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心蕾征文大赛美文系列展示
18号 在城乡边缘间徘徊—相亲那些事儿 米奈
十四是个外表腼腆内心很有想法的孩子,都已经二十四的他在村里算是大龄剩男了,可是十四不管这些,刚开始的时候家里一提相亲他就反感的说到:“要相你们相去,我才不去呢”好像此事和他一丁点的关系都没有。
慢慢的,村里十七八岁的孩子都结婚了,十四的家长越来越着急了,一来十四确实年龄大了,不好找,找不到媳妇的话村里的人又会歪歪唧唧的说:“十四他妈,你家儿子还不打算娶媳妇啊,再不找的话好丫头都被别人挑走了”更有甚者有些爱看是非的人还说“你们儿子这是打算领一个城里的洋妞回来啊,这可不行啊,就十四那老实蛋儿,估计是给别人养老婆呢,别丢了咱祖宗的脸”。这一说十四的父母更加着急了,眼看着这彩礼是一年比一年高,十四的年龄也是一年比一年大,无奈之余,父母只得给十四打电话,命令十四回来相亲。十四自然是死活不愿意,说:“妈,我的事你别管,我自有我的想法,而且这大老远的,工厂的假又不好请,回去也不是三下五除二就能看好媳妇”。十四妈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你个兔崽子,我让你回来娶媳妇,又不是让你上刀山下火海,你都老大不小了,不为你自己想想,也不为你爸妈想想啊,你不娶媳妇,村里的人还以为你在外面领了个汉族女孩呢,更有甚者有人说我跟你爸会生你,但是没本事给你娶媳妇,你要是再不回来的话,我们家这门你就别进了,以后就当我们没有生过你,给我们送埋体(回族把送葬叫送埋体)的时候也不用你埋”。十四一听这话,不得了了,爸妈这是拿出杀手锏了,明摆着给他两个选择,要么回来相亲,要么就跟十四断绝关系,让他做不孝子。十四虽然不愿意走相亲这条路,但是也不愿背上一个不孝子孙的名。
无奈中,十四极不情愿的请了一个月的假从南方回到北方,一回到家里,十四的妈妈就先给了十四一个电话号码和一个qq号,让十四跟那丫头自己先聊聊,然后第二天去街道见个面。十四一上qq就先介绍了自己的情况,然后问那丫头的文化程度,这是十四最关心的。因为大哥之前娶了个媳妇,别的都好,就是不识字,这几年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的那一丁点地的收成还不够一家人塞牙缝呢,可是坏就坏在十四的嫂子不识字,所以一般的厂子进不去,都要求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但是干苦力活吧又下不了苦。这可苦了大哥,一个人挣钱,得养活一家人吃饭,好在嫂子花钱比较省。所以十四首先考虑到的就是文化程度问题,对方也没有含蓄,直接就说自己是初中毕业,因为念不进去书,就不上学了。接着那丫头问十四:“你呢?”。十四就实打实的说了:“我高中毕业就没有念了,本来想上大专但是家里面没那么多钱供我,我也就没有再坚持,出去打工了”。的确村子里面出的大学生不多,但是十四中考成绩很好,考上县高中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以为十四肯定是个好大学苗子,可惜十四自己没有把握好,在高中没有好好学习,净跟着一些“哥们”瞎混了。最后也没有考上大学。家里面呢总以为上大专肯定是白花钱,毕业后也是个打工的,还不如让十四自己早点出去挣钱娶媳妇呢。想起这些,十四心里面很不是滋味,这几年在外面打工的日子处处受挤兑,自己当初要是考上大学的话,现在的日子肯定就不一样了,别人也会对十四另眼相待,认为他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可以光宗耀祖了,也就不会开口“蔫老二”闭口“蔫老二”的叫十四了。
恍惚间,听到qq有消息提示,十四迫不及待的打开qq,那丫头就问:“那你是不是在高中谈过恋爱,不然怎么会考不上大学?”十四是个很敏感的孩子,一听这话就来气,一个女孩子,还没跟我怎么样呢,就这么爱看是非,肯定是个不省事的女子,不然他怎么猜测我高中谈恋爱了。想到这,十四就关了qq,然后跟十四的妈妈说:“明天我不去见这丫头,我跟她聊了几句,觉得这女子猴的很,不老实,以后肯定不省事”。十四妈妈也就没说什么,儿子能够回来已经很不容易了,他要是不喜欢的话,以后即使成亲了,心里面总有疙瘩。只要儿子回来了,啥事都好说,就花个一个月去相亲,难道还有相不成的嘛,自己的儿子要长相有长相,要个子有个子,就是腼腆些,不爱说话,尤其见到陌生的女孩,说话结结巴巴的,半天说不上一句话来,现在不能逼他,这事得慢慢来。想到这,十四的妈妈就说,“没事,你舅舅说他们那庄子里面有个女孩,十八岁了,长的心疼(漂亮),家长也实在,我明天跟你舅舅联系一下,我们后天去集市上见一下面”。
