事理科学”。系统科学,早就传入中国,可是真正在各学科里引进系统科学,我觉得还差得很多。在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的设计与技术部门中,现在已经有30%的人是中国汽车工程技术人才。在那儿的“平台”可以造出一代代新概念的好汽车,但是我们这儿却造不出一辆自己知识产权的汽车来。将中国人才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些领域已属于世界领先)整合出一种新概念的创造,这种“创新”是否更有战略意义呢?中国人才战略的决策,是摆“棋子”的问题,没有“布局”的小卒子过河吃车马炮,是会整盘输的。我们要的是整盘赢,丢了车、马、炮也没有关系。这是战略问题,是系统问题。

同理,“引进、消化、吸收”在我国,只重引进,忽视消化,满足模仿。而人为什么不会吃鸡变鸡,吃狗变狗,是因为消化了。“消化”,就是提出“本质”来吸收,其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等要素、本质被消化提炼出来,而组成的生命“系统”则完全不同。这个道理告诉我们模仿、引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国外的技术必须融入中国的企业、经济、社会系统中才有真正的中国经济、科技持续发展的希望,这个消化过程就是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因势利导的“原始创新”的前提。我认为这一点不解决,中国的教育就会成为发达国家的“人才”摇篮,在人家的“系统”中发挥大作用,成为美国教育的“基地”。

“人才”的问题很重要。一些具体的改革,好像很时髦,好像很先进,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学分制也好,合并也好,本质问题是什么?我觉得“原始创新”的关键是我们要能够培养出一批掌握调配整合资源(包括知识、信息、技术等)的能力的人才,不仅提“知识创新”,更重要的是“知识结构创新”。研究建立、推广“事理学”这门人为事物的系统科学,是“原始创新”的关键,因为这本身也属“原始创新”的范畴,也是培养一流人才的根本。

我们这一代设计师如果不能突破附庸商业的思维,无论个人赚多少钱,设计还是原点没动。突破“唯商业利益”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到新的“服务链的产品原型”,是社会给我们这一代设计教育者提供的责任,也是机会。

一万年也要技术、也要商业,但没有设计的立场和声音也是不健康的。探讨是为了唤醒我们设计与生俱来的良知、智慧和能力,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工作平台。为什么有那么多被外国收买的院士有鼓吹转基因的胆量?这其中的人原本不一定都是恶人,利益驱动是原因之一,而信息不对等、不开放也提供了温床。
工业设计不是市场和技术的工具,它不是生产力本身,而是解放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商业、技术与设计是社会的支柱,要博奕,要协调。但商业与技术已是参天大树了,设计还只是棵幼苗!几千年的设计文明基本被权贵们强占了,它只有光鲜的外表,其本质并没全部为亿万创造文明的大众服务! 造成当今在博物舘、典藉里的灿烂“文化”成为文明的顶峰。而只有工业设计具有用“人类总体文化”修正工业文明的胸怀和能力!
蔡元培先生早年创办“北大”时就提出“美育救国”的概念,他希望那种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能够在精神上充满、充实国民的心灵。很遗憾,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美的修养并没有随之积累下来。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非常浮躁,拼命追求物质的部分,甚至忙到没有时间去感知周围的事物。“忙”这个汉字很有意思,其实拆开来看就是心灵的死亡,即使再有钱,物质再丰富,这个心灵的死亡带来的是更大的空虚。

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作为一个设计学院的学生,我想不是我们每天都在接触艺术的东西我们就拥有了美的竞争力,我想美恰恰是要还原到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当中去感受,而不是每天在看艺术品、看展览、听音乐会的时候才能给我们美的感受。我想这种美的竞争力对于我们从事艺术领域的人同样非常的关键。

其实美是一种拯救,美的教育是治疗社会浮躁病的一个药方,可能见效慢,但这是治本的。是它让你重新觉得你恢复了像童年的孩子一样的天真。你可以站在一片树底下没有任何目的的看阳光下树叶间的闪光。在美的面前,没有平民和贵族的差别,没有专业和一般人的差别,正如庄子讲的“天下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中存在着无所不在的“美”,一个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可以发现,一个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可以发现。

美对人的生活是一种选择,一种发现和一种创造。人类可以重新创造自己的美,也可以重新塑造感知美的情熵。听音乐或看博物馆只是体验美的一种机会而已,其实“美”应该是回到生活里面,成为我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潜能、一种创造力。

美是不可以取代的,美不断地创造你人生的丰富和快乐,每天都是全新的一天,并没有在重复,所以永远不会疲倦。

有两类抒情诗人,第一种诗人,他热爱生命,但他热爱的是生命中的自我。而另一类诗人,虽然只热爱风景,热爱景色,热爱冬天的朝霞和晚霞,但他所热爱的是景色中的灵魂,是风景中大生命的呼吸。他们流着泪迎接朝霞,他们光着脑袋画天空和石头,让太阳做洗礼。这是一些把宇宙当庙堂的诗人。从“热爱自我”进入“热爱景色”,把景色当成“大宇宙神秘”的一部分来热爱,就超出了第一类狭窄的抒情诗人的队伍。

光有“商品”是不够的!好像一条河,你热爱河流两岸的丰收或荒芜,你热爱河流两岸的居民,你也可能喜欢像半神一样在河流上漂泊、流浪航行,做一个大自然的儿子,甚至你或者是一个喜欢渡河的人,你热爱两岸的酒楼、马车店、河流上空的飞鸟、渡口、麦地、乡村等等。但这些都是景色——“物欲”。这些都是不够的。你应该体会到河流是元素,像火一样,他在流逝,他有生死,有他的诞生和死亡。必须从景色进入自然的呼吸和言语,要尊重自然的秘密。你不仅要热爱河流两岸,还要热爱正在流逝的河流自身,热爱河水的生和死。有时热爱他的养育,有时还要带着爱意忍受洪水的破坏。忍受他的秘密。忍受你的痛苦。把宇宙当做一个神殿和一种秩序来爱。忍受你的痛苦直到产生欢乐。这就是真正的人类文明之“诗”!这诗歌的全部意思是什么?要热爱生命不要热爱自我,要热爱风景而不要仅仅热爱自己的眼睛。这诗歌的全部意思是什么?做一个设计师,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繁忙的社会里面,一般老百姓如何保持一种对美的敏感,包括对这样一种美的追求的独立性?美是一种判断,一种选择。当世俗特别强调物质的欲望的时刻,美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对于美的教育,我想不是说大家都急着跑去美术馆,去听音乐会,而将美落实到最简单的四件事情——食、衣、住、行,这些跟我们生活发生最大关系的时空,它每一天都是美的功课,所以千里迢迢去美术馆看展览,若没有打开自己的心扉其实是没有用的。

必须克服“设计”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必须克服设计中对于“炫耀”的追求、对于视觉和器官感觉的刺激,对于细节的琐碎的描绘——这样一些“疾病”的爱好。

设计不仅是视觉。甚至不只是语言。她是精神的安静而神秘的中心。她不在修辞中做窝。她只是一个安静的本质,不需要那些“土豪金”来扰乱她。她是单纯的;她是安静的;春雨润无声,有她自己的呼吸。设计是一场静悄悄生存方式革命,而不是修辞练习,更不是游戏人生!

        假如“大师”使你们恐惧,向伟大的自然请求忠告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2-1 13:49 , Processed in 0.446359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