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学习再学习 于 2024-8-30 16:17 编辑
[color=rgba(0, 0, 0, 0.9)]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811”文化传承项目和全国文明校园建设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校园楼宇、道路、社区名称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丰富校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2024年5月,学校启动了岱宗校区部分楼宇、道路、社区命名建议征集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校友、社会人士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通过征集遴选、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研讨论证经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审议最终形成命名方案现予以公布
[color=rgba(0, 0, 0, 0.9)]
一、楼 宇 名 称 及 释 义(一)保留原名的楼宇绍武楼(校史馆)、文理大楼、学实楼、图书馆、西礼堂、学工楼、工会楼、体育馆、音乐楼、流苏餐厅、玉兰餐厅等楼宇继续保留原名。(二)重新命名的楼宇岱宗校区楼宇取校训等校本文化,中国古代著名农学家、五谷等农耕文化内容命名,以凝练展示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农耕文明。名称及释义如下:
1.登高楼
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现为我国小麦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由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共同建设。
楼名“登高”,取自校训“登高必自”。语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登高一定从低的地方开始,远行一定从近的地方起步,激励师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山农力量。
2.行远楼
原名1号楼,建成于1959年,是学校迁址泰安后建设的第一批教学实验建筑,现为学校行政办公和植物保护学院实验办公楼。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泰安市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楼名“行远”,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与校训“登高必自”呼应。意思是登高一定从低的地方开始,远行一定从近的地方起步,激励全校师生勇担立德树人、强农兴农光荣使命,在建设一流农业大学进程中走在前、开新局,全力谱写新时代山东农业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3.胜之楼 原名2号楼,建成于1959年,现为农学院实验办公楼。
楼名“胜之”,取自氾(fán)胜之之名。氾胜之,氾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人,西汉著名农学家,著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氾胜之书》——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业科学专著。
4.思勰楼
原名9号楼,建成于2000年,现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办公楼。
楼名“思勰”,取自贾思勰之名。贾思勰,青州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北魏末年官员、农学家、思想家,著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齐民要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5.伯善楼
原名10号楼,建成于1996年,现为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办公楼。
楼名“伯善”,取自王祯之字。王祯,字伯善,东平(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中国元代农学家、机械设计制造家、木活字创造者,著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王祯农书》——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
6.黍华楼
原名3号楼,建成于1959年,现为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办公楼。楼名中,“黍(shǔ)”取自“五谷”主流说法:黍、稷、麦、稻、菽。黍,俗称黄米;华,象征光辉、升华,引申意为繁荣、茂盛。“黍华”寓意时和岁稔、五谷丰登,农业发展欣欣向荣,农耕文明赓续不绝。
7.稷晖楼
原名7号楼,建成于1986年,现为林学院实验办公楼。
楼名中,“稷(jì)”取自“五谷”主流说法:黍、稷、麦、稻、菽。稷,又称粟,俗称小米;晖,原意是阳光,象征光辉。“稷晖”寓意穰穰满家、年谷顺成,勉励师生进德修业,晖光日新。
8.麦澜楼
原名8号楼,建成于1987年,现为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验办公楼。
楼名中,“麦”取自“五谷”主流说法:黍、稷、麦、稻、菽。麦,俗称小麦;澜,原意波纹、波浪。“麦澜”寓意生命的丰盈与圆满,生活的丰收和希望。
9.稻璟楼
原名6号楼,建成于1985年,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办公楼。
楼名中,“稻”取自“五谷”主流说法:黍、稷、麦、稻、菽。稻,俗称水稻、大米;璟,为美玉之光。“稻璟”寓意学校师生的精神如稻谷般饱满,同时以纪念山东高等农业学堂首任监督——王景禧。
10.菽睿楼
原名5号教学楼,1979年建成南楼,1998年建成北楼,是岱宗校区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
楼名中,“菽(shū)”取自“五谷”主流说法:黍、稷、麦、稻、菽。菽,俗称大豆,与“书”同音;睿,本义通达、明智。“菽睿”意在鼓励师生思睿观通,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11.求真楼
原名11号楼,建成于1979年,现为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实验办公楼。
楼名“求真”,勉励师生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与学中崇尚科学、务实探究、追求真理。
12.明德楼 原名12号楼,建成于1985年,现为教学楼、艺术学院教学办公楼。
楼名“明德”,取自《大学》开篇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在勉励师生修习崇高品德,追求自我完善,树立远大理想。
13. 育贤楼
原农大宾馆,现为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意在表达学校精准对接国家和地方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决心。
二、道 路 名 称 及 释 义
(一)保留原名的道路
英才路、风华路、学林路、望岳路、神农路
(二)重新命名的道路
1.强农路——“强农”象征学校办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推动农业强国建设。 2.兴农路——“兴农”寓意引领青年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3.耕读路——“耕读”指农业高校培养高校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深化发展,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教育路径。 4.知行路——“知行”取自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强调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鼓励广大师生在求知的同时,也要付诸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5.仰圣路——“仰圣”意思是仰慕圣贤,具体意思是崇尚圣贤之道,与望岳路呼应,与岱庙前仰圣门同名,遥望这座国山的气象,这便是仰望圣山。 三、社 区 名 称 及 释 义
(一)保留原名的社区 德馨社区(含14—17号学生宿舍楼)
(二)重新命名的社区 以“德”字为核心命名,和现有岱宗校区“德馨社区”一脉相承,意在体现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德厚社区(含1—6号、18号学生宿舍楼) 2.德雅社区(含7—10号学生宿舍楼) 3.德润社区(含11—13号学生宿舍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