到了第三天,十四妈妈果真跟十四的舅舅联系好了,说好在街道见面,其实打心眼里,十四想找个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总感觉女孩年龄稍微大点会懂事点,可是谁叫自己不早相亲呢,现在年龄大的女孩早已成孩子她妈了,除了有些在城里打工的。可是十四总觉得在城里打工的那些女孩不正经,花钱手大,还矫情,看不起农村人。所以无奈之下十四只能跟着妈妈去相亲。到了街道里,十四先跟舅舅问了好,舅舅就指着一家商店外面的一个女孩说:“就是那个女孩,你过去搭个话,看行不行”。十四顺着舅舅的指向,远远的看到一个胖墩墩的女孩,老实巴交的样子,穿着一双红色的高跟鞋,感觉站都站不稳,十四心里就想,这高跟鞋穿在别的女孩身上那叫气质,穿到他身上怎么感觉土里土气的,找个这样的媳妇以后怎么拿出手啊,太没有面子了。还没搭话呢,十四就已经打定主意走个过场了,好给舅舅妈妈一个交代。十四就过去跟那女孩的妈妈问了声好,那女孩的妈妈连声说着:“好!好!好!”不经意间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把十四打量了个遍,然后笑嘻嘻的说着,:“你们聊,我去那边买点菜”。那女孩 羞羞答答的站在哪里,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十四只能腼腆的搭话:“天气好热啊!”那女孩应了声“是啊”眼神始终没有敢看十四,趁着十四思考的时候偷瞄了一眼。十四又问那女孩:“你什么时候初中毕业的”,那女孩说:“我初中还没有毕业,我妈妈就让我回家照顾弟弟了”十四应了句“奥”,然后说:“那啥,我先过去了,我妈妈在那等我呢”。然后扔下女孩一溜烟的跑了,只给女孩留下一个背影。
十四妈看到十四这么快就回来了,再看看十四的表情,知道十四大概没有看对眼。一问,果不其然,十四吱吱呜呜的说:“那女孩太老实了,以后带出去打工肯定不行,初中也没有毕业,他工作的那个厂子进不去,而且长的又那么胖”。十四妈还没有说什么,十四的舅舅就插话了,说:“十四啊,你别看人家女孩老实,那在家里面做饭可是一把手啊,那厨艺好的方圆十里谁人不夸啊。女孩人品没得说,能跟他们家结上亲,是咱们家的福气,遇到个好亲戚不说,还遇到这么老实的女孩,你看现在外面打工的那些丫头,一个个妆画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穿的五花八门的,真找那么一个,你放心不,她们能跟你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吗?”。说到这,十四妈也插话对十四说:“就是,你舅舅说的对,我们找对象不图别的,就图人品,图会过日子,图个好亲戚,你看她妈妈老实巴交的,以后你们结婚了肯定给女儿教好话,你再看人家那丫头,那里差了,一看就是个会持家的女孩,那身板,到时候肯定会生儿子,不像有的女孩,看起来娇滴滴、有模有样的,身板瘦的跟一条龙似的,结婚好几年了,也下不出个蛋来,整的一家人跟着干着急,到处看病”。十四听着舅舅跟妈妈的话就是不动心,吱吱呜呜的说:“不行,别的好商量,可是她初中还没有毕业,我把她娶进来怎么养活,我们在外面的日子怎么过,总不至于又过大哥那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一说起文化程度来,十四妈也就不说话了,的确,大儿媳妇什么都好,刚进门一年,就给自己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可是唯一的不足的就是大字不识一个,出去找不上个活,在外面和孙子净吃白饭,整的大儿子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想到这,十四的妈妈心也就不那么热了,就跟十四的舅舅说:“既然十四不同意,那你就委婉给说一下,让他们别干等了”。
