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码头论坛_LOGO_广告语_名字_征文_歌曲_包装_景观_文创征集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故事] “体验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征文大赛微信投票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36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21:3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举办的白水洋鸳鸯溪杯“体验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主题有奖征文大赛现已完成来稿征集初评,进入评审阶段。
  本次主题征文旨在提高提高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的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展示闽东旅游业新貌和发展成就,营造宁德旅游良好舆论氛围。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各界旅游爱好者、写作爱好者征稿。活动启动以来,累计收到应征来稿100多篇。这些作品以“魅力闽东、身边风景、人文视角”为主线,通过抒发感受,分享视野,以百姓视角全面展示出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大好风光及丰厚底蕴。经评委小组根据文章主题立意、首发原创、内容深度及传播阅读量等方面综合考量,初审入围12篇。交于微信读者投票后,评委小组将参考网络人气,综合评定一二三等奖作品并予颁奖。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号作品
作者:王志凌

  逐梦,在清新山水间……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助力乡村振兴走笔
  云锁山岗,雾漫清溪。
  一场霏霏细雨,让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园区境内的福鼎赤溪村醉在了一川烟雨中。游人穿梭,流连忘返。
  生态、清新,是赤溪村的标签。30多年前,村子还有个标签,举国闻名——穷!“中国扶贫第一村”,也由此得名。
  穷则思变。景区带动,融入太姥山旅游发展圈,蝴蝶园、竹筏漂流、野战CS、水上滑道等旅游项目一一落户,乡村生态游风生水起,赤溪大步迈上了摆脱贫困、振兴乡村之路。2016年,赤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696元,村财收入50万元。变化,翻天覆地。
  新近揭晓的2017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单上,赤溪村大名赫赫,为闽东唯一上榜的村庄。从中,足见当下赤溪的魅力。
  赤溪之变,是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宁德市旅发委、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公园优美生态环境和多样性旅游资源,将公园发展与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在“绿水青山”中寻找“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了富有宁德特色的旅游扶贫乡村振兴之路。景区发展,村兴民富,共赢佳话,传唱山海——
  舞活全域“龙头”
  宁德旅游,集“山海川岛湖林洞”风光于一身,还有特色独具的畲文化、茶文化、古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这其中最耀眼的名片,莫过于宁德世界地质公园。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由“浅水广场”屏南白水洋、“海上仙都”福鼎太姥山、“壸穴世界”福安白云山等三个园区组成,以雄伟壮观的晶洞花岗岩山岳地貌、绚丽多姿的火山岩山岳地貌、千姿百态的河床侵蚀地貌为主要特征,兼有瀑布、深潭等水体景观、海岸岛屿地貌、海蚀地貌等,类型丰富、风光独特、名扬一方。
  近年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科学保护中合理开发,内外兼修,做足了发展文章。对内,规划引领,项目驱动,不断完善园区交通、旅游公厕、导游标识、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让八方游客玩得放心、舒心;对外,则充分发挥3个核心园区的品牌带动作用,捆绑开发和改造提升周边景域,串点成线、全域兴旅,彰显“龙头”效应。
  旅游产业发展,打响品牌是关键。这些年,宁德市旅发委、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不断创新品牌营销方式:“走出去”,赴江浙、进上海、下广东,大力旅游推介,展现宁德好山好水,拓展客源地市场;“请进来”,精心策划踩线、体验等活动,邀请重点客源地市场旅游界人士等走进闽东,领略山水风光、人文风情;同时,连续主办七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及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顶级旅游专家、地学专家等,交流成果、共享经验,并为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美了园区,响了品牌,乐了游客。宁德世界地质公园领舞,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节节攀升。据预计,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将达2672万人次,比增21%;旅游收入253亿,比增30%。精彩发展,又一年!
  旺了一方乡土
  让区域内的村落、原住民及周边村落、贫困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这是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始终牢记的初心。事实上,公园发展伊始,这方山水中的村和人便纳入了公园发展的版图,相生相伴、共享共融,一个不落。
  据了解,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公园总面积约2660平方千米,覆盖8个(县、市)区,46个乡镇,547个行政村,人口约137万。2017年,贫困人口1.51万人。
  规划先行。紧密结合公园发展规划,对接省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团队,开展旅游规划公益帮扶活动,一村一品、精准定位。目前,公园范围内已有屏南甘棠乡小梨洋村、福安穆云乡等近30个村完成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完善设施。深入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积极争取省、市乡村旅游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通过旅游项目开发、异地搬迁、整村推进等方式,完善园内乡村的水、电、路、厕所等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乡村旅游条件。
  整体宣传。将园区乡村旅游纳入宁德旅游宣传计划,无论是旅游推介、活动策划、旅游线路设计上,充分融入和展示园区各乡村景点、文化、美食等元素,并举办“三月三”畲歌会、“桃花节”、葡萄采摘等活动,吸引游客走进乡村、乐在乡村。
  项目帮扶。大力扶持园区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林下种养、食用菌种植等产业发展,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旅游服务,开办农家乐、民宿、购物超市,开发白茶、笋干等旅游伴手礼,增加了山地农业、农家体验、餐馆住宿、旅游产品等多种类型的收入渠道。同时,大力支持乡村通过“政府+农民合作社+农民”“政府+企业+农民+全域旅游”“旅游+互联网+传统产业”等合作方式,走出了振兴乡村、脱贫致富新路子。
  乐了山乡百姓
  深峡画廊,桃红点点醉春风。
  2017年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福安白云山园区从山上红到山下的十里桃源,至今仍能勾起无数游客的美好回忆。
  景区带动,沿白云山景观大道,虎头、溪塔、玉林、南山等特色畲村串点成线,串出了福安最美的乡村走廊,更串起了增收好光景。
  “卖了30多天糍粑,我们兄弟两人每人纯收入1万多元!”利用农闲增收,虎头村民吴庆全喜上眉梢。
  “一个花期,光旅游团队的订餐就有2000多个,忙不过来!”经营农家乐的吴树灿,乐此不疲。
  仅桃花节期间,这条景观带接待游客就超过6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20%。白云山桃红,红得如痴如醉,红得势不可挡!
  美了山乡,富了老乡。像这般得益于景区带动,喜尝旅游扶贫硕果的村民、村落,在宁德不胜枚举。目前,全市已创建乡村旅游休闲集镇8个、特色村71个、星级乡村旅游点33个、水乡渔村22 家、森林公园15处、森林人家16家。福鼎赤溪村、福安虎头村、屏南漈下村、福安南山村等一批精心培育的旅游扶贫典型,更是在闽东山海间不断涌现,尽显生机和活力。
  数据更显说服力。在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带动下,2017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乡村旅游人数534.19万人次,同比增长25.3%;累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2.19亿元,同比增长29.7%;全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直接就业人数2.00万人,拉动间接就业人数19.36万人,拉动农民增收4.48亿元。
  逐梦清新山水,梦圆福地闽东。绿水青山间走出的乡村振兴阳光道,正在闽东越来越宽畅!

2号作品
作者:禾源

山水有灵韵
  屏南的山,风吹亘古,叶绿今辉;屏南的水,泉流古脉,影映当代。当你从棠溪走到白水洋,仔细地品读着这方山水和人文,你会惊叹:清水濯绿一溪碧的真山真水,鸡鸣醒村一弄诗的耕读遗风……
  ——题引

  屏南棠溪发源于屏南境内,流经双溪、棠口,汇入霍童溪入海。碧绿的溪水以静静的流淌展示着它的端庄,清澈碧绿透露着它的纯洁,翠竹倒影摇弋着它的多情,浣衣少女的欢笑荡漾着它的青春气息。
  云临照水,风抚留波,水隐禅心。不仅仅这段时空在这里停留,就连宋时开封汴水虹桥也化魂托身侨居在这棠溪上。从南宋理宗年间直至今日,其间虽遇水火二灾,洗劫清空,但廊桥———千乘桥对棠溪痴情不改,如今依旧是晨随祥峰寺的钟声,迎接着第一缕的阳光。桥长60多米的千乘桥,有99根桥上柱子,还撑起了久久说不完的故事。《蛇形墓与蜈蚣桥》、《雄鸡形的桥墩》、《祥峰寺的木鱼》……千乘桥凝结了木拱廊桥的一段历史,凝结了这方山、水、人和谐的一笔。于是有前人依桥诗咏:“十里烟霞迷处士,一潭素影斗婵娟”,“曲岸斜阳双羽泛,平桥流水数家分”。
  沿棠溪溯源而上,是一派派的田园风光,从这里到白水洋,要走一段的峡谷。依水相牵进峡谷,曲径通幽。可见,石崖照壁;可闻,鸟啼回音。初涉者有前途未卜之感,更有冒险探秘之趣。走进白水洋,但见八里许的一片大石平铺溪地,水淌如毡,覆盖石上,水动波涟,波漪泛光,白茫茫的一片,“白水洋”之称便由此而来。“白”绘水色,“洋”誉宽广,面对着这如诗如画的景致,惟一的想法就是不辜负上苍所赐,漂流其中,漾波其上,捧水洗脸,掬浪濯缨,把所有的矜持,都收藏在旅行包中。更称奇的是,“白水洋”水清石洁,不附青苔,不淤沙土,一年四季清清亮亮。古人赞曰:“俨若白锡灌地”。
  白水洋四周山奇景秀,处处是神仙遗迹。这里有“仙人对弈、五老朝会、迷景纱帽、金龟挂陂”……等等,确实是移步换景,转身遇观。如今“天下绝景,宇宙之谜”这大器之笔,为它赋予了新的内涵。“白水洋”正作为福建省旅游十大品牌之一,洒洒洋洋登场亮相。“白水洋”以水的温情,以洋的博大让人忘情,游人大都能带着满足返回古县城———双溪。
  双溪镇以紫山为屏,旷野为堂,碧溪为珮,面山为印。左有北岩寺,右有大成殿,后有城隍庙,儒、道、释汇聚一堂。但最被崇尚的是,古镇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三十六行所留下的历史痕迹,如手工作坊、酿造烹饪、腌焙凉酱……等等,不仅丰泽一方,还以商贾驱外。这里有茶庄,有酒肆,有会馆,其中小食闻名山外。当然古镇并不是以商业为重,而是以农为本,就在古镇城东还留下劝农桥。渔樵耕读是这里生活的方式,琴棋书画是这里追求的雅兴,孝节贞操是这里的楷模,忠义仁慈是这里的品德。人们把这一切都塑在檐下,雕在窗上,刻在碑里,世代传诵。
  走过双溪古镇,时不时地会看到民居大门前的两个座档,一边坐着一位老者,一边是一位小孩在温习功课。或者在大厅里的一条长凳上,有三五个孩子在完成作业。鸡鸭不闹,猫犬不鸣。读书习字在村弄中随处可见。今如是,古如是,耕读遗风始终贯穿在深深古巷。
  “墟烟初起日平西,返照人家归燕急”。匆匆走出古城,看灿烂的满天晚霞,托着的红彤彤夕阳,比日出东山更加蓬蓬勃勃。古城文物瑞光屹立其中,云霞之光,辉映上下,铅色涂金,尊严辉煌。难怪曾有诗咏:“极目烟霞处,徘徊未阑”。
  走过这方山水,真想骑牛过溪;看过这个古镇,真想秉烛明经;洞悉这方人文,真想日里锄禾、月下横箫。如此百览终得一悟:这方山水,从不媚俗,真山真水,难得一求。

3号作品
作者:石城

白水洋三叠
  白水洋号称十里水街。这十里二字未免夸张,但水街的命名却颇得妙蒂。瞧,整条溪以全石为底,光滑坦荡。放眼望去,宽阔的溪面绵延而迂曲,朗亮而明媚,人来人往,热热闹闹,这不是街道是什么? 但记住:是水街。水深及踝, 清爽凉快。
  晴天看白水洋,更像是一面镜子。深邃的天空下,水色闪闪,波光粼粼。这水,唯其浅,才显得格外清澈澄亮,并随微波泛起簇簇白光,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光洁得一尘不染。对,镜子。这面巨大的魔镜,就这样躺在深山中间,由于它的明净、博大和悠长,因而显得深不可测。想象中,在天空逗留过的白云、星辰以及野鹤,都曾在镜中投下过美丽的倩影。但是此刻什么也没有。一方热闹,一方安静。这面镜子远离尘世,独自在深山中一语不发,也许正因为什么都没照见,才什么都已照见。
  在这面镜子跟前,我们显得太沉不住气。我们毫无理由地爱和恨。不远百里驱车而来,在此左顾右盼,上下徘徊,留连忘返。我们在这里拍照、投石、洗手、濯足、捧一口水喝下去,变着各种戏法折磨来折磨去。我们努力想从中搜索一些更深奥的秘密,却总不免一无所获。镜子依然是镜子,白水洋依然是白水洋。只是,明天再到这里的已经不是我们这些人。
  在白水洋淌水,抬头就能看见五老峰。它岿然如磐,霸立在溪右岸,使溪水不得不折而向左。白水洋的水上广场因此不能更开阔,但溪流几经周折倒平增了不少幽深感。
  这座山峰平白长在这儿,太煞风景,常理所不取。但,也许正如维纳斯必须断臂才美一样,这座山峰的出现,使人由于遗憾反而获得了另一种美的感受。这座山,奇就奇在山顶上耸立着五个石峰, 展现出五个人形的轮廓。只可惜,由于风侵日蚀,年代久远,都已经面目全非,不可分辨。
  五老峰的名字大约缘于此。既然取名五老,那背后定然有一个优美的传说?可是不见有谁提起过。也许世异时移,人们口口相传,天长日久,终而漏忘,成了千古之谜。这五个老者兀立在百米山头,他们是谁?是僧家道士还是凡夫俗子? 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又为什么不再离开? 这些问题显然已无人能够回答。除了有朝一日,这五个老者突然自己开口道破天机。
  其实,这些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如果说他们真是活人变的,那倒实在是幸运。他们一定在世上守望了几个世纪,才变成这般模样。而我们只活过二三十年,便在这里与他们相遇了。白水洋是美的。人真能像他们这样,由于长期介入美,最终使自己也变成美的一部分,无论如何,那也就无愧于此生了。
  比之泰山武夷,钱江漓水,白水洋自然不及那份雄奇雅秀,阔达隽永。但是,这并不打紧。只是没有了那些亭台楼榭,古迹碑文,未免份量便显得轻了些。有考古癖的游客自然会觉得这里浅薄,由于一目了然而令人兴味索然。
  我倒是不以为然。历史和文化固然能为风景增添一些色彩和重量,但却也给游客的审美在价值取向上形成束缚,不能自由挥洒。再者说,人工味道虽不可无,但太浓了,也是一种破坏。白水洋可谓浑然天成,山明水秀,天远风高。在我看来,它的审美价值正在于它的朴实无华。一切都是本来面目, 自自然然, 大大方方,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和坦荡感。人与万物何异,其根也在黄泥,唯真正面对自然,才能心安理得。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大道自然?
  自然的就是真的。在白水洋,看不见一丝做作的地方。这里,走的是崎岖山道,绿苔石级;看的是危岩绝壁,青山白水,和珍禽异兽。这里,可以登山,可以踩水,可以观云数星星,还可以口衔一枚叶笛随随便便地吹上一曲。在这里,一身的感官都能得到充分的享受。过腻了烟尘中的日子,不妨来这里走一趟,接受一番大自然的洗礼吧。