之后,十四隔三差五的就跟妈妈去集市上相亲,可是不知道是十四的眼睛太刁还是缘分没到,总看不对眼。看不对眼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嫌弃十四人太闷,见了女生不太会说话,还有的是嫌十四家里太穷,总之各种奇葩的理由都有,当然也有的是十四看不上眼的。转眼间已经快一个月了,十四的工厂已经催着十四去上班了。可是这边的亲还是没有定成,十四着急回去上班,准备买火车票。妈妈听到了,死活不乐意,威胁说:“你这次要是敢走,以后就再也别踏进我这个门”,尽管各种不乐意,迫于孝道,十四还是留了下来。
又是一个逢集日,十四跟着妈妈去集市上相亲,据说这次相亲的对象是一个正二八经的初中毕业生,只有18岁,相亲之前,媒人跟十四千叮咛万嘱咐,让十四一定说自己是二十岁,不能说自己已经二十四了。十四老声老气的问:“那她以后要是知道我已经二十四了怎么办,这事不是就黄了嘛”?媒人胸有成竹的说:“以后生米都煮成熟饭了,她还离的起吗”?到了街上,十四在媒人的指引下见到了那个名叫发图的姑娘。发图不像十四之前相亲的那些姑娘那么扭扭捏捏,十四还没有打量发图呢,发图就已经把十四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看了个遍,反而弄的十四不好意思了,但是发图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着实迷人。还没有说话呢,十四就已经被迷的神魂颠倒了。的确,这就是十四的标准,既好看又大方,既不像乡里人那么土气,又不像城里人那么洋气。此时的十四心里面早已乐开了花,看着眼前这个浓眉大眼,鼻梁高挺,皮肤嫩白的丫头,十四心里面默默的想,这就是我以后将要终身为伴的伴侣了。而发图呢,毕竟刚刚从中学毕业,也没有见过外面的大世面,看着眼前这个高中毕业,一脸书生气,又在外面闯荡过的男孩,心里面也默默的认可了。加上媒人之前说过,这孩子人实在,而且家在平原,结婚了就带她出去打工,一想到这,更坚定了发图的决心。之后,双方都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十四跟发图就在父母的带领下为发图买了新衣裳,给了见面礼,算是双方以及家长都同意了这门亲事。
相亲成功了,双方的家长都舒了长长的一口气,对于十四的父母来说,担在肩上的担子终于可以卸下来了,发图的父母也是同样的心情,难得双方看对眼,父母自然高兴。
俗话说村里没有隔夜的新闻,这边刚刚相完亲,村里那边就已经嚷嚷开了,说十四找上对象了,大家一边吵着要喜糖,一边好奇十四相的究竟是谁家的姑娘,毕竟这地方就巴掌这么大,大人们在这生活了几十年了,对于附近村里的情况也大概了解。
一说起发图这姑娘,巧了,秦家的媳妇还真认识她,秦家媳妇听说是她,嘴角向上一扬,苦笑了一下。十四的妈妈看到秦家媳妇这种表情,心里面直犯嘀咕,但是也不好意思直接问,毕竟这会儿这么多人呢?真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来,她面子上也不好过。于是就请秦家媳妇去家里面坐坐。秦家媳妇也不客气,就跟着十四的妈妈直接去十四家了。
到了家里面,十四的妈妈给秦家媳妇沏了一杯茶,然后给秦家媳妇的儿子几颗糖,一些花生什么的,就让十四先把孩子带出去玩一下。十四知道妈妈要打听一下发图的事,也就顺从的把秦家媳妇的儿子带出去玩了。然后十四妈妈就直奔主题:“秦家媳妇,我看你刚刚的表情,好像认识发图。”秦家媳妇点点头,然后就打开了话匣子。说:“姨,你也别怪我多事,发图我确实认识,我们娘家那边有人跟他们家打过交道,他们家人难缠的很,发图人怎么样我不知道也不敢乱说,但是他们的父母还有他的哥哥姐姐,确实是些难缠的人”。十四妈一听这话,心里面凉了一截,的确最近跟着十四相了十几次亲了,都没有相成,嘴上说着不着急,其实心里面还是蛮着急的。所以今天一看十四跟发图看对眼了,一乐呵,就忘记了打听一下发图的家人人品怎么样。在农村,一般娶个媳妇都会打听一下对方三代以内的人,看他们有没有什么不良记录,或者说在村里面的待人处事怎么样。这是村里人传承下来的习俗,因为一个好媳妇影响三代人,如果这个媳妇的爷爷奶奶,父母亲的人品都好,做活干脆利落,那么,他们的女儿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但是如果他们的父母本身就人品不好,那么他们女儿再好,以后双方也会相处的不愉快,毕竟,结婚是两个家族的事。想到这,十四的妈不甘心,抱着一丝侥幸,就问秦家媳妇,到底怎么回事啊?他们家人怎么难缠了?