4号作品
作者:林文钦

回望白水洋,那一季的水上狂欢
  在人们的印象中,下水前一定要做的一件事“脱”,最好是光着脚丫在水中体验一片清凉舒爽。但如果有人告诉你在闽东屏南有这样的一个地方,下水前不是叫你“脱”而是穿,你肯定会瞪大眼睛惊叹一番。
  在一年一度的夏季白水洋水上运动开幕式上,有穿运动服的学生表演团体操,屏南传统武术队表演武术。还有农民舞龙表演,只见水上蛟龙摇头摆尾,水上快乐地“跳舞”。如遇见重大节假日,你还可欣赏到屏南县独有特色的舞香火龙,夜晚看去看象一条白龙横空出世,闪闪烁烁,宛如活龙横卧当街,场面宏大,蔚为壮观。开展水上活动期间,还会穿插着精彩的水上表演节目、高空气球表演以及飞艇表演,全程展示了温情而激越的水上争霸和秀丽的白水洋风景。
  随着屏南县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这参与度极高的白水洋水上田径运动会,已成为游客竞相展现技艺的舞台。无数新奇有趣的水上运动项目在这里陆续诞生,水上竞走、水上接力、水上飞车、水上舞蹈、水上模特走秀……但凡你能想象或不能想象的水上运动都出现了。趣味盎然的各类水上竞技项目,不但体现个人的毅力和勇气,更凸显了团队精神。正如台湾一些旅游客的感慨之言:“参与这些水上竞技运动,很新鲜、很开心、很激动!”
  而在水上运动会中,最吸引人们眼球的竞技项目,莫过于水上60米跑比赛和“鸳鸯板”比赛了。
  听,水上竞技运动开锣了!当裁判员一声“噱”的哨响,运动员在白水洋中央临时围栏隔成的跑道里,你争我赶、拼搏冲刺,目前60米跑的记录保持者是一位姓余的“女将”,成绩是13.5秒。趣味十足的“鸳鸯板竞走”项目,更是富有挑战性。你看,这比赛还没有正式开始,参赛队员已经在一旁摩拳擦掌,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首先进行的是“鸳鸯板竞走”在水中每组3人同时站在一副鸳鸯板上从起点向30米远的终点逆流行进,这项比赛比的是队员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就算是在陆地上进行比赛也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是在水上。但难度系数的增加丝毫没有削弱队员们的信心,参赛队员齐声发出“嗨哟…嗨哟…”的行进号子,观战的啦啦队吆喝着“加油!加油!”,场面十分热闹。有的组迈着整齐的步伐飞速前进,有的组则一个踉跄摔倒在地后爬起来继续前行。靠着团队精神和伙伴的协调一致的步调在水面上推进,稍有别扭大家就会全部摔在水上,弄湿全身,引来了阵阵刺激欢快乐的尖叫声。在整个竞技过程中,当其中的一支参赛队中有队员摔倒水中了,“啦啦队”与游客们便高喊“挺住再来,胜利属于你们”的鼓劲呐喊声,让参赛队员重燃再战的勇气。而原本落后的那支队伍迎难而上,超越原来领先的队伍时,又博来了一阵阵的热烈掌声。那“敢拼爱拼、绝不言败”的水上运动精神,掀起了万米洋面上一拨拨为之叫好的人潮声浪!
  水上拔河比赛呢,更是扣人心弦、激情四射。水上拔河是一项源自生产的古典运动,在水流四溢的洋面上用力,队员之间协调配合不好,一不小心就有落水的可能。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只见两队队员在洋面中央奋力“拼杀”,受水的流动力作用影响,双方队员在比赛过程不仅要比拼力量,还要经受“底盘”不稳的考验。“加油、加油、用力、用力!顶住!”围观的游客们尽管叫得十分卖力,当实力较弱的队遇上强队,比赛只持续了几秒,便决出了胜负。而在强队与强队的竞争中,当裁判一声令下,两队拼命地朝自己后面的方向拉去,可由于实力相当,原地不动,双方一度陷入拉锯状态,岸上观众的呐喊声更加热烈。水上拔河中颇为有趣的是,有的选手刚开始时很用力,待僵持了一会,就猛然松开原先紧拉运动绳的双手,让对手先掉进水里。而当这运动绳的尾巴摆到观众席上,有的观众看到自己心爱的队伍被对手拉动了,就赶快踩着绳尾巴,帮帮力,使得原先松动的队伍又稳住了,坚持了几秒钟,反而转败为胜。这些在正规比赛中并不允许的“违规行为”,则成为水上拔河运动中的趣味“小甜点”,让观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每年在白水洋上举行的亲子水上运动会,让宽阔的洋面汇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来自四面八方的数百组游客家庭踊跃参与,大家在水上广场尽情地游戏、嬉闹,忘情地体验水上运动的别样乐趣。你看,小朋友们一穿上防滑袜,就禁不起诱惑而迫不及待地下水了,他们在水里行走的速度比大人们还快。而大人呢,牵着自己孩子的手,倒是走得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脚底一滑就一头栽在水里,引来孩子天真无邪的几声发问:“老爸老妈呀,你们怎么比我还胆小呢,到底是你们牵我还是我牵你们呀?”小朋友们的问话激发了父母亲的无比斗志,使得一家子们在水上更快乐地行走,尖叫声、助威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在水里,孩子们玩水枪、打水仗,越玩越是开心,童真快乐的笑声飘满在白水洋的水面上。
  风情旖旎的白水洋,离尘嚣最远,距心灵最近。青山为屏,白水搭台,笑语随浪花翻飞,亲情融胜景共醉。白水洋水上运动会,精彩无限、其乐融融,让欢乐的笑声荡漾在碧谷绿水之间,彰显闽水福地之美。
  年复一年,美丽多情的白水洋,总是守候在山里,守候在暑热季节,殷殷呼唤着更多的人们同享这水上的狂欢盛宴。



5号作品
作者: 唐戈

峡之奇绝 漈之大成
  游鸳鸯溪,最好是化身为一滴水,融入溪中,在时缓时急,时潭时瀑的变幻中体验鸳鸯溪的美。
  天下至美风景,莫过于水。在这一点上,古今同理,儒道同识。道家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孔子说 “仁者乐山、知者乐水”。我虽非智者,天性乐水。鸳鸯溪景区融溪、峰、岩、瀑、 洞、雾、湖为一体,雄伟与秀丽并存、粗犷与幽雅兼备,而吸引我一次次踏进鸳鸯溪的,是那一溪或温情脉脉如处子,或雄浑桀骜如野马的水,特别是她突然从高处跌落,跳跃着无数精灵,飞洒飘逸的那个状态,即所谓瀑布,方言称之为漈。鸳鸯溪,正是一峡风景一溪漈。
  鸳鸯溪景主要景点的游览,是走一个近乎等边的三角形。顺坡而下,走第一条边。在凌云栈道上漫步,仰头望天,是高耸入云的悬崖;俯身察地,是数十丈高的危崖和青青树梢;放眼远眺,危石高岩和点点山峰棋布,风光无限险峰。胆小恐高的游客,对悬于半空的脚底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游客的惊叫中,我听到水流跌落的声音,循声回望,枝叶缝隙间,有水珠在跳跃翻飞。我知道,那是鸳鸯溪百丈漈瀑布,鸳鸯溪四大奇观之一。后会有期,这只是先打个照面而已,但百丈漈,这隐于枝叶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以及转轴拨弦三两声婉约,已让人呯然心动。
  对百丈漈恋恋不舍之情未下心头,仙女漈风姿已映上眉头。鸳鸯溪对岸,绿树掩映之中,一尊披着白纱曼妙身姿身影端坐,这就是仙女漈。那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三级叠瀑,第一级短而小,是仙女的头;第二级隐约分成三缕,如身体和双臂;第三级是修长的下肢,垂腿于鸳鸯溪中浴足。整体像酷似一位面朝南岸濯足戏水的清新脱俗淑女,自名仙女瀑,是名符其实。
  栈道上峰回路转,在虎嘴岩上赏对岸风景,远处陡直的崖壁上,一条白龙从苍翠的树木间钻出,一头扎进峡谷的绿树丛中,这就是游龙瀑,不见其首,不见其尾,也听不到她的声音,更沐不到她的雨露,她是神龙,是高高在上的神灵,只能远观,不可亵玩焉。
  会完游龙瀑,下到峡谷,走在鸳鸯溪边,是为景区三角形的底边。鸳鸯溪水一路相伴,河道时宽时窄,河水时缓时急,溪声时粗时细,三步一潭,五步一瀑。一阵凉风袭来,清新的空气中氤氲着浓浓水气,一帘飘逸的水流飘洒而下,挡住了去路——这是鸳鸯溪要为你沐浴,替你洗去一路风尘,一身躁热,好平心静气去餐饮鸳鸯溪秀色。这是鸳鸯溪中最美的瀑布之一,整个瀑布略呈斜形,流水从百米高处沿着斜坡跳跃奔腾而下,凌空抖落万斛珠玑,如雨如雾,故此瀑为称珍珠瀑。只要有阳光,便有一条彩虹环拱其前,瀑布落下的水,从彩虹门出,汇入鸳鸯溪干流。站在瀑布边仰望,瀑布中段突出的岩石像一尊头像,水流从她头顶冲下,如醍醐灌顶,美女沐浴,据说此美女芳名青蝶,住鸳鸯溪畔,发现了可提取染布颜料的蓝草,并掌握了蓝草取青染布技术。哥哥为了多赚钱,对取青术秘而不宣,好心的青蝶姑娘偷偷将技术传给老乡们。后青蝶仙去,坐化于其所建滤青池下的珍珠瀑上,因此,村民尊此瀑布为“青蝶漈”。
  这几处的瀑布,都是鸳鸯峡谷的支流所生,从天而降,如仙女下凡,飞花溅玉,飘逸脱俗的神姿仙态,让人如痴如醉。拥有这些瀑布,已足够奢侈,但鸳鸯溪的瀑布不止这些,也不止这些风格。在青蝶漈回眸,鸳鸯溪主流过鼎潭宴谷,穿小巫峡,入瓮潭刀鞘潭,一路百啭千声随意移,两岸山花红紫树高低,在流经仓潭上方时,有全立体景观呈现,溪上有平坦宽阔巨岩滩,可赏玩石帐篷、瘌蛤蟆斜眼看鸳鸯等景,然我心中的中心景点仍然是水:鸳鸯溪水在此处骤然落入两岸如壁的仓潭,虽落差不大,但水急量大,且集中悬空而落下,其势如万马奔腾,声如雷声滚滚,瀑布形状像极黄河壶口瀑布,故称为小壶口瀑布。瀑布上方的两边,各伏一个形似鳖头的巨石,人称“双鳖护游”。
  边走边看,在鸳鸯溪峡谷扑面而来的景物中,一座虹桥横空跨越峭壁之上,是为鹊桥。边上有瀑,与以上几条瀑布迥异,身材纤秀娇小,是为玲珑瀑,又因这座鹊桥而称鹊桥瀑,让人情不自禁想起子秦少游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鸳鸯美景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看完玲珑瀑,爬坡向上,走三角形第三条边,过边的中点,便听到水的轰鸣,潮湿清凉的水气扑面而来,滋润着皮肤与鼻腔,又见到来时曾匆匆一面的百丈漈了。此时的百丈漈全景图悬挂在眼前,任你细睹芳容。只见一泓瀑水从天而降,气势恢弘,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落差150多米,宽约20多米,瀑水悬空直下泻入潭中,掀起阵阵汽浪,润湿了数十米开外的枝枝叶叶。水帘洞嵌于百丈漈半壁崖中,可容纳几十人。在洞中看百丈漈,如一帘珍珠,垂于洞前,随风左右飘动,飘飘洒洒。
  在水帘洞边乘坐竖井电梯,到山顶,穿过小天池,隐约可见景区出口了,似乎已经看足了瀑布,看够了风景,心满意足了。鸳鸯溪再给你一个意外,一个惊喜:一个造型奇特、形态优美的瀑布呈现于眼前。这是鸳鸯峡谷给游客的饯别盛宴,一场告别演出。顺着石壁快速滑下的瀑水沿锥状崖座均匀向四处流淌开来,整个瀑布的形状酷似耸立的大喇叭,故名“喇叭漈”。瀑下有圆形浅潭,潭中央巨石为岛,石上长着一丛颇有造型的灌木。瀑、潭、岛、树,完全是一个妙手天工的大型山水盆景。
  鸳鸯溪中,我愿成为一滴清水,在一次次粉身碎骨的飘洒中成就一道道风景。



6号作品
作者:陈曼山

白云山下的静美时光
  鸣鸟,吟虫。古道,绿水。仿佛来自远古时空的音节,通向静谧,在耳畔、在足底弥漫、静止。像来自心底的召唤,又像是岁月的回声。走过廉村,走过溪塔,走过虎头,走过楼下。轻悄的脚步,就这样走进了乡村的世界,就这样跨进了悠长的时光。
  一、廉村
  清晨的廉村仿佛一副梵高笔下的油画,色彩浓烈又意境深远。黄的,绿的,墨的,缤纷而又界限分明。长长的廉水河滩,大片的金黄挤挤挨挨又肆意铺展,铺展在山水交接的一线,铺展在晨烟袅袅的深处。一群穿着汉服的孩子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穿梭在花海里,稚嫩的笑声说话声氤氲在清晨的空气里,让所有人仿佛都回到了世界的童年。
  绿的,是随处可见的芳草、古树。花下、屋脚、道旁、石间,都是绿。它们似乎都读过王安石的那句“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于是它们甘当陪衬,随遇而安,宠辱不惊,安之若素。
  绿的还有水。水不屑陪衬,它只是自顾自地流淌,流淌在这芳草青山里,流淌在这千年的时光中。也许你可以从中读出孩童的顽皮,也许你还会就此品出岁月的痕迹。它就像一则故事,又像是一首动人的诗歌。
  墨的是屋瓦,层层叠叠,无声无息。可我分明听到一种回声,这回声来自千年之前,似乎是从村里的古官道发出,又像是从村那边曾经的灵谷草堂发出。摩挲着墨色屋瓦下的栓马石,我仿佛看到了廉村当年的荣耀,高高飘扬的“廉”字旗,仿佛让所有仰起的目光,都变得圣洁与从容。古官道,拐角处,祠堂里,所有脚步声,似乎都从唐代走来,又在今天凝伫,凝伫在那沉沉的墨色里,凝伫在了历史的时光中。
  二、溪塔
  欢腾的流水,筛落的日影,溪塔的时光总是叫人留连。三月,还不是葡萄的季节,但那落了叶子的葡萄藤却也别有一番风致。
  跟在溪塔村人的后面,走在交错相织的葡萄架下,时间,一下子就慢了下来。潺潺的流水环绕在你的脚底,细细的虫吟轻抚着你的耳朵,偶尔,一只不归队的长藤还会轻轻敲几下你的脑门。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一切,都那么随心所欲。
  流水,因有了葡萄,被换上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唤作葡萄沟。那天的葡萄沟寂寞,空灵。没了沉甸甸的葡萄串,似乎是为了让你去冥想从葡萄架上漏出的天空;没了拥挤的游人,更像是为了让你去静静体会一段生命的孕育。岁月本该如此,辉煌与沉寂,一样都只是过程。
  三、虎头
  据说虎头村是因为背靠的那座山形似虎头而得名的。如此说来,虎头村就更有趣了。你看这虎的彪悍与花娇艳,不正像是英雄配得美人吗?抑或,正是因了虎威的庇护,这里的三千亩桃花才会盛开得如此舒展和娇艳。
  其实时令尚早,可游人已经迫不及待。桃园的小径,高处的观景台,已是人来人往。蜜蜂,蝴蝶,也正三三两两地探问着,寻找着,赶到这里。有几棵树绽了些蕊,于是就有游人在树下自拍了,一遍遍地换着角度,一次次地扬起嘴角,想的该是如何把这粉红融进画面,如何把这虎头春天的问候藏进自己的笑脸吧。
  三月,正是桃花的季节,虎头大戏又将开锣。背倚一季娇艳桃花,眼拥万种畲家风情,虎头一年一度的桃花节似乎总是要将酝酿了一冬的热情在这三月里豪情挥洒,似乎总是要把积聚了一年的诗句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全情演绎。
  去年如果错过了,今年,你还会吗?