原来秦家媳妇的邻居阿丹娶了发图的姐姐,但是发图的姐姐嫌弃阿丹太老实,第一天办完婚礼,第二天就在家里面找茬,硬说阿丹的妹妹把自己新买的衣服给偷着换了。然后不到两天就闹腾的跟阿丹离婚了。而发图的父母呢当初收了秦家10万元的彩礼,离婚的时候一分钱都没有退,还倒打一耙说是阿丹当初骗了他们,让他们的女儿无辜背上了寡妇的名分。这一来一去,阿丹家是人去财空。白花花的银子愣是打了水漂。再说发图的姐姐,长相一般,妖里妖气,说话疯疯癫癫,没大没小的,用农村的话说就是没有教养,没有羞耻,她的哥哥呢,更不是省事的人,是社会上的混混,到现在还没有娶媳妇呢。
一听到这,十四的娘彻底傻眼了,怎么相了这么多天,就给儿子相了这么个丫头啊,暂不说发图人怎么样?光她那哥哥姐姐,以后真成亲戚了,还不得天天跟他们打交道啊,这么不讲理的人,十四的日子以后可怎么过啊!想到这,十四的妈妈就打定主意了,趁着现在生米还没有煮成熟饭,得坏了十四跟发图的亲事。
秦家的媳妇前脚刚刚走,十四的妈妈就把十四跟十四爸叫到跟前,把这事前前后后说了一遍,然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趁着现在还没有正式定亲,就给媒人说一声,这事就这么算了,今天给的见面礼他们也不要了,就当是赔罪了。十四爸爸没说什么,家里本来就是十四妈妈在当家。十四不乐意了,说发图的哥哥姐姐的为人处世跟发图没有关系,你们不能因为发图的哥哥姐姐人品不好就否定发图的人品。而且发图又上过学,肯定不能跟哥哥姐姐相提并论。再说了以后跟他过日子的是发图又不是发图的家人。
十四妈一听儿子这么说,一着急就骂十四:“你个混脑子,你的学都白上了,想事情这么简单,以后就算是你们两过日子,那你跟他们娘家还打不打交道了,他们那么精,那么滑头,那么不讲理,就你还不是被他们整的团团转,以后的日子能过安生吗?”十四才不管那么多呢?就说了句:“反正我不管,要么你就同意我们的亲事,要么我就回工厂,再也不回来相亲了”,十四娘说了句:“你要是敢踏出这个门半步,以后就别回来”,十四也不甘示弱:“说不回来就不回来”。
事情到了这里,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过了几天,十四的舅舅姨姨知道了这事,一方面责怪十四不懂事,另外一方面又安慰十四的妈,说既然孩子愿意就给他把这亲定下来吧,以后过的怎么样就是十四的命了。
就这样十四的家人不情不愿的给十四定了亲,然后对方要了彩礼14万,还没有定亲呢,发图家里就让十四家里赶紧把彩礼钱送过去,十四家里自然不乐意。说啥事等定亲那天再说。到了定亲那天,十四的爸爸,十四以及十四的亲戚去了发图的家,然后对方就商量什么时候结婚,婚车钱以及乱七八糟的琐碎事情。说起陪嫁品,十四的爸爸就说,他们结婚了就出去打工,房子也没有人住,就不用购买东西了,直接折成钱打在十四的卡里面就行。至于到底往卡里面打多少钱,媒人说我只负责牵线,剩下的让十四跟发图商量去,毕竟都是成人了。十四笑着说:“这事你们不用操心,我们两自己商量”。因为十四赶着要去工厂,所以双方就把婚期定在了周末。
转眼就到了十四结婚的日子,这天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笑容,唯独十四的妈脸上一片阴云,的确,这么多年来,她含辛茹苦的把三个儿子拉扯大,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她各种省吃俭用,可是大儿子呢,一结婚就把媳妇领出去了,落下一屁股的债,等他们刚刚还完,舒一口气的时候,二儿子已经成大龄青年了,本以为二儿子读的书多,懂事,可是真遇上事,也跟十四的爸爸一样,倔脾气,认定了的事情打死也不回头。没办法,所以尽管不愿意还是东拼西凑的给二儿子娶了媳妇。可是隐约间,十四妈妈总觉得发图这个人不简单,不是个中规中矩的女孩。
果然结婚的当天,发图一进十四的家门就一脸的不愿意,晚上大家来闹洞房,发图摆着一张臭脸,大家也就知趣的不欢而散了。后面十四的娘提起陪嫁钱的事情,发图吱吱呜呜委屈的哭了起来,说你跟我爸爸要去。之后发图跟别人说,我们家穷就算了,我没想到他们家也这么穷,早知道我就不嫁给他了,然后老是找借口回娘家。偶尔回来了吧,也是对十四爱搭不理的。还当着十四的面给各种男性朋友经常打电话,十四呢,是有苦说不出,终于忍受不了了,向阿舍提出了离婚,一个人去工厂了。
19号 我的家乡 文晓强