7作品
作者:丁林霞

凤凰到此
  风景常有,唯个性难觅。而个性,往往从这些气质传导出来:风韵、风情、风范、风骨……这样的气质一搭,念想的空间哗啦增大。风景如人,若颜值内在俱佳,相对而立,则四周空气荡漾流转,气场挪移变换,让人目不斜视。譬如穆云畲乡,端端地安在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下,仙气沾着人气,添了风情,染了风韵,增了风骨,白云山的底蕴就慢慢地晕染开来。
  比如这穆云溪塔葡萄沟。和多数地方一垄一垄盖着塑料膜的葡萄棚栽方式不同,聪慧的“山哈”沿溪面用铁丝拉线搭架栽培,让刺葡萄藤蔓交叉穿插,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如绿色地毯般铺设而去的葡萄架,葱葱郁郁,连绵不绝。葡萄藤下溪水潺潺,溪岸番鸭成群,或溪里戏水,或岸边栖息;葡萄藤繁叶茂,庇荫一处凉爽。一串串的葡萄,颗粒圆润,裹着白霜,透着蓝紫,轻轻撩开紫衣,露出内里的鲜嫩与水润。满架的丰硕,已经不再是一种装饰,更是生命的投影,依偎在白云山下,透着南国风韵,带着畲家风情。
  顺溪而行。数百年的相思树展开巨大的树冠,投射下大片的阴凉地,三两孩童,在树下嬉戏玩耍,这样看着,目光也变得柔和,想起进入白云山景区时,有道路标识:穆云穆阳,白云山。那时看着就觉得字形端正,结构匀称。穆-云,穆-阳,畲乡柔和的名字,轻轻地在唇齿间呼出时,更有温和恭敬,行云流水,明亮温暖的蕴意,这样的地名,声形意,皆属上乘,与“白云山”紧紧挨着,和谐融洽,让人心生喜欢。
  有“山哈”挑着沉甸甸的葡萄担子从矴步桥上走过,两臂尽力撑开,紧紧握着绳索,控制箩筐晃动的幅度,汗水从额前淌下,脸上却带着欢喜。正午的阳光照在溪面上,也照在他身上,溪水粼粼,漾得身上仿佛镀了一层明晃晃的金光,犹如走在一条金光大道上。
  这矫健的步伐坚定沉稳,一如其畲族先祖从广东潮洲凤凰山麓到福安的迁徙步伐。那始于唐代的步伐,数百年如一日地在这里踏响,在这里繁盛衍生,延续着“溪塔蓝”的辉煌与传统,溪边的“蓝氏宗祠”、“畲族文化展馆”、“王三公宫”、“畲药生态园”与畲家遗存的民居、古亭、廊桥一起,默默收藏这些笃定的步履,让记忆倾听时光深处的动静。
  现在,我对着这个宁德地区最大的蓝氏迁途起源地——穆云乡溪塔村,敬拜!敬拜!畲家的摇蓝,似是应约的,我来了,这一约将是一生的念怀。
  有了念怀,仿佛一切都与自己相关。廊桥、流水、古道、土墙、黑瓦,还有黄狗,都与玉林村好听的名字一样,让我喜欢。这个背靠白云山麓的村子很小很静,四周群山环抱,桃园偎依。依着背风向阳的山势建起的房子,错落有致。青山绿树,黄墙黑瓦,大块涂抹的色调,因有白灰勾勒的屋檐做边,衬着黑瓦愈加得黑,黄土愈加得黄。
  村子前方是宽阔的大坪,大坪修有水池,池水清澈,应了“水聚明堂为吉”之说。水池旁大片的空地,几块平铺的谷笪上晾晒着红辣椒。红红火火,这就是日子。玉林畲村,不管条件如何,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样,畲家的日子就如晒在阳光下的一切:小巷可以悠闲踱步,土墙可以挡风避雨,黄狗可以看家护院,灯笼可以点上吉祥。
  轻轻步入一户人家,来不及环视四周的布置和条柱上的大红对联,目光就叫厅堂上高高张贴的“凤凰到此”四字深深吸引。虽然我对畲族知之甚少,但我知道畲族有浓郁的凤凰情结,这与他们认定的民族发祥地广东凤凰山和三公主的传说有着天然的关联,他们视本族女性为凤凰化身。勤劳善良聪明美丽的畲族妇女以对本民族的卓越贡献博得同胞的普遍尊敬,形成了畲家特有的“崇凤敬女”习俗。结婚时,厅堂张贴“凤凰到此”,行跪拜礼时,新娘不下跪,新郎下跪。男尊女卑,仿佛在这里一下子跌倒。
  “凤凰到此”是他们永远的心念。这心念,却让我一下分辨出这户人家的畲族身份,让我看到了被传承的畲族风俗文化,看到了如白云山般坚韧的畲家风骨。这心念,随着白云山的风悠悠转转,让每一朵白云都带着风情,让每一块石头都透着风骨,让我着迷。


8号作品
作者:沈荣喜

韵出白云山
  世上以白云为山名而扬名者,不在少数。以诗立县并传为佳话者,却是罕有。七百年前,宋理宗为学士郑寀的诗所动,御批“敷锡五福,以安一县”,福安由此得名。七百年后,此地一山竟以独特地质景观惊现世间,这便是福安白云山。
  福安白云山是闺中之秀。三月春暖,看白云山脚,西部穆阳,桃花竞放,从虎头绵延至溪塔、南山,极目远眺,河畔、坡岗,绰绰约约,妖妖娆娆,粉红一片,灿若云锦。这是白云山之曼妙粉裙啊!
  虎头溯溪上,便到“中国三大葡萄沟之一”的溪塔,每到春夏时节,溪流两岸,刺葡萄绵延十多里。沟上绿荫蔽日,沟下流水潺潺,绿莹莹一道美不胜收的南国风景线。这是白云山之秀美玉带啊!
  沿溪塔后山的盘山公路而上,山一下子换了面貌,像走进了峡谷,周遭山高岭峻,树木葱茏,崖下沟壑纵横,怪石丛生。远处山顶笼在一片朦胧的雾气中,不知山高几许,亦不知山深几重。这是白云山之神秘面纱啊!
  白云山后峰,有冷水寺,始建于明,后毁再建,寺前天池盛产午时莲。此莲奇特,每日晌午争相开放,过午便悄然隐匿水中,不复踪迹。开时,花呈白色,亭亭玉立,皎皎似下凡仙子。没时,池中唯几许浮萍,小巧玲珑,惹人怜爱。这是白云山之精美发饰啊!
  越天池而上,便是缪仙峰,此名由缪仙翁而来。据《福安县志》载,缪仙翁者,宋时进士,曾官拜兰溪尉,后逢异人指点弃官到白云山修道成真。伫立峰顶,远眺群山连绵,重峦叠嶂,景象奇绝。清人缪谕有诗云:“峰顶嶒崚万石堆,芙蓉叠巘望中开。低临翠蟑千寻劈,俯瞰沧江一线回。”在白云山顶,自然不可错过云海日出。游人早一日抵达,或携带帐篷,或身披棉衣。当晨曦微吐,天边霞光绯红,太阳如一枚蛋黄在云层中晃动,眼前便见一层云浪,如棉似絮,或静谧不动,如覆冰川;或翻涌奔腾,流泻千里。待到太阳冲破云层,那时金光四射,云山峡谷,蔚为壮观。更有妙者,山中竟现神奇佛光,色彩之绚烂,可以峨眉的相媲美。站在峰顶观赏,正如诗云:“非云非雾起层空,异彩奇辉迥不同。试向石台高处望,人人都在佛光中。”这是白云山之神秘金冠啊!
  远播白云山闺名的不是云雾,竟是那一河床神奇的“宝石”。沿蟾溪而上,河清水浅,十里河床上塞满各色石头,大者如屋,小者似凳,挤成一团,纷纷然作石鹰饮水卧虎扑食金龟探险等奇形怪状,让人大饱眼福。更奇妙的是河床上镶嵌着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天然壶穴。形状各异者,圆形,柱形,爱心形,阴阳形,形象逼真;深浅不一,深者成潭,成洞,成浴缸;浅者如锅,如盆,如戽斗,妙趣横生。每一个壶穴皆鬼斧神工,精妙绝伦。此壶穴奇观,世所罕有,极具观赏、科普和地学研究价值。这是白云山之如花笑靥啊!
  河谷两岸,石壁颇多,高者四五丈,宽六七丈。有一石成壁者,形似巨型屏风,名曰九龙壁;有石壁重叠者,状如巨幅挂帘,又名拴龙桩。壁上爪痕道道,深入石髓,力道刚劲,据说是缪仙翁镇伏九龙时所留之痕,这是白云山之仙迹啊!
  委身钻入凌乱堆积在河道中央的巨石堆里,耳边流水淙淙,如筝鸣哗响,不知水之来路。乱石堆里洞套洞,壶连壶,仿佛置身一个浑然天成的“壶穴博物馆”。观者弯腰曲背,沿石径迤逦前行,美丽的壶穴让人眼花缭乱,正惊叹间,脚下却移动,前方忽现一壶穴,穴深近一人,下面卵石无数,正为未落壶穴而暗自庆幸抚胸顿足之际,路却断了,环顾四周,见前方石壁置一扶梯,便屈身缩颈而上,眼前豁然开朗,仿佛又一洞天,溪流就在脚边缓缓流淌,明亮的光线从石缝里射入。石堆尽头,赫然现一巨型石洞,高十二三丈,宽六七丈,人仰望之,头顶近百十平米天空。一条白练从洞顶一侧沿石壁泻入,不见上源,恰似九天银河忽坠,沿崖壁散成万千条银丝,银丝散处,水汽腾腾,凉意阵阵,此为九龙洞之升天井。
  这是白云山之核心境界,之珍奇韵味,可谓人间别样洞天啊!
  深藏闺中的福安白云山,出道虽晚,但风光无限,往来游赏者,亦络绎不绝。背旅行包,拿测量仪,沿河谷上下攀爬,见壶穴而欣喜若狂辨其形状者,是一群远道而来的地质专家。欢呼雀跃,来回奔跑,相互击掌欢庆者,是幸运目睹日出神采之游客也。架长枪短炮,静静蹲守,脸上无喜无悲却专注按快门者,是多日守候终于如愿以偿的风景摄影爱好者。机缘凑巧,云层中佛光乍现,那双手合十,喜形于色,跪而拜者,是佛道教义之虔诚信仰者。
  我一文学爱好者,最喜山光水色,远眺群山,近听流水,心中感慨无限:美哉福安,山水之画廊!妙哉白云山,地质之天堂!