路遍世上路,游子归故乡!家乡是年少逃出的地方,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是灵魂可以永久栖息的地方。一个从未远离家乡,经过漫长漂泊的人。是难以感受家乡之美的。天山横贯整个新疆中部四千余里,可到它的西部却分为人字形的两支绵延数百里,中间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塞外江南”伊犁河谷。雪岭云杉,草原牧歌,大河溪流。。。。各族人民欢聚一堂。
我出生在伊犁河畔的一个美丽的乡村。少年的我驰聘在这片绿色的汪洋里。是这片沃土养育了这里辛勤劳动的祖祖辈辈,现在的家乡也与时俱进了!家乡!在我求学生涯里,就这样渐渐的酿成了一首最美的歌。经常会朋友问我:你走了那么多地方,哪里最美啊?故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美的,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但对于我来说,我的家乡!我可以告诉你:那绝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土地了!有句话说的好,不到中国不知新疆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这里也有一辆没有救护标志的“120”也是村民认可的“120”它就是坐落在我们村的村医龙泽华,他为了方便给百姓就医而买了一辆普通而不平凡的面包车。他开着面包车奔走在巷道,追赶着一个又一个小生命。他跑遍了每一条巷道,乡亲们的病情史他心里一清二楚。还给好多村民垫付医药费用。多少患者对他感激不尽,更忘不了那拯救过无数生命的“120”。为此,龙泽华医生荣获我县第二届“感动杏乡”人物荣誉称号…..相信有更多的人被感动,有更多的正能量被传递,促我们勇往直前。这里更是瓜果飘香的地方,上演着一场舌尖上的伊犁。每年到了瓜果成熟的季节,不管是田园还是乡村,不管是集市还是逛街。美食瓜果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你禁不住去尝鲜。拉条子、抓饭、纳仁、烤肉、都能让你一饱口福。总是可以看到卖西瓜维族大哥的身影,他呼喊着,来来来……尝一尝,不甜不要钱啊!总会有人开玩笑说:”不甜我把瓜皮给你拿来,维族大哥会笑着说:“麻大没有,(维语,意思是:没问题。)呵呵呵…..有时候听他们讲话会特别有意思。
这里是旅游的圣地,每年都会有许多中外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在这里更是一种遇见与半个中国的遇见。这里有美丽的赛里木湖,继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薰衣草盛产地。这里有美丽的草原,静静呼吸自然地空气,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感受大自然天然的美。欣赏民族的舞蹈,睡一晚蒙古包感受哈萨克族的风俗。人民公园、伊犁河的夜景更是让你尽收眼底…..人生的许多邂逅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每逢想起家乡度过的日子,我心中就泛起童话般、诗一般的意境。
20号 乡情 潘媚媚
看到“我的家乡”这个主题,或许好多人和我一样,会想起中小学时代写的各种有关于以“我的**”为标题的作文。大到我的祖国,我的梦想,小到我的书包,我的花猫,甚至是我家门口的一棵柿子树。 陕西山阳县
那时的我们,写祖国,总是少不了革命战士;写革命战士,总是少不了牺牲;写牺牲,总是少不了用“抛头颅,洒热血”。同样,写老人,少不了慈祥和蔼;写眼睛,少不了炯炯有神,或像葡萄,或会说话一样……
我们总是似懂非懂的组合着别人的句子,认为这便就是文章。直到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心智慢慢成熟才明白那些词句的真实含义。就像要写我的家乡,大学以前的我一直生活在那里,吃惯了那里的饭,看惯了那里的风景,说惯了那里的话。要写它,要么是平铺直叙,淡如白水;要么就是大用溢美之词,极尽渲染。如今,离乡三年,回家次数不多,每次回去也没好好看看,就算看了也不及记忆中的完整。家乡的人与景回想起来变得遥远和模糊,但是对它的情愫越发深刻。不走心的东西,打动不了别人,走心的,你知道至少打动了自己。那么,就走心一回。
在西安的有些公交车身上,你或许看到过这样的广告标语:“秦岭最美是商洛”!没错,我的家乡就是在陕西商洛,商洛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像金丝大峡谷,柞水溶洞,月亮洞,天竺山,漫川古镇等。这些原生态的景区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游玩。由此,我也可以感到自豪一下。但是,其实好多地方都没去过,就像我们宿舍几个家在西安的,好多其他地方的游客奔着来看的兵马俑,城墙,华清池,大唐芙蓉园等景点竟然也都没去过。问了原因,竟然都出奇的一致:没啥稀奇的,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它们会一直在那儿的。是的,它们对家乡的人来言,一直在那儿,随便啥时候来看都行,只是早晚的问题。看似漫不经心的答复,实则是一份彼此都会在那儿的情愫。而我想写的是,商洛山阳,生我养我的地方。
家乡再具体一点,应该说是山阳县宽坪镇。小学初中我都是在镇里读书。清楚记得初中那时,从县里调来一个带生物的老师,他说本以为要派去教书的地方叫“宽坪”,应该又宽又平,却没想到是一个土窝窝(盆地),四面还都是山,一点都不宽不平。当时班里哄堂大笑。现在想起来,倒觉得家乡人好俏皮,取的名字都这么充满希望。而这个窝除了东西两头是省道经过,开了两个口子,南面依山傍水,北面是成群小土丘。我家就坐落在北面的一个土丘上,每天起来站北朝南,抬头是山,转头是山坡升起的太阳。小时候,也会寻思对面山的那头是什么。但说实话,并没有特别好奇,是因为在窝窝里的童年本身就让我每天充满欢喜。每天三五成群,随便找个地儿,都可以玩起来,小孩子的世界比较单纯,游戏规则也简单。就像我弟小时候和我一吵架,就要让我把某年某月某日吃了他的一颗糖吐出来还给他一样简单。长大才明白,原来那就叫“吃别人的嘴短”。现在知道,原来只要不停的翻过对面的群山就到了湖北省。
家乡处于南北交界处,离湖北不远,听大人们说,好多湖北的姑娘都嫁到这边来了,倒没听说好多姑娘嫁过去,又一次验证了陕西人比较恋家,有故土情结。我们虽然说是北方人,但是我们的方言却是带有南方的柔婉。高中到县城读书,虽然不到两小时的车程,但是当地的方言却和我们相差甚远。就有同学开玩笑说,你们吵架就和说话一样,我们说话大点声就像吵架。都说南米北面,但是米面在我们心中是不分伯仲的。就连豆腐脑,也是有的家吃甜的,有的家偏爱咸的。像大米的种植,也是这边坡没人种大米,翻过一个坡,那边的可能就有人在种。就像哲学里面的辩证主义,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家乡的地理位置,风俗文化,不仅表现了多面性,更是包容性。
在农村,维系人们之间关系的最大的两件事就是红(喜)事和白(丧)事,我们那儿也不例外。哪家嫁女,哪家娶媳,哪家人老了,哪家又添了一个胖娃娃……都会让村里热闹起来。到那时,女人们就凑在一起准备席面,哪个刀功好就负责切菜,哪个炒菜香就负责掌勺,哪个手脚麻利,就负责择菜,洗菜。当然村里的婶婶们在厨房都是如鱼得水。那么,男人们呢,就是干杂活了。背运必需品,搬桌凳,摆酒壶……遇到丧事,就会挑村里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抬棺材。在他们要起身之前,主家会给他们准备几碗好酒,几块好肉,为的是起棺时的那一声响彻山谷的呦呵;为的是抬棺路上那气昂昂,雄赳赳的气势;为的是老人风风光光的入土。在送老人的路上,会有乡亲们跟着后面走一段路程。送一段,有祈愿逝者“一路走好”之意。有些老人,生前孤苦伶仃,死后被儿孙这般热闹对待也算是欣慰。
都说世界太小,固念就深。我们那儿的人,淳朴,厚道。但是也无法摆脱一些狭隘的思维模式。或许,我也是读了大学,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才会有一些感悟吧。在农村,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但是他们往往会为了不到半步远的距离而起争执,甚至弄到两家不相往来,他们不会想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农村,说别人坏话是最容易传到别人耳朵里的,但是人们总爱对别人的事儿说三道四……还听过这样两个小故事,一个爷爷吃多了玉米,于是就在所有的人面前说,以后再也不吃玉米了,然后再以后的生活里,虽然想吃玉米,但真的再也不吃,到死也没吃过。还有一个大叔和别人打赌,输了把一包盐吃下去,结果真的输了吃下一包盐,也把命丢了。这两个故事是从叔叔婶婶们的饭后谈资里听到的。因为有名有姓,便也相信了真实性。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村里人们思想上或多或少观念上的“愚”性呢?