9号作品
作者: 禾源

掖不住的风声物语
  嵛山岛、九鲤溪、赤溪……幸走一程太姥山麓这海岛山川连襟景致,一路风声绕耳,物语撩心。蛰伏之心一时萌动,轻声低吟久久。只缘,这掖不住的风声物语,四季传送着邀约的情笺。
  ——题记
  【上篇】风传  
  环绕于嵛山岛的海域仿佛风满水满,波涌浪起。行船劈波斩浪,在浪尖与波谷里驰骋出飞渡穿越的豪情。
  水也因为有了船行而哗啦啦地激动着,借势飞花拍打着船窗,留下滴滴的水珠窥视着仓里的各路行色。有的站起来说要出仓站在船头,迎风斗浪,拍下自己这“笑傲江湖”的伟岸一刻。有的说“这船晃得我内心‘兵荒马乱’”便一动不动依偎在座位上。有的喊着“太阳,太阳,我心中的太阳”希望在这样的大海上再添一幅洒银耀金的景致。总而言之,没人能掖住情景中的众生相。半个钟头的光景,船靠岸了。可那份波推浪涌而起的激情并没有实实在在地上岸,如岸边的船依旧摇晃,如海风撩起衣袂长发飘飞不止。
  风在海上推着波行,一浪追着一浪,而在岛上风贴地疾驰,从根撩起,树摇草伏,想掖住点什么,在这样的风势中实在太难。一个朋友本想让那顶渔民斗笠戴上几分渔翁味,可经不起几阵风而成了断线的风筝,飞起落下,落下飞起,在丛草的追逐嬉戏里失踪。朋友光亮的头让风抚摸个尽兴。风行有声,草摆不语,风声当歌,以柔美之态应声而舞,演绎出海岛草波浊浪。我说嵛山岛的草甸被这风教化得如大漠沙坵,无棱无角,绵绵起伏。我的话也许是顺风之语,走在我前面的朋友仿佛在接话,可他的话一出口就被风吹走了,没能给我留下一句清晰的语言。他停下了,停在风中,我刚靠近他,可风从背后重重推来一把,让我双脚一下子站立不稳。情形中他让我侧身而立,终于在风中站立。他说的正是我想象的,春夏之时这里是草舞绿浪,一坡连着一坡,真正是水满池塘绿满坡。
  好风好景深居岛上原以为只有阳光满怀,月华浸染,风知雨识,只有岛上的人家与牛羊等闲谋面。哪知道这风,不安份的风,藏不住,掖不住这里的风景。朋友说岛上吹起东南风,海上就有许多帆船扬帆借力驰向海外,而在西北风刮起时又扬帆归航,一去一返,就是一年。年复日久,这里的风早就把这里的一切传到了很远很远,不仅有名茶、瓷器,更多是嵛山岛上季风草味,日、月双湖的山光水色,清波绿影。在家时这里是摇蓝,走远了就是梦乡。无论他们走到哪,听风就是岛语,看涛就有岛影,嵛山岛的风物情趣总随风随水波来浪往。
  海深不可测,风云多变幻,既是风光也是人生无常的深渊。壮丽风光的背影里总有辛酸凄美的故事相随。我虽然没有看到坚贞相守的望夫岩,没有看到渡经而来的金龟岩,可岛上的每一块石头何尝不具有这样坚贞的品质,何尝不备有渡难于平安的菩萨心肠,这一切都沉浮在明澈的嵛山岛上的日、月双湖里。日湖的波声有着潮涌的音律,静静谛听,她就是大海的平安咒;月湖弯弯曲曲的湖岸,有着山水的缠绵深情,细细品赏,那便是魂牵梦萦的心经之路。两湖一呼一应,日月相辉,在岁月的经纬里编织着一岛的风情,栖下岛于海的所有意义。洒居在这岛上的五个村居的人家,看着海上日出,撒网作业;披着一身月色,归岛温情。一海的涛声成了嵛山岛的夜诵,嵛山岛长风也成了入定夜课的诵经声;波涛里的银光闪烁着诗意的光芒,岛上的圆月明亮着祈福的长明灯。不管白昼发生过什么,风传什么,浪到哪,嵛山岛的美景依然守在这里,等待着有缘人的应约。
  【下篇】水咏  
  嵛山岛长风是个永不停歇的信使,把归隐于岛上的风景拨雾排浪传了出去。闻风而起,踏浪而来的一拨拨的游人,如同抢购一般,填满心仓还恋恋不舍几度回顾后才离岛而去。岛因有风,掖不住风景,那么九鲤溪是个大峡谷该能藏得住。然而不尽其然,九鲤溪虽说两岸壁立千仞,挂树悬枝,潭长水幽,千石阵列,给涉谷人布下千难万险。可就是那貌似纤弱的水,清纯而又无知地欢唱着娇嫩无瑕的山歌,把这里的风景给出卖了。
  流水声无意,闻者却有心。探险的来了,摄影的也来了,还有玩味寻趣的也来了。人气的流动,便成了商机,结果开发者也来了,九鲤溪就在众多人气的烘托中演绎着鲤鱼跃龙门的脱胎之变,成了户外拓展的好营地。走锁道、水上漂、飞檐走壁、一跃天堑、玻璃栈道等等,一关关,一道道把狭长的深谷变为胆识、勇敢、团队精神的演练场。我因为少了那份激情与勇气,便只能沿谷而行,与水相近,看着她如何绕石而过,如何穿洞而流,把这里的秘密送去。答案简单,弱者永远是最好的掩护,峡谷之水,正秉这种天性。
  相对拓展者,我也是弱者,弱而赢来更多。能与一块块石头谋面肤亲,能看到许多养在水中没了棱角、少了粗粝、灵性十足的石头。如蟾、如龟、如鱼、如河豚、如螺、如山里走兽,仿佛是生灵聚集修行听经,我如这大自然法堂中的一个侍者穿梭其中。念到斯,多少的满足垫起了自己的高度,再看那些拓展的活动,原来只是小小的游戏。
  几分满足有了回顾之心,站在峡谷中向来路看去,一座山峰如塔托起,仿佛截流藏风,大峡谷的水流就在这峰前便看不见她的去向。直到下午我们到了赤溪村,才知这水流经过那座峰后便流到了闽东第一扶贫村。峰回水转,溪到这里成了赤溪,那座峰成了赤溪村头一座文笔峰。山峰为笔四季丹青,春华秋实年年如画。赤溪村确实写下不凡的篇章,乡野蝴蝶多是春蛹夏蝶,而这个村居然有个四季彩蝶纷飞的蝴蝶园;许多池塘常是一族荷花竞放,而这个村一池一品种,塘塘出芙蓉,睡莲、盘莲、观音莲、马蒂莲等尽展品格。许多田间小蹊常是坑坑洼洼,而这里踩上成架,架上百香果果实累累,架下清风爽人。还有许多作物园果蔬蓬勃。这里的农家人哪像是种地,仿佛是在打理园艺。世外桃源书写的是耕种,而这里则是修园,果香花红人闲气清,多么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
  九鲤溪壁守峰阻依然还是守不住这里的好风光,人们举头一见文笔峰,就知道山的那一面书写着什么,山的这一面又展示着什么。溪水吟咏的山风,不再是亘古不变的山歌,而是一股股令人向往现代农庄气息。我想牛郎与织女躲到这里,不仅不会被招回,还会引得皇母娘娘下凡来,共享受着这里田园情趣。九鲤溪的水不再有人指责她是涉世无知少女,而是这方山水传播的天使。