同样,现在整个中国农村都存在的留守儿童问题,我的家乡也不可“幸免”。我自己本身就曾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也是迫不得已。但对孩子成长上造成的缺憾也是很难弥补。都说爱,是让人内心变勇敢的源泉。物质的压力,让父母无暇去正确表达关爱。孩子在最需要爱的时候缺爱,内心就多了一份软肋,缺了一份安全感。
家乡的山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淳朴的民风代代相传。但是,山里面的闭塞,落后,留守儿童的问题,人们思想意识方面教化的缺乏也是不容忽视的。希望随着新农村的全面建设,新兴农村产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能够更加合理,让农民可以在家门口有事可做,有钱可赚。让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全面普及,会让新农村不仅在物质方面水平的提高,在人们思想意识方面也更加开阔。也希望今后能够尽己所能,为家乡尽一份力!
我的家乡,我的家,永远是我的梦里归处。
21号 那声低颂那段情 王秋霞
坐落于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它曾是我的全世界。
身在他乡之时,每每仰望星空,我都期待头顶的天空能如它一般璀璨夺目,星宿漫天,回应我的始终只是那一片闷的黑雾雾。
没有故乡情节的人是没办法体会那种感情,那种归属感。我时常思念它,最近一个月更是魂牵梦绕,夜夜想它。
伊斯兰教的斋月刚过,作为一名穆斯林,我恭敬又虔诚地期待斋月,太多记忆像洪水般涌出,独在异乡的我,既心疼又激动,心疼我只能一遍遍咀嚼过去的记忆来回味斋月的味道,激动又一次迎来尊贵的斋月。
那时候,家家户户用尔麦力来迎接斋月,打扫干净屋子,宰杀牛羊来祈祷这个斋月能顺顺利利过,念尔麦力是为了听讨白,搭救亡人的罪过,为归真的人祈求真主的饶恕。以往我在我家听完讨白便赶着下一家去听,那时不知讨白为何物,只是下意觉得越多次越好,便赶着去听了,也求真主饶恕自己以往过错。家家户户尔麦力结束了,由清真寺再干尔麦力来正式结束这个祈祷,进入斋月。家乡称之为了夜。了,意为结束。了夜那天晚上,全乡的人们都赶着去清真寺,互道赛俩目,男人们跪在大殿做礼拜,女人们跪在大殿外,听阿訇念经,等着阿訇和男人们礼拜完听阿訇讲卧兹,小孩子便你追我赶在清真寺玩耍打闹。
从小,清真寺对于我来说是可敬仰,不可放肆的地方,不能带走清真寺的一尘一土,在那里,似乎能洗刷人所有罪过,所以每次去清真寺我都怀着一颗谦卑又恭敬的心,心里又隐隐为自己能去清真寺感到无比荣幸,以致我跟着妈妈和那些夫人们一起跪在大殿门口,虽然听不懂阿訇念得是什么,但也努力认真地听,时不时也装模作样地念出自己仅会的那几句,俩一俩函,穆罕默德,热苏拢拉西。
有时候,坐在夫人们里的年纪长一点的老奶奶便会给我们讲以前各位圣人的事,讲圣人为教门如何和坏人周旋,讲圣人如何被迫害,真主派使者帮圣人。每次听到这些,都让我热血沸腾,我几乎不能自已地把自己想象成圣人的一个跟随着,和圣人一块经历那些惊心动魄的事。
阿訇礼拜完,便开始念《古兰经》,我从小到大,最喜欢听的便是阿訇念《古兰经》,准确说是唱经,他们唱出的经,抑扬顿挫,悠扬寥远,有力浑厚的男声承载着一句句经文,像从遥远的圣人时代传来,让人感动不能自主地啼哭,我迷茫又忧伤,仿佛那些史诗般的教门史呈现我面前。
阿訇念完经,便开始讲卧兹,此时已十一点左右。乡里人很多不识字,对教门的认识只来源于上一辈的口说言谈,阿訇此时便有着教授教门知识的职责。我有时候会觉得困了,便会卧倒在妈妈怀里,闭眼假寐,耳边响着阿訇一字一句的讲经声。至今想来,那回忆隐隐生疼感动,不只是回不去了,更多的是,他们如大山一般默默坚持教门让人心疼又感动。
阿訇讲完卧兹,便开始散油香,就是由清真寺请的人做的油饼,再加一点肉,来清真寺人的每人一份。
这散油香也是一大乐事,按理说,每个人都有份,有时候甚至会剩下很多,由清真寺人员挨家挨户再分几份。但是,每次这个环节,大家便都聚在门口领油香的地方往前挤,这时候,便有抱着小孩儿的夫人开始喊把小孩儿挤疼了,也有一些小孩儿则嘻嘻哈哈地彼此挤来挤去,人们都笑着边挤着边往前走着,偶尔在一边高台上负责安全的大人们笑嘻嘻取笑谁谁谁挤那么欢,谁谁谁把孩子都挤没了。等拿到油香的人们慢慢散去,了夜尔麦力就随着散油香的结束彻底结束了。 宁夏
一路上,人们有说有笑,踏着青草香,借着满天星辉,热热闹闹回家去。我从小便有些沉默,跟着妈妈后面,一会儿看看天,一会儿侧耳听听大人们谈论斋月的事,一会儿又看看小孩儿哈哈笑着你追我赶,一会儿又回想一下刚刚发生的事。
这些都深深地刻在心里了,今年斋月,我在学校,只通过姐姐录的音频听了讨白,心里一阵阵难受,那熟悉的念经声,那熟悉的音调,离我那么远,又这么近。我收拾穿戴好,去趟天津的清真寺。
记得我第一次听天津阿訇念经,不一样,完全不一样。音调发音不一样,他们几乎是普通话念出来,而家乡阿訇们是唱出来的,我感到一阵恐慌又烦躁,我怕记忆中那熟悉的音调再也不会有,我怕有一天那唱出来的经会被念出来的经取代。我几乎不能再听下去,我落荒而逃。而今,来天津三载,也去清真寺很多次,许是已习惯,不再像以前般抵抗,也能偶尔听得懂几句经文,有时候也小孩子般低声执拗地用家乡的念法念几句经来聊以安慰。但我想,不管怎样习惯,故乡的才是最美的,最好的。
编辑:璇玑
征文启事
一 征文内容
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可以写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可以是家乡的那些山、那些水,也可以写家乡的风俗人情、宗教文化,还可以写自己民族的故事,家乡人信仰的故事等;还可以寻访家乡的老阿訇,写一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二 来稿要求
1、征文作品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健康,文字规范流畅,能表达作者一定的感受和观点。
2、作品须是作者首创首投本次征文活动,不可一稿多投,不得抄袭、套改。
3、作品形式不限,但字数须在1000字以上;鼓励创新,文中可以附1~3张图片,或者附一两小段视频;作品若有引文,请注明出处。
4、征文截止时间,自7月20日起至2015年8月20日止。 5、投稿方式,作品以电子邮箱投稿为主,心蕾平台邮箱地址为: 501531111@qq.com ;作品命名为“心蕾征文 姓名 作品名”;
6、一等奖1名,奖励价值1200元手机一部
二等奖3名,各奖励价值1000元手机一部
三等奖6名,各奖励价值800元手机一部
优秀奖若干名,各奖励价值50元书
所有参赛者均奖励陶菲格杯子一个 三 注意事项
1、本次征文活动由兰州心蕾文化咨询中心发起,所征作品均会通过心蕾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xinleigy)展出,读者朋友通过关注心蕾公众号来欣赏作品,并为每个作品投票、打分;
2、此次活动,我们邀请了石彦伟老师、敏洮舟老师、马俊萍老师、回达强老师、黑正宏老师、凯雅老师等做我们的评委。
最终评选办法:网络投票 评委打分
评选过程会很严谨、公正,相信此次活动会很出彩 评选时间:投稿截至日即2015年8月20日开始公布各作品序号和主题后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I4NTMzOA==&mid=208317956&idx=1&sn=d123b954d5a51a50c8fa898a39d40029&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