10号作品
作者:刘建平

九鲤溪的原色时光
  到九鲤溪,是暮霭沉沉时分。看不见来时的路,也不见丘壑纵横。远远近近几盏路灯,如星子,愈衬得山的幽暗与深邃。峰峦的顶弧贴着天际,划开寒夜的狰狞。在深冬的清冷霜华里,村子也静,人语岑寂。秋虫早已不再应时而鸣,没有同气呼应,连水声也变得暗哑。
  设若久远时,这样的乡村夜晚,守着寒炉温一壶酒,记忆深处的狐仙妖魅会逾墙翻窗而入?不过当下,这里已是乡村魅力景区,在竹影婆娑的山色里,风过无眠,倒可以守一袭遥不可及的清梦。
  清晨,九鲤溪的水汽氤氲,环顾山形水势,暗自猜度是否有鲤鱼跃过龙门?当一条溪不以传奇和故事取胜,仿佛就是不著脂粉的素颜女子临水照影,或是解甲归田的将军放迹江湖。就溪自身的本体而言,就那么乐着以自然流淌的形态示人,在经年的深闺里,她本色不改。
  真的,这样的溪流,何必追源溯流,添附历史,让它背负繁冗的过去未来。就如欣赏黄公望的山水画,何需探究式宋山元水?随意一截溪水,都是山清水秀数峰青。人气慢慢聚来,原来峡谷运动乐园就建在这里。在这,人们仿若找到了与水亲近的通道,滑索、攀岩、水上秋千、高空抓杠的水上项目,似飞鸟掠影,鱼鹰唼喋,惊醒沉睡的静水。不过水不嫌弃人,峡谷不弃人,因为它们都有博大的阔怀。
  游人拉着绳索,踩着踏板,拼了力气往上攀援腾挪,生怕一失足,跌落水中。其实,水才是安全的最好保障,脚下有水,心便踏实。小时候,光着屁股扎猛子跳水,从不畏葸不前,全是有了水的拥抱。游人小心翼翼蹒跚前行,往往是过于看重身外之物了。如果卸下了寄存了那些贵重物品,身无长物,又何惧浪花飞溅,浸湿全身呢?
  溪分两岸,沿溪的沙地洲渚仍在一山之中,一谷之内。村民劳作往来对岸,或许让我们想起的是一桥飞架南北,实际上,水边湿地,浅浅溪水,更多是简单地卷起裤腿,涉水没膝而过。闽东瘦山瘦水,随处可见的碇步,也比桥来得多。遇到水深处,一张竹筏,绿篙一点,悠悠渡过溪去。山路弯弯道险且阻,竹筏才有了简易船只的作用,曾经那山中的木材货物便顺着溪水漂流出山了。
  而当下随着公路桥梁修进山里,竹筏失去了实际功用,反倒成就为观赏对象,显现出舟行水中的独特魅力。可以漂流的九鲤长溪达6.8公里,其间有九曲十三滩,可谓移步换景,目不暇接。平日远观的峭壁巉岩触手可及,出岫的峰林倒映水中,天光水影亦来凑趣,一掬水可以搅碎山水幻影,如在桃源之内,天地之外。难怪晚明南方的文人士子,在江浙一带访友出行,大多选择船只,携带书画美酒上船。资财丰厚的,还会自己造一艘船,如袁中道造的“泛凫”。然后一去十天半月,甚至一年半载也不肯回家。
  不过这水路很短,充其量也只有不到一个小时左右的流转,你就得靠岸,离筏,收住飘忽心思里的天马行空。
  漂流水路的下游,有足够令你流连漫步的魅力山村——赤溪村。寒冬里,这里依然生趣盎然的七彩农场和蝴蝶生态园足够一扫困顿的视界。农业生产融入观光因素,就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耕作了,村人不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用荷锄牵牛耕耘,种的也不是单一作物。放眼,一片绽放的醉蝶花毗连一片开败的百日红,长廊下的百香果坠满枝头,一路蜿蜒到荷园。荷园中各种荷花济济一堂,有的已是雨中残荷,有的枯干萎地,有的仍迎风盛开。那盛开的,是从台湾引进的九品香水莲,花朵硕大,众香争艳。有金黄紫蓝赤茶绿红白九品色系。香水莲四季不凋,满足着不同人群不同的需求。这不禁让我想起,九鲤溪的景点是有年龄的,玻璃栈道属于老年,真人野战属于青年,运动乐园属于少年,溪边戏水属于幼童,竹筏漂流则适合一切人群。不同层次的游人在九鲤溪都可以停驻在自己心怡的景点,静品闲趣。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吧!——九鲤溪畔,幸得谁个有心人这样秉持品位,高雅点化,把一峡谷的景致培育成一朵如此清醇的香水莲呢!
  走时,忍不住频频回首。桔瓣一样的夕照让溪美得无以复加。未知时,一直错过着;相遇后,眷恋萦怀!——有一种气质,就这般藏于原色山水之间。



11号作品
作者:郑飞雪

栖居在太姥山的石头
  有那么一些石头,以凌厉的线条,突兀的形状,展示着孤高或桀傲。餐风露宿的石头容易让人产生雄性的联想:坚毅、挺拔、雄伟……一块悬崖巨石,或一块耸天孤石,形状越奇险,吸引行人仰望的角度越高,尘世膜拜的脚步停留在它脚下。如卓越吸引着平凡,伟大召唤着渺小;凝重启迪着深远。伟人胸怀韬略站在高山之巅,指点江山气吞如虎,因为巨石托起站立的高度。高瞻远瞩,是一切男人向前跋涉、不断超越的理想。女人钟情于男人,也往往倾慕他性格中石头般的骨性,倔强、隐忍,能遮风挡雨,有安全感。石头的雄姿让阳光也披满理想。
  栖居在太姥山的石头,似乎摒弃了这些理想。一块块花岗岩从亿万年的风雨中挺过身来,或站、或蹲、或卧、或爬行、或悬垂……各种造型展示出自由自在的个性。星星点点的硅晶钳镶在石头身体里,如千年智慧隐隐发光。石头们缄默着,如耕夫一样谦卑,如农妇一样朴素。生命的经历,内敛的光芒,因为沉默,归于平淡。只有目光与它交织的时候,才从石缝间阅读出肌理的沧桑。那道石的疤口在风雨中不动声色地撕裂,渗出水,渗出泪,渗出血,葱茏的草木在它血泪的浸染中悄然滋长,也许千百年后,会有另一种风姿屹立在天光下,召唤着风和雨。生命因为隐忍而平静,因为磨难而淡泊。时光尤如一把利刃,对造物不断削减、修琢,呈露出风骨。风雨中的石头屑落了粗粝的粉尘,消磨了粗糙的个性,流失了火气、暴戾、粗蛮、针砭的性格,岩面光滑平和,线条柳枝一样轻淡而柔软。它的骨性温厚温润,用手轻轻摩梭着,就想把耳朵轻轻贴上去,把脸、把心、把整个人贴上去,倾听石头里面的跳动:霜花、雪花簌簌飘落;星光、月光静静流淌,尤如百鸟婉转,流水欢唱。
  风雨从石的岩面勾勒的纹路很细腻,也很奇特,像心、像掌、像履,熨贴着行人身体的每个器官。前行时,每一次呼吸都和石头息息相通,默默感应。来自石头深处的呼唤鼓舞着跋涉的脚步。沿着石头的路径往山上走,你就是归来的王,被静默的石头一路迎候着,一路簇拥着,一声咳嗽也能震荡山谷,一声叹息也能惊颤草木。站立的石头像邻人的面孔,亲切、温和,迎椄着迢迢归来的脚步。一幅幅石头的剪影,呈现乡间活跃的姿态,鸡鸣、追兔、猴照镜、猫扑鼠,蛇出洞……庸常的生活千姿百态、生趣盎然。生灵们一路跟从着,追随着,在日光下絮絮叨叨、窃窃私语。
  置身在漫山遍野的生灵中,真该伸长耳朵细听石头深处的叙述。
  最深情的倾诉来自于夫妻峰。夫妻峰是整座太姥山景区的主峰。太姥山脉如一条青龙斜贯过福鼎西部,屹立在东海之滨,山脚下云海茫茫,碧波万顷。太姥山邀约了四面八方的石头在海岸边举行一场盛会。这里是石头的家园,繁衍着石头家族,书写着石头的宗族史。幽深的险洞,清澈的流溪,壮观的瀑布,翠绿的丛林……这些充满神秘气象的自然景观成为石群的背景布局,烘托出理性石头的感性风姿。夫妻峰以神话光环把人类生命的主题召唤出来,让人一眼瞧见众山险象中永亘的爱情。夫妻峰,是两块坦露的石头,相拥而立,也许他们走过风走过雨,各自从南北星辰慢慢走到了一起。靠近爱人怀里尚有间隙距离。这贴近的缓慢,亲密的间距,形成人世间最美的温情,最和谐的亲密。即使岁月磨难也心有温情。近挨着,才发现已满头霜发。你是我眼里的欢笑,我是你心里的泪滴,深情无语,如流水绵绵无期……夫妻峰的背影,温暖着尘世烟火。
  仙人锯板的声音在山间咿咿作响,随着风一阵阵荡过树林,飘过山谷,像梦的呓语遥遥传来。仙人拂起衣袂早已化作云烟飘然远去,那些被遗弃的板料一片片林立着,风化成石,杳渺的身影似乎还在石板两侧,你推我拉,你拉我搡。那是树影摇晃的声音,是流水欢腾的歌唱,是翠鸟的鸣啾,昆虫的呢喃……很多种声音此起彼伏,隐隐约约,似有仙人呓语。一阵阵长风吹起一阵阵云雾,使人愿意在深谷中坐地归隐,变成打坐的石头,诵经的树,沉寂千万年。很早以前,太姥山的石头可能就因为一场风,一阵雾,一缕云,有了出世的念头,放弃前尘的梦想。它们长成鱼,长成龟,长成蛇……匍匐在仙谷里,以最卑微的姿势默默修行,从坚硬到柔软,喧哗到寂静,有形到无形。
  一股禅意从石头根部荡上来,贴进脚底,穿进心灵,心中顿时如莲开绽,香气弥漫周身。整个人在雾气中飘荡,看山不是山,看石不是石;看山仍是山,看石仍是石。看山看石,超脱世相,其实从脚下一段蜿蜒的路开始。一些石头,阻挠行程,但生命中的障碍,也可能升腾成脚底莲花。
  传说,太古时期,尧的母亲在山上种兰花,太姆仙化后,仙山被命名为太姆山,也称太姥山。这个传说优美动人。我喜欢的这些石群是千万年前太姥娘娘撒下的兰花籽,经过日晒、风吹、雨淋,生长成石头和谐的模样,有淡淡的兰草香,草木灵犀,呼应着生命的风骨,连结着天地古老的对话。

12号作品
作者: 诗音

嵛山岛的风
  嵛山岛是座四面环海的孤岛。一拨拨的游人大老远地赶去,缘于它曾经荣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并获评“中国最美的海岛”。我始终相信,那是一个有风景的地方。单是想想就很美:一片烟波浩淼的海浪托起的一个岛,岛山上挤挤挨挨起伏的草,草滩中静静卧着一弯碧玉般的湖,你说美不美?草,本是我喜欢的;水,也是我喜欢的。何况是海水之上的草,海水之上的水中之水?
  这个冬天,终于有缘成行。上岛,进入天湖草场,万万没想到,迎面扑来,让我没法忘记的却是风。辽阔的风吹动辽阔的草。风在耳旁呼呼地刮着,像纪律整肃方向明确的大军团,浩浩荡荡由东北奔赴西南。草叶也齐齐往西南方低伏。风越强劲,草越整齐。风不乱,草不乱。见过风吹荷乱草折,还没见过风像梳子一样把草的毛发梳理得这般齐整,仿佛新嫁娘严妆。夏天原本绿油油的青草,叶梢变得紫红褐黄棕黄。草叶弯弯,仿佛谁的彩笔在大地上迅疾地反复涂描弯线。弯线如眉,错综重叠又整齐,波浪一样起伏。风吹过,草浪偶或翻露出内层的参差绿意,草坡便有了斑驳的绚丽。褐黄的草在风中飘拂,绒绒密实如暖暖的兽毛。走在山脊上,如走在巨兽的脊背上。风吹草动,巨兽奔腾,茸茸兽毛随风飘飞。草坡连绵,就是兽群奔腾起伏。
  在嵛山岛,满岛都是风。好像全世界的风都来了这里。风是这里的主人,连草都听风的。头上的云也听风的。风就在眼前,在你身边,四处游荡。你不用踮脚就能够着风,不用伸手就能碰到风。风挤挤挨挨,不碰都不行,更确切说是风来碰你,撞你,推你,撩你,弄乱你头发,让你戴不住帽子,乱扯你的衣裾,吹得你睁不开眼,让你不由自主缩起脖子,竖起风衣领子。其实这里的风不冷也不燥,不会像刀一样割你,震慑你的是那种气势。
  我在呜呜叫的风声中愕然看见,前方的上空飘过一片白纸巾,从山脊的这一边飘到另一边,很快就没了踪影。接着又有一片,又有一片,这才发现风的手指伸进我的风衣口袋,把口袋里的几张纸巾,一张一张扯出来,抛到空中。我一手握手机,一手紧紧按住软布帽。在这里,你跟风已经应接不暇了,没法顾及到草啊,水啊,口袋啦。一个同伴的竹斗笠被风掀走了。斗笠有点沉有点硬,根本戴不住,一不小心就飞了——跟这里的风千万别硬着来,学学满山的草,你吹吧吹吧,我顺着势,像打太极一样迂回,反正伤害不了什么。风过,满山的草还站在山上。这就是疾风知劲草了。——我们看着竹斗笠在风中翻飞,沿山坡乱滚,你简直追不上它。斗笠主人索性不要了,送给风吧,但风也不要,风只是为了好玩。在岛上,平时除了草,除了水,没什么可吹的,今天突然来了几个人,风就兴奋,就鼓足腮帮拼命吹,把你从头刮到脚,热情得让你站不住。风本来就是人来疯。风还会到岛上的跳水潭沙洲上,和水一起描绘出千百种美丽的“沙滩奇纹”。在闽浙海路上,风还会每年两次南来北往,满怀豪情全凭风力吹送万里船帆。在嵛山岛,风真不是无关紧要的事物。
  南坡的风似乎小了些,脚下草丛细茎叶稍在风中颤颤抖动,偶或发出嘶嘶的声音,仿佛谁牙疼,捂嘴呲牙在一口一口吸冷气。在南坡坐看小天湖,小天湖像一片被风吹落山谷的玉雕菠菜叶,又像一条银鱼,映着天光云影,在粼粼绉纹中浓浓淡淡,变幻银灰湖蓝的色泽和光影。阳光在幽蓝的云朵罅隙漏下几缕光线又隐去,湖面上就闪闪跳跃点点光斑,又倏然收敛而去。小天湖有泉眼,常年不竭,水质甜美。这是水的福气,也是嵛山岛的福气。难怪嵛山岛还有一个美称:福瑶列岛——意即“福地、美玉”。
  湖四周山坡平缓,纤草齐膝。握住一把草,我惊异于草质的柔顺,一点不扎手。同伴幽默,这草都被风刮得没脾气了。是吗?是这样吗?我顺势向后臥倒。草绵柔厚实,干爽有弹性,没有春夏时的潮湿,比棕床垫还舒适。更美妙的是我一卧倒就闻到清清的草香,让人幸福陶醉的芬芳,好像进了草的闺房。草从我耳侧腮边臂畔直起腰,芊芊绵绵围护着我。叶梢微俯,在我头上为我框出一小片蓝天。叶稍下的茎叶参差青绿,闪着生命的润泽。同伴们的说笑声和周围的一切顿时远去。风也止歇了。好像一扇门关上。一切都与我无关。天地间只有我一个人躺在这片草地上,独享这片草地。顷刻间,我竟有一种奇妙的安全感和放松感,还有宁谧,芬芳。草是安静温柔的,又是坚韧顽强的。草有主见有信仰。风吹草低,其实是草让风。草以柔克刚,温婉包涵。你看,满山的风吹啊吹啊,吹了多少年,吹来吹去,其实什么都吹不动。吹不动山,吹不动水,也吹不动草,甚至吹不散蕴含的草香。此刻,山淡定着,湖也不起浪,顶多波纹微漾,像很大度的微微一笑。原来纷乱中也是有安稳的。这是安静的草告诉我的。一路的疲惫和午后的困倦瞬间潮水般漫来。只要我闭上眼睛,马上就能睡着。这是我这个失眠者平日多么渴望的幸福啊!
  绕湖往西要到湖对岸南麓去看海。路像谁用木梳在草的毛发上挑了一条细细的发际线。但没走多远,发际线就消失在茫茫众草中。看风中草浪,风有路吗?是不是风把路吹没了?再看草山草坡,像一顶大草帽,盖住了草帽下的脸。闲闲躲在草丛间的一簇野雏菊,是簪在帽沿的装饰花。往上还是往下?路隐伏在草下,迹象模棱两可。草地成了迷宫。但只要能走出去就是路。扒草丛。跳高坎。当我们从湖畔高高掩过人头的菅草丛里扒拉出来时,我们又遇到了风的大军团。随山势弯弧且狭长的谷底湖面原来是风的路径。风从水面上呼啸涌出,直撞挡在谷口的西南草坡,乘势冲上坡顶。疾风浩荡,草浪翻滚。草叶猎猎,闪闪翻飞,叶色发白。茫茫草坡奔腾起伏,一波一波荡漾开去的草浪竟相腾起轻烟,随波飘飞。好一幅“草浪生尘烟”的壮阔图景啊。
  谁没去过嵛山岛?但我见过的嵛山岛的风你没见过。我走后那些风就到了海上,随起伏的海浪,或者追逐着帆,推送着云,去了很远的地方。

开始投票啦!(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投票时间:2018.03.02—2018.03.1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征集码头网http://www.zhengjimt.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征集发布|征集码头 ( 皖ICP备2021000921号-1 ) 

GMT+8, 2024-11-28 04:58 , Processed in 0.447